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面对“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要求,要了解灾害形势,分析专业救援队伍现状。如何加强救援队伍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
关键词: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救援队伍现状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9年11月29日下午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国家综合性救援力量建设,采取与地方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和建立共训共练、救援合作机制等方式,发挥好各方面力量作用。要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
面对“全灾种、大应急”,在地震及地质灾害面前,我们救援队伍为了更好地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使命,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目前此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我国地震和地质灾害形势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常见的有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类型。其中,地震属于地质环境灾害范畴,因其发生有特殊性且危害巨大,地震灾害研究又自成一个体系。
(一)我国地震灾害情况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次生衍生灾害多、社会影响大等特点。我国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共分布有23条地震带,可划分为西南、西北、华北、环太平洋等地震活动地区。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的所有省(区、市)。其中三次8级以上的强烈地震造成了人民生命的巨大伤亡,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造成23万多人死亡,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造成8万多人死亡和失踪。近五年来,我国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17次,共造成697人死亡、1331人失踪、563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83.37亿元(表1)。目前,新疆、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内蒙、河北、台湾等地区的地质活动较活跃,属于地震灾害高危片区。
(二)我國地质灾害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特别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危害大,具有区域性和群发性、分布范围广、持久性和周期性特点。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山地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65%,构造活动频繁,在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防范难度大。依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降水以及地下水等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因素,全国分成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其中易发区分为高、中、低易发区。
据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登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88525处,其中崩塌67478处,滑坡148214处,泥石流31687处,其他地质灾害合计41146处。其中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为重点防治区,共涉及1700个县(市、区),分为12个区域,以云南、四川、重庆、陕西、甘肃、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份发生地质灾害最为频繁。
据统计,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300-400人死亡,经济损失100多亿元。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每年造成1000余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63人遇难, 302人失踪,损毁房屋5508间。近五年,我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9328起,造成1382人死亡、176人失踪、81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1.3亿元(见表2)。2019年7月23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发生特大山体滑坡事故,造成21栋房屋被埋,13人死亡,32人失联。据统计,随着国家地震及地质灾害各项应急预案及防灾减灾措施的完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呈现出降低趋势。
二、地震和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现状
我国地震和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起步较晚,尚未成形。目前,各省(区、市)主要依托区域内的解放军、武警、消防救援、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等开展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行动。参与执行地震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主要力量有两类:
(一)国家级救援队伍
主要有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救援队,以及国家陆地搜寻和救护基地(以下简称陆搜基地)。其中,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1年依托军队组建,初期规模230人,汶川地震后扩建到480人,主要承担因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建(构)筑物倒塌而被埋压人员的搜索与营救任务,装备配备已达到重型救援队标准。中国救援队组于2018年,依托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组建,规模200人,主要执行地震和地质等各类灾害救援现场处置任务,配备有常规救援装备。陆搜基地现有8个,主要承担区域内地震和地质灾害搜救与队员专项技能培训任务。
(二)地方各级救援力量
内地的全部省(区、市)和90%市县(区、旗)成立了地震救援指挥机构,制定了抗震救灾组队方案,配备了侦检、搜索、营救、医疗、通信、动力、个人防护等基本装备。各省(区、市)主要依托区域内的解放军、武警、消防救援、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队伍进行临时组队,另依托各省地质局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如某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抢险工程队、某省地矿集团突发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排查队等,这些队伍主要承担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任务,在灾害发生时开展灾害排查任务。全国各地还有大量的社会志愿者组织开展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行动,社会志愿者组织达数千支,其中救援能力较强、社会认可度较高的代表性队伍39支,基本配备了个体防护、野外生存、通信定位、冲锋舟、城市救援、无人机、搜救犬、生命探测仪等关键装备。 三、地震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分析
我国现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面对地震和地质灾害中的复杂、危重局面时,多数队伍感到专业技能短缺,救援效能偏低。整体分析如下:
(一)重点方向专业力量不充足
现有队伍执行地震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任务的专业性不突出,而且大多数是随用随抽组,队伍组成不稳定,地质灾害救援攻坚能力难提升。整体而言,我国现有地震和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十分匮乏,特别是四川、云南、甘肃、新疆、西藏、湖南、京津冀及周边、福建东南沿海等受地震和地质灾害威胁较大的区域,现有救援力量难以满足救援需求。
(二)装备建设还不够规范
现有各单位地震与地质灾害救援装备建设尚未标准化,有上级配发、地方政府支援、自行购置等多渠道来源,存在型号复杂多样、数量不足、陈旧老化、互不兼容等问题,导致装备保障难以形成体系化。除了部队、消防等单位组建的队伍外,大部分队伍缺少先进的侦搜、破拆等装备器材,以至于面对大型、复杂的埋压体内生命抢救时力不从心,效率低下。例如某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抢险工程队和某省地矿集团突发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排查队都是依托省内地质队建立,与省应急厅签订协议,有救援任务时参与灾情的监测、预警等技术任务,只配备了地形微变监测系统、地质雷达、倾斜摄影系统、三维扫描仪、无人机、卫星定位等专业仪器设备,只能提供技术服务,缺少大型救灾装备,难以开展救援行动。
(三)专业训练不系统
调研发现某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抢险工程队和某省地矿集团突发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排查队时,这些队伍基本上没有开展专业救援训练。通过部队和消防等各级队伍抽组组建的临时队伍,由于来源单位不尽相同,致使结构组成不统一,训练管理有差异,专门针对地震和地质灾害的救援训练科目及课时普遍不足。加之各地的灾情形势有别,特殊针对性模拟、仿真场地场馆与设施器材配置相对较少,各队伍选送到专业机构轮训见学的人员数量有限,学成后的骨干人员传帮带作用不突出等诸多因素,造成现有救援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地方救援力量专业训练不系统,难以形成攻坚克难的战斗力。
(四)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
因各支队伍受所属部门、企业等单位性质、经济效益影响,保障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的运行经费不足。单位自筹、政府投入、国家任务补偿等经费保障机制尚不完善。任务中产生的相关费用,缺乏规范性补助制度与标准,部分队伍因此发展积极性不高,能力层次低。如有关省区依托两个地勘队伍成立的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抢险工程队和省地矿集团突发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排查队,没有专门的救援经费。
四、结语
结合各区域地震与地质灾害隐患的轻重缓急,依照地震和地质灾害高发片区情况,建议依托部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等力量建设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队伍,按照500km救援能力辐射半径,在西南的四川、云南、西藏地区,西北的甘肃、新疆地区,东部的福建、辽宁、山东地区,中部的山西、河南、湖南地区,建设若干支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队伍。
要积极强化地震和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化建设,着力解决人、装、“人-装”结合下的训练成效三大关键性问题。因为,救援队伍作为一类特殊的应急资源,在灾害救援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一切其他资源都是在人的作用下运作的。根据我国地域广阔和灾害多发的客观现实,应该整合现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建立更强大的专业救援力量,面对“全灾种、大应急”,全面提高救援队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陈虹,闻明,王巍,徐爱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建设现状及能力分级测评[J].中国应急救援,2018(03):46-50.
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灾害专业救援队能力分级测评工作指南[Z].2016.
国务院办公厅.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Z]. 2017.
崔志方.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8(06):143-144.
解學才,宫伟东,林辰,梁跃强.我国煤矿应急救援现状分析研究[J].煤矿安全,2017,48(11):229-232,236.
张旭.浅析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8):181-182.
王振平,刘媛媛,马砺,文虎,李贝.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研究探讨[J].煤炭技术,2015,34(01):343-346.
消防救援局培训基地.中国消防灭火救援实战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9.01.
张淑文.大规模地质灾害救援队伍调配优化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
吴晓斌.应急救援体系探讨与实践[D].长安大学.2013.
李善邦.中国地震[M].地震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吴继承(通讯作者)(1975.06—),男,宁夏人,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地震及地质灾害调查与救援。
项目名称:
“当前国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研究”(编号:应急协调合2019(06))
关键词: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救援队伍现状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9年11月29日下午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国家综合性救援力量建设,采取与地方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和建立共训共练、救援合作机制等方式,发挥好各方面力量作用。要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
面对“全灾种、大应急”,在地震及地质灾害面前,我们救援队伍为了更好地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使命,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目前此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我国地震和地质灾害形势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常见的有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类型。其中,地震属于地质环境灾害范畴,因其发生有特殊性且危害巨大,地震灾害研究又自成一个体系。
(一)我国地震灾害情况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次生衍生灾害多、社会影响大等特点。我国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共分布有23条地震带,可划分为西南、西北、华北、环太平洋等地震活动地区。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的所有省(区、市)。其中三次8级以上的强烈地震造成了人民生命的巨大伤亡,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造成23万多人死亡,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造成8万多人死亡和失踪。近五年来,我国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17次,共造成697人死亡、1331人失踪、563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83.37亿元(表1)。目前,新疆、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内蒙、河北、台湾等地区的地质活动较活跃,属于地震灾害高危片区。
(二)我國地质灾害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特别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危害大,具有区域性和群发性、分布范围广、持久性和周期性特点。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山地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65%,构造活动频繁,在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防范难度大。依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降水以及地下水等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因素,全国分成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其中易发区分为高、中、低易发区。
据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登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88525处,其中崩塌67478处,滑坡148214处,泥石流31687处,其他地质灾害合计41146处。其中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为重点防治区,共涉及1700个县(市、区),分为12个区域,以云南、四川、重庆、陕西、甘肃、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份发生地质灾害最为频繁。
据统计,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300-400人死亡,经济损失100多亿元。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每年造成1000余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63人遇难, 302人失踪,损毁房屋5508间。近五年,我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9328起,造成1382人死亡、176人失踪、81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1.3亿元(见表2)。2019年7月23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发生特大山体滑坡事故,造成21栋房屋被埋,13人死亡,32人失联。据统计,随着国家地震及地质灾害各项应急预案及防灾减灾措施的完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呈现出降低趋势。
二、地震和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现状
我国地震和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起步较晚,尚未成形。目前,各省(区、市)主要依托区域内的解放军、武警、消防救援、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等开展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行动。参与执行地震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主要力量有两类:
(一)国家级救援队伍
主要有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救援队,以及国家陆地搜寻和救护基地(以下简称陆搜基地)。其中,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1年依托军队组建,初期规模230人,汶川地震后扩建到480人,主要承担因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建(构)筑物倒塌而被埋压人员的搜索与营救任务,装备配备已达到重型救援队标准。中国救援队组于2018年,依托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组建,规模200人,主要执行地震和地质等各类灾害救援现场处置任务,配备有常规救援装备。陆搜基地现有8个,主要承担区域内地震和地质灾害搜救与队员专项技能培训任务。
(二)地方各级救援力量
内地的全部省(区、市)和90%市县(区、旗)成立了地震救援指挥机构,制定了抗震救灾组队方案,配备了侦检、搜索、营救、医疗、通信、动力、个人防护等基本装备。各省(区、市)主要依托区域内的解放军、武警、消防救援、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队伍进行临时组队,另依托各省地质局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如某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抢险工程队、某省地矿集团突发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排查队等,这些队伍主要承担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任务,在灾害发生时开展灾害排查任务。全国各地还有大量的社会志愿者组织开展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行动,社会志愿者组织达数千支,其中救援能力较强、社会认可度较高的代表性队伍39支,基本配备了个体防护、野外生存、通信定位、冲锋舟、城市救援、无人机、搜救犬、生命探测仪等关键装备。 三、地震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分析
我国现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面对地震和地质灾害中的复杂、危重局面时,多数队伍感到专业技能短缺,救援效能偏低。整体分析如下:
(一)重点方向专业力量不充足
现有队伍执行地震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任务的专业性不突出,而且大多数是随用随抽组,队伍组成不稳定,地质灾害救援攻坚能力难提升。整体而言,我国现有地震和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十分匮乏,特别是四川、云南、甘肃、新疆、西藏、湖南、京津冀及周边、福建东南沿海等受地震和地质灾害威胁较大的区域,现有救援力量难以满足救援需求。
(二)装备建设还不够规范
现有各单位地震与地质灾害救援装备建设尚未标准化,有上级配发、地方政府支援、自行购置等多渠道来源,存在型号复杂多样、数量不足、陈旧老化、互不兼容等问题,导致装备保障难以形成体系化。除了部队、消防等单位组建的队伍外,大部分队伍缺少先进的侦搜、破拆等装备器材,以至于面对大型、复杂的埋压体内生命抢救时力不从心,效率低下。例如某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抢险工程队和某省地矿集团突发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排查队都是依托省内地质队建立,与省应急厅签订协议,有救援任务时参与灾情的监测、预警等技术任务,只配备了地形微变监测系统、地质雷达、倾斜摄影系统、三维扫描仪、无人机、卫星定位等专业仪器设备,只能提供技术服务,缺少大型救灾装备,难以开展救援行动。
(三)专业训练不系统
调研发现某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抢险工程队和某省地矿集团突发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排查队时,这些队伍基本上没有开展专业救援训练。通过部队和消防等各级队伍抽组组建的临时队伍,由于来源单位不尽相同,致使结构组成不统一,训练管理有差异,专门针对地震和地质灾害的救援训练科目及课时普遍不足。加之各地的灾情形势有别,特殊针对性模拟、仿真场地场馆与设施器材配置相对较少,各队伍选送到专业机构轮训见学的人员数量有限,学成后的骨干人员传帮带作用不突出等诸多因素,造成现有救援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地方救援力量专业训练不系统,难以形成攻坚克难的战斗力。
(四)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
因各支队伍受所属部门、企业等单位性质、经济效益影响,保障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的运行经费不足。单位自筹、政府投入、国家任务补偿等经费保障机制尚不完善。任务中产生的相关费用,缺乏规范性补助制度与标准,部分队伍因此发展积极性不高,能力层次低。如有关省区依托两个地勘队伍成立的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抢险工程队和省地矿集团突发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排查队,没有专门的救援经费。
四、结语
结合各区域地震与地质灾害隐患的轻重缓急,依照地震和地质灾害高发片区情况,建议依托部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等力量建设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队伍,按照500km救援能力辐射半径,在西南的四川、云南、西藏地区,西北的甘肃、新疆地区,东部的福建、辽宁、山东地区,中部的山西、河南、湖南地区,建设若干支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队伍。
要积极强化地震和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化建设,着力解决人、装、“人-装”结合下的训练成效三大关键性问题。因为,救援队伍作为一类特殊的应急资源,在灾害救援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一切其他资源都是在人的作用下运作的。根据我国地域广阔和灾害多发的客观现实,应该整合现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建立更强大的专业救援力量,面对“全灾种、大应急”,全面提高救援队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陈虹,闻明,王巍,徐爱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建设现状及能力分级测评[J].中国应急救援,2018(03):46-50.
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灾害专业救援队能力分级测评工作指南[Z].2016.
国务院办公厅.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Z]. 2017.
崔志方.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8(06):143-144.
解學才,宫伟东,林辰,梁跃强.我国煤矿应急救援现状分析研究[J].煤矿安全,2017,48(11):229-232,236.
张旭.浅析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8):181-182.
王振平,刘媛媛,马砺,文虎,李贝.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研究探讨[J].煤炭技术,2015,34(01):343-346.
消防救援局培训基地.中国消防灭火救援实战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9.01.
张淑文.大规模地质灾害救援队伍调配优化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
吴晓斌.应急救援体系探讨与实践[D].长安大学.2013.
李善邦.中国地震[M].地震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吴继承(通讯作者)(1975.06—),男,宁夏人,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地震及地质灾害调查与救援。
项目名称:
“当前国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研究”(编号:应急协调合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