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刘少奇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十分重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他认为群众路线是党员干部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和基本条件,因而他主张党员干部应该深入实践、求真务实、艰苦朴素,并应从加强思想教育和制度监督,以及深入实践、加强调查研究等方面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关键词]刘少奇 作风建设 群众路线
工作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形象最直接的体现。刘少奇作为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的核心成员,一直关注干部的作风问题,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建设的思想。
一、刘少奇对党员干部存在的作风问题的论述
刘少奇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应警惕工作中出现此类问题,以免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他认为作风问题主要表现三个主义:
(一)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两种表现。首先是命令主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但随之而来的是干部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不良作风逐步凸显。在1956年9月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刘少奇指出:“在我们的许多国家机关中,存在着高高在上,不了解下级和群众的意见、对于下级和群众的意见加以压制、对于群众生活漠不关心的官僚主义现象。这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严重地妨碍着国家的民主生活的发展,妨碍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的发挥,妨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要“改变那种只是忙于开会、签公文而不接近群众、不研究情况和政策的作风”[1]p248。1962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又指出:“我们党是掌握了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许多党员是国家政权的各级领导人。处于这种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滋长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1]p400他认为,“有的领导把本单位的群众看作是属自己管的手下人”,用权力来命令群众,而不同群众商量,这种工作作风“是官僚主义的态度,是根本错误的态度”[1]p307。
其次是主观主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不断变化的新条件和新任务,干部工作面对更为复杂或不熟悉的情况,容易出现由于思想滞后或疏于联系实际而产生主观主义错误。在中共八大上,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分析了国内变化发展的形势,指出“主观主义的错误在目前我们许多干部的思想上和工作中仍然严重地存在着”[1]p268。1958年至1961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62年,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查情况,重点强调党员干部工作中存在主观主义错误,他指出:“有些部门、有些地方、有些单位的负责人……不肯做调查研究工作,不理会毛泽东同志经常指出的‘先当群众的学生,后当群众的先生’这一真理,有事不先同群众商量,不在群众中进行酝酿,不倾听群众的意见,不认真注意群众的反映,甚至当群众的利益已经受到严重损害、群众表示十分不满的时候,他们仍旧坚持自以为是‘正确’的那些错误做法。”[1]p375
(二)形式主义。在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p1438-1439。长期处在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容易懈怠,干部队伍也易滋生欺上瞒下、装腔作势的形式主义和安于享乐、骄奢腐化的不正之风。1958年11月5日,刘少奇在同林乎加及中共宁波地委负责人谈话中,指出浙江工作中虚报浮夸,上报粮食的产量没有经过切实调查,当地地委县委领导存在不负责任的形式主义。他指出,问题是“干部作风问题,对于这种作风要批评。我们国家是计划经济,经济的工具是统计数字,如果统计不可靠,计划也就不可靠了。要反对说假话,要反对这种虚报浮夸的作风,要踏实一点”[3]p443。1962年,中央书记处决定从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抽调一批干部下放到主要产粮区,加强地委、县委和基层的领导。刘少奇在对下放干部的讲话中指出:“最近几年有一种情况,就是作假报告,用各种方法弄虚作假……把成绩夸大一点,或者把困难夸大一点,看领导上的意图讲话,你要求什么,喜欢什么,他就把那方面的情况反映给你,这种情况恐怕相当普遍,在许多地方已经成为一种不良的风气。你们下去一定要改变这种情况,改变这种不良的作风。”[1]p457
(三)享乐主义。刘少奇批评了有些地方“盖别墅、搞跳舞场、兴建大会堂”等不良风气,告诫领导干部要有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应有搞特殊化的风气[1]p460。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提出一切党员干部应该“以艰苦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并指出当前“有不少干部,处处讲究生活上的享受,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不少的干部“摆排场,闹阔气,假公济私,明目张胆地挥霍人民财产”,应彻底纠正这些恶劣作风[1]p400。
二、刘少奇关于干部作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4]。刘少奇在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论述中,多次强调应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践,保持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一)群众路线是加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建设的基本条件和关键。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960年5月初,在听取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陈刚、廖志高等汇报工作后,刘少奇谈到领导同群众相结合的问题时说:“领导与群众结合得好,上、中、下一条心,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他还指出,干部应以身作则,参加生产,关心工人的生活和休息[3]p485。1961年5月15日,刘少奇在听取中共河南省委负责人汇报工作时指出:“现在做好工作的关键是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3]p523
作风,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素质、精神和品格”[5]。领导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在处理人民群众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素质,以及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精神品格。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讲到干部政策时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6]p526因此,加强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少奇多次强调在开展党内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中贯穿群众路线的重要性。1956年,刘少奇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的祝词中指出:“一切工作都必须贯彻执行依靠群众的路线,都必须依靠由上而下的方法和由下而上的方法相结合。离开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离开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任何少数人的领导都不会是正确的、有效的和巩固的。”[1]p3换言之,正确、有效的领导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二)深入实践、求真务实。刘少奇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和负责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局限,因此应多向人民群众学习。他指出:“农民、工人和基层干部有很多宝贵的经验,技术人员和科学家有很多宝贵的知识。我们要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倾听他们的意见,并且认真地向他们学习。”[1]p376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联系群众、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决策。对此,刘少奇指出:“一切正确的政策,一切正确的领导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央的集中领导,任何时候都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地方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必须从总结群众的经验出发,而不是从任何主观的臆想出发”[1]p387。同时,领导干部在深入实际中必须秉承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才能真正取得调查研究的成果。刘少奇曾提出:“必须把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加强党性的第一个标准”。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到客观可能,不要做那些确实办不到的事情,但是必须艰苦努力,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完成那些应该完成和可能完成的任务”[1]p397。只有把工作做到求真务实,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兴旺起来。
(三)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与群众同甘共苦。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只有在工作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才能紧密联系群众,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刘少奇指出,一切干部和青年,必须懂得“要和群众的关系搞好,就不能占便宜,就不要怕自己吃亏。要完成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必须有意识地把较为艰苦和困难的工作担当起来”[1]p293。此外,领导干部不应由于权力、地位而产生特权心理,在工作过程中摆排场,闹阔气,假公济私,贪图享受,铺张浪费。只有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才能加强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开展好工作。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少奇指出:“一切共产党员,不论职位多高,都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普通劳动者,没有任何特权,都必须关心群众生活,和群众同甘共苦。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以艰苦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他认为,对于有旧官僚恶习的干部,应受到应有的处分。并且,“只有打掉这些官气,党同群众的联系才能够进一步加强”[1]p400。刘少奇处处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他每次外出视察、调查研究,出发前都要向身边的工作人员重申自己订的“四不准”:一、每到一地,不准人家接送;二、到任何地方,不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三、不准向人家要东西,人家送上门来也要婉言拒收;四、参观时不准前呼后拥地陪同,有个向导引路就行,不要影响地方负责同志的工作[7]p79。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主要方法
针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刘少奇提出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干部工作作风建设。
(一)加强马列主义学习,积极开展党内思想教育活动。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教育以及马列主义学习,使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从思想上解决工作作风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效遏制工作过程中不正之风的产生。刘少奇作为党内重要的党建专家,尤为重视党内教育。他认为,要使党今后继续保持正确的、健全的领导,根本的问题是“努力减少党组织和党员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并“经常进行党内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上的错误不但有社会根源,而且有认识上的根源。为了避免犯错误,必须正确地认识客观实际,正确辨明是非。”[1]p265如何有效抵制干部工作作风中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错误呢?刘少奇认为,应加强党内干部马列主义思想教育,使他们用科学、求实的方法论来开展工作。他指出,“必须进行有系统的努力来提高我们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使他们善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自己在复杂情况中判断方向、辨明是非的能力,并且学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去研究和整理自己的工作经验,在经验中找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对于广大的新党员,“必须加强理论和实际统一的教育,使他们逐步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获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党的历史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现状的基本知识”。他强调,“必须加强党的理论工作”,并使理论研究成果“适合于当前党的实际工作的迫切需要,适合于向广大党员和广大青年进行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迫切需要”[1]p269。
(二)加强制度建设。“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加强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必须建立严谨周密的工作制度、组织制度以及监督制度。第一,在工作制度方面。他提出,必须“认真地、有系统地改善国家机关,精简它们的组织机构,明确规定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帮助他们改变那种只是忙于开会、签公文而不接近群众、不研究情况和政策的作风”,“定出中央一级和省、市一级的国家机关各部门负责人经常深入下层、了解下情、检查工作、倾听意见的具体办法,督促他们严格地加以执行”[1]p248。这对于加强领导干部深入实践、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在干部选拔等组织制度方面。刘少奇重视实践锤炼的重要性。他鼓励有知识的学生下农村锻炼,然后再进入干部队伍,以有利于年轻干部贴近实际、联系群众,将马列主义以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他指出,选拔出的干部应该“是群众中涌现出来的,而不是从上面硬安下去的”。这样,“下乡的学生和原来的农民才会结成一体,打成一片;他们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知识才能互相结合,相互为用”。“那些真正从工人、农民出身,能吃苦,有文化,有工作能力,又取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年轻人”,才更有可能走上干部岗位,为人民服务。同时,刘少奇提出要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做干部也同做农民一样,是为人民服务,不过这究竟只是很少数人的工作,而且不是一种可以终身不变的职业”[1]p228。第三,在监督制度方面。刘少奇指出:我们国家大、机关多,存在少数不好的干部是事实,而且“好的干部如果没有经常的监督也可能变坏。因此,对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应实行监督。除了广大人民的监督以外,还必须加强各级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认真实行国家的监督”[1]p174。刘少奇多次提到应加强民主集中制,提高干部走群众路线的思想水平。1961年,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党内不少领导同志不够谦虚谨慎,违反了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党内生活、国家生活和群众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3]p547。加强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加强党内群众和党外群众对领导的监督。
(三)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实情,真正联系群众,科学决策。提高干部的水平,刘少奇认为主要是“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负责人搞一些典型调查很重要,无产阶级、共产党要有和群众商量的风气,要真正地、全心全意地和群众在一起,有做人民勤务员的作风。”“有这种风气,老干部才能坚强,新干部才能成长”。这种深入实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高层领导中更应践行,高层领导应“注意支持好风气,反对坏风气”,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3]p502。
1962年,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鼓励那些了解客观情况较多较好的同志,批评那些尚空谈不实际的同志;鼓励那些既了解情况又注意政策的同志,批评那些既不了解情况又不注意政策的同志;使这种了解情况、注意政策的风气,与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风气密切联系起来。”[1]p398他还号召“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调查研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从实际出发来拟定政策、拟定计划,制定措施”[3]p548。加强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建设,务必要求领导干部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这既是重要手段,又是领导干部实践群众路线的良好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少奇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刘少奇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4]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N].长沙晚报,2013-04-20.
[5]林文肯.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J].求是,2007(5).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等编:刘少奇廉政风范[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彭月才
[关键词]刘少奇 作风建设 群众路线
工作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形象最直接的体现。刘少奇作为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的核心成员,一直关注干部的作风问题,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建设的思想。
一、刘少奇对党员干部存在的作风问题的论述
刘少奇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应警惕工作中出现此类问题,以免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他认为作风问题主要表现三个主义:
(一)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两种表现。首先是命令主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但随之而来的是干部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不良作风逐步凸显。在1956年9月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刘少奇指出:“在我们的许多国家机关中,存在着高高在上,不了解下级和群众的意见、对于下级和群众的意见加以压制、对于群众生活漠不关心的官僚主义现象。这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严重地妨碍着国家的民主生活的发展,妨碍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的发挥,妨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要“改变那种只是忙于开会、签公文而不接近群众、不研究情况和政策的作风”[1]p248。1962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又指出:“我们党是掌握了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许多党员是国家政权的各级领导人。处于这种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滋长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1]p400他认为,“有的领导把本单位的群众看作是属自己管的手下人”,用权力来命令群众,而不同群众商量,这种工作作风“是官僚主义的态度,是根本错误的态度”[1]p307。
其次是主观主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不断变化的新条件和新任务,干部工作面对更为复杂或不熟悉的情况,容易出现由于思想滞后或疏于联系实际而产生主观主义错误。在中共八大上,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分析了国内变化发展的形势,指出“主观主义的错误在目前我们许多干部的思想上和工作中仍然严重地存在着”[1]p268。1958年至1961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62年,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查情况,重点强调党员干部工作中存在主观主义错误,他指出:“有些部门、有些地方、有些单位的负责人……不肯做调查研究工作,不理会毛泽东同志经常指出的‘先当群众的学生,后当群众的先生’这一真理,有事不先同群众商量,不在群众中进行酝酿,不倾听群众的意见,不认真注意群众的反映,甚至当群众的利益已经受到严重损害、群众表示十分不满的时候,他们仍旧坚持自以为是‘正确’的那些错误做法。”[1]p375
(二)形式主义。在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p1438-1439。长期处在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容易懈怠,干部队伍也易滋生欺上瞒下、装腔作势的形式主义和安于享乐、骄奢腐化的不正之风。1958年11月5日,刘少奇在同林乎加及中共宁波地委负责人谈话中,指出浙江工作中虚报浮夸,上报粮食的产量没有经过切实调查,当地地委县委领导存在不负责任的形式主义。他指出,问题是“干部作风问题,对于这种作风要批评。我们国家是计划经济,经济的工具是统计数字,如果统计不可靠,计划也就不可靠了。要反对说假话,要反对这种虚报浮夸的作风,要踏实一点”[3]p443。1962年,中央书记处决定从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抽调一批干部下放到主要产粮区,加强地委、县委和基层的领导。刘少奇在对下放干部的讲话中指出:“最近几年有一种情况,就是作假报告,用各种方法弄虚作假……把成绩夸大一点,或者把困难夸大一点,看领导上的意图讲话,你要求什么,喜欢什么,他就把那方面的情况反映给你,这种情况恐怕相当普遍,在许多地方已经成为一种不良的风气。你们下去一定要改变这种情况,改变这种不良的作风。”[1]p457
(三)享乐主义。刘少奇批评了有些地方“盖别墅、搞跳舞场、兴建大会堂”等不良风气,告诫领导干部要有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应有搞特殊化的风气[1]p460。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提出一切党员干部应该“以艰苦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并指出当前“有不少干部,处处讲究生活上的享受,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不少的干部“摆排场,闹阔气,假公济私,明目张胆地挥霍人民财产”,应彻底纠正这些恶劣作风[1]p400。
二、刘少奇关于干部作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4]。刘少奇在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论述中,多次强调应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践,保持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一)群众路线是加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建设的基本条件和关键。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960年5月初,在听取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陈刚、廖志高等汇报工作后,刘少奇谈到领导同群众相结合的问题时说:“领导与群众结合得好,上、中、下一条心,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他还指出,干部应以身作则,参加生产,关心工人的生活和休息[3]p485。1961年5月15日,刘少奇在听取中共河南省委负责人汇报工作时指出:“现在做好工作的关键是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3]p523
作风,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素质、精神和品格”[5]。领导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在处理人民群众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素质,以及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精神品格。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讲到干部政策时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6]p526因此,加强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少奇多次强调在开展党内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中贯穿群众路线的重要性。1956年,刘少奇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的祝词中指出:“一切工作都必须贯彻执行依靠群众的路线,都必须依靠由上而下的方法和由下而上的方法相结合。离开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离开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任何少数人的领导都不会是正确的、有效的和巩固的。”[1]p3换言之,正确、有效的领导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二)深入实践、求真务实。刘少奇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和负责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局限,因此应多向人民群众学习。他指出:“农民、工人和基层干部有很多宝贵的经验,技术人员和科学家有很多宝贵的知识。我们要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倾听他们的意见,并且认真地向他们学习。”[1]p376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联系群众、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决策。对此,刘少奇指出:“一切正确的政策,一切正确的领导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央的集中领导,任何时候都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地方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必须从总结群众的经验出发,而不是从任何主观的臆想出发”[1]p387。同时,领导干部在深入实际中必须秉承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才能真正取得调查研究的成果。刘少奇曾提出:“必须把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加强党性的第一个标准”。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到客观可能,不要做那些确实办不到的事情,但是必须艰苦努力,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完成那些应该完成和可能完成的任务”[1]p397。只有把工作做到求真务实,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兴旺起来。
(三)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与群众同甘共苦。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只有在工作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才能紧密联系群众,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刘少奇指出,一切干部和青年,必须懂得“要和群众的关系搞好,就不能占便宜,就不要怕自己吃亏。要完成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必须有意识地把较为艰苦和困难的工作担当起来”[1]p293。此外,领导干部不应由于权力、地位而产生特权心理,在工作过程中摆排场,闹阔气,假公济私,贪图享受,铺张浪费。只有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才能加强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开展好工作。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少奇指出:“一切共产党员,不论职位多高,都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普通劳动者,没有任何特权,都必须关心群众生活,和群众同甘共苦。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以艰苦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他认为,对于有旧官僚恶习的干部,应受到应有的处分。并且,“只有打掉这些官气,党同群众的联系才能够进一步加强”[1]p400。刘少奇处处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他每次外出视察、调查研究,出发前都要向身边的工作人员重申自己订的“四不准”:一、每到一地,不准人家接送;二、到任何地方,不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三、不准向人家要东西,人家送上门来也要婉言拒收;四、参观时不准前呼后拥地陪同,有个向导引路就行,不要影响地方负责同志的工作[7]p79。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主要方法
针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刘少奇提出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干部工作作风建设。
(一)加强马列主义学习,积极开展党内思想教育活动。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教育以及马列主义学习,使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从思想上解决工作作风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效遏制工作过程中不正之风的产生。刘少奇作为党内重要的党建专家,尤为重视党内教育。他认为,要使党今后继续保持正确的、健全的领导,根本的问题是“努力减少党组织和党员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并“经常进行党内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上的错误不但有社会根源,而且有认识上的根源。为了避免犯错误,必须正确地认识客观实际,正确辨明是非。”[1]p265如何有效抵制干部工作作风中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错误呢?刘少奇认为,应加强党内干部马列主义思想教育,使他们用科学、求实的方法论来开展工作。他指出,“必须进行有系统的努力来提高我们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使他们善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自己在复杂情况中判断方向、辨明是非的能力,并且学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去研究和整理自己的工作经验,在经验中找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对于广大的新党员,“必须加强理论和实际统一的教育,使他们逐步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获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党的历史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现状的基本知识”。他强调,“必须加强党的理论工作”,并使理论研究成果“适合于当前党的实际工作的迫切需要,适合于向广大党员和广大青年进行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迫切需要”[1]p269。
(二)加强制度建设。“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加强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必须建立严谨周密的工作制度、组织制度以及监督制度。第一,在工作制度方面。他提出,必须“认真地、有系统地改善国家机关,精简它们的组织机构,明确规定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帮助他们改变那种只是忙于开会、签公文而不接近群众、不研究情况和政策的作风”,“定出中央一级和省、市一级的国家机关各部门负责人经常深入下层、了解下情、检查工作、倾听意见的具体办法,督促他们严格地加以执行”[1]p248。这对于加强领导干部深入实践、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在干部选拔等组织制度方面。刘少奇重视实践锤炼的重要性。他鼓励有知识的学生下农村锻炼,然后再进入干部队伍,以有利于年轻干部贴近实际、联系群众,将马列主义以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他指出,选拔出的干部应该“是群众中涌现出来的,而不是从上面硬安下去的”。这样,“下乡的学生和原来的农民才会结成一体,打成一片;他们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知识才能互相结合,相互为用”。“那些真正从工人、农民出身,能吃苦,有文化,有工作能力,又取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年轻人”,才更有可能走上干部岗位,为人民服务。同时,刘少奇提出要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做干部也同做农民一样,是为人民服务,不过这究竟只是很少数人的工作,而且不是一种可以终身不变的职业”[1]p228。第三,在监督制度方面。刘少奇指出:我们国家大、机关多,存在少数不好的干部是事实,而且“好的干部如果没有经常的监督也可能变坏。因此,对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应实行监督。除了广大人民的监督以外,还必须加强各级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认真实行国家的监督”[1]p174。刘少奇多次提到应加强民主集中制,提高干部走群众路线的思想水平。1961年,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党内不少领导同志不够谦虚谨慎,违反了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党内生活、国家生活和群众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3]p547。加强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加强党内群众和党外群众对领导的监督。
(三)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实情,真正联系群众,科学决策。提高干部的水平,刘少奇认为主要是“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负责人搞一些典型调查很重要,无产阶级、共产党要有和群众商量的风气,要真正地、全心全意地和群众在一起,有做人民勤务员的作风。”“有这种风气,老干部才能坚强,新干部才能成长”。这种深入实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高层领导中更应践行,高层领导应“注意支持好风气,反对坏风气”,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3]p502。
1962年,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鼓励那些了解客观情况较多较好的同志,批评那些尚空谈不实际的同志;鼓励那些既了解情况又注意政策的同志,批评那些既不了解情况又不注意政策的同志;使这种了解情况、注意政策的风气,与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风气密切联系起来。”[1]p398他还号召“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调查研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从实际出发来拟定政策、拟定计划,制定措施”[3]p548。加强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建设,务必要求领导干部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这既是重要手段,又是领导干部实践群众路线的良好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少奇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刘少奇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4]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N].长沙晚报,2013-04-20.
[5]林文肯.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J].求是,2007(5).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等编:刘少奇廉政风范[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彭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