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越来越丰富,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也在从广度和深度上发展,现代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对体育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本文以运动训练理论的形成、现代运动训练理论的特征和发展的方向与趋势着手。为现代训练理论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2]。
关键词:运动训练理论;特征;方向与趋势
运动训练理论是具有本源性、综合性及实践性[3]。它的本源性体现在该理论并没有以其它成熟的学科作为母学科作为支撑,它的综合性体现在吸取了其他体育科学中吸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它的实践性是运动训练理论成果只有在身体活动之后表现出来,才会被人们认可。
1.运动训练学的形成
进入现代社会时期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竞技体育,竞技体育的出现让运动训练理论很快映入体育运动参与者眼帘。自德国的学者哈雷教授1969年正式发布《训练》一书以来,引起全世界的学者参与这一领域的研究之中[1]。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进程运动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的训练学领域的学者和专家通过不断学习编写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运动训练学》时至今日运动训练学不断更新内容更加丰富多元,针对不同的项目的竞技需要进行了侧重编写。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2.运动训练理论的特征
2.1.运动训练理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运动训练学是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理论,如何进行训练实践是运动训练学的首选课题,可以概括为“练什么”、“练多少”、“怎么练”、针对不同的运动需要采取不同的训练目的。
对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而言,这几种体育分类的概念和功能上有着不同。所以在以上三种不同的体育分类在目的性和计划性上都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组织不同的训练安排,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制定不同的训练负荷。现代训练理论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训练。
2.2.现代运动训练方法的多样性
在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中分为一般训练方法、群组训练方法、专项训练方法三个层次[3]。
一般训练方法指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训练方法,主要有运动训练控制方法及运动训练基本方法。具有较大控制作用的主要有: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和人机(CAD)辅助训练法等,还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方法,对于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比赛期间的心理现象的克服方法,训练后和比赛后的心理恢复的训练方法等[4]。
项群训练方法指同类项群之间具通用的运动训练方法。比如: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项群中不同项目之间训练方法的模仿使用,或是在吸收同项群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发展成本项目的训练方法。或是在学习不同项群不同项目中的训练方法移植和修改创新到本项目的训练方法中。
专项训练方法是根据某一个具体运动专项的训练实际出发,使用适用于本运动项目的指导性理论问题以及为了提高专项竞技能力,提高运动成绩的训练方法。
2.3现代运动训练手段的多样性
运动训练手段包括对运动员身体供能系统、身体素质、技术动作、战术能力等采取的训练手段等多种手段[3]。
身体供能系统包括:磷酸原、糖酵解、有氧氧化系统的训练手段。
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通过运动训练的指导可以发展身体素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运动表现。
技术动作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等七个要素。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动作表现,通过运动训练的指导进行专项训练和辅助训练以及练习中的反馈完善技术动作。
战术包括:战术的观念、指导思想、意识、知识、形式、行动等。通过运动训练理论指导,运用不同手段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如: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和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依靠心理训练手段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并通过战术行动干扰对手影响竞技能力的发挥等。
3.现代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3.1.现代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社会效益
首先,促进人们体育参与和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体现在对竞技体育上,指导优秀运动员进行训练实践,在比赛中表现出精湛的技艺,智力与体力的比拼,以及运动员之间表现出集体配合,团结一致战胜对手,不卑不亢永不言弃的精神。使得人们群众被体育所吸引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和磨砺心智。其次,对于一般的体育参与者则需要购买适合自己的运动装备,或者是训练器材。从而使一些体育公司的出现,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最后,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运动员们在国际比赛中取得比赛优胜,为国家争取荣誉,使民族精神得到振奋促进民族团结。
3.2.现代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全面化
广度上,体现在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的作用,对于医学领域中运动损伤与康复过程的运用,对于增加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中的作用,对于国家教育事业,科技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深度上,在于对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的科學管理,训练原则的综合运用,运动选材中更注重科学性,对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体、技、战、心、智)的训练给予了详细的分类训练,在训练计划上具有预见性和实施时的应变性。在比赛和训练中的程序和步骤的安排及选择上提供了多种方案,可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具体的计划组织和实施。
3.3.现代运动训练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在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效益以后,直接会影响的就是运动成绩的提高,一个战术的创新就会打败对手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技术动作的创新对于比赛成绩具有重要影响。对于提高身体能力的训练理论创新对于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经过运动训练理论的专家们不断地研究与学习训练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对于一个优秀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中的不同训练阶段以及这些阶段内的不同负荷安排,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4.结语
现代运动训练理论再结合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的知识结晶,推动着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运动训练理论源于训练实践,并高于训练实践,从而促使有效的训练手段在不断的出现。使运动训练实践过程在每一个程序上更加细化,更加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相信在经历着一代又一代的运动训练理论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下,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会一步一步指导人类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亦海.试论《运动训练学》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03):87-92.
[2]周唯.现代运动训练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4):31-33.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王浩宇.现代运动训练发展趋势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7):44-46.
作者简介:刘振(1997),男,汉,河北沧州,在读硕士,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关键词:运动训练理论;特征;方向与趋势
运动训练理论是具有本源性、综合性及实践性[3]。它的本源性体现在该理论并没有以其它成熟的学科作为母学科作为支撑,它的综合性体现在吸取了其他体育科学中吸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它的实践性是运动训练理论成果只有在身体活动之后表现出来,才会被人们认可。
1.运动训练学的形成
进入现代社会时期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竞技体育,竞技体育的出现让运动训练理论很快映入体育运动参与者眼帘。自德国的学者哈雷教授1969年正式发布《训练》一书以来,引起全世界的学者参与这一领域的研究之中[1]。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进程运动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的训练学领域的学者和专家通过不断学习编写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运动训练学》时至今日运动训练学不断更新内容更加丰富多元,针对不同的项目的竞技需要进行了侧重编写。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2.运动训练理论的特征
2.1.运动训练理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运动训练学是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理论,如何进行训练实践是运动训练学的首选课题,可以概括为“练什么”、“练多少”、“怎么练”、针对不同的运动需要采取不同的训练目的。
对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而言,这几种体育分类的概念和功能上有着不同。所以在以上三种不同的体育分类在目的性和计划性上都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组织不同的训练安排,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制定不同的训练负荷。现代训练理论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训练。
2.2.现代运动训练方法的多样性
在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中分为一般训练方法、群组训练方法、专项训练方法三个层次[3]。
一般训练方法指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训练方法,主要有运动训练控制方法及运动训练基本方法。具有较大控制作用的主要有: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和人机(CAD)辅助训练法等,还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方法,对于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比赛期间的心理现象的克服方法,训练后和比赛后的心理恢复的训练方法等[4]。
项群训练方法指同类项群之间具通用的运动训练方法。比如: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项群中不同项目之间训练方法的模仿使用,或是在吸收同项群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发展成本项目的训练方法。或是在学习不同项群不同项目中的训练方法移植和修改创新到本项目的训练方法中。
专项训练方法是根据某一个具体运动专项的训练实际出发,使用适用于本运动项目的指导性理论问题以及为了提高专项竞技能力,提高运动成绩的训练方法。
2.3现代运动训练手段的多样性
运动训练手段包括对运动员身体供能系统、身体素质、技术动作、战术能力等采取的训练手段等多种手段[3]。
身体供能系统包括:磷酸原、糖酵解、有氧氧化系统的训练手段。
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通过运动训练的指导可以发展身体素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运动表现。
技术动作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等七个要素。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动作表现,通过运动训练的指导进行专项训练和辅助训练以及练习中的反馈完善技术动作。
战术包括:战术的观念、指导思想、意识、知识、形式、行动等。通过运动训练理论指导,运用不同手段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如: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和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依靠心理训练手段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并通过战术行动干扰对手影响竞技能力的发挥等。
3.现代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3.1.现代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社会效益
首先,促进人们体育参与和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体现在对竞技体育上,指导优秀运动员进行训练实践,在比赛中表现出精湛的技艺,智力与体力的比拼,以及运动员之间表现出集体配合,团结一致战胜对手,不卑不亢永不言弃的精神。使得人们群众被体育所吸引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和磨砺心智。其次,对于一般的体育参与者则需要购买适合自己的运动装备,或者是训练器材。从而使一些体育公司的出现,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最后,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运动员们在国际比赛中取得比赛优胜,为国家争取荣誉,使民族精神得到振奋促进民族团结。
3.2.现代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全面化
广度上,体现在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的作用,对于医学领域中运动损伤与康复过程的运用,对于增加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中的作用,对于国家教育事业,科技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深度上,在于对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的科學管理,训练原则的综合运用,运动选材中更注重科学性,对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体、技、战、心、智)的训练给予了详细的分类训练,在训练计划上具有预见性和实施时的应变性。在比赛和训练中的程序和步骤的安排及选择上提供了多种方案,可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具体的计划组织和实施。
3.3.现代运动训练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在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效益以后,直接会影响的就是运动成绩的提高,一个战术的创新就会打败对手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技术动作的创新对于比赛成绩具有重要影响。对于提高身体能力的训练理论创新对于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经过运动训练理论的专家们不断地研究与学习训练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对于一个优秀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中的不同训练阶段以及这些阶段内的不同负荷安排,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4.结语
现代运动训练理论再结合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的知识结晶,推动着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运动训练理论源于训练实践,并高于训练实践,从而促使有效的训练手段在不断的出现。使运动训练实践过程在每一个程序上更加细化,更加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相信在经历着一代又一代的运动训练理论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下,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会一步一步指导人类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亦海.试论《运动训练学》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03):87-92.
[2]周唯.现代运动训练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4):31-33.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王浩宇.现代运动训练发展趋势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7):44-46.
作者简介:刘振(1997),男,汉,河北沧州,在读硕士,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