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连锁门店营运管理实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设计现实意义入手,提出了该课程研究目标、内容,探讨了该课程开发与设计思路、方法、实施步骤和考核标准,分析了完成课程开发设计须具备的可行性实践条件,旨在为相关的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 课程开发与设计 校企合作 门店营运管理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设计即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应掌握的技能进行分解,并将行业标准转换为课程标准,开发相关工学结合专业课程,形成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再根据具体的专业课程来构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景和学习单元,进行教学设计以组织或实施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在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一、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现实意义
我国发展连锁经营已有10多年的历史,其行业的增长速度远大于高校相关人才的培养以及连锁企业内部人才培养速度,世界零售业巨头已有三分之二进入了我国,使得国内外零售连锁企业纷纷都陷入了人才之困。据相关资料,2008年,“连锁百强”门店总数达到12.08万个。2009年,连锁百强企业门店总数达到13.7万个,门店总数增长18.9%。按一个门店吸纳1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粗略计算,则一年就需要121.2万名毕业生。尽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但人才供需的质与量上存在矛盾。高校毕业生的心理期望值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反差越来越大。
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核心。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现有优势,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连锁零售企业职业资格标准,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对本土零售连锁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以课程开发为核心,改进专业设置,逐步构建具有生命力的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缓解连锁专业人才供需的质与量上的矛盾,把岗位职业资格所要求的应知内容和应会技能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对工学结合的连锁零售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尤其是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意义重大。
二、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目标与内容
1.课程开发与设计目标
通过企校合作途径,开发出反映职业核心领域的《连锁企业门营运管理实务》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带动整个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强调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整体价值和综合效益。基于连锁零售核心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体现课程结构模块化、内容综合化、课程实施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评价开放化的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逐步进行深度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互动推动课程实施以及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2.课程开发与设计内容
本课程主要是对我国连锁零售企业核心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搭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架构进而开发和设计出《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实务》专业核心课程,探索和建立适合连锁零售行业、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为国内外连锁零售行业培养适应本专业行业领域内急需人才。
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中,课程教学团队与企业人员共同开发,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教学内容都应融入大量的“就业导向”、“岗位能力”的元素。
三、本课程开发与设计思路、方法
1.课程开发与设计思路
目前,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和模式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对《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实务》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和细节重构,做到课程内容体现工作实际、课程教学服务专业培养,以此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教案、讲课方式、校内外实训环节及流程。构建“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主线,以就业所需技能培养、可持续发展知识传授为支线”的课程体系,体现“职业道德”、“就业导向”特色。具体见图3-1、3-2。
重构后的《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实务》课程内容参照了连锁零售企业职业资格标准,打破传统学科的课程体系,重视或加大实践教学的环节,突出职业道德、岗位技能、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淡化专业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界限,在设计上,体现了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礎知识的培养。
2.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法
(1)初期,主要采用实地调研法、文献资料法。借助企校合作平台和网络环境资源平台,组织研究成员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课程开发与建设经验,了解连锁零售行业的现状,提炼出连锁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需求;明确目标,确立方案。
(2)中期,运用80/20法或实证分析法进行课程分析,尤其是用人单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岗位)需求与能力分析。如据调查某连锁零售门店岗位需求状况如表3-1
据80/20法,从表3-1看出商品陈列、门店促销、商品采购等人员需求量相对较多,属重要岗位,对工作任务的完成形成关键的、重大的影响;其他岗位人员需求较少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即80%的人才需求集中于20%的(任务)岗位完成。其完成任务的质量可能为门店带来80%利润。因此,企业应进一步对这20%的岗位人员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该课程开发与设计须结合典型工作任务,运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着力开发以工作岗位为载体的课程方案。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的一体化。探索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形成相应的评价方式。
四、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实施步骤
本课程以连锁零售企业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各教学情景模式的设计体现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据连锁零售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将连锁门店营运管理的全过程设计为具体的教学项目,各教学情景每一模块教学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实施具有专业特色的“学工衔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流程。
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实施步骤见图4-1。课程内容构建、组织实施、考核见图4-2、4-3。
五、完成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可行性条件
1.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团队建设
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团队既要有教学组织管理的专家、教师,又要有连锁零售行业的相关领导和企业一线管理层的能手参与,课程开发与设计的主持者还应具有从事本行业或本专业研究的相应的学术背景。因为,他们要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去向问题非常的关注,具有连锁零售企业门店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资料与信息迅速获取能力,从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探索与研究实战能力。
2.较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实务》围绕连锁门店管理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基本技能展开,生动体现了真实的营运管理流程。本课程建设如果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必需与企业合作打造开放性“工学结合”平台,为教学提供了接近于真实的工作环境。
3.学校政策与制度
学校是否重视教、科研工作的研究,是否将课程体系改革放在学校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位置,是否充足的经费,这是激励教师构建新的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教、科研研究的政策与制度保障。
六、结束语
课程开发设计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笔者从连锁零售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出发搭建或开发符合职业教育特色所需的课程及课程体系,并以此为依据重新设计连锁门店营运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模式。体现了国家高职高专校企合作或工学结合办学思路及教育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2]赵涛.连锁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最新管理工具、制度、表格与工作规范全书.电子工业出版社.
[3]李志波,党养性.连锁门店营运管理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4]蒋令,张明明.连锁经营总部运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 课程开发与设计 校企合作 门店营运管理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设计即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应掌握的技能进行分解,并将行业标准转换为课程标准,开发相关工学结合专业课程,形成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再根据具体的专业课程来构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景和学习单元,进行教学设计以组织或实施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在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一、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现实意义
我国发展连锁经营已有10多年的历史,其行业的增长速度远大于高校相关人才的培养以及连锁企业内部人才培养速度,世界零售业巨头已有三分之二进入了我国,使得国内外零售连锁企业纷纷都陷入了人才之困。据相关资料,2008年,“连锁百强”门店总数达到12.08万个。2009年,连锁百强企业门店总数达到13.7万个,门店总数增长18.9%。按一个门店吸纳1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粗略计算,则一年就需要121.2万名毕业生。尽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但人才供需的质与量上存在矛盾。高校毕业生的心理期望值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反差越来越大。
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核心。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现有优势,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连锁零售企业职业资格标准,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对本土零售连锁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以课程开发为核心,改进专业设置,逐步构建具有生命力的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缓解连锁专业人才供需的质与量上的矛盾,把岗位职业资格所要求的应知内容和应会技能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对工学结合的连锁零售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尤其是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意义重大。
二、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目标与内容
1.课程开发与设计目标
通过企校合作途径,开发出反映职业核心领域的《连锁企业门营运管理实务》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带动整个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强调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整体价值和综合效益。基于连锁零售核心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体现课程结构模块化、内容综合化、课程实施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评价开放化的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逐步进行深度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互动推动课程实施以及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2.课程开发与设计内容
本课程主要是对我国连锁零售企业核心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搭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架构进而开发和设计出《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实务》专业核心课程,探索和建立适合连锁零售行业、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为国内外连锁零售行业培养适应本专业行业领域内急需人才。
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中,课程教学团队与企业人员共同开发,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教学内容都应融入大量的“就业导向”、“岗位能力”的元素。
三、本课程开发与设计思路、方法
1.课程开发与设计思路
目前,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和模式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对《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实务》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和细节重构,做到课程内容体现工作实际、课程教学服务专业培养,以此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教案、讲课方式、校内外实训环节及流程。构建“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主线,以就业所需技能培养、可持续发展知识传授为支线”的课程体系,体现“职业道德”、“就业导向”特色。具体见图3-1、3-2。
重构后的《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实务》课程内容参照了连锁零售企业职业资格标准,打破传统学科的课程体系,重视或加大实践教学的环节,突出职业道德、岗位技能、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淡化专业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界限,在设计上,体现了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礎知识的培养。
2.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法
(1)初期,主要采用实地调研法、文献资料法。借助企校合作平台和网络环境资源平台,组织研究成员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课程开发与建设经验,了解连锁零售行业的现状,提炼出连锁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需求;明确目标,确立方案。
(2)中期,运用80/20法或实证分析法进行课程分析,尤其是用人单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岗位)需求与能力分析。如据调查某连锁零售门店岗位需求状况如表3-1
据80/20法,从表3-1看出商品陈列、门店促销、商品采购等人员需求量相对较多,属重要岗位,对工作任务的完成形成关键的、重大的影响;其他岗位人员需求较少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即80%的人才需求集中于20%的(任务)岗位完成。其完成任务的质量可能为门店带来80%利润。因此,企业应进一步对这20%的岗位人员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该课程开发与设计须结合典型工作任务,运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着力开发以工作岗位为载体的课程方案。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的一体化。探索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形成相应的评价方式。
四、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实施步骤
本课程以连锁零售企业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各教学情景模式的设计体现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据连锁零售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将连锁门店营运管理的全过程设计为具体的教学项目,各教学情景每一模块教学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实施具有专业特色的“学工衔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流程。
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实施步骤见图4-1。课程内容构建、组织实施、考核见图4-2、4-3。
五、完成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可行性条件
1.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团队建设
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团队既要有教学组织管理的专家、教师,又要有连锁零售行业的相关领导和企业一线管理层的能手参与,课程开发与设计的主持者还应具有从事本行业或本专业研究的相应的学术背景。因为,他们要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去向问题非常的关注,具有连锁零售企业门店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资料与信息迅速获取能力,从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探索与研究实战能力。
2.较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实务》围绕连锁门店管理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基本技能展开,生动体现了真实的营运管理流程。本课程建设如果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必需与企业合作打造开放性“工学结合”平台,为教学提供了接近于真实的工作环境。
3.学校政策与制度
学校是否重视教、科研工作的研究,是否将课程体系改革放在学校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位置,是否充足的经费,这是激励教师构建新的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教、科研研究的政策与制度保障。
六、结束语
课程开发设计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笔者从连锁零售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出发搭建或开发符合职业教育特色所需的课程及课程体系,并以此为依据重新设计连锁门店营运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模式。体现了国家高职高专校企合作或工学结合办学思路及教育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2]赵涛.连锁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最新管理工具、制度、表格与工作规范全书.电子工业出版社.
[3]李志波,党养性.连锁门店营运管理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4]蒋令,张明明.连锁经营总部运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