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中第二常见的癌症类型 , 也是全球范围内第五大癌症的相关死亡原因[1] . 其也是 84 个国家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 ,在发达国家发病率更高 ,在发展中国家的发
【机 构】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 ,重庆,4000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中第二常见的癌症类型 , 也是全球范围内第五大癌症的相关死亡原因[1] . 其也是 84 个国家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 ,在发达国家发病率更高 ,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2] .PCA 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极大的痛苦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大多数 PCA 生长速度较缓慢 ,但有些 PCA 生长相对较快 . 早期诊断和分期对疾病管理 、治疗方案的制订 、患者治疗效果显著[3] .近年来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新方法 和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MRI 已经成为研究 PCA 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本文综述了磁共振成像在 PCA 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近年来磁共振成像在 PCA 中的发展 .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监测下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本院对适合的漏斗胸病例采用食管超声监测下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共85例患儿,其中男61例,女24例。年龄7岁8个月至17岁5个月,平均13岁2个月。胸廓指数(Haller index)在3.6~14.2之间,平均4.1。79例为初次漏斗胸手术,6例为复发漏斗胸,64例患儿置入1根钢板
目的分析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施行的48例儿童DCD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因素对受者胆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48例儿童DCD肝移植受者术后共11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2.9%。单因素分析显示胆道并发症组与对照组间的热缺血时间(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
目的探讨小儿隐匿阴茎的分型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集的83例小儿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包皮口夹角角度对其进行分型,隐匿阴茎I型:包皮口夹角为30°~45°,隐匿阴茎Ⅱ型:包皮口夹角为46°~90°,隐匿阴茎Ⅲ型:包皮口夹角为大于90°,其中,Ⅰ型隐匿阴茎3例,Ⅱ型10例,Ⅲ型70例。隐匿阴茎Ⅰ型和Ⅱ型采用改良Brisson术,隐匿阴茎Ⅲ型采用改良S
目的探讨先天性皮肤缺损的病因、分类、治疗及预后,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3例先天性皮肤缺损患儿发病特点、治疗过程、方法,并复习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的皮肤缺损305例,总结先天性皮肤缺损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3例患儿缺损皮肤均由羊皮纸样瘢痕组织愈合,无组织挛缩,无活动障碍。305例患儿中死亡8例;保守治疗234例;手术治疗63例,其中因瘢痕挛缩影响肢体功能者5例。该病致死率、致残
目的总结3例女童先天性耻骨前窦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3例女童先天性耻骨前窦道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患儿年龄分别为0.45、1.5、2岁,均表现为下腹壁中线或靠近耻骨上方异常窦道。术前经窦道造影了解窦道位置、长度和走向,术中在美兰引导下进行窦道切除。结果3例病例均Ⅰ期完整切除窦道,术前造影见窦道均延伸至耻骨后缘,其中2例穿过耻骨软骨、
胆道闭锁(BA)是婴儿肝脏内、外胆管的一种进展性、阻塞性和炎症性疾病,一般不经过治疗1年内将发展成肝硬化,最终死于肝疾病。BA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多数学者同意胆道闭锁引起胆汁淤积,引发肝内外的炎症反应,导致肝纤维化以及最终发展成为终末肝病。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早期行Kasai手术有利于患儿短期和长期的预后。术中胆道造影是诊断BA的金标准,属于侵入性检测,对非BA患儿造成创伤,目前仍然需要非损伤性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是以进行性肝内外胆管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是导致婴幼儿终末期肝病的重要原因,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胆汁酸可以用于胆道闭锁早期筛查、预后评估及胆管炎诊断。本文对近些年胆汁酸在胆道闭锁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纤维化引起肝内外胆管硬化和闭锁的一种常见疾病,Kasai手术(肝门空肠吻合术)改善了患儿预后。手术时肝脏的病理状态,包括肝脏纤维化程度、胆管板畸形、肝门部纤维斑块、胆道闭锁类型都对Kasai术后的效果有影响。单纯用年龄评价手术预后有欠妥当。建立胆道闭锁治疗中心以提高外科医师实施Kasai手术的经验有助于改善手术预后,而胆道闭锁脾脏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