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分析及教改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y_1012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水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优秀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投入到行业建设和发展上来。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传统学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理应承担起专业的人才培养责任,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本文对该专业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培养模式 教改探究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53209,起止时间:2015年9月-2017年10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36-01
  基于我国水资源的特殊现状以及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迫切要求,社会对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该进行积极的培养模式创新,并且实施积极的教学改革,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
  一、培养模式浅析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学科领域较广的综合性学科,是一个介于自然学科和工程技术学科之间的学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的给水排水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水工业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水资源的开采以及加工、输送、回收以及再利用和循环发展,培养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社会生产以及生活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工程管理以及产品研发的优秀人才。具体而言,就是学生应该经过专业培养之后能够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了解水科学以及行业的发展动态;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和投入工作的能力。
  二、教改探究
  基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两方面的问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个方面共同支撑起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改革主要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以及教学模式等三方面进行探讨:
  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任选课,由于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落实点,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更加注重完整性和系统性,从宏观上构建良好的课程体系。另外可以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开设相关的专业任选课,拓宽专业口径,完善课程体系。
  教材选择上,首要选择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所推荐的教材,同时要积极组织本校的教师专家结合本校的学生实际以及办学特色编写校本教材。
  教学模式上,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机械接受的教学模式,应该探索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等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另外要开发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课件的直观展示以及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专业知识以及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校内实验,学生在学校能够首先直接接触到的实验教学就是在校内实验教学,所以,首先学校以及教师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学校要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认真的指导教学。其次,要加强实验室建设,不论是管理制度上还是仪器设备上,都应该进行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和仪器设备更新,确保师生能够方便的进行实验教学。
  教学实习,既是检验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措施,是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一环。校方应该积极协调实习单位,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良好的空间和环境。另外,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实习教学大纲,明确学生的实习任务以及相关负责教师的教学任务,并且要建立实习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以及时的做出合理化的调整。
  课外活动以及科技创新,学校可以举办一些与专业应用相关的课外活动,如知识竞赛、技能比拼、创新大赛等,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于该专业的深刻认识及技能提高。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科学研究,通过制定合理的奖励、激励措施,并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论文写作及发表,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积极的科研活动。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兄弟院校相同专业的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毕业设计,是专业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最重要依据,所以学校应该做好毕业设计质量的严格把关。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论题进行毕业设计,并进行积极的写作指导,在保证论文真实性的条件下努力提升论文质量。在毕业设计中应该仅仅围绕实用性、新颖性、科学性进行毕业设计的一系列工作。
  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作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葳,杨素芬.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及教改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156-157.
  [2]崔福义,张晓健,高乃云,张智,李伟光,李圭白,张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给水排水,2013,04:1-3.
  作者简介:
  刘杰(1980-),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饮用水处理技术及优化。
其他文献
【摘要】为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了“以电子产品制作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模式”,针对电子应用岗位群,突出学生电子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以“课程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为指导,以“教学做一体化”为典型特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与设计教学载体。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突出能
我国是一个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的电力使用国家,现如今发电企业都已进入了市场化运营的轨道,火力发电存在种种弊端,比如人力投入多,煤资源的大量消耗等等.如何在新兴的核电、
【摘要】目的: 为提高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药剂学教学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说课的形式对药剂学这门课程的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课程资源、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进行总结。结论:通过说课这种教学活动可以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是促进同行交流、共同探索教学有效手段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高专 药剂学 课程说课 设计  【Abstract】Objective: To p
【摘要】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对具体科学的学习与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与技术的传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理学 教学 哲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
【摘要】企业综合模拟ERP沙盘是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普遍开设的课程,通过开展更为合理的教学安排、引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搭建校内外ERP沙盘实训平台、加强教师对课堂的充分指导等来进行教学改革,使该课程更符合学生特点。  【关键词】ERP沙盘 企业综合模拟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28-01  企业综合模拟ERP沙
分析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军队医院内控制度不健全,成本核算不全面,军队医院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容易造成财经秩序紊乱,军队医院对财务监督重视不够,军队医院
【摘要】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鲜茶吧无疑是国内的一种新兴的销售模式。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使鲜茶吧更具特色,运营更加成熟完善,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灰色系统理论,构建GM(1,1)模型,结合现有茶吧的实际运营状况,利用Matlab、Spss等数学软件的数据拟合,建立一个特色鲜茶吧模拟经营盈利数理统计分析的回归模型。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Matlab Spss 回归模型 灰色预测  【中
【摘要】理论课和实训课是当前中职院校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但长期以来,理论课和实训课“两张皮”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教的吃力、学的费劲”、“两头不讨好”,而通过“理实一体,虚实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将理论课和实训课合二为一, 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仿真操作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进行小组化分工教学,从而有效打破了以往专业教学中“在课堂上讲汽车,在黑板上修汽车”的
【摘要】微信是目前手机最基础的App应用软件、是用户群最大的互动交流软件之一。它极大的增进了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本文在介绍微信的作用及优点的基础上,探讨其在中职《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中职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模式,也为师生之间交流开辟了新的途径,让微信这种新兴媒体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微信 中医护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
【摘要】基因组学是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实施而诞生的一门年青学科,其内容涉及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学习基因组学对于丰富和完善生物科学类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着深远影响。经过几年基因组学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合理的改进,以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基因组学 教学 改革  【Abstract】Genomics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