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行业频频出台利好政策的背后逻辑。
境况不佳的煤炭行业似乎等到了咸鱼翻身的时刻。
9月29日,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从2014年12月1日起,在全国将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税率由省级政府在规定幅度内确定。这给了持续低迷的煤炭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此前的8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安监总局、环保部出台了《关于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的通知》。陕西、山西等主要煤炭省区也于2014年上半年纷纷出台相关规定,旨在“控制煤炭总量、规范煤炭进口、减轻企业负担”,最终目的是帮扶煤炭行业顺利走出低谷。
也有观点认为,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的压力并非短期内能够解决。“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帮助煤炭行业脱困,但效果可能并不会如预期中那么美好。”鄂尔多斯市一位地方煤炭企业的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政策效力待考
梳理目前已经出台的煤炭行业脱困政策,控制煤炭产量无疑是其中解决眼下困境的关键。
为此,国家发改委提出,2014年后4个月国内煤炭应减产12%,全国产量能减少1.5亿吨的目标,以达到稳定价格的目的。而且,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采取的措施也非常严厉。不仅企业需要在网上公示产能,接受政府检查和公众监督。对于少数弄虚作假、不诚信企业还将采取从严问责的办法,弄虚作假多少产能,就核减多少产能。对于恶意弄虚作假、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加倍或者至少按弄虚作假产能进行双倍核减产能。同时,还要求各地方政府严格落实限产方案,严格制止超能力和无证非法生产。
面对如此严厉的措施,神华、中煤、同煤等大型煤炭企业已经先后表态减产。不过,上述地方煤炭企业的负责人指出,虽然已有央企表态限产,但是对于地方企业和民营煤企来说,减产的效果还得看是否真正执行,毕竟,企业生存是第一位的。如果减产带来市场份额下降,会加剧企业的困难,那么仅靠政策手段,效果将大打折扣。
不仅如此,就连规范煤炭进口这一看起来似乎相对容易达成的煤炭脱困措施,其效果也不被看好。
2014年前8个月,全国累计进口煤炭20176万吨,同比下降5.3%。但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煤炭价格下跌,进口煤炭在价格上没有了明显优势。“如果国内煤炭价格回暖,进口煤炭的数量也必然会有所回升。”汾渭能源煤炭市场分析师王旭峰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为了规范煤炭进口,早在2013年5月上旬,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就曾对《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召集相关企业进行座谈,但最终因条件过于苛刻,遭到部分煤企和电厂的反对而流产。随后2013年12月中旬,国家发改委继续下发了《煤炭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2014年9月15日,《办法》正式公布,并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按照规定,在灰分方面,褐煤不超过30%,其他煤种不超过40%。硫分方面,褐煤不超过1.5%,其他煤种不超过3%。对不符合《办法》要求的商品煤,则不得进口、销售和远距离运输。
“相比较起来,正式《办法》中的限制都较之前的征求意见稿宽松了很多,对于进口煤炭基本上不构成什么影响。”王旭峰说。而且,要想绕过《办法》中的要求也并非难事,只要将劣质煤与优质煤进行掺混即可。不难看出,通过《办法》限制进口煤的预期似乎难以奏效。
睿能咨询首席顾问李廷认为,按照之前国家发改委提出的目标,2014年要减少煤炭进口量5000万吨。考虑到2014年1?8月煤炭进口仅同比减少1105万吨,预计在9?12月里煤炭进口需要同比减少4000万吨左右。
“这几乎是很难实现的。”李廷认为,即使央企能够完成国家发改委分配的2000万吨任务,但进口煤炭市场是一个高度开放性的市场。当国内外差价扩大时,其实并没有太有效手段来限制除央企外的其他企业的采购行为。
保障软着陆
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目前出台的煤炭政策,从结果上看确实有帮助煤炭企业脱困的作用,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为煤炭行业脱困而特意采取。
在他看来,眼下的很多政策,其意向早已有之。例如,商品煤质量管理,早在10年前就已有人提出。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不断重视,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也逐渐提上日程。《办法》的出台只是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的开始,后续还会有更为细化的标准作为补充。而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台,更多还是考虑到对市场影响最小,阻力也最小。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在煤炭资源税改革上。“如果真能够做好清费工作,这对于当下困难重重的煤炭企业来说,确实能够起到积极作用。重点还是各省的细则和幅度。”上述地方煤炭企业的负责人说。
但让他犯愁的是,煤炭资源税改革的大幕刚拉开,却遇到了清缴欠费的门槛。此前,由于煤炭行业的困境,地方政府曾允许煤炭企业缓交部分涉煤收费,但在不久前,鄂尔多斯市专门成立工作组开展清缴欠费的工作,这对于已经停产的煤矿来说,无疑是一道不小的障碍。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认为,眼下煤炭脱困政策的密集出台,并非仅救市那么简单,而是要为煤炭行业在接下来的更深度调整中提供软着陆的保障。“眼下的这些政策仅仅是能够起到兜底的作用。”周大地说。
境况不佳的煤炭行业似乎等到了咸鱼翻身的时刻。
9月29日,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从2014年12月1日起,在全国将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税率由省级政府在规定幅度内确定。这给了持续低迷的煤炭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此前的8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安监总局、环保部出台了《关于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的通知》。陕西、山西等主要煤炭省区也于2014年上半年纷纷出台相关规定,旨在“控制煤炭总量、规范煤炭进口、减轻企业负担”,最终目的是帮扶煤炭行业顺利走出低谷。
也有观点认为,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的压力并非短期内能够解决。“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帮助煤炭行业脱困,但效果可能并不会如预期中那么美好。”鄂尔多斯市一位地方煤炭企业的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政策效力待考
梳理目前已经出台的煤炭行业脱困政策,控制煤炭产量无疑是其中解决眼下困境的关键。
为此,国家发改委提出,2014年后4个月国内煤炭应减产12%,全国产量能减少1.5亿吨的目标,以达到稳定价格的目的。而且,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采取的措施也非常严厉。不仅企业需要在网上公示产能,接受政府检查和公众监督。对于少数弄虚作假、不诚信企业还将采取从严问责的办法,弄虚作假多少产能,就核减多少产能。对于恶意弄虚作假、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加倍或者至少按弄虚作假产能进行双倍核减产能。同时,还要求各地方政府严格落实限产方案,严格制止超能力和无证非法生产。
面对如此严厉的措施,神华、中煤、同煤等大型煤炭企业已经先后表态减产。不过,上述地方煤炭企业的负责人指出,虽然已有央企表态限产,但是对于地方企业和民营煤企来说,减产的效果还得看是否真正执行,毕竟,企业生存是第一位的。如果减产带来市场份额下降,会加剧企业的困难,那么仅靠政策手段,效果将大打折扣。
不仅如此,就连规范煤炭进口这一看起来似乎相对容易达成的煤炭脱困措施,其效果也不被看好。
2014年前8个月,全国累计进口煤炭20176万吨,同比下降5.3%。但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煤炭价格下跌,进口煤炭在价格上没有了明显优势。“如果国内煤炭价格回暖,进口煤炭的数量也必然会有所回升。”汾渭能源煤炭市场分析师王旭峰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为了规范煤炭进口,早在2013年5月上旬,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就曾对《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召集相关企业进行座谈,但最终因条件过于苛刻,遭到部分煤企和电厂的反对而流产。随后2013年12月中旬,国家发改委继续下发了《煤炭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2014年9月15日,《办法》正式公布,并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按照规定,在灰分方面,褐煤不超过30%,其他煤种不超过40%。硫分方面,褐煤不超过1.5%,其他煤种不超过3%。对不符合《办法》要求的商品煤,则不得进口、销售和远距离运输。
“相比较起来,正式《办法》中的限制都较之前的征求意见稿宽松了很多,对于进口煤炭基本上不构成什么影响。”王旭峰说。而且,要想绕过《办法》中的要求也并非难事,只要将劣质煤与优质煤进行掺混即可。不难看出,通过《办法》限制进口煤的预期似乎难以奏效。
睿能咨询首席顾问李廷认为,按照之前国家发改委提出的目标,2014年要减少煤炭进口量5000万吨。考虑到2014年1?8月煤炭进口仅同比减少1105万吨,预计在9?12月里煤炭进口需要同比减少4000万吨左右。
“这几乎是很难实现的。”李廷认为,即使央企能够完成国家发改委分配的2000万吨任务,但进口煤炭市场是一个高度开放性的市场。当国内外差价扩大时,其实并没有太有效手段来限制除央企外的其他企业的采购行为。
保障软着陆
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目前出台的煤炭政策,从结果上看确实有帮助煤炭企业脱困的作用,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为煤炭行业脱困而特意采取。
在他看来,眼下的很多政策,其意向早已有之。例如,商品煤质量管理,早在10年前就已有人提出。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不断重视,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也逐渐提上日程。《办法》的出台只是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的开始,后续还会有更为细化的标准作为补充。而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台,更多还是考虑到对市场影响最小,阻力也最小。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在煤炭资源税改革上。“如果真能够做好清费工作,这对于当下困难重重的煤炭企业来说,确实能够起到积极作用。重点还是各省的细则和幅度。”上述地方煤炭企业的负责人说。
但让他犯愁的是,煤炭资源税改革的大幕刚拉开,却遇到了清缴欠费的门槛。此前,由于煤炭行业的困境,地方政府曾允许煤炭企业缓交部分涉煤收费,但在不久前,鄂尔多斯市专门成立工作组开展清缴欠费的工作,这对于已经停产的煤矿来说,无疑是一道不小的障碍。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认为,眼下煤炭脱困政策的密集出台,并非仅救市那么简单,而是要为煤炭行业在接下来的更深度调整中提供软着陆的保障。“眼下的这些政策仅仅是能够起到兜底的作用。”周大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