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校环境道德教育

来源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510167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环境道德教育的目的
  
  环境道德教育是指以科学的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有关环境方面的教育。其目的是为培养自觉践履环境道德的人,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形成积极的世界观、道德观、发展观和责任感,对环境质量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对本身的行为作出自我约定,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以促进个人、社会和人类共同的福祉。
  
  二、学校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
  
  1.环境道德认知
  环境道德认知指的是一个人对环境道德观念,包括理论、原则、规范、准则的感知、理解和接受。明确环境行为的是非、善恶和美丑的界限,懂得人对环境应尽的义务,即属于环境道德认知的范围。环境道德认知是构成环境道德品质的心理基础,这是环境道德情感和意志的依据和本源。知之深,方能爱之切,行之坚。只有具备深刻的环境道德认知,才能义无返顾地履行环境道德义务。
  
  2.环境道德情感
  环境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别人和自己的环境行为是否符合环境道德要求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如果一个人具备了高尚的环境道德情感,那么当别人或自己的行为符合环境要求时,就会产生肯定的情感体验,感到满意、兴奋和愉快;当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违背环境道德要求时,就会产生否定的情感体验,感到不安、苦恼和憎恨。环境道德情感直接影响和调节人的环境行为。一个人有了炽热的环境道德情感,就是在困难的情况下或在没有社会监督并且对自己也可能带来一定损失的情况下,也不会改变其环境行为。反之,一个人虽然有了一定的环境道德认知,但缺乏环境道德情感,也不可能自觉的履行保护环境的道德义务。
  
  3.环境道德意志
  环境道德意志是战胜不道德的动机和排除内外障碍的动力,它在环境道德认知转化为环境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能否坚持按照环境道德认知的正确方向去行动,不仅取决于环境道德认知和情感,更取决于环境道德意志。这是因为在履行环境道德义务时,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而且由于履行义务,有时与自己的利益和欲念发生冲突等,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环境道德意志,很有可能在困难和阻力面前退缩不前,或者经不起私欲的诱惑,作出损害环境的不道德行为。
  
  4.环境道德行为
  环境道德行为是指人在一定的环境道德认知和情感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环境有道德意义的行动,它是环境道德意志的外在表现,是实现环境道德动机的手段。环境道德品质形成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从知到行。环境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学生的环境道德认知转化为环境道德行为,进而养成环境道德习惯,内化为潜意识,形成环境道德品质,不是一时一事表现的环境道德行为,而是无论何时何事都能自觉地履行环境义务。
  
  三、学校环境道德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1.课程与环境道德教育
  学校环境道德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课程来进行的。目前理论界对“课程”范畴的认识,一般来讲可分为两类:一类从严格意义上,将课程界定为学校范围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各种教育影响;另一类则从更广泛意义上使用这一范畴,认为课程系指一切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或一切有教育意义、教育作用影响因素的总和。在这里我们取第二种意义上的课程概念。
  依此,我们就可以把环境道德教育课程界定为:一切具有环境道德教育性质、环境道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对学生的环境道德品质发展有影响力的那些教育因素。从空间上,包括校内、校外、课堂内、课堂外的影响;从时间上,包括系统、持续的影响和偶发性、暂时性影响;从影响源本身的性质,包括可见的实体性和不可见的非实体性的影响;从影响的自觉程度看,包括有意识的、人为控制的影响和较为自发的影响。所有这些影响又可分别界定为显著环境道德教育课程和隐性环境道德教育课程,前者专门指导从事环境道德教育的课程或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学生环境道德品质发展的课程;后者指除显著课程以外的一切课程。
  
  2.理论课程:环境道德教育的基础课程
  目前,环境道德教育的理论课程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多学科模式,也称为渗透模式,是将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通过各门学科的课程实施,化整为零地实现环境道德教育的目的与目标。这种课程发展模式,将环境道德教育知识按学科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使学生通过各个学科的学习获得相应的环境道德知识、行为技能和价值观念。此外,多学科模式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不需要专门的环境道德教育课时和专职的环境道德教育师资,因此成本低、见效快,尤其适合刚开展学校环境道德教育的地区采用。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环境问题的内在联系,给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和认识一些重大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带来不利影响,使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环境道德知识体系和解决环境问题的综合技能。这种模式可能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比较难以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综合课程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估。
  另一种是跨学科课程模式,又称单一学科课程模式,是从各领域中选取有关环境道德教育的概念、内容方面的论题,将它们事并一体,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这种课程模式避免了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割裂、互不衔接,或者跳跃、重复等弊端,使环境道德教育更富针对性与系统性,同时较有利于课程的综合评价,易于提高课程发展的有效性。可以说,跨学科模式代表了今后环境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3.实践课程: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课程
  一是开拓视野,多方施教,促进学生环境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发展。知是行的先导,无知与偏见正是导致人类行为选择偏差的认识根源。因此,普及基本的环境知识,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整体认识和明晰其背后蕴藏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科学的环境意识,应是环境道德教育实践课程的首要目标。首先,要确定适合中、小学生接受能力的环境知识。环境知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环境科学基本知识。主要涉及环境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范畴和原则等,譬如生态学知识、环境问题的产生和防治方面的知识。第二,环境现状知识。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因为污染是不受国界限制的,必须加强全球环境问题严峻性的教育,如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等。此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形势以及当地的环境状况。第三,环境法规和环境伦理学的知识。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框架,要让学生在了解有关环保法规的基础上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环境伦理学是关于环境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它是从哲学的角度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的深刻反思,有助于学生对环境的理性思考。
  其次,手段丰富、形式多样地进行环境知性教育。根据认知方式的差异,环境知性教育可分为三种:第一,以强调理性学习为主的环教方式。例如开设环保知识讲座。第二,突出感性体验特征的环教方式。环保参观、环保考察等是比较理想的活动形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参观和考察较为严重的污染源、环保科研与监测单位、环境教育特色学校以及环保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等,开拓学生视野,加强对环保科研与监测、环境教育和污染状况的了解。第三,理性认识渗透感性体悟的方式。组织学生观看系列环保录像,通过录像,学生看到我们的原初自然是如此美丽;而现今的环境状况又是如此的严酷,巨大的反差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刻,心头油然而生拯救地球、拯救未来的庄严使命感。
  二是揽胜江山,亲近自然,激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切之情。游览名胜古迹、秀丽山川,可以给学生提供发现环境美、欣赏环境美、爱护环境美的心灵体味之尝试。登高望远,极目沧浪,烟波浩渺,无边无际。耳听惊涛拍岸,眼观沙鸥飞翔,顿觉躁动于喧嚣红尘的思绪,也慢慢融入这一片盛大恢宏之中了。这“天人合一”的境象,不但是古代圣贤所期冀的理想,如今,也在学生们童稚的心田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我想,如果世界各地都能像天鹅湖公园那么美丽就好了。那时,地球不就成为人间仙境了吗?那一天离我们是近还是远呢?我看,那一天的近和远与我们有直接的联系。如果我们爱护环境,那一天就近,如果我们破坏环境,那一天就远。”
  三是躬体力行,自觉践履,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学习环境科学知识,深化环境情感体验,树立科学的环境意识,其最终的结果和目的都是为了养成学生自觉践履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习惯。所以,引导学生投入到关心环境、爱护环境和建设环境的活动中来,是环境道德教育实践课程目的之根本所在。环保宣传活动、环保调查活动、环保竞赛活动等都是适合于中、小学生特点的活动形式。其中,环保宣传活动又分为对外宣传型和对内宣传型。前者面向社会,以主题(如地球日)散发环保宣传资料、进行文艺演出等;后者面向校内师生,利用壁报、宣传栏等开展环保宣传。环保调查也有两种形式:其一,社会调查型。学生通过提问、问卷等调查方法,获取、整理和分析关于某一地区环境问题的资料和数据,并撰写调查报告。低年级学生宜采取此种方式。其二,调查研究型。学生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测定实际数据等研究方法,对某个特定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科研论文,高年级可尝试这种方式。环保竞赛活动则包括环保征文竞赛、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演讲、诗歌、故事、绘画竞赛等多种形式。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技术实现无线通讯,设计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该系统能及时、准确地对事件进行检测、告警和处理,并且有较
电厂主汽温对象是典型的大惯性、大迟延对象,其动态特性随负荷变化而变化,常规的固定参数PID串级控制难以适应这种变时滞、变参数的特性,控制效果不理想。本文给出了一种具有比例积分特性的Elman动态递归神经网络的结构,讨论了它的BP学习算法;将该递归Elman网络作为具有实时学习能力的内部模型,并以通过辨识学习得到的广义对象的SISO逆模型代替串级控制的PID主控制器作为内模控制器应用于电厂主汽温控制
伴随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日益上涨,对此,许多公共图书馆通过办公益讲座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吸引许多市民及读者参与其
大数据是基于现代科技发展而形成,在社会生产中予以广泛应用,对于促进产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电力营销的主要目的在于,适应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电力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持续
目前训练产品主要利用定位信息计算位移或利用六轴传感器采集姿态来识别当前运动状态,存在状态区分精细度不够、采集不及时的问题,影响产品的低功耗优化设计.本文设计了一个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极其宝贵的人才资源,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约有2000万,他们的总体素质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近年来,面对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分配关系多样化的形势,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加强和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加强学生诚信教
近年来,随着硬件的提升以及仿真技术的发展,仿真在企业的产品研发以及创新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正如产品设计从纸质向3D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演变中PDM所产生的重要作
在当前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其能够将人们扣到或是看到的信息处理转换为数字信息,而且具体处理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即使在干扰环境下也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在本行业的发展中引入了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工作效率,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