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筐坏蛋哄皇上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1987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天早朝,大部分群臣没到的时候,乾隆爷问先到的大臣汪文瑞和刘文举:“两位爱卿这么早来,可在家里吃过燕窝汤和点心?”
  
  汪文瑞诚惶诚恐地抢先答道:“臣家里人口众多,开支颇大,吃燕窝汤和点心只是偶尔,平时每天早上不过吃碗水饺、面条或喝碗豆汁,吃几个鸡蛋而已。”
  见汪文瑞在皇上面前显示自己清廉,刘文举也说他家早餐经常只喝一碗豆汁,吃几个鸡蛋。
  乾隆听了汪文瑞和刘文举这番话,瞪了他俩一眼,说:“一个鸡蛋需要十两银子,朕都不敢吃那么多,你们一个早上就吃好几个,还敢说自己穷?看来朕该查查你俩的账了。”
  汪文瑞和刘文举听了乾隆这番话,想起刚才自己的口不择言,肠子都悔青了,他俩知道这必是内务府的人做假账,和御膳房的太监们沆瀣一气蒙皇上。但他俩不敢明说,知道一旦明说了,内务府和御膳房的人知道了会挤对他俩不说,就是皇上也饶不了他们,因为这等于告诉世人,看似英明的乾隆皇帝也不过是一个任人哄骗的二傻子。
  当然,汪文瑞和刘文举又不能不接乾隆皇帝的话茬儿,要不然,皇上还真怀疑他俩是收受贿赂的贪官呢。
  所幸汪文瑞和刘文举很快就想出应对之策,敷衍乾隆说,他们买的鸡蛋都是些便宜的货,不过几文钱一个罢了,自然不能和宫里采购的极品鸡蛋相比。
  乾隆听了这话,不但没有释疑,反而更加困惑,他自言自语道:“怪哉,为何同为母鸡所产之蛋,竟有玉、石之别?”
  汪文瑞和刘文举暗暗叫苦,心忖:这一个谎扯出去了,必须得再扯新谎来圆前谎,可这新谎咋扯?
  好在汪文瑞是个久处庙堂的圆通老吏,他在刘文举呆若木鸡之时,灵机一动,想出新招。他旁征博引地对乾隆说:“田黄石是寿山石的一种,劣质老坑石也是寿山石的一种,可这两种石料的品质却是天差地别。”
  乾隆听了这话,若有所思,没在鸡蛋价格的问题上再追问下去,汪文瑞和刘文举这才松了口气。
  这君臣三人又说了一阵闲话,众臣就三三两两地来了,乾隆皇帝开始升朝议事。
  汪文瑞和刘文举以为关于鸡蛋的话题也就到此了结了,谁知散朝后,乾隆又留下他们,他饶有兴致地叫俩人在第二天早朝时带几个鸡蛋来,他想看看,几文钱一个的鸡蛋和十两银子一个的鸡蛋究竟有何不同。
  这下,乾隆可给汪文瑞和刘文举出了个大难题,都快把他俩愁死了。因为傻瓜都知道,世上鸡蛋的区别只是个头大小而已,口味还不都差不多?
  汪文瑞忧心忡忡地回到家,满腹的苦楚又不好对家人和下人讲,但闷在肚中又解决不了问题,明天上朝面君时咋办?
  心急如焚的汪文瑞在院内踱来踱去,竟鬼使神差地来到位于西偏院的厨房。
  他抬头一看,发觉自己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下人待的地方,正要离开,忽听一个小厮与大厨正粗喉咙大嗓子地闲聊。小厮说他早晨去菜市场买菜,遇到件稀奇事:有个卖鸡蛋的主竟在卖一筐已变了味的坏鸡蛋,这种坏鸡蛋还要一文钱一个。谁知,还真有二傻子掏钱买这种无法食用的坏蛋。
  大厨讥笑小厮道:“你懂什么,这种进不了伙房的坏鸡蛋是当肥料卖给养花人的,坏鸡蛋用泉水调稀后,是培育兰花的上好肥料……”
  汪文瑞听到这里,心里就是一动,他不等大厨把话讲完,三步并作两步闯进厨房。
  大厨和小厮见主人慌慌张张地闯进来,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傻傻地站在原地,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汪文瑞指着大厨和小厮,叫他俩放下手上的活计,赶紧去菜市场,不论价格高低,一定要把那筐坏鸡蛋买回来。
  听了这番没头没脑的话,大厨和小厮不知是主人吃错了药,还是自己听错了。尽管心里犯嘀咕,但他俩可不敢向主人细问详情,只得急三火四地奔向菜市场。
  他们原以为拿铜钱买坏鸡蛋,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不料,当他俩赶到菜市场时,竟有大买家将那筐坏鸡蛋全买下了。
  两人这下可急坏了,大厨见买卖双方正在付钱,忙喊道:“且慢,我愿出三文钱一个买下这筐鸡蛋。”要知道,当时的物价是,五文钱可买两个新鲜鸡蛋。
  忽听有人愿出三文钱买一个坏鸡蛋,卖蛋的小贩可乐坏了,他忙推掉那买家递上的一串铜钱,要与大厨交易。那买家见有人挡横,也不甘示弱,将坏鸡蛋的价格抬到五文钱一个。大厨为了买到坏鸡蛋,又将价格抬到八文钱一个。就这样,双方轮番哄抬下,每个坏鸡蛋竟卖到一两纹银。最后,大厨和小厮因出门时没带多少银子,只得眼睁睁地看着那筐坏鸡蛋被那个买家拿走了。
  一两银子买一个坏鸡蛋这件亘古未有的怪事立即轰动了整个菜市场,引来众人围观热议。卖坏鸡蛋的小贩目睹此情此景,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他也猜不透这事是福是祸,急忙怀揣着银子,溜之大吉。
  当大厨和小厮垂头丧气地回府时,望眼欲穿的汪文瑞见他俩两手空空地回来,忙问何故。待听完大厨将详情禀告后,汪文瑞当即五内俱焚,昏倒在地。
  在众人的呼喊声中,汪文瑞睁开双眼,绝望中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急忙谢绝匆匆赶来的医生诊脉,吩咐备轿去刘府议事。汪文瑞猜得一点没错,这筐坏鸡蛋全给刘文举的管家买走了。
  当刘文举见汪文瑞匆匆前来,便知其来意。刘文举心想,现在他与汪文瑞已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要是汪文瑞摆不平这事,他也过不了关。想到这里,刘文举忙热情接待了汪文瑞,并慷慨地送了一半坏鸡蛋给汪文瑞。
  第二天上朝时,汪文瑞和刘文举如坐针毡。好不容易等到散朝,乾隆叫汪文瑞和刘文举取出几文钱一个的残次鸡蛋给他看。
  内务府太监先在大海碗中敲开七个宫中的鸡蛋,这七个鸡蛋均是蛋香四溢、油光闪闪的双黄蛋。待打开汪文瑞和刘文举带来的十几个鸡蛋,立即就比出个天上地下来了。这些鸡蛋,全部是单黄不说,绝大多数还是散黄,散发出浓浓的臭味。
  乾隆见状,忙令太监停止“比蛋”。他深表同情地对汪文瑞和刘文举说:“二位爱卿,你俩也太节俭了,以后几文钱一个的残次鸡蛋还是不吃为好,要吃就吃十两银子一个的极品鸡蛋。”讲完这话,乾隆还颇有感触地说:“难怪民间百姓常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散朝后,刘文举有点担心地对汪文瑞说:“那天刘府管家在菜市口买坏鸡蛋一事已轰动京城,如果此事传入皇上的耳中,该如何应对?”
  在官场上混了几十年的汪文瑞说道:“这事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合伙蒙皇上的那些人会为了他们自己的私利,封锁消息蒙蔽圣聪的。”
  汪文瑞还说,如果皇上能轻易听到皇宫外面的事,内务府和御膳房也就不敢用天价鸡蛋蒙皇上了。换句话说,如果乾隆能轻易了解到紫禁城外面的民俗民情,他俩也就用不着费尽心机用坏鸡蛋来避祸了。
  不过,逃过一劫的汪文瑞和刘文举事后心有余悸地想:要不是及时买到这些坏鸡蛋,这道坎还不知怎么迈呢!
  选自《民间文学》2016.2
  (赵雷 图)
其他文献
一、神仙出手  清朝乾隆年间,河北清河有个县令叫司马云,为官清廉,不会拍上司的马屁,上任五年仍是个七品芝麻官。眼瞅着同僚都升官发财了,司马云不由得整天长吁短叹。  这天,他正坐在后堂烦心,忽然周师爷走进来说:“大人,邻县李知县来了,要拜见您。”  李知县原本清河人氏,跟司马云是同窗好友,自从做官后,就很少往来了。司马云听到老同学来了,赶紧迎了出去。  看到李知县穿着五品顶戴,司马云问道:“你升官了
期刊
在失去了子龙和孔明之后,刘禅的江山不久就丢掉了。厌战的刘禅没有做任何抵抗,他投降了。他不在乎世上的人如何议论他,他只知道这样会少死很多人。  他被当作战俘押送到了北方。司马昭密令手下在途中杀死刘禅。但是执行的将士都丢了大面子──他们发现根本就砍不到这个小胖子。即使将他的手脚捆住也不行。他居然可以依靠精准的微小闪避,让刀剑替他砍断绳索,却不会伤及皮毛。  “别费劲了,你们这些剑法,我了然于胸。”  
期刊
公元前43年秋天,汉元帝准备去宗庙祭祀,出了长安城的便门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排场,他打算乘豪华楼船出游。御史大夫觉得这样做太劳民伤财了,而且与朝廷礼制不符。按照惯例皇帝祭祀出行应当乘马,于是迎上前来,脱下帽子,跪伏于地,说:“陛下应该乘马车去。”汉元帝很不高兴,愤愤地说:“御史大夫,你快戴上帽子,站起来吧。“言下之意自然是我今天已经打定主意乘船去了,你也不必多说。御史大夫当然明白皇上的意思,就大声说
期刊
后赵君主石勒举行国宴,邀请群臣参加。身为宰相,张宾每次参加这样的宴会,无论对方地位高低,他都要向对方敬酒。可当他捧着酒杯走到国丈、左仆射程遐的面前时,程遐因嫉妒他受宠,看也不看他一眼,而是与旁边的一位大臣谈笑风生,气氛顿时尴尬起来。不过张宾却丝毫不在意,而是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到别处敬酒去了。    第二天的朝会上,石勒提出要修建一座新皇宫。程遐提出反对意见:“现在正值春耕,如果大兴土木,势必
期刊
临危托付  北宋末年,在长安有个酷爱茶道的人,人称赵公侯。他在花园里建了一个凉亭,常约三两好友,一边赏花一边品茶听书。  这天是赵公侯的生日,他约了几个老友吃罢饭,就移步到凉亭里喝茶听书,正听到热闹之处,突然从外面冲进来一班衙役,进府后就是一通乱翻乱砸,最后以惑乱人心的罪名强行把赵公侯给带走了。    临行前,赵公侯托付最好的朋友邓文替他照看家里。赵公侯对邓文再三叮咛,似乎有什么事放心不下。邓文心
期刊
丞相祖坟被挖  狄仁杰刚出任胡州刺史,这里就陆续出了几起盗墓案。先是隋朝大将宇文德的陵墓被盗,接着又是当朝宰辅郑良弼的祖坟被挖。狄仁杰下令各地县令加派人手,一边查案件线索,一边清点失物。  宰辅郑良弼对自家祖坟被挖一事很是恼火,前来质问狄仁杰何时破案,狄仁杰说:“启禀丞相,三个月不破案,下官提帽来见。”郑良弼听到狄仁杰这么说,也不敢再逼。  随后,案发地的两个县令来到衙门回禀案情。滨河县县令经过一
期刊
明朝嘉靖年间,江南泾县城里,有位男子名叫周志松,以画画卖画为生。这年秋天,他忽然不画画了,却迷上了斗蛐蛐。  周志松以前从未斗过蛐蛐,为了尽快学会斗蛐蛐,他一看见别人斗蛐蛐,就会一路小跑赶过去,仔细观察。日子一长,他便看出了一些门道,也能像模像样地斗蛐蛐了。    大概因他刚入行不久,斗蛐蛐的经验少,他总是输多赢少,很快便得了个“常败将军”的绰号,但正因为如此,愿意同他斗蛐蛐的人越来越多。  转眼
期刊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和诗人,也是位教子有方的父亲。  他在潍县任知县的时候,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上门求亲的名门望族很多,但他为女儿选中一个即将辞官回乡的小官吏的儿子,看中其老实本分。女儿出嫁的时候,郑板桥送的嫁妆是一个竹匾,竹匾中盛着做针线的工具,他告诉女儿,以后要勤劳节俭。  郑板桥到52岁时有了儿子小宝,他对小宝十分喜欢,但绝不溺爱。儿子年幼时,他在潍县做知县,将小宝留在家里,让妻子及弟弟郑墨照
期刊
在《三国演义》里,许褚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在大家的印象中,他好像是个愣头青,好勇斗狠,就知道打仗,上了战场就不要命—他跟马超斗得兴起,连衣服也扔掉了,赤膊上阵,斗得天昏地暗,于是大家送给他一个绰号“虎痴”。曹操的首席谋士荀还曾嘲笑他说:“许将军勇则勇矣,却不知用谋。”  其实,历史上的许褚一点儿都不痴,相反,他还很有智慧。  许褚和曹操是地地道道的老乡。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许褚的老家也遭到了
期刊
明朝万历年间,江苏江阴地方,有位青年学者,熟知天文,深谙地理,饱读五经四书,甚解诸子百家典籍,此人名叫徐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为人心地善良,性格旷达、豪放,广交贤达,不慕名利。他见明朝末年,天下忧患频仍,百姓度日恰似釜鼎煎熬,时值辛亥年,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了满足荒淫挥霍谋图充盈空虚库府,陆续派遣宦官赴各州府县搜刮民间金银。时值年景南涝北旱千里荒芜,百姓被迫卖儿鬻女,俗话说“官逼民反”,齐鲁、两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