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疯狂的石头》的故事。1993年4月在香港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对清代长方带眼松树端砚以36、8万港元成交,随即拉开了近年来端砚拍卖价格持续走高的序幕。近两年,一方“端州八景”的老坑端砚卖出了98万元的高价,在端砚文化节上,一方“中华九龙宝砚”更是以200万元的天价成交。随着端砚在拍卖行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身价也逐年飙升。作为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在广州就有这样一个专门收藏端砚的艺术馆——瑞哲轩静静地坐落在珠江新城的凯旋新世界社区里。出于对砚台的痴迷,陶瓷书画家连泽强索性在居民小区里打造了一方属于砚台的“世外桃源”。近800平方米的展馆内,每一方沉睡的砚台都守护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方寸之间,流动着不老的艺术。
和端砚结缘
瑞哲轩馆长连泽强是个澳大利亚海归,爱好书法、绘画、陶艺以及端砚收藏,兴趣广泛的连泽强谈起自己的端砚收藏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险些擦肩而过。“最早接触到端砚要追溯到1998年,当时一位朋友向我极力推荐,不过我挺没当回事的。你想想几万块钱买个石头,根本不值嘛。再说,我本身是写草书的,每次研那一点墨,怎么够啊?”连泽强笑着回忆和端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自此留下了端砚情结。
2002年,连泽强到上海工作,周末喜欢去逛古玩市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淘到了端砚名家刘演良先生写的一本鉴别端砚的著作,图文并茂。机缘巧合之下,连泽强还结识了来自台湾专门研究端砚的学者吴鸿祥先生,在两位老师的影响和指导下,连泽强对端砚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他开始大量地收藏端砚。
连泽强自幼学习书画,在多年的练习中,他渐渐体悟到砚台的妙处。“写字和画画一样,都是情绪的一种表达。情绪有很多种,体现在字画上面就是着墨的浓淡,情绪强烈需要浓墨有力,情绪和缓宜用淡墨勾勒,这个时候砚台就发挥巨大的功用了,”连泽强说道,“此外,书画家研墨并不只是单纯地研出墨汁写字,他需要在研墨的过程中思考下笔构图。这也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气质。所以研墨这个环节不可替代,一定要用好的砚台来研墨。”
据统计自汉代以来,先后有过87种砚石。经过文人长期的使用比较,唐代出现了端、歙、洮、红丝四大名砚,后因红丝砚石材枯竭,澄泥砚脱颖而出,最终排定了端、歙、洮、澄泥四大名砚的座次。苏轼曾云,“端溪岩之美,止于滑而发墨,其他皆余事也”,端砚的“发墨功能”让它脱颖而出,成为众砚之首。下墨过快则“挫墨伤笔”,下墨过慢则“如骑钝马,数步一鞭”,而端砚发墨恰到好处,“油油然与墨相恋不舍”,正是这样的特质,使历代书画大家们对端砚倍加推崇。
还原一方纯粹的端砚
“端砚名扬天下首先取决于石质,而这些优良石质的石材出自于不同的砚坑,包括老坑、坑仔、麻子坑,也是号称的‘三大名坑’。”连泽强先生介绍说。作为广州端砚藏品最多、种类最齐全的艺术馆,瑞哲轩馆藏端砚珍品总计2000余件除端溪老坑、坑仔和麻坑三大名坑外,还有几乎涵盖了端砚所有种类和坑别的砚石,包括宋坑、梅花坑、绿端、白线岩、白端等。此外,瑞哲轩艺术馆还有数量不少的未经加工的端砚原矿石。
地上躺着的端砚原矿石,和平常的石头无二,很难把它们和已经打磨好的成品联系在一起。当记者轻抚端砚时,忍不住惊叹它表层的细腻柔滑,真可谓“砚若凝脂”,如果闭起眼来触摸的话,绝对不会把这种细腻的感觉和石头联系在一起。但另一方面,端砚的重量上又符合它石头的特性,掌心大小的端砚拿在手中也感觉沉甸甸的。一方端砚就是一种精神,代表着磐石不移的坚定,也正是这种品格让它广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瑞哲轩艺术馆收藏和展示的端砚作品分古代和现代两个部分,古砚包括汉代、唐代、明代、清代以及民国时期的作品。现代端砚则包括民间老艺人和各个时期的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制砚大师的作品,其中包括刘演良,程振良、莫伟坤等名家,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一方从日本回流的坑仔岩巨砚《百鸟鸣春》,不仅有着上佳的石品,其高浮雕、镂空的工艺之精更极具代表性。“它可说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肇庆民间老艺人的最高工艺水平,当时端砚的主要市场是出口日本,直至今日才开始逐渐回流”,说到这里,连泽强先生唏嘘不已。但要说到这里的“镇馆之宝”,就非一方长55cm、宽52cm、厚5cm的
巨型老坑端砚莫属。众所周知,老坑岩属名砚之首,而眼前此方平板砚石通体天青,还有着大片的冰纹冻,而且尺寸之巨大,实为罕见,经专家评估其价值超过千万。
投资收藏之风渐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已从功能性产品发展为集功能、艺术、收藏为一体的艺术品,但仍为大众所不熟悉。”连泽强说。相比中国火热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昔日爱砚之人在收藏界一直处于弱势,大家都只能是躲在家里孤芳自赏。
“端砚作为稀缺资源,其开采早在10年前被政府叫停封禁,特别是1998年老坑封坑,随后的几年间,几大名坑陆续封坑,结束了原来掠夺性的开采,避免重蹈红丝砚的覆辙,这使得端砚的市场价格逐年提高。直至近年终于异军突起。三大名坑出产的精品价格更是以每年三到五倍的涨幅上扬,好比现实版疯狂的石头!”
即便收藏市场如此火热,但端砚还有更大的升值空间,目前端砚市场还在起步阶段。一件艺术品,需要好的石材,精巧的工艺,同时还需要它承载一定的文化价值。古代名人的端砚都有自己的铭文,这就使一方端砚的价值与众不同。“砚的文化内涵其实不亚于其他艺术品,它涵盖了诗、书、画、印、雕刻、奇石等等艺术和工艺。只是社会的误导,人们观念的偏差而导致现状,瑞哲轩只是想通过各种运作和宣传把砚文化、砚艺术深入到普罗大众,让‘砚’。恢复借日的光彩,让砚迷、砚友们常聚瑞哲轩形成一种氛围、一个圈子”,这是连泽强对端砚的期望。
在广州就有这样一个专门收藏端砚的艺术馆——瑞哲轩静静地坐落在珠江新城的凯旋新世界社区里。出于对砚台的痴迷,陶瓷书画家连泽强索性在居民小区里打造了一方属于砚台的“世外桃源”。近800平方米的展馆内,每一方沉睡的砚台都守护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方寸之间,流动着不老的艺术。
和端砚结缘
瑞哲轩馆长连泽强是个澳大利亚海归,爱好书法、绘画、陶艺以及端砚收藏,兴趣广泛的连泽强谈起自己的端砚收藏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险些擦肩而过。“最早接触到端砚要追溯到1998年,当时一位朋友向我极力推荐,不过我挺没当回事的。你想想几万块钱买个石头,根本不值嘛。再说,我本身是写草书的,每次研那一点墨,怎么够啊?”连泽强笑着回忆和端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自此留下了端砚情结。
2002年,连泽强到上海工作,周末喜欢去逛古玩市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淘到了端砚名家刘演良先生写的一本鉴别端砚的著作,图文并茂。机缘巧合之下,连泽强还结识了来自台湾专门研究端砚的学者吴鸿祥先生,在两位老师的影响和指导下,连泽强对端砚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他开始大量地收藏端砚。
连泽强自幼学习书画,在多年的练习中,他渐渐体悟到砚台的妙处。“写字和画画一样,都是情绪的一种表达。情绪有很多种,体现在字画上面就是着墨的浓淡,情绪强烈需要浓墨有力,情绪和缓宜用淡墨勾勒,这个时候砚台就发挥巨大的功用了,”连泽强说道,“此外,书画家研墨并不只是单纯地研出墨汁写字,他需要在研墨的过程中思考下笔构图。这也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气质。所以研墨这个环节不可替代,一定要用好的砚台来研墨。”
据统计自汉代以来,先后有过87种砚石。经过文人长期的使用比较,唐代出现了端、歙、洮、红丝四大名砚,后因红丝砚石材枯竭,澄泥砚脱颖而出,最终排定了端、歙、洮、澄泥四大名砚的座次。苏轼曾云,“端溪岩之美,止于滑而发墨,其他皆余事也”,端砚的“发墨功能”让它脱颖而出,成为众砚之首。下墨过快则“挫墨伤笔”,下墨过慢则“如骑钝马,数步一鞭”,而端砚发墨恰到好处,“油油然与墨相恋不舍”,正是这样的特质,使历代书画大家们对端砚倍加推崇。
还原一方纯粹的端砚
“端砚名扬天下首先取决于石质,而这些优良石质的石材出自于不同的砚坑,包括老坑、坑仔、麻子坑,也是号称的‘三大名坑’。”连泽强先生介绍说。作为广州端砚藏品最多、种类最齐全的艺术馆,瑞哲轩馆藏端砚珍品总计2000余件除端溪老坑、坑仔和麻坑三大名坑外,还有几乎涵盖了端砚所有种类和坑别的砚石,包括宋坑、梅花坑、绿端、白线岩、白端等。此外,瑞哲轩艺术馆还有数量不少的未经加工的端砚原矿石。
地上躺着的端砚原矿石,和平常的石头无二,很难把它们和已经打磨好的成品联系在一起。当记者轻抚端砚时,忍不住惊叹它表层的细腻柔滑,真可谓“砚若凝脂”,如果闭起眼来触摸的话,绝对不会把这种细腻的感觉和石头联系在一起。但另一方面,端砚的重量上又符合它石头的特性,掌心大小的端砚拿在手中也感觉沉甸甸的。一方端砚就是一种精神,代表着磐石不移的坚定,也正是这种品格让它广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瑞哲轩艺术馆收藏和展示的端砚作品分古代和现代两个部分,古砚包括汉代、唐代、明代、清代以及民国时期的作品。现代端砚则包括民间老艺人和各个时期的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制砚大师的作品,其中包括刘演良,程振良、莫伟坤等名家,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一方从日本回流的坑仔岩巨砚《百鸟鸣春》,不仅有着上佳的石品,其高浮雕、镂空的工艺之精更极具代表性。“它可说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肇庆民间老艺人的最高工艺水平,当时端砚的主要市场是出口日本,直至今日才开始逐渐回流”,说到这里,连泽强先生唏嘘不已。但要说到这里的“镇馆之宝”,就非一方长55cm、宽52cm、厚5cm的
巨型老坑端砚莫属。众所周知,老坑岩属名砚之首,而眼前此方平板砚石通体天青,还有着大片的冰纹冻,而且尺寸之巨大,实为罕见,经专家评估其价值超过千万。
投资收藏之风渐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已从功能性产品发展为集功能、艺术、收藏为一体的艺术品,但仍为大众所不熟悉。”连泽强说。相比中国火热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昔日爱砚之人在收藏界一直处于弱势,大家都只能是躲在家里孤芳自赏。
“端砚作为稀缺资源,其开采早在10年前被政府叫停封禁,特别是1998年老坑封坑,随后的几年间,几大名坑陆续封坑,结束了原来掠夺性的开采,避免重蹈红丝砚的覆辙,这使得端砚的市场价格逐年提高。直至近年终于异军突起。三大名坑出产的精品价格更是以每年三到五倍的涨幅上扬,好比现实版疯狂的石头!”
即便收藏市场如此火热,但端砚还有更大的升值空间,目前端砚市场还在起步阶段。一件艺术品,需要好的石材,精巧的工艺,同时还需要它承载一定的文化价值。古代名人的端砚都有自己的铭文,这就使一方端砚的价值与众不同。“砚的文化内涵其实不亚于其他艺术品,它涵盖了诗、书、画、印、雕刻、奇石等等艺术和工艺。只是社会的误导,人们观念的偏差而导致现状,瑞哲轩只是想通过各种运作和宣传把砚文化、砚艺术深入到普罗大众,让‘砚’。恢复借日的光彩,让砚迷、砚友们常聚瑞哲轩形成一种氛围、一个圈子”,这是连泽强对端砚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