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今年,国家将启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包括重庆在内的西部地区将又一次迎来重大机遇。为了帮助读者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本刊特别转发下面两篇文章。
西部大开发,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是在1999年;作为一个战略的实施是从2000年1月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开始。十年来,成就举世瞩目。
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何去何从?
大开发的长期性
西部大开发是长期的历史进程,未来十年,政府要坚持“三不”方略,做好长远政策安排。
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西部大开发之所以有一个“大”字,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进行西部开发并不是首次,而是多次,这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
从空间上看,这次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是“10 2 3”。“10”就是西南、西北十个省区市,“2”就是加上广西和内蒙古两个自治区,“3”就是在此之外的湘西、恩施和延边三个民族自治州。
这个开发范围,幅员占中国国土面积的71.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9%。
在短时间内,要改变这个大体量地区多年积累的落后面貌,显然是不现实的。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十年,是历史上西部地区发展最快的时期,从2000年到2009年,西部地区GDP的年均增长为11.6%,GDP总量从2000年的1665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5000多亿元,人均GDP由4624元增加到18000多元,增长幅度是相当大的。但东西部绝对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扩大。
要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只能加快西部发展,把西部大开发作为长期的历史进程继续下去。
所谓“三不”方略,是指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决心不动摇,国家扶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不改变,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投入力度不减弱。
比如财政政策,过去十年,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西部地区新建的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和高技术投资项目,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年免收,三年减半征收。
未来十年,这些政策应该继续保持,以吸引企业在西部投资兴业。一些地方实行的优惠政策,对于动员社会资源参与西部大开发是很重要的,不能半途而废,不能釜底抽薪。这是研究未来西部地区十年政策的核心和关键。
培育增长极,调整着力点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基础和条件千差万别,在大开发中,不可能使用同一种模式,不可能齐头并进。
西部大开发需要内生力量来拉动。那些发展基础好、潜力大、前景明朗的地区应该优先开发;那些条件尚不具备的地区,应积累和创造条件,蓄势待发;那些事关国家生态安全、需要重点保护的地区,应以保护为重点,主要发展旅游等不影响生态环境的产业,当然国家要给以足够的财政支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目前,西南地区的成渝经济区、西北地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沿海地区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三个增长极已脱颖而出,应千方百计实现率先发展,充分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一系列的新增长点还包括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中心城市,资源密集地区,以及对外開放的口岸地区,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增长点。
过去十年,西部大开发的着力点主要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上。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想富,先修路”,发展相关产业,必须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想防止西部大开发变成“西部大破坏”,必须加强生态保护。
今后十年,要在继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同时,加大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力度。应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并形成综合交通网络,加强水利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西部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任务没有完成,现在正处于关键时期,如果中途夭折,将造成历史性的遗憾。
十年实践已经证明,退耕还林区的粮食产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因为生态改善,促进了农业生产。国家财政要舍得花钱,不要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农牧民过于斤斤计较。
十年来,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条件的变化,促使全球产业转移和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为西部地区发展相关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必须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包括能源及化学工业、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新科技产业、农牧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产业。
国家要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有影响力的品牌。
(作者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原副主任)
今年,国家将启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包括重庆在内的西部地区将又一次迎来重大机遇。为了帮助读者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本刊特别转发下面两篇文章。
西部大开发,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是在1999年;作为一个战略的实施是从2000年1月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开始。十年来,成就举世瞩目。
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何去何从?
大开发的长期性
西部大开发是长期的历史进程,未来十年,政府要坚持“三不”方略,做好长远政策安排。
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西部大开发之所以有一个“大”字,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进行西部开发并不是首次,而是多次,这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
从空间上看,这次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是“10 2 3”。“10”就是西南、西北十个省区市,“2”就是加上广西和内蒙古两个自治区,“3”就是在此之外的湘西、恩施和延边三个民族自治州。
这个开发范围,幅员占中国国土面积的71.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9%。
在短时间内,要改变这个大体量地区多年积累的落后面貌,显然是不现实的。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十年,是历史上西部地区发展最快的时期,从2000年到2009年,西部地区GDP的年均增长为11.6%,GDP总量从2000年的1665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5000多亿元,人均GDP由4624元增加到18000多元,增长幅度是相当大的。但东西部绝对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扩大。
要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只能加快西部发展,把西部大开发作为长期的历史进程继续下去。
所谓“三不”方略,是指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决心不动摇,国家扶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不改变,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投入力度不减弱。
比如财政政策,过去十年,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西部地区新建的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和高技术投资项目,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年免收,三年减半征收。
未来十年,这些政策应该继续保持,以吸引企业在西部投资兴业。一些地方实行的优惠政策,对于动员社会资源参与西部大开发是很重要的,不能半途而废,不能釜底抽薪。这是研究未来西部地区十年政策的核心和关键。
培育增长极,调整着力点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基础和条件千差万别,在大开发中,不可能使用同一种模式,不可能齐头并进。
西部大开发需要内生力量来拉动。那些发展基础好、潜力大、前景明朗的地区应该优先开发;那些条件尚不具备的地区,应积累和创造条件,蓄势待发;那些事关国家生态安全、需要重点保护的地区,应以保护为重点,主要发展旅游等不影响生态环境的产业,当然国家要给以足够的财政支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目前,西南地区的成渝经济区、西北地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沿海地区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三个增长极已脱颖而出,应千方百计实现率先发展,充分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一系列的新增长点还包括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中心城市,资源密集地区,以及对外開放的口岸地区,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增长点。
过去十年,西部大开发的着力点主要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上。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想富,先修路”,发展相关产业,必须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想防止西部大开发变成“西部大破坏”,必须加强生态保护。
今后十年,要在继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同时,加大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力度。应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并形成综合交通网络,加强水利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西部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任务没有完成,现在正处于关键时期,如果中途夭折,将造成历史性的遗憾。
十年实践已经证明,退耕还林区的粮食产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因为生态改善,促进了农业生产。国家财政要舍得花钱,不要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农牧民过于斤斤计较。
十年来,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条件的变化,促使全球产业转移和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为西部地区发展相关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必须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包括能源及化学工业、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新科技产业、农牧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产业。
国家要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有影响力的品牌。
(作者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