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头表达能力是一种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当下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比较欠缺。利用上课的前三百秒钟,对学生进行有序表达能力的专项训练,通过精选内容,细化要求,恰当评价,循序渐进地训练,使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有序表达 口头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138-02
《2011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更是一門实践性的课程。这再次肯定了语文课要注重学生的“学”。如果说教就是“听”(听人说),那学就是“说”(自己说)。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发现,到了小学三年级,在低段向中段的转型期,孩子们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陈述一些事情,都显现的是薄弱的表达能力。主要表现为:表达时词不达意;表达时东拉西扯;表达时对他人产生错误的思维导向。
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作为老师的我们也难辞其咎。首先,许多老师自身在口头表达上就不够规范,没有树立好榜样。第二、一些老师只在写作中要求按一定顺序,对口头表达不作要求。第三,很少甚至从未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专项训练。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专项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有序表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概念界定
本课题所指的“有序表达”主要是指学生能根据逻辑思维,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根据三年级的学习特点,在说一个长句或几个短句时,能条理清晰,语序不颠倒,前后不矛盾。
二、循序渐进,提高学生有序表达能力
通过抽出语文课前三百秒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专项训练,既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能保证每天都得以练习。为了让这三百秒钟扎实有效,笔者认为,训练的内容要精,表达的要求要细,教师的评价要真,指导的过程由扶到放,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一)精选内容,构建“有序表达”的平台
三年级的学生缺乏对象意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由于紧张等因素,很有可能无话可说,短短的五分钟,也许就这么浪费了。所以在训练的初期,给学生搭建一个“有话可说”的平台十分关键。
1.依托教材内容,让表达更容易。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课文、篇章、句群值得孩子们学习和运用,不妨将有序表达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这样操作让学生表达时有范本可依,降低了学生有序表达的难度。
句段模仿说。句段模仿说是指模仿文中某些句子或段落的结构方式进行有序表达的训练。如在学习《秋天的雨》一课时,第二、三、四自然段,都是一句总起,然后进行分述,段落的结构特点非常明晰,那就让学生模仿这种总分的段式来诉说。
文本拓展说。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给人意犹未尽之感,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推理和想象来训练有序说话。如学了《画杨桃》后说说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学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后,请孩子们说说自己想到过的别人没想到的事。此外,教材中也有不少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可以让学生续讲故事。
人物评价说。三年级的不少课文故事性强,描写的人物性格丰满,品质鲜明。我们可以在课的伊始对上节课所涉及到的人物进行评价,既是所学知识的复习回顾,又可以顺势导入新课。如三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灰雀》中的列宁、《小摄影师》中的高尔基皆可以成为评价的对象。此外像《盘古开天地》中的盘古等这些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化身也都可以成为评价的对象。
2.关注校内时事,让表达更规范。
有序表达力求每天都练,但不是每天都有合适的文本内容可以训练,如何来弥补这个空白呢?一个既能填补这方面空缺,又让学生有一种主人翁精神的方式——关注校园内的时事。
当学校组织一些活动时,轮到的发言的同学要提前去调查、留心活动的动态,像报道新闻一样向大伙诉说该活动情况。当学校举行运动会、书法艺术节、风筝节、校园安全大讲堂等活动时,我们都是不能错过的。如去年学校举行的风筝节,在风筝节准备前夕,我们报道风筝节前夕,各班的准备情况。在风筝节举行那天,我们述说当天风筝比赛的场面,看谁说得最精彩。在风筝节结束后,我们还谈谈对这次活动的感想。一次校园活动,就可以为我们提供至少三次训练的话题。
3.留心课外见闻,让表达更精彩。
“生活处处皆语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语文,就像鱼游大海,鹰翔蓝天,说话亦是如此。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与大家分享他的故事或他所看到的听到的故事,让同学们都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春天来的时候,我们一起说说出去游玩的故事。夏天来的时候,我们说说家中的农时农事。九月初开学的时候,我们说说暑假里好玩的事。过完年回来,我们说说春节的事。倘若这些内容能与当堂课的内容有机结合,那更是一件锦上添花的好事。
(二)细化要求,构建“有序表达”的常态
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要让有序表达能力的训练成为一种常态。
1.归纳类型,罗列“有序表达”的要求。
教师要求学生有序,可到底怎样才算有序说呢?对于句段模仿说一类的,学生可以根据其段落结构特点进行述说。而对于自己述说的内容,老师就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的要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类型给学生罗列一些基本的表达顺序,供他们参考。如:述说事情时,讲清楚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能对此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描述景物时,可按时间或者空间顺序表达。述说故事情节时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尽可能生动、具体,要讲究情节与情节之间联系的紧密性。评价人物时,可以先述说人物的总的精神面貌,并具体举例说明。 当然,有序表达的顺序是灵活的,机动的,不同的内容可以有相同的表达顺序。同一个内容也可以有不同的表达顺序,要根据倾听的对象做出适当地调整,其目的在于让倾听者更容易接受信息。
2.规范步骤,完善“有序表达”的章法。
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坚持内容选择由易到难、过程实施由扶到放四部曲,使得这种训练成为一种常态,循序渐进,让每个人都有所提高。
第一步:以树立榜样铺设“可说”的基石。我们采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原则,让优等生先树立“说”的榜样,其他学生通过倾听,慢慢习得。老师首先选几个比较优秀的同学进行有序表达,时间大概为一周。继而扩大到每个四人小组的组长率先带头表达,时间也大概为一周。
第二步:以组内轮流浓郁“合说”的氛围。倾听了优等生一段时间的有序表达后,其他同学肯定也有了方向。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行商定先后顺序,人人都来说。因为四人小组的组长之前已有过练说的经验,所以请他负责安排好人员,并且作好相应的辅导。
第三步:以想说敢说形成“赛说”的竞争。当每个同学都敢于来有序表达时,老师就可以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在生生评价中,学生或赏识优点,或补充缺憾,或更正错误,营造一种“赛说”的氛围。这样长期训练,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第四步:以合作完成实现“会说”的目标。训练一段时间下来,一些同学会因为没有机会表达而产生倦怠心理,不专心听也不用心思考。那样的话,训练的效度就大打折扣了。所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同学都有活干,不失为调动每个同学的参与热情的一种好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小组合作时要明确分工:一人负责收集表述的话題,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商定出最合理的表达顺序,再由一人进行有序表达,一人作出评价,最后由一人负责作好记录。所负责的内容定期进行轮换。
(三)恰当评价,浓郁“有序表达”的情趣
“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学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想说”的重要手段。
1.实施及时评价,抢抓有序表达的时机。
及时评价在学生得意时,能让他建立自信,燃起他对表达的热情。及时评价在学生失意处,便于学生及时改正。不要等一两个同学都说完后再回过头去评价,那时学生已经很不在意了,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了。
2.落实正面评价,激活有序表达的内驱。
评价时要放大优点,给其他学生一个示范,弱化缺点。评价时可以同学对比,扬长避短,对于不足之足,要采用商榷性的评语,以免挫伤其积极性。评价时要关注个人,赏识进步。
3.引导学生互评,丰富有序表达的交流。
当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学会评价时,我们可引导让学生互评,这能让倾听的同学听得更专注,同时边听边思考。学生相互评价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求学生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第二,听不懂时,有礼貌地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第三,要求学生听完他人的发言,能根据他人的观点,作出针对性的评价。实践也证明,同龄人的建议更容易被学生所采纳和接受。
有序地表达旨在帮助学生理清表达思路,让孩子们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可以说,因为有序,所以表达更精彩。这样的训练不仅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有帮助,甚至可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职场中、生活中产生较好的影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小学教学参考》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1期
[3]《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年第02期
【关键词】有序表达 口头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138-02
《2011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更是一門实践性的课程。这再次肯定了语文课要注重学生的“学”。如果说教就是“听”(听人说),那学就是“说”(自己说)。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发现,到了小学三年级,在低段向中段的转型期,孩子们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陈述一些事情,都显现的是薄弱的表达能力。主要表现为:表达时词不达意;表达时东拉西扯;表达时对他人产生错误的思维导向。
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作为老师的我们也难辞其咎。首先,许多老师自身在口头表达上就不够规范,没有树立好榜样。第二、一些老师只在写作中要求按一定顺序,对口头表达不作要求。第三,很少甚至从未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专项训练。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专项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有序表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概念界定
本课题所指的“有序表达”主要是指学生能根据逻辑思维,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根据三年级的学习特点,在说一个长句或几个短句时,能条理清晰,语序不颠倒,前后不矛盾。
二、循序渐进,提高学生有序表达能力
通过抽出语文课前三百秒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专项训练,既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能保证每天都得以练习。为了让这三百秒钟扎实有效,笔者认为,训练的内容要精,表达的要求要细,教师的评价要真,指导的过程由扶到放,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一)精选内容,构建“有序表达”的平台
三年级的学生缺乏对象意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由于紧张等因素,很有可能无话可说,短短的五分钟,也许就这么浪费了。所以在训练的初期,给学生搭建一个“有话可说”的平台十分关键。
1.依托教材内容,让表达更容易。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课文、篇章、句群值得孩子们学习和运用,不妨将有序表达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这样操作让学生表达时有范本可依,降低了学生有序表达的难度。
句段模仿说。句段模仿说是指模仿文中某些句子或段落的结构方式进行有序表达的训练。如在学习《秋天的雨》一课时,第二、三、四自然段,都是一句总起,然后进行分述,段落的结构特点非常明晰,那就让学生模仿这种总分的段式来诉说。
文本拓展说。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给人意犹未尽之感,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推理和想象来训练有序说话。如学了《画杨桃》后说说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学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后,请孩子们说说自己想到过的别人没想到的事。此外,教材中也有不少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可以让学生续讲故事。
人物评价说。三年级的不少课文故事性强,描写的人物性格丰满,品质鲜明。我们可以在课的伊始对上节课所涉及到的人物进行评价,既是所学知识的复习回顾,又可以顺势导入新课。如三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灰雀》中的列宁、《小摄影师》中的高尔基皆可以成为评价的对象。此外像《盘古开天地》中的盘古等这些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化身也都可以成为评价的对象。
2.关注校内时事,让表达更规范。
有序表达力求每天都练,但不是每天都有合适的文本内容可以训练,如何来弥补这个空白呢?一个既能填补这方面空缺,又让学生有一种主人翁精神的方式——关注校园内的时事。
当学校组织一些活动时,轮到的发言的同学要提前去调查、留心活动的动态,像报道新闻一样向大伙诉说该活动情况。当学校举行运动会、书法艺术节、风筝节、校园安全大讲堂等活动时,我们都是不能错过的。如去年学校举行的风筝节,在风筝节准备前夕,我们报道风筝节前夕,各班的准备情况。在风筝节举行那天,我们述说当天风筝比赛的场面,看谁说得最精彩。在风筝节结束后,我们还谈谈对这次活动的感想。一次校园活动,就可以为我们提供至少三次训练的话题。
3.留心课外见闻,让表达更精彩。
“生活处处皆语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语文,就像鱼游大海,鹰翔蓝天,说话亦是如此。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与大家分享他的故事或他所看到的听到的故事,让同学们都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春天来的时候,我们一起说说出去游玩的故事。夏天来的时候,我们说说家中的农时农事。九月初开学的时候,我们说说暑假里好玩的事。过完年回来,我们说说春节的事。倘若这些内容能与当堂课的内容有机结合,那更是一件锦上添花的好事。
(二)细化要求,构建“有序表达”的常态
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要让有序表达能力的训练成为一种常态。
1.归纳类型,罗列“有序表达”的要求。
教师要求学生有序,可到底怎样才算有序说呢?对于句段模仿说一类的,学生可以根据其段落结构特点进行述说。而对于自己述说的内容,老师就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的要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类型给学生罗列一些基本的表达顺序,供他们参考。如:述说事情时,讲清楚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能对此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描述景物时,可按时间或者空间顺序表达。述说故事情节时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尽可能生动、具体,要讲究情节与情节之间联系的紧密性。评价人物时,可以先述说人物的总的精神面貌,并具体举例说明。 当然,有序表达的顺序是灵活的,机动的,不同的内容可以有相同的表达顺序。同一个内容也可以有不同的表达顺序,要根据倾听的对象做出适当地调整,其目的在于让倾听者更容易接受信息。
2.规范步骤,完善“有序表达”的章法。
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坚持内容选择由易到难、过程实施由扶到放四部曲,使得这种训练成为一种常态,循序渐进,让每个人都有所提高。
第一步:以树立榜样铺设“可说”的基石。我们采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原则,让优等生先树立“说”的榜样,其他学生通过倾听,慢慢习得。老师首先选几个比较优秀的同学进行有序表达,时间大概为一周。继而扩大到每个四人小组的组长率先带头表达,时间也大概为一周。
第二步:以组内轮流浓郁“合说”的氛围。倾听了优等生一段时间的有序表达后,其他同学肯定也有了方向。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行商定先后顺序,人人都来说。因为四人小组的组长之前已有过练说的经验,所以请他负责安排好人员,并且作好相应的辅导。
第三步:以想说敢说形成“赛说”的竞争。当每个同学都敢于来有序表达时,老师就可以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在生生评价中,学生或赏识优点,或补充缺憾,或更正错误,营造一种“赛说”的氛围。这样长期训练,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第四步:以合作完成实现“会说”的目标。训练一段时间下来,一些同学会因为没有机会表达而产生倦怠心理,不专心听也不用心思考。那样的话,训练的效度就大打折扣了。所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同学都有活干,不失为调动每个同学的参与热情的一种好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小组合作时要明确分工:一人负责收集表述的话題,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商定出最合理的表达顺序,再由一人进行有序表达,一人作出评价,最后由一人负责作好记录。所负责的内容定期进行轮换。
(三)恰当评价,浓郁“有序表达”的情趣
“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学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想说”的重要手段。
1.实施及时评价,抢抓有序表达的时机。
及时评价在学生得意时,能让他建立自信,燃起他对表达的热情。及时评价在学生失意处,便于学生及时改正。不要等一两个同学都说完后再回过头去评价,那时学生已经很不在意了,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了。
2.落实正面评价,激活有序表达的内驱。
评价时要放大优点,给其他学生一个示范,弱化缺点。评价时可以同学对比,扬长避短,对于不足之足,要采用商榷性的评语,以免挫伤其积极性。评价时要关注个人,赏识进步。
3.引导学生互评,丰富有序表达的交流。
当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学会评价时,我们可引导让学生互评,这能让倾听的同学听得更专注,同时边听边思考。学生相互评价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求学生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第二,听不懂时,有礼貌地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第三,要求学生听完他人的发言,能根据他人的观点,作出针对性的评价。实践也证明,同龄人的建议更容易被学生所采纳和接受。
有序地表达旨在帮助学生理清表达思路,让孩子们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可以说,因为有序,所以表达更精彩。这样的训练不仅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有帮助,甚至可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职场中、生活中产生较好的影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小学教学参考》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1期
[3]《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