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针灸改善偏瘫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53例偏瘫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6例),分别行针灸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ADL评分、FCA评分以及N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针灸治疗偏瘫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偏瘫;针灸;生活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097-01
中风也被称作脑卒中,以突然昏倒、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为主要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患者发病后,主要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症状,严重者引发关节僵硬畸形,对偏瘫肢体功能恢复造成不良影响。为观察有效的康复疗法,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3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中风偏瘫疾病的诊断标准[2]。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6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2.2±2.7)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0.8)年;其中16例肢体屈肌痉挛,11例迟缓性麻痹。对照组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3.6±3.1)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5±0.5)年;其中15例肢体屈肌痉挛,11例迟缓性麻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应用针灸治疗,首先选择患侧运动区、感觉区以及足运感区,然后根据患者Brunnstrom分期为患者选择穴位,Ⅰ~Ⅱ期主要选取患者手太阴、手太阳、足太阳以及足少阴的穴位;Ⅲ~Ⅳ期痉挛期主要取手太阴、手太阳以及足太阳的穴位,并兼取阳池穴、天宗穴以及腕骨穴;每次留针半小时,每日治疗一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疗法,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畅通,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充足。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指标。其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以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与F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中风患者往往伴有偏瘫,对正常生活、运动造成不良影响。中风疾病属于中医“痰阻”、“血瘀”、“体虚”范畴,传统治疗主要采取头针、体针等疗法,可有效刺激坏死细胞,并加快血液流通,促进肢体功能康复。统计表明,脑卒中约有80%的患者伴有功能障碍,其中偏瘫发生率最高,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应用针灸治疗偏瘫患者,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筋脉的功效,能改善患者肌力、解除痉挛,临床疗效显著,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至脑卒中、中风等患者治疗中。将针灸与现代康复医学运动疗法结合用于治疗偏瘫的患者,一方面,可对患者脏腑经络产生刺激,改善大脑皮质功能;另一方面,经运动神经反射,对大脑皮质功能进行重组,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快速康复[3]。
另外,为保证针灸治疗效果,在实施针灸治疗前,要根据患者Brunnstrom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为Ⅰ~Ⅱ期,则表明患者上位神经元不对低级中枢产生控制,不能真实受到实质损害脊中枢“休克”,进而治疗时要及早激活脊中枢;如为Ⅲ~Ⅳ期,主要由优势肌群张力不断增大,进而形成痉挛,出现痉挛后,使患者肢体功能明显下降,并对学习运动能力产生限制,此时治疗要以纠正患者肢体痉挛、防止“误用综合征”为原则。因此,治疗时要抑制患者痉挛,刺激非优势肌兴奋,达到阴阳相配、调和阴阳,从而加快患者屈伸肌张力平衡恢复。
总之,采取针灸治疗偏瘫患者,整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健安,郑禹,余康潮,等.董氏奇穴配合康復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715-717.
[2]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项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
[3]邱建维,詹强,钟海平.早期针灸配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稳定期老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9):1157-1159.
(收稿日期:2016.04.07)
【关键词】 偏瘫;针灸;生活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097-01
中风也被称作脑卒中,以突然昏倒、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为主要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患者发病后,主要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症状,严重者引发关节僵硬畸形,对偏瘫肢体功能恢复造成不良影响。为观察有效的康复疗法,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3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中风偏瘫疾病的诊断标准[2]。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6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2.2±2.7)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0.8)年;其中16例肢体屈肌痉挛,11例迟缓性麻痹。对照组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3.6±3.1)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5±0.5)年;其中15例肢体屈肌痉挛,11例迟缓性麻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应用针灸治疗,首先选择患侧运动区、感觉区以及足运感区,然后根据患者Brunnstrom分期为患者选择穴位,Ⅰ~Ⅱ期主要选取患者手太阴、手太阳、足太阳以及足少阴的穴位;Ⅲ~Ⅳ期痉挛期主要取手太阴、手太阳以及足太阳的穴位,并兼取阳池穴、天宗穴以及腕骨穴;每次留针半小时,每日治疗一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疗法,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畅通,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充足。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指标。其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以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与F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中风患者往往伴有偏瘫,对正常生活、运动造成不良影响。中风疾病属于中医“痰阻”、“血瘀”、“体虚”范畴,传统治疗主要采取头针、体针等疗法,可有效刺激坏死细胞,并加快血液流通,促进肢体功能康复。统计表明,脑卒中约有80%的患者伴有功能障碍,其中偏瘫发生率最高,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应用针灸治疗偏瘫患者,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筋脉的功效,能改善患者肌力、解除痉挛,临床疗效显著,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至脑卒中、中风等患者治疗中。将针灸与现代康复医学运动疗法结合用于治疗偏瘫的患者,一方面,可对患者脏腑经络产生刺激,改善大脑皮质功能;另一方面,经运动神经反射,对大脑皮质功能进行重组,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快速康复[3]。
另外,为保证针灸治疗效果,在实施针灸治疗前,要根据患者Brunnstrom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为Ⅰ~Ⅱ期,则表明患者上位神经元不对低级中枢产生控制,不能真实受到实质损害脊中枢“休克”,进而治疗时要及早激活脊中枢;如为Ⅲ~Ⅳ期,主要由优势肌群张力不断增大,进而形成痉挛,出现痉挛后,使患者肢体功能明显下降,并对学习运动能力产生限制,此时治疗要以纠正患者肢体痉挛、防止“误用综合征”为原则。因此,治疗时要抑制患者痉挛,刺激非优势肌兴奋,达到阴阳相配、调和阴阳,从而加快患者屈伸肌张力平衡恢复。
总之,采取针灸治疗偏瘫患者,整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健安,郑禹,余康潮,等.董氏奇穴配合康復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715-717.
[2]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项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
[3]邱建维,詹强,钟海平.早期针灸配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稳定期老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9):1157-1159.
(收稿日期:201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