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大气污染指数不断升高,有效水资源的不断流失,建设生态河道已经迫在眉睫。要建设生态河道,首先要对河道现状问题做深刻的剖析,并有效加以解决。
关键词:生态河道建设;问题;对策
0 引言
河道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我们从河道生态的现状着手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适应生态河道的发展趋势。
1、河道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偷采、乱采、超采河砂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
①影響防洪安全。河道乱采乱挖,致使河床严重下切,深槽迫岸,急流割脚,造成险堤险段;临近堤岸采砂,使深泓贴岸,堤身相对高度加大,岸坡变陡,极易引起堤岸坍塌,危及堤防安全;靠近河堤采砂,使堤基透水层外露,造成汛期高水位,容易出现翻沙鼓水险情;靠近水利工程附近开采河砂,严重威胁这些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防洪功能;采砂遗留的弃渣堆体,成为新的河道障碍物,影响河道排洪防洪,容易造成局部洪水漫堤泛堤。
②影响河势稳定。河道在长期演变过程中,通过挟沙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河床形态。大规模无序的非法采砂破坏了河床形态及河道整治工程,改变了局部河段泥沙输移的平衡,引起河势的局部变化和岸线的崩退,对局部河段的河势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
此外,偷采、乱采河砂形成的砂坑,容易诱发游泳人的溺水事件,容易造成事故,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河岸塌损
整个河道属于无堤河,河岸采用土料填筑,每遇洪水都会出现毁塄垮堤现象,严重影响村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水体污染,水质恶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废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河道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水环境质量。污染的特点是面广、点多、量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我区两个最主要的污染源。各河道水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资源生态污染问题突击,水体富营养化,水面杂草丛生。
(4).行洪排涝能力不足
交通建设、村镇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占用河道相当普遍。水面填塞面积大。由于河道被侵占、淤积,河床壅高,调蓄容量减少,造成了河道行洪排涝功能衰退。部分河道不同程度地存在堤身单薄或没有护岸,防洪标准低。河网排涝能力不足,防汛压力加大。
2、生态河道建设的涵义、类型和内容
(1).生态河道的涵义
“生态河道”是指在确保河岸工程具有抗洪防止河岸侵蚀结构的前提条件下,以恢复重建河流生态系统为目的,通过对河流及护岸工程的生态改造,河面、河坡长效保洁,采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人工辅助相结合的工程措施,提高河流自身的净化能力,逐步恢复“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面貌。
(2).生态河道建设的类型
在生态河道建设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分类推进生态河道建设。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原生态类河道。主要是农村的小河小峪。对这类河道,我们要尽量保持其原来的自然形态和走势,做好清淤、水毁修复。二是防洪类河道。主要是全区防洪的骨干河道。对这类河道按照防洪标准进行建设,做到防洪安全与生态兼顾,确保在标准洪水内的河道安全。三是景观休闲类河道。
(3).生态河道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是轮回清淤。清淤是提高河道自净功能的主要手段。对河道清淤要根据河道淤积情况,安排轮回清淤。并根据河道的特性,采用水枪喷流和机械挖掘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工效。二是护岸护坡。护岸护坡要注重美观与生态、财力与实用相结合。在城镇河道有计划地逐步建设生态型硬化护岸,以防止水土流失;对其他河道要大力推行以植物绿化为主、水生植物为辅的生态护岸护坡方法,节约投入成本。三是注重保洁。建立完善生态河道长效保洁制度。
3 加大生态河道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大部分干部职工对建设生态河道认为非常必要,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但也有两种不同想法:一是感到现在各项建设任务重,建设生态河道还没有精力,得慢慢来;二是认为生态河道建设要求高、投入大,河道开挖还要涉及农户承包土地的政策处理,感到难度大、负担重,单靠镇、街道的财力难以胜任等。说明建设生态河道既需要加强宣传引导,同时需要统一思想认识,特别要统一领导干部的认识。只有提高了对建设生态河道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同时完善生态河道建设的办法与措施,才能加大生态河道建设的工作力度、政策力度、投入力度,促进生态河道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2).落实规划,真抓实干
生态河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明确治理建设目标与任务。因此,做到真抓实干生态河道建设,关键要解决规划的落实与实施问题。而落实与实施又必须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要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将建设生态河道的资金列为发展计划和财政投入的建设项目,以便在财政与计划项目上给予充分的保障。二是要根据规划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分解制订具体实施的年度计划,并下达落实到镇、街道和河道、地段,变规划总任务为逐年度的实施任务。三是要建立负责生态河道建设的专门组织,生态河道计划、安排和施工,实行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将全区的生态河道建设纳入统一指挥、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的规范化道路。
(3).增加投入,保障实施
一要建立生态河道的投入机制。以政府的名义颁发出台《生态河道建设资金筹集办法》,明确资金投入的来源与渠道,建立生态河道更有力、更灵活的政策机制。可从以下几方面筹措:①根据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思路,财政水利投入应向生态河道建设倾斜和集聚,以大幅度地增加对生态河道建设的投入。②实行受益区企业单位、工商户等生态河道建设社会集资。③生态河道涉及市政、开发工业园区,具有土地升值、房产开发、企业落户等经济带动效应的,在同等享受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土地出让金返哺政策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解放思想,实行房地产开发与生态河道建设市场化综合运作。④土地综合整理涉及生态河道建设规划的享受优先安排生态河道建设任务,纳入土地综合整理计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⑤纳入财政管理的水资源费、水利工程水费及水土流失补偿费等收入,应大部分安排于生态河道建设等。二要制订生态河道建设资金安排政策,明确区与镇、街道的投入比例与责职分担。
(4).形成合力,确保成效
生态河道建设是社会发展中的一场变革和新生事物,须从改革与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确保质量。一是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与合作。凡生态河道涉及部门管理范围的由相关部门制订管理办法,承担管理职能。二是思路创新、工作创新和机制创新。要积极探索生态河道建设市场机制管理新经验,进行河道与防洪堤建设、堤防管理、种植收益分配与处分办法等方面的探索,把建设管理与收益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河道建设与管理改革同步发展。三是生态河道长效管理是巩固建设成果,确保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总目标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亚于建设工作本身。要坚持建管并重,注重规范管理。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不断完善生态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和考核奖励办法,加强生态河道保洁工作的规范管理。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生态河道建设社会氛围。宣传是做好生态河道建设工作的先导。通过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关心、支持生态河道建设,为河道生态河道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 结语
由于生态河道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河流生态还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在对生态河道建设过程中,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对于生态河道建设的内涵与功能的研究,将对生态河道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杰.适应多功能的生态河道整治[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
[2]白世强,基于维持河流健康的河道生态修复研究[J].人民黄河,2010
[3]杨士弘.城市生态环境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朱伟,夏霆,姜谋余.河流水环境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水科学进展,2011.
关键词:生态河道建设;问题;对策
0 引言
河道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我们从河道生态的现状着手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适应生态河道的发展趋势。
1、河道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偷采、乱采、超采河砂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
①影響防洪安全。河道乱采乱挖,致使河床严重下切,深槽迫岸,急流割脚,造成险堤险段;临近堤岸采砂,使深泓贴岸,堤身相对高度加大,岸坡变陡,极易引起堤岸坍塌,危及堤防安全;靠近河堤采砂,使堤基透水层外露,造成汛期高水位,容易出现翻沙鼓水险情;靠近水利工程附近开采河砂,严重威胁这些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防洪功能;采砂遗留的弃渣堆体,成为新的河道障碍物,影响河道排洪防洪,容易造成局部洪水漫堤泛堤。
②影响河势稳定。河道在长期演变过程中,通过挟沙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河床形态。大规模无序的非法采砂破坏了河床形态及河道整治工程,改变了局部河段泥沙输移的平衡,引起河势的局部变化和岸线的崩退,对局部河段的河势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
此外,偷采、乱采河砂形成的砂坑,容易诱发游泳人的溺水事件,容易造成事故,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河岸塌损
整个河道属于无堤河,河岸采用土料填筑,每遇洪水都会出现毁塄垮堤现象,严重影响村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水体污染,水质恶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废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河道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水环境质量。污染的特点是面广、点多、量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我区两个最主要的污染源。各河道水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资源生态污染问题突击,水体富营养化,水面杂草丛生。
(4).行洪排涝能力不足
交通建设、村镇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占用河道相当普遍。水面填塞面积大。由于河道被侵占、淤积,河床壅高,调蓄容量减少,造成了河道行洪排涝功能衰退。部分河道不同程度地存在堤身单薄或没有护岸,防洪标准低。河网排涝能力不足,防汛压力加大。
2、生态河道建设的涵义、类型和内容
(1).生态河道的涵义
“生态河道”是指在确保河岸工程具有抗洪防止河岸侵蚀结构的前提条件下,以恢复重建河流生态系统为目的,通过对河流及护岸工程的生态改造,河面、河坡长效保洁,采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人工辅助相结合的工程措施,提高河流自身的净化能力,逐步恢复“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面貌。
(2).生态河道建设的类型
在生态河道建设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分类推进生态河道建设。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原生态类河道。主要是农村的小河小峪。对这类河道,我们要尽量保持其原来的自然形态和走势,做好清淤、水毁修复。二是防洪类河道。主要是全区防洪的骨干河道。对这类河道按照防洪标准进行建设,做到防洪安全与生态兼顾,确保在标准洪水内的河道安全。三是景观休闲类河道。
(3).生态河道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是轮回清淤。清淤是提高河道自净功能的主要手段。对河道清淤要根据河道淤积情况,安排轮回清淤。并根据河道的特性,采用水枪喷流和机械挖掘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工效。二是护岸护坡。护岸护坡要注重美观与生态、财力与实用相结合。在城镇河道有计划地逐步建设生态型硬化护岸,以防止水土流失;对其他河道要大力推行以植物绿化为主、水生植物为辅的生态护岸护坡方法,节约投入成本。三是注重保洁。建立完善生态河道长效保洁制度。
3 加大生态河道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大部分干部职工对建设生态河道认为非常必要,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但也有两种不同想法:一是感到现在各项建设任务重,建设生态河道还没有精力,得慢慢来;二是认为生态河道建设要求高、投入大,河道开挖还要涉及农户承包土地的政策处理,感到难度大、负担重,单靠镇、街道的财力难以胜任等。说明建设生态河道既需要加强宣传引导,同时需要统一思想认识,特别要统一领导干部的认识。只有提高了对建设生态河道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同时完善生态河道建设的办法与措施,才能加大生态河道建设的工作力度、政策力度、投入力度,促进生态河道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2).落实规划,真抓实干
生态河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明确治理建设目标与任务。因此,做到真抓实干生态河道建设,关键要解决规划的落实与实施问题。而落实与实施又必须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要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将建设生态河道的资金列为发展计划和财政投入的建设项目,以便在财政与计划项目上给予充分的保障。二是要根据规划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分解制订具体实施的年度计划,并下达落实到镇、街道和河道、地段,变规划总任务为逐年度的实施任务。三是要建立负责生态河道建设的专门组织,生态河道计划、安排和施工,实行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将全区的生态河道建设纳入统一指挥、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的规范化道路。
(3).增加投入,保障实施
一要建立生态河道的投入机制。以政府的名义颁发出台《生态河道建设资金筹集办法》,明确资金投入的来源与渠道,建立生态河道更有力、更灵活的政策机制。可从以下几方面筹措:①根据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思路,财政水利投入应向生态河道建设倾斜和集聚,以大幅度地增加对生态河道建设的投入。②实行受益区企业单位、工商户等生态河道建设社会集资。③生态河道涉及市政、开发工业园区,具有土地升值、房产开发、企业落户等经济带动效应的,在同等享受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土地出让金返哺政策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解放思想,实行房地产开发与生态河道建设市场化综合运作。④土地综合整理涉及生态河道建设规划的享受优先安排生态河道建设任务,纳入土地综合整理计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⑤纳入财政管理的水资源费、水利工程水费及水土流失补偿费等收入,应大部分安排于生态河道建设等。二要制订生态河道建设资金安排政策,明确区与镇、街道的投入比例与责职分担。
(4).形成合力,确保成效
生态河道建设是社会发展中的一场变革和新生事物,须从改革与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确保质量。一是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与合作。凡生态河道涉及部门管理范围的由相关部门制订管理办法,承担管理职能。二是思路创新、工作创新和机制创新。要积极探索生态河道建设市场机制管理新经验,进行河道与防洪堤建设、堤防管理、种植收益分配与处分办法等方面的探索,把建设管理与收益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河道建设与管理改革同步发展。三是生态河道长效管理是巩固建设成果,确保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总目标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亚于建设工作本身。要坚持建管并重,注重规范管理。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不断完善生态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和考核奖励办法,加强生态河道保洁工作的规范管理。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生态河道建设社会氛围。宣传是做好生态河道建设工作的先导。通过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关心、支持生态河道建设,为河道生态河道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 结语
由于生态河道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河流生态还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在对生态河道建设过程中,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对于生态河道建设的内涵与功能的研究,将对生态河道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杰.适应多功能的生态河道整治[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
[2]白世强,基于维持河流健康的河道生态修复研究[J].人民黄河,2010
[3]杨士弘.城市生态环境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朱伟,夏霆,姜谋余.河流水环境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水科学进展,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