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意义探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dedao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对象必然是人,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自我教育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同时还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之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仍然有充足的提升空间。对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将详细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关 键 词] 大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179-01
  一、引言
  对于高校教育而言,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它是培养现代社会可用性人才的关键性措施。如何应用自我教育的思想方式做好当代学生的思想工作,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对此,探讨与研究自我教育的特性、探索自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具备显著的教育意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以及有文化地做人,并建立积极向上的社会理想以及主体参与意识,并将其作为人生目标。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理想均需要平凡的事业作为基础,高尚的道德必须在日常行为当中形成习惯,而渊博的知识必然需要长期性的知识积累。在这一些过程中,都需要依靠人本身的自觉性,只有在学生具备自我教育意识的前提之下,才可以确保各种目标得以实现[1]。另外,在传统教育当中,教育总是将自我教育作为德育教育中的一部分,或者是将其作为自学。但是,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理念逐渐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于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并促使人能够全面性的发展。这也间接要求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等得到全面性的发展,但是这一发展想要依靠教师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是无法实现的。对此,就需要学生通过自我教育意识,这一自我教育不仅是自学,同时还包含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等多个方面的要求,从而达到可持续性提升的教育目的。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实施途徑
  (一)实现自我意识的培养
  虽然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为明显,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如何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属于一种个体自觉性的教育活动,必须从个体产生自我教育的动机、愿望作为基本前提。假设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并不具备基本的自我意识,便无法将自我作为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无法作为认识、发展以及改造的主体[2]。另外,按照学校、社会、家庭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被影响的环境之下所选择的自我发展目标、内容以及方式方法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教育,仍然是一种以外部教育为主要原因而开展的内化教育。对此,有必要注重培养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促使其能够在社会环境不断改变的环境下意识到自我,真正建立自主发展目标,并开展自我教育。
  (二)强化自我教育能力
  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其主要是指提高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将教育要求规范在自己的内心中,并将其转变为自觉行为的能力与约束力,其中需要包含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三个方面。提升自我认识能力,可以借助引导学生开展经常性的总结经验方式而突出[3]。在这样的活动当中,大学生一方面能够借助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等认识自己,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别人的总结方式来认识自己,在认识别人的同时,逐渐认识到自己。提升自我的激励能力,在帮助学生建立长远发展目标的同时,组织学习英模活动,从而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楷模。提升自我的控制能力,让学生对自我负责、对社会负责,促使学生的自我修养得到提高。
  (三)创建自我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定环境,高校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校园文化是校园中青年文化的主要形态,同时也是大学生基于自身需求而创造出来的文化环境。与此同时,作为文化状态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其必然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属于思想导向、价值原则以及能力要求等多个方面的折射与过滤,之后展现在自身结构当中并借助活动实践,对大学生群体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引导以及规范性作用,并且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约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需要不断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从实际情况着手,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并根据实际的教育现象和情况,及时发现和总结当前的教育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成长空间,从而突出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英楠,刘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与要素整合:评《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评论,2016(6):168.
  [2]王恩江,邵士庆.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分析:以民族院校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5 (5):75-78.
  [3]苏鏐鏐.基于对分课堂的泛在学习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6(1):90-93.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