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映生辉诗书画——r读《文徵明传》有得

来源 :书与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道振先生倾尽一生搜集文徵明书翰、碑帖,并研究其生平,编写了文徵明资料119卷.有了这样的材料基础,周先生对文徵明的了解无疑是全面而扎实的.三十年前,他用平实简洁、不着修饰的语言将文徵明的一生娓娓道来,几经修改,书成《文徵明传》(以下简称《传》),以传统的叙事方式为大众塑造了一个谦和朴实、正直尚贤的文徵明形象,也为研究明清书画的后辈,树立了书写传记的榜样.
其他文献
百合有很多苞组成,每一个苞由多瓣组成.理解结构后,其实并不难画,不过很考验线条功力,要有弹性,要有粗细变化.rn芋头是一种重要粮食作物,营养和药用价值很高,是老少皆宜的营养品.
期刊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王雪涛以小写意花鸟画闻名,他的艺术实践为我国花鸟画的现代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他的经历及其所形成的绘画语言,让传统的花鸟画在面对现代审美诉求时有了回应的能力,王雪涛通过深入传统并兼容中西的创作实践,以及其介入现实的主动性,让我们看到了20世纪传统派画家在面对时代变革时的一种反馈.
期刊
杜鹃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植物,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杜鹃花名字的来历有个凄美的传说,唐代诗人成彦雄《杜鹃花》中写:“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古人因见杜鹃嘴上有一块红斑,认为是哭啼而流出的鲜血.杜鹃呼唤“布谷”时,满山遍野恰都开满了鲜红的花朵,人们自然而然地把这花朵叫作杜鹃花,于是便有了杜鹃花的艳红是杜鹃鸟啼血染成之说.从这个传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杜鹃花的山花烂漫之感以及其浓烈的色彩,因此,在画画时要将这种感受转移到画面中来,力求画面更加生动.
期刊
“在”字用笔翻转、外拓;“长”字用笔细劲果断,注意横画用笔的向背;“久”字捺笔顿提;“变”字疏密变化强烈.rn“疑”“韩”二字用笔细劲,“伟”字横画向背,“远”字字势左倾.rn“里”字注意点画的粗细有变化,“数”字用笔使转映带,“为”“鸟”二字四点水用笔要有变化.
期刊
数字化时代,主流媒体的融合之路不是简单地渠道相加,而应以需求为圆心,以定制化服务为半径画圆.超级项目是实践的途径之一,是全媒体时代下赋能主流媒体的方略与实战,以此构建起服务全社会的主流体系.这一实践会使主流媒体具有更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让正能量更强劲,让主旋律更高昂.
夏代存在与否,或者说曾以何种方式存在,是一个广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涉及历史、考古、文献等多个学术领域的大问题.在各种意见中,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说商代离夏代最近,但已出土的十多万片商代甲骨文中,却压根儿没有“夏”字,这对夏代的存在至少是一个不利的证据.
期刊
巴德岗不过是位于尼泊尔的一座城市,据说那里是尼泊尔中世纪建筑和艺术的发源地.依尼泊尔语,巴德岗意为“稻米之城”.摄影的人,或者纯粹的旅人,非常喜欢去那里看一看.有可能,在那里你会邂逅一场暴雨,并触动你的灵感,你拍摄了一张很漂亮的照片.我们正在述说的,大略就是这样一件顺理成章的简单的事.
期刊
一、色彩认知:物与色的纠缠rn黑格尔说过“由于黑暗把光明规定成颜色,从而使光明本身可以看得见……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都看不清什么东西”.就字面意思而言,这里道出一个人们日常体验而不自知的视觉经验:人只有借助环境明暗的变化,才能看清事物的形状,借助色彩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将不同事物区分开来.可以说,“形”和“色”构成了人感受和认识世界的主要视觉维度,而“形状”的呈现根本上还是依赖“色彩”的差异.进一步而言,色彩还构成了人对不同事物进行区分和归类的一个重要手段,正是凭借事物的色彩差异,人类才能通过
期刊
邓石如(一七四三—一八○五) ,初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后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龙山樵长、古沅子等,安徽怀宁人.一生布衣,鬻书刻印自给.其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后法《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并掺以隶法,突破玉箸篆一派樊篱,自出机杼.隶书从汉碑出,结体紧密,貌丰骨劲,独开气象.被视为清代碑学思潮后,全面实践和体现碑学主张的一位开宗立派的书法巨擘.
期刊
玉米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苞谷、苞米棒子、玉蜀黍、珍珠米等.玉米外面覆盖的包衣是紧贴玉米的,画包衣时外形线条略有起伏,根据玉米形状变化.包衣表面有整齐条纹,作画时不能画得太死,要笔断意连,另注意断点错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