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议论文不能隔靴搔痒,要意到、例到、分析到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linliu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前,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和云贵山区华坪中学校长张桂梅对教育的不同理解引发广泛讨论。刘教授认为,教育应鼓励给孩子松绑,让孩子保持个性,发现自我,孩子能“在一个小小的天地里过上怡然自得的生活,这就是成功”。张校长却说:“我们必须压抑自我,必须用不留退路的决绝和果断,向着大学的龙门,奋力一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山区,改变命运。”
  以上两种针锋相对的教育观,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作。
  【构思导引】
  对材料中两种不同的教育观点,需要进行辩证的分析。刘瑜副教授强调的“让孩子保持个性”,这是从尊重孩子个性发展角度来思考的,此中“在一个小小的天地里过上怡然自得的生活”说明这些孩子是生活无忧的,遵从他们的个性来因材施教,确实是一种极好的教育方式。张桂梅的教学对象,是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她们的处境不佳,需要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从而提升未来生活的质量。面对未来,必须要有“不留退路的决绝和果断,向着大学的龙门,奋力一跃”的执着。为此,在审题立意时,可从以下角度思考。
  遵循个性,因材施教。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个性,作为教育者要懂得去发现。在教育的过程中,善于思考和引导。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品质、特长和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之在前行的过程中,目标明确,奋力拼搏。
  正视生活,奋力拼搏。孩子是受教育者,他们对人生对未来不是很明确。作为教育者要开门见山指出孩子的现状,读书改变命运,奋斗让人与众不同。激励孩子对未来的追求,要果断坚定,掌握科学知识,追逐美好明天。
  关注“自我”,多种方式。无论“发现自我”,还是“压抑自我”,对于学生的“自我”发展,作为教育者都要密切关注。学生性格多样、个性突出,每个人都要悉心引导,给予关注,才能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
  【失误原文】
  学习需要吃苦
  (标题简单,缺少一定的内涵。)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洪思思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冰心的这句话铭记我心。在我看来,学习就是如此,要的是自律、决心和自我奮斗与拼搏。(首段简单论述,没有很好扣题,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正如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所说:“必须压抑自我,用不留退路的决绝和果断向着大学的龙门奋力一跃,我们才能走出山区,改变命运。”也正是在她的高效管理、严格要求下,华坪女高的大学上线率荣登丽江榜首。为什么在当今这个倡导快乐教育的时代要提出压抑的“苦学教育”呢?(材料叙述条理不明显,且“榜首”“快乐教育”的说法考虑不够,令人疑惑。)
  在我看来,经济的贫困是最大的拦路虎。纵使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农村人口仍不在少数。刚刚脱离绝对贫困但还没有实现相对富裕的家庭,因为种种原因初高中就无法继续上学的孩子仍可能出现。生活的局限,让他们很难接触并体验到更加先进多元的世界,去保持个性、发扬天赋。而是付出更大的代价,去追求那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去抓住那从“农门”跳进“龙门”的机遇。(分析贫困地区的社会现状较好,但语言不够精练。)
  所谓良药苦口,学习虽苦,结果却甜。这样的教育不仅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未来。如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他在全村人的帮助下得以上学,也在商业有成之时回报了家乡;村支书黄文秀,国家资助她上学,她以生命投入脱贫攻坚事业之中。此外,其实不仅是教育,生活中任何事情,“苦”才是常态。这种苦行,并不代表我们的生活不幸福,更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兴趣,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生活而生活;而是说想要获取成功就必须要历经磨难,就必须拥有常人不能有的决心。(选用的事例挺好,但在表述上和分析上,需要调整才切题。)
  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那句话。我想,如果人生没有磨砺,可能就没有越挫越勇的诗人杜甫,没有他那令人感慨万千的诗词;可能就没有人民的领袖毛泽东,没有如今昌盛的中国;可能就没有“诚信奶奶”陈金英,没有她那感人的事迹。这些人,无一不是身受苦难,却又在苦行中不断前行,走向成功的。所以,如果在学习中,不逼自己一把,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就不能立足于这世间。(事例的选用不切题,毛泽东、陈金英的选用与文章中心主旨不一致。)


  一个拥有决心的人拥有着无穷的力量。在下庄村的悬崖峭壁上,前方是岩石,后方是悬崖,毛相林没有退路,秉持着誓要改变下庄村的决心,带着村民凿通了天路;在喀喇昆仑的高原上,前方是外军,后方是国土,祁发宝没有退路,凭着他“守好国家每一寸土地”的决心,驱逐了一次次的“越界”。因此,在学习中,我们亦要揣着不留退路的决心,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以时代人物入文,看似新颖,但脱离了文章主题,需要调整、换用。)
  学习是需要努力的,但只要坚持向上,怀揣决心,不留后路,苦行的尽头便是成功。作为校长的张桂梅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改变山区女童的命运。”作为高三学子的我来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在高考的努力中,不负青春不负自己!”(照应标题,升华主旨,但是语言需要提炼。)
  【总体印象】
  本文是结合张桂梅的言论提出“学习需要吃苦”,观点鲜明。在论述过程中,条理较为清晰,做到了首尾照应,但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标题不够新颖。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提到学习需要努力,但在拟写上显得有些随意;二是事例选用求新,导致误用。用来论证观点的事例,要切合主题需要,不能生搬硬套;三是语言不够凝练。论述类文章的语言,多处较为浅显、空泛,不能切实做到叙议结合、条理分明。写议论文,如果在这三方面没有做到位,就如同隔靴搔痒。意到、例到、分析到,缺一不可,三者都达到了才能成就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升格思路】
  针对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修改:一是拟题要明晰、生动。题好文一半,重新拟定一个题目;二是事例及时调整,做到叙议结合。对文章中毛泽东、陈金英、毛相林、祁发宝等事例,要进行替换,寻找合适的事例来补充,从而使得事例具有说服力,提高说理效果;三是注重语言使用。对文中不够理想的句子,进行重组或调整,使之在表述上扣题,起到照应、点题的作用。
  升格佳作
  学习是一场苦行
  (观点清晰,彰显材料内涵,吸引读者。)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洪思思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冰心的这句话铭记我心。在我看来,学习就是如此,它要的是奋斗决心和自我的压抑。因为,学习是一场苦行。(引用名句入文,开门见山,照应观点。)
  华坪中学的孩子们,正是因张桂梅校长的高效管理、严格要求,有1600多名学生考入大学。学校不仅一本上线率高达40%多,高考成绩综合排名连续多年位居丽江全市第一。为什么在当今这个倡导素质教育的时代,张校长要提出压抑的“苦学教育”呢?经济的贫困与落后,仍是社会进步的最大拦路虎。偏远山区人民改变命运,还是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以材料人物事迹入文,叙述条理清楚,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在教育扶贫、知识改变命运的当下,“寒门”的孩子,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追求那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压抑自己的杂念,去抓住那从“农门”跳进“龙门”的机遇,从而改变自己,改变原生家庭的生活环境,达到教育的显性成功,这样更有利于社会稳步发展、全面繁荣。(结合脱贫攻坚的国策,分析“寒门”孩子,唯有发奋读书,方可改变命运,促进社会进步,契合了时代精神。)


  学习虽苦,结果却甜。苦学乃至有点压抑自我的教育不仅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甚至会影响到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未来。如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他在全村人的帮助下得以上学,也在商业有成之时回报了家乡;攻坚克难的村支书黄文秀,国家资助她上学,她以生命投入脱贫攻坚事业之中。不仅是教育,生活中任何事情,“苦”是一种常态。这种苦行,并不代表我们的生活不幸福,更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生而为人的权利,极端地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生活而生活;而是说想要獲取成功就必须历经磨难,必须拥有常人不能有的决心。(基本保留原文段,进行简单的整合。首句统领文段,以刘强东、黄文秀的事例入文,材料新颖,说服力强。后半部分的阐述与分析,照应了标题,指引了前行的方向。)
  如果少年求学没有磨砺,没有吃苦,历代文人的行列里,可能宋代就少了范仲淹,明代就缺失了宋濂,清代就没有了曹雪芹。还有现代的鲁迅、胡适、陶行知……他们的少年时代,都有着不幸的家庭遭遇,但是,一样都有着勤奋好学的精神,在历经艰辛之后,散发出璀璨的光辉。(删去原有的事例,重新选用合适的材料。范仲淹、宋濂、鲁迅等一连串文人,都是读书时代辛苦,才有后来的成就和地位,事例翔实,具有说服力。)
  他们这些人,无一不是身受苦难,却又在苦行中不断前行的,压抑自我的惰性和旁逸的杂心,奋力求学,最终走向成功。所以,如果在学习中,不逼自己一把,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很难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巍然立足于这世间。(此段重在论证,结合前文列举的历代名家,进行综合概括和分析,强调材料中“压抑自我”“改变命运”,最终成为后世仰望的赫赫人物。)
  学习是一场苦行,但只要坚持向上,怀揣决心,不留后路,道路的尽头便是成功。作为校长的张桂梅,曾经说过:“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改变山区女童的命运。”作为高三学子的我们,当扪心自勉:“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在高考的苦行中,不负青春,不负自己!”(首句呼应标题,然后选用张桂梅的话来强调,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要在“高考的苦行”中,奋力拼搏,成就未来。)
  【升格点评】
  文章观点鲜明,开门见山提出“学习是一场苦行”。在论述过程中,首段先以名言引入,结合材料呼应标题,给人清晰的感受。在论述过程中,先分析张桂梅校长的言论,结合当今社会现状,进行深入思考。然后具体引用事例,从今人刘强东、黄文秀,到古时范仲淹、宋濂、曹雪芹,现代鲁迅、胡适、陶行知等,做到事例翔实,说理充分,叙议结合。文末再次强调“学习是一场苦行”,呼应前文,升华主题。
其他文献
第一个走上奥运会赛场的中国女运动员  如果問: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是谁?可能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刘长春。但你知道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女运动员是谁吗?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女运动员是李森。她在1936年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项目是女子100米跑。1936年春,李森在清华大学参加了第十一届奥运会选拔赛,并以13秒4的100米跑成绩,达到了奥运会报名标准。在入选中国代表
期刊
适用话题 担当;风骨;热情;奉献  人物时事速遞  2021年元旦,91岁的女指挥家郑小瑛执棒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携手上海女记者合唱团、军之声合唱团及数位歌唱家,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带来两场令人难忘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也在短短几天内迅速冲上抖音热榜、微博热搜,“91岁硬核奶奶在沪指挥交响乐”获得将近700万的点击。郑小瑛是我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也是我国第一位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中国指挥界泰斗、“
期刊
适用话题 敬畏自然;探险;环保;气候变暖  人物时事速递  2020年12月26日,拥有三百多万粉丝的短视频博主“西藏冒险王”王相军遇难的消息传开,王相军的弟弟王龙在视频账号上发布了一段视频:“我的哥哥,你们的老王,永远地留在了他最喜欢的瀑布里。”王相军同行伙伴则发布了讣告:“他痴迷于冰川,最终也献身于冰川,尊重逝者,这里是他最好的归宿”。2020年12月27日,短视频平台发布消息称,他们将永远保
期刊
适用话题 勤奋;创新;大胆突破;热忱;远见  人物时事速递  2020年12月29日,意大利裔法籍时尚设计师皮尔·卡丹在巴黎去世,享年98岁。皮尔·卡丹因开创性的艺术设计享有盛誉,身为时尚界泰斗,他推动“高级定制”走下神坛,他以剪裁、线条、款式来创造独特的时装魅力,更缔造了涉足化妆品、餐饮、家具等多产业的“卡丹王国”。  人物素描1 敢于突破,打造时尚品牌  1936年,年仅14岁的皮尔·卡丹辍学
期刊
其他适用话题 心态;表与里;陽光;调整自己;尊重;虚伪  人物时事速递  2020年12月24日,河北秦皇岛一段老师教室外“变脸”的视频,一下子让10多万网友留言点赞。这位陈老师在进教室前猛做“表情管理”。视频中,他略带疲惫地走到教室门口,却突然停了下来,耸肩、挺胸、整理衣服。这位老师不停地调整着自己的状态。最后,他扶了扶眼镜,嘴角反复调整出最自然亲和的微笑,一切妥当,才大踏步走进教室。事后他说:
期刊
适用话题 热爱;坚持;时代发展;脱贫胜利  人物时事速递  23岁的四川凉山美姑县基伟村小伙曲比尔里,从小喜欢篮球,将自己在村里打篮球的视频上传到短视频平台后,被网友称为“凉山科比”“凉山篮球哥”。热爱篮球的曲比尔里,还点燃了大山深处彝族孩子的篮球梦。他成立了基伟村篮球队,跟着他学打球的孩子已经有10多个。基伟村这里自然条件恶劣,曾是深度贫困村,过去许多人住在木板房、茅草房、石板房中,人畜混居并不
期刊
适用话题 环保能源;中国制造;民族自豪;科技价值;生态效益  时事引读  2020年12月27日上午,由南方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简称“昆柳龙直流工程”)正式启动投产送电,较计划提前半年。作为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的主要送出“大动脉”,昆柳龙直流工程从云南出发,跨过1452公里的高山河湖,把电站丰沛的水电分别送往广东和广西
期刊
适用话题 考古;人类文明;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时事引读  2020年12月,由美洲考古学会(AIA)评出的近十年(2011—2020)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揭晓,中国石峁遗址榜上有名,是这份榜单中中国唯一入选的考古发现,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史前石城遗址,陕西省神木县的石峁遗址近年来屡有重要发现。此次评选,为过去十年(2011—2020)世界范围内考古发现的集中评选,入选项目需具备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期刊
适用话题 规范;理性;超前消费;目光长远;打工人  新闻回放  2020年12月,某金融平台的一系列土味广告视频引起纷争。机舱里,身穿迷彩服的农民工,因为母亲晕机不适的处境,向空姐发出了质朴的恳求:“能开下窗户吗?或者换个位置?”没想到周围一群“城里人”都嫌弃他直翻白眼。空姐给了一个奇怪的解决方案:“现在立即升舱,价格只要1290元!”而农民工看了看手机上两位数的余额显得很为难。这时,一位穿西装的
期刊
适用话题 双赢;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大国担当  时事引读  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结束历经7年35次谈判的“长跑”。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将进一步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也将进一步增强,这都有助于中欧之间的贸易发展。在外媒看来,这项协定无异于2020年的年末“彩蛋”,是中欧关系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对双方意义重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