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伯端所撰《悟真篇》阐述了道教内丹修持的方法和理论;他提倡的“内丹”方式,是以“性命双修”为内炼宗旨,其以人体为丹炉,以“气精”为药物,以神意为火候;最后通过心性修养,达至与道合真的境界。
浙江天台(现称临海)是高道辈出和仙人修真的著名圣地,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天台缨络街诞生了“神仙根苗张伯端”,这位本字平叔的婴孩,后来成为道教养生领域划时代的人物。
张伯端自幼好学,“无书不读”。《历代神仙史》说他:“晚年浪迹云水”,“遍历四方,访求大道。熙宁二年(1069)游蜀,宿天回寺,遇青城丈人刘师(刘操、海蟾真人)传金丹药物火候之秘。”他既获高道指迷,即潜心修持,遂改名用诚,号紫阳。“又往荆南访运都马处厚为护持,修炼于汉阴山中,”悟得甚深。熙宁八年(1075)撰《悟真篇》,阐述内丹修持的方法和真旨。
张伯端所撰《悟真篇》是借诗词文体的形式,阐述道教内丹修持的方法和理论;他提倡的“内丹”方式,是以“性命双修”为内炼宗旨,其以人体为丹炉,以“气精”为药物,以神意为火候;从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逐层递增进步提升,最后通过心性修养,达至虚寂无为而返本还原,与道合真的境界,其特征是先修“命”而后修“性”。该著分正编和附录两部,附录旨在表达“明心见性”精神,阐明“达本明性之道”(即内丹修持之性功),这其中实际更多佛教禅宗的思想。张伯端认为儒释道三家修持的思想精神都是一个道理,而道教徒只有如此修持“内丹”,才是修神仙的主要途径。
张伯端从内丹的角度比较“道、释”认为:“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指出:“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端,有易过而难成者,有难过而易成者。如炼五芽之气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巽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至服炼金石草木之类,皆易过而难成者。”主张:“炼‘金液还丹’者则难过而易成。要须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追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攒簇五行,合和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成象,太一归真,都来片晌功夫,永保无穷逸乐。至若防危虑险,慎于运用抽添;养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自然复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节气既周,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据说,张伯端曾缘遇一同志道友亦能“入定”出神,甚与之雅志契合,遂相约趺坐而入定出神,至江都扬州琼花观,约定返回各折琼花一枝表记,少顷均欠伸而觉,张伯端袖中出琼花以示,道友却袖手而空。事后弟子问其故?张伯端说:“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现形,谓之阳神。彼之所修,欲速见功,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无复形影,谓之阴神。阴神不能动物,非大道也!”
《悟真篇》一经问世,即产生广泛影响,人称之“辞旨畅达,义理渊深,乃修丹之金科,为养生之玉律!”随之注家蜂起,《道藏》中现有多种注本。《历代神仙史》称:道教奉他为“南宗第一祖”。
浙江天台(现称临海)是高道辈出和仙人修真的著名圣地,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天台缨络街诞生了“神仙根苗张伯端”,这位本字平叔的婴孩,后来成为道教养生领域划时代的人物。
张伯端自幼好学,“无书不读”。《历代神仙史》说他:“晚年浪迹云水”,“遍历四方,访求大道。熙宁二年(1069)游蜀,宿天回寺,遇青城丈人刘师(刘操、海蟾真人)传金丹药物火候之秘。”他既获高道指迷,即潜心修持,遂改名用诚,号紫阳。“又往荆南访运都马处厚为护持,修炼于汉阴山中,”悟得甚深。熙宁八年(1075)撰《悟真篇》,阐述内丹修持的方法和真旨。
张伯端所撰《悟真篇》是借诗词文体的形式,阐述道教内丹修持的方法和理论;他提倡的“内丹”方式,是以“性命双修”为内炼宗旨,其以人体为丹炉,以“气精”为药物,以神意为火候;从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逐层递增进步提升,最后通过心性修养,达至虚寂无为而返本还原,与道合真的境界,其特征是先修“命”而后修“性”。该著分正编和附录两部,附录旨在表达“明心见性”精神,阐明“达本明性之道”(即内丹修持之性功),这其中实际更多佛教禅宗的思想。张伯端认为儒释道三家修持的思想精神都是一个道理,而道教徒只有如此修持“内丹”,才是修神仙的主要途径。
张伯端从内丹的角度比较“道、释”认为:“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指出:“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端,有易过而难成者,有难过而易成者。如炼五芽之气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巽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至服炼金石草木之类,皆易过而难成者。”主张:“炼‘金液还丹’者则难过而易成。要须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追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攒簇五行,合和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成象,太一归真,都来片晌功夫,永保无穷逸乐。至若防危虑险,慎于运用抽添;养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自然复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节气既周,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据说,张伯端曾缘遇一同志道友亦能“入定”出神,甚与之雅志契合,遂相约趺坐而入定出神,至江都扬州琼花观,约定返回各折琼花一枝表记,少顷均欠伸而觉,张伯端袖中出琼花以示,道友却袖手而空。事后弟子问其故?张伯端说:“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现形,谓之阳神。彼之所修,欲速见功,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无复形影,谓之阴神。阴神不能动物,非大道也!”
《悟真篇》一经问世,即产生广泛影响,人称之“辞旨畅达,义理渊深,乃修丹之金科,为养生之玉律!”随之注家蜂起,《道藏》中现有多种注本。《历代神仙史》称:道教奉他为“南宗第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