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前两年从高校中选拔优秀学生作为培养对象——被誉为“梅州模式”的这种做法,是广东省梅州市实施“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的新尝试。
梅州出人才,却又缺人才。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上万,但愿意回梅州工作的很少,乡镇党委、政府中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更是屈指可数。人才短缺制约着梅州的发展,其中最缺的是基层党政人才。
人才在哪里,如何选拔人才?
选拔人才,梅州的做法与别人有不同之处。
“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提前下‘订单’培养,也就是提前两年到嘉应学院选拔培养对象,在两年的系统培养中又特别强调基层锻炼、实践成才。”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说。
刘日知所说的嘉应学院,就是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的“源头”所在。
2003年11月,地处梅州的嘉应学院,一个特殊的“党政班”开班了,首期学员58名。梅州实施“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工程走出第一步。
梅州市委决定,利用本地高校嘉应学院升本科的契机,用5年时间,每年从学院本科3年级优秀学生中选拔约60人作为“党政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对象,经过培训、公务员考试和有关考核,合格者作为选调生安排到基层党政部门工作。嘉应学院党政班便应运而生。
梅州市每年从财政拿出30万元,作为开办黨政班的经费。
梅州市对培养对象的条件作了严格规定:政治思想素质好、身体健康、品学兼优、愿意扎根梅州、服从安排,“三好”学生、中共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优先考虑。
选拔工作则必须经过民意测验、党总支推荐、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学院党委确定、市委组织部审批,最后向社会公布等程序。
以前,选拔选调生的普通做法,就是在大学生临近毕业之际,通过相关考核,有关部门到高校选定选调生,毕业后选调生进入基层工作。由于时间紧,培养不够,有些选调生心理准备不足,对基层不适应;有的还思想动摇,甚至走人。梅州市提前两年挑选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培训,为他们进行必需的知识、技能储备。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求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乡镇或村挂职锻炼,让他们提前了解基层,提前心理介入,增强将来到基层的适应能力,缩短人才成长的时间。
(根据《人民日报》综合编辑)
梅州出人才,却又缺人才。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上万,但愿意回梅州工作的很少,乡镇党委、政府中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更是屈指可数。人才短缺制约着梅州的发展,其中最缺的是基层党政人才。
人才在哪里,如何选拔人才?
选拔人才,梅州的做法与别人有不同之处。
“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提前下‘订单’培养,也就是提前两年到嘉应学院选拔培养对象,在两年的系统培养中又特别强调基层锻炼、实践成才。”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说。
刘日知所说的嘉应学院,就是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的“源头”所在。
2003年11月,地处梅州的嘉应学院,一个特殊的“党政班”开班了,首期学员58名。梅州实施“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工程走出第一步。
梅州市委决定,利用本地高校嘉应学院升本科的契机,用5年时间,每年从学院本科3年级优秀学生中选拔约60人作为“党政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对象,经过培训、公务员考试和有关考核,合格者作为选调生安排到基层党政部门工作。嘉应学院党政班便应运而生。
梅州市每年从财政拿出30万元,作为开办黨政班的经费。
梅州市对培养对象的条件作了严格规定:政治思想素质好、身体健康、品学兼优、愿意扎根梅州、服从安排,“三好”学生、中共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优先考虑。
选拔工作则必须经过民意测验、党总支推荐、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学院党委确定、市委组织部审批,最后向社会公布等程序。
以前,选拔选调生的普通做法,就是在大学生临近毕业之际,通过相关考核,有关部门到高校选定选调生,毕业后选调生进入基层工作。由于时间紧,培养不够,有些选调生心理准备不足,对基层不适应;有的还思想动摇,甚至走人。梅州市提前两年挑选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培训,为他们进行必需的知识、技能储备。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求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乡镇或村挂职锻炼,让他们提前了解基层,提前心理介入,增强将来到基层的适应能力,缩短人才成长的时间。
(根据《人民日报》综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