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素养是中职学生发展成为职业人必需的职业素质素养,是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主要由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等要素构成。那么,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课程,如何利用教学,充分发挥语文的作用,提升学生某些方面的职业素养呢?笔者做了如下的实践研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
1.确立服务意识
中职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为就业服务、为市场服务、为专业服务”。因此必须突出中职学校语文课程的服务功能。中职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主动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对接社会需求。树立为学生专业发展的服务意识,将教学目标定位于语文应用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地实行分层次、个性化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职业能力。
2.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思维
中职语文教学不应拘泥于语文学科,教师不仅要广泛接触社会,感受时代的脉搏,还有必要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如建工、物流、计算机等专业班的语文教师,应适当学些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其次要了解一些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不同专业的特点,把握不同专业在职业素养要求上的侧重点。从而在教学中适时调节教学方向,以适应专业需求。
3.重视德育教育,培育职业精神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毕业生除要求具有一定的技能外,还要求具有较好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人品和和团队精神。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效,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挖掘教材内涵
中职语文教材選录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因此教学要立足课本,深钻教材,挖掘教材中与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有关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强化职业精神教育。
以第二单元《天堂与地狱比邻》(洛克菲勒)一文教学为例。这是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第三封信,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企业家是如何看待劳动、看待职业,又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而这种态度是很多中职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
首先教师可通过介绍作者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融入课文,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让学生思考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追求,探讨什么因素才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最后,由教师总结文章的论点,从一个小职员到一个企业家,对工作的态度是作者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但这个要素又蕴涵着很深的内涵,把握住这个要素的内涵,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就能受益无穷。“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负担,人生就是地狱。”
最后,进行一次创意讲谈:洛克菲勒在信中写道:“老实说我是一个野心家,从小我就想成为巨富。”事实证明,洛克菲勒的“野心”实现了。请你谈谈自己曾经的“野心”和现在的“野心”,同时说说自己准备如何来实现这个“野心”。在同学们发言之后,老师进行总结:“野心是什么?野心就是目标,就是梦想,就是行动的动力!没有野心,就没有成功。做人要有野心,要有野心家的思想,要有为富者的心态、形象。你不妨从现在开始,发誓当一个野心家,设定赚钱的大目标,然后制定具体计划,最后让脚步也跟上。野心能激发人最大的潜力,野心能让人实现常人不可想象不到的目的。”
三、对接专业需求
近几年,职业教育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制度,并在制度层面采取措施,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对各类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文化课如何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内涵进行改革,是一个新课题。
职业语文应用能力是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之一。就目前中职语文的教学实践来看,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语言理解、信息处理、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等职业能力较弱的问题。这必将阻碍他们未来职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认真思考本课程对学生专业培养目标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问题。
关键是结合专业特点,对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要对应不同职业要求,将专业元素融入到语文教学中,突出其职业性,使文化课与专业课结合得更为紧密,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
如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朗读训练中,要通过朗诵美读,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在朗读训练中获得的朗读技巧迁移到职场活动中,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声音的高低、快慢、轻重对说话效果的影响;同时,对他们进行“说”的训练,通过复述课文、讲故事的形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专业对接。又如面向文秘专业班则侧重于“写”的教学,考虑到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文秘写作、办公室管理和公关策划、设计、组织等实务管理工作,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多选择一些基础写作、公务文书写作、新闻写作等方面内容,有针对性地强化他们的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四、加强实践教学
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我校立足教学,构建了课堂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1.加强课堂环节的实践教学
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提高能力为标准,将课堂置于“准职业人”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职场情景模拟训练等多种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针对职业对口语能力的要求,教师可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复述、自我介绍、演讲、招聘和应聘等内容,综合运用小组项目教学、角色扮演和模拟教学等方法开展“职业活动”,让学生掌握接待、洽谈、答询、协商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的职业语文技能从中得到训练和强化。
2.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实践空间
将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多渠道组织专题讲座、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寓职业素养于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职业素养熏陶。我校从2013年起,举办了三届“洋澜杯”演讲比赛,营造了良好的辩论氛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组织各种讲座,将团队合作、礼仪教育、心理调适、时间管理和与人交流等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使同学们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培养其良好的职业意识。
3.加强社会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要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机会,依托学校特色专业和各类实践教育基地,组建学生志愿服务队,深入城乡社区、厂矿企业等,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校团委的作用,建立完善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把志愿服务活动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并纳入学生的考核体系。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是大势所趋。中职语文教师应主动转变教学观念,挖掘教材内涵,对接专业需求,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具有职业素养的人才。
一、转变教学观念
1.确立服务意识
中职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为就业服务、为市场服务、为专业服务”。因此必须突出中职学校语文课程的服务功能。中职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主动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对接社会需求。树立为学生专业发展的服务意识,将教学目标定位于语文应用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地实行分层次、个性化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职业能力。
2.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思维
中职语文教学不应拘泥于语文学科,教师不仅要广泛接触社会,感受时代的脉搏,还有必要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如建工、物流、计算机等专业班的语文教师,应适当学些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其次要了解一些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不同专业的特点,把握不同专业在职业素养要求上的侧重点。从而在教学中适时调节教学方向,以适应专业需求。
3.重视德育教育,培育职业精神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毕业生除要求具有一定的技能外,还要求具有较好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人品和和团队精神。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效,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挖掘教材内涵
中职语文教材選录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因此教学要立足课本,深钻教材,挖掘教材中与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有关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强化职业精神教育。
以第二单元《天堂与地狱比邻》(洛克菲勒)一文教学为例。这是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第三封信,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企业家是如何看待劳动、看待职业,又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而这种态度是很多中职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
首先教师可通过介绍作者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融入课文,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让学生思考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追求,探讨什么因素才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最后,由教师总结文章的论点,从一个小职员到一个企业家,对工作的态度是作者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但这个要素又蕴涵着很深的内涵,把握住这个要素的内涵,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就能受益无穷。“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负担,人生就是地狱。”
最后,进行一次创意讲谈:洛克菲勒在信中写道:“老实说我是一个野心家,从小我就想成为巨富。”事实证明,洛克菲勒的“野心”实现了。请你谈谈自己曾经的“野心”和现在的“野心”,同时说说自己准备如何来实现这个“野心”。在同学们发言之后,老师进行总结:“野心是什么?野心就是目标,就是梦想,就是行动的动力!没有野心,就没有成功。做人要有野心,要有野心家的思想,要有为富者的心态、形象。你不妨从现在开始,发誓当一个野心家,设定赚钱的大目标,然后制定具体计划,最后让脚步也跟上。野心能激发人最大的潜力,野心能让人实现常人不可想象不到的目的。”
三、对接专业需求
近几年,职业教育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制度,并在制度层面采取措施,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对各类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文化课如何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内涵进行改革,是一个新课题。
职业语文应用能力是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之一。就目前中职语文的教学实践来看,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语言理解、信息处理、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等职业能力较弱的问题。这必将阻碍他们未来职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认真思考本课程对学生专业培养目标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问题。
关键是结合专业特点,对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要对应不同职业要求,将专业元素融入到语文教学中,突出其职业性,使文化课与专业课结合得更为紧密,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
如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朗读训练中,要通过朗诵美读,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在朗读训练中获得的朗读技巧迁移到职场活动中,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声音的高低、快慢、轻重对说话效果的影响;同时,对他们进行“说”的训练,通过复述课文、讲故事的形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专业对接。又如面向文秘专业班则侧重于“写”的教学,考虑到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文秘写作、办公室管理和公关策划、设计、组织等实务管理工作,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多选择一些基础写作、公务文书写作、新闻写作等方面内容,有针对性地强化他们的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四、加强实践教学
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我校立足教学,构建了课堂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1.加强课堂环节的实践教学
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提高能力为标准,将课堂置于“准职业人”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职场情景模拟训练等多种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针对职业对口语能力的要求,教师可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复述、自我介绍、演讲、招聘和应聘等内容,综合运用小组项目教学、角色扮演和模拟教学等方法开展“职业活动”,让学生掌握接待、洽谈、答询、协商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的职业语文技能从中得到训练和强化。
2.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实践空间
将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多渠道组织专题讲座、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寓职业素养于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职业素养熏陶。我校从2013年起,举办了三届“洋澜杯”演讲比赛,营造了良好的辩论氛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组织各种讲座,将团队合作、礼仪教育、心理调适、时间管理和与人交流等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使同学们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培养其良好的职业意识。
3.加强社会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要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机会,依托学校特色专业和各类实践教育基地,组建学生志愿服务队,深入城乡社区、厂矿企业等,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校团委的作用,建立完善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把志愿服务活动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并纳入学生的考核体系。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是大势所趋。中职语文教师应主动转变教学观念,挖掘教材内涵,对接专业需求,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具有职业素养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