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甘肃省1997-2013年数据实证分析了分析了甘肃省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变量的数据为平稳性数据,且具备长期的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甘肃省城镇化的发展客观上导致了金融规模的壮大和金融业的发展,但金融支持甘肃省城镇化水平的力度还较弱。
【关键词】金融支持 城镇化 甘肃省
一、引言
城镇化是衡量甘肃省经济社会进步状况的重要标志,也是甘肃省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实施的思路所在,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优化产业结构重要战略部署。而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发挥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镇化不仅是我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目前甘肃农村金融的问题是出现了“供给型、需求型金融抑制”并存,涉农资金很少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就是农村金融市场落后,金融机构没能为农村和农民提供必需的金融服务。
关于金融支持城镇化方面,朱建华等(2010)发现我国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作用不明显,缺乏两者的互动协调机制。王世伟(2011)针对当前农村城镇化中金融支持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唐天伟(2011)运用中部地区1995~2008的省级面板数据,发现中国式财政分权实施后,金融支持中部地区地方经济增长效果不显著,金融抑制现象严重、金融结构单一以及金融效率低下等问题。袁满(2013)从中国农村金融体系需求和供给的表现形式出发,发现农村金融供需失衡是农村金融改革中严重问题之一。
相关的国外文献研究较为陈旧,单独研究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文献较少,在金融发展理论方面,格利和肖(1955)、戈德史密斯(1969)从这四个方面(金融结构、金融抑制、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都显示金融是当代经济活动的中心。麦金农(1973)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金融深化论和金融抑制论。赫尔曼(1997)、默多克(1997)和斯蒂格利茨(1997)等学者提出了“金融约束论”,认为适当的政府干预和金融管制对金融业的发展很有必要。
目前,研究中国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的比较多,但具体到某个省份的较少,研究甘肃省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的也很少。因此,文章利用甘肃时间序列数据,通过eviews6.0软件研究甘肃省金融支持和村城镇化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金融支持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及指标设定
1.金融支持。目前,金融发展的指标很多,主要有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规模指标主要是金融相关比率和M/GDP。M/GDP主要衡量M2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金融相关率是不同时期或时点上已有金融财富额对总的国民收入的占比;学术界通常以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来衡量金融结构;金融效率的衡量指标是:贷款/储蓄(存贷率)和GDP/资本形成总量(金融产出率)。
甘肃省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银行融资,银行融资的比重远远大于作用股票、债券市场,因此,其直接融资发展相对于发达省份较为落后,同时,相关的统计数据也不够完整。由此可见,甘肃大部分企业的外源融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金融发展的水平更多体现在金融机规模的扩大,因此,仿照有的学者做法,文章使用选取贷款融资率指标,用LOAN表示,LOAN=银行部门存款余额/GDP。
2.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是指人类的生活方式由乡村转向城市,这将导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的持续提高,该进程也表示城市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学术界通常使用的城市化水平指标(PU)是:(城市人口数U/总人口P),由于城市人口数据不确定,我们使用非农业人口数来代替。
文章的金融方面的数据(1997-2013)主要来源于《新中国60年汇编》、《中国金融年鉴(1998-2014)》及相应的信息统计网站,其他的数据均根据历年统计年鉴得出(各种数据单位均为亿元),城镇化水平数据均来源于甘肃省历年统计年鉴(1998-2014)整理得出。
(二)平稳性检验
由于数据可能存在不平稳性,所以,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我们必须对相应的数据(LOAN和PU)做平稳性检验。使用的方法是ADF序列单位根检验。ADF单位根检验的基本原理来在于如下方程:
Δx1=β0+β1+(ρ-1)x-1+∑βiΔx1-i+ε1(1)
该检验的原假设是H0:ρ=1,其备选假设为H1:ρ<1。如果接受了原假设就表示时间序列是不平稳性的。表1给出了检验结果。从最终的检验结果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所有序列的水平值均是不平稳的,但这些变量经过一阶差分后均拒绝了原假设。表示这些变量是平稳的。
表1 单位根ADF检验结果
注:以上临界值均选择5%的显著性水平;Δ代表一阶差分。
(三)协整分析
协整检验的方法很多,比如经常使用的有:恩格尔-格兰杰两步法、约翰森极大似然法、等。但第一种检验方法要求变量的样本容量足够大,由于文章的数据只有17年(1997-2013),样本容量比较小,而后一种检验方法对样本容量没有太多严格要求,所以,文章使用Johnsen协整检验。
表2 Joh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
由表2的协整检验结果可知,在5%显著性水平下,变量之间拒绝了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0),因此,文章所取变量城镇化水平和金融支持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这些变量标准化后得到的协整方程如表3所示。
表3 标准化后的协整向量
根据以上分析,这些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进一步的,表5给出了标准化后的协整向量,根据表格里的相应结果,其最终的方程可以写为: PU=0.57+0.23LOAN(2)
该方程表明,甘肃省城镇化和金融支持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它们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金融支持每增加1单位,经济增长0.28单位,由此可见,虽然金融支持能够促进甘肃省城镇化的发展,但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大。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原理,运用Eviews6.0,对甘肃省城镇化率和金融支持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表4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城镇化是金融支持的格兰杰原因,但金融支持并不是甘肃省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甘肃省城镇化的发展客观上导致了金融规模的壮大和金融业的发展,但金融支持甘肃省城镇化水平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甘肃省农村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力度方面
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农村金融支持并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这表明,甘肃的金融结构还不够完善,有待优化,金融效率也较为地下,因此,甘肃省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增加相应的金融供给力度,尤其要增加信贷资金的供给,以此来解决农村资金需求不足的现象。
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下,甘肃省农村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收入在不断提高,产业化有了一定的发展,农业经济结构有所改善,这必然导致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性;而农村金融供给的单一性,导致金融供求出现矛盾。
甘肃省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其通货膨胀率也较高,因此,应放开利率管制的力度,用利率市场化来解决甘肃省实际资金的供求问题,改善低效率的投资行为。
(二)甘肃省农村金融市场结构方面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其营业网点机构数量和吸收储蓄的能力较其他金融机构更强大。这种低效率的垄断势必导致农信社改革收益较低;因此,应逐步放开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限制,引入相应的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1]伍艳.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
[2]石盛林.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县域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11(2).
[3]唐天伟,邓光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东地区的实证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1(1).
[4]马鑫.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分析[J].经济纵横,2010(6).
[5]袁满.当代农村金融供需现状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1).
[6]高新才,咸春林.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作者简介:关翔(1991-),男,甘肃省高台县人,汉族,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经济金融。
【关键词】金融支持 城镇化 甘肃省
一、引言
城镇化是衡量甘肃省经济社会进步状况的重要标志,也是甘肃省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实施的思路所在,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优化产业结构重要战略部署。而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发挥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镇化不仅是我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目前甘肃农村金融的问题是出现了“供给型、需求型金融抑制”并存,涉农资金很少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就是农村金融市场落后,金融机构没能为农村和农民提供必需的金融服务。
关于金融支持城镇化方面,朱建华等(2010)发现我国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作用不明显,缺乏两者的互动协调机制。王世伟(2011)针对当前农村城镇化中金融支持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唐天伟(2011)运用中部地区1995~2008的省级面板数据,发现中国式财政分权实施后,金融支持中部地区地方经济增长效果不显著,金融抑制现象严重、金融结构单一以及金融效率低下等问题。袁满(2013)从中国农村金融体系需求和供给的表现形式出发,发现农村金融供需失衡是农村金融改革中严重问题之一。
相关的国外文献研究较为陈旧,单独研究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文献较少,在金融发展理论方面,格利和肖(1955)、戈德史密斯(1969)从这四个方面(金融结构、金融抑制、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都显示金融是当代经济活动的中心。麦金农(1973)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金融深化论和金融抑制论。赫尔曼(1997)、默多克(1997)和斯蒂格利茨(1997)等学者提出了“金融约束论”,认为适当的政府干预和金融管制对金融业的发展很有必要。
目前,研究中国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的比较多,但具体到某个省份的较少,研究甘肃省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的也很少。因此,文章利用甘肃时间序列数据,通过eviews6.0软件研究甘肃省金融支持和村城镇化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金融支持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及指标设定
1.金融支持。目前,金融发展的指标很多,主要有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规模指标主要是金融相关比率和M/GDP。M/GDP主要衡量M2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金融相关率是不同时期或时点上已有金融财富额对总的国民收入的占比;学术界通常以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来衡量金融结构;金融效率的衡量指标是:贷款/储蓄(存贷率)和GDP/资本形成总量(金融产出率)。
甘肃省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银行融资,银行融资的比重远远大于作用股票、债券市场,因此,其直接融资发展相对于发达省份较为落后,同时,相关的统计数据也不够完整。由此可见,甘肃大部分企业的外源融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金融发展的水平更多体现在金融机规模的扩大,因此,仿照有的学者做法,文章使用选取贷款融资率指标,用LOAN表示,LOAN=银行部门存款余额/GDP。
2.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是指人类的生活方式由乡村转向城市,这将导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的持续提高,该进程也表示城市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学术界通常使用的城市化水平指标(PU)是:(城市人口数U/总人口P),由于城市人口数据不确定,我们使用非农业人口数来代替。
文章的金融方面的数据(1997-2013)主要来源于《新中国60年汇编》、《中国金融年鉴(1998-2014)》及相应的信息统计网站,其他的数据均根据历年统计年鉴得出(各种数据单位均为亿元),城镇化水平数据均来源于甘肃省历年统计年鉴(1998-2014)整理得出。
(二)平稳性检验
由于数据可能存在不平稳性,所以,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我们必须对相应的数据(LOAN和PU)做平稳性检验。使用的方法是ADF序列单位根检验。ADF单位根检验的基本原理来在于如下方程:
Δx1=β0+β1+(ρ-1)x-1+∑βiΔx1-i+ε1(1)
该检验的原假设是H0:ρ=1,其备选假设为H1:ρ<1。如果接受了原假设就表示时间序列是不平稳性的。表1给出了检验结果。从最终的检验结果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所有序列的水平值均是不平稳的,但这些变量经过一阶差分后均拒绝了原假设。表示这些变量是平稳的。
表1 单位根ADF检验结果
注:以上临界值均选择5%的显著性水平;Δ代表一阶差分。
(三)协整分析
协整检验的方法很多,比如经常使用的有:恩格尔-格兰杰两步法、约翰森极大似然法、等。但第一种检验方法要求变量的样本容量足够大,由于文章的数据只有17年(1997-2013),样本容量比较小,而后一种检验方法对样本容量没有太多严格要求,所以,文章使用Johnsen协整检验。
表2 Joh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
由表2的协整检验结果可知,在5%显著性水平下,变量之间拒绝了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0),因此,文章所取变量城镇化水平和金融支持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这些变量标准化后得到的协整方程如表3所示。
表3 标准化后的协整向量
根据以上分析,这些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进一步的,表5给出了标准化后的协整向量,根据表格里的相应结果,其最终的方程可以写为: PU=0.57+0.23LOAN(2)
该方程表明,甘肃省城镇化和金融支持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它们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金融支持每增加1单位,经济增长0.28单位,由此可见,虽然金融支持能够促进甘肃省城镇化的发展,但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大。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原理,运用Eviews6.0,对甘肃省城镇化率和金融支持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表4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城镇化是金融支持的格兰杰原因,但金融支持并不是甘肃省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甘肃省城镇化的发展客观上导致了金融规模的壮大和金融业的发展,但金融支持甘肃省城镇化水平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甘肃省农村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力度方面
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农村金融支持并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这表明,甘肃的金融结构还不够完善,有待优化,金融效率也较为地下,因此,甘肃省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增加相应的金融供给力度,尤其要增加信贷资金的供给,以此来解决农村资金需求不足的现象。
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下,甘肃省农村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收入在不断提高,产业化有了一定的发展,农业经济结构有所改善,这必然导致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性;而农村金融供给的单一性,导致金融供求出现矛盾。
甘肃省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其通货膨胀率也较高,因此,应放开利率管制的力度,用利率市场化来解决甘肃省实际资金的供求问题,改善低效率的投资行为。
(二)甘肃省农村金融市场结构方面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其营业网点机构数量和吸收储蓄的能力较其他金融机构更强大。这种低效率的垄断势必导致农信社改革收益较低;因此,应逐步放开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限制,引入相应的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1]伍艳.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
[2]石盛林.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县域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11(2).
[3]唐天伟,邓光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东地区的实证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1(1).
[4]马鑫.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分析[J].经济纵横,2010(6).
[5]袁满.当代农村金融供需现状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1).
[6]高新才,咸春林.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作者简介:关翔(1991-),男,甘肃省高台县人,汉族,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经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