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特的建构主义:理论还是方法?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u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温特的建构主义概述
  
  温特的建构主义运用了诸如认同、规范、文化、互动等核心概念对国家、利益、冲突等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其理论内容大致可分为:纯粹理论、国家利益论、国际体系论、国际体系转换论。
  纯粹理论是指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温特对自己理论的定位是:理念主义的本体论,承认物质性因素的客观存在,但强调客观因素只有通过共有观念才能够产生意义;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强调整体对个体的作用;科学实在论的认识论,强调建立严格的科学研究议程,承认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温特的国家利益论认为,国家利益虽然国家利益与权力联系密切,但其本源上是由认同或身份界定的,根植于规范及其结构之中,受到社会化和国际规范的巨大影响。国家利益从国际互动以及国际规范中而来。
  温特的国际体系论认为,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国际体系既是物质结构,又是文化结构。温特根据霍布斯式、洛克式和康德式三种文化结构,对应地假定了三种国际体系模式:在霍布斯式国际体系中,国家把生存放在了第一位,为了国家的安全,增加国防能力,国家间互为“敌人”。在洛克式国际体系中,国家之间是一种竞争的关系,双方是承认主权的,战争既合法也应该限制。在康德式国际体系中,国与国之间是一种合作的伙伴关系,国家期望不使用战争和战争威胁方式解决争端。
  在温特看来,国际体系的转变也应当与角色认同结构的转变有关。他认为,目前的国际体系正处于洛克式向康德式转换的过程,有四个变量对于目前洛克式国际体系向康德式国际体系转换十分关键,即相互依存、共同命运、
  同质性以及自我约束。若所有因素同时发挥作用,就最有可能推动体系转换。
  
  二、“理论”的标准与对温特建构主义的分析
  
  肯尼思·华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关于“理论”的判断标准。下面,笔者就运用华尔兹判断理论的标准,对温特的建构主义进行分析。
  首先,科学意义上的理论不能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理论往往在价值上存在预设,容易陷入“先入为主”的误区。一种科学的理论,其概念和假说必须客观、精确、确定和可测量。温特的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文化、认同、规范等,温特并没有在这些概念里做出任何预设的价值判断,没有假定某一事物优于另一事物,而是基于对国际社会的客观观察,提出诸如文化、认同等规范性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对于界定国家利益、形成国际结构所起的作用。此外,如同约瑟夫·奈认为他的“软权力”是可以量化的一样,温特的文化、认同等概念也不是不可测量的。举例来说,我们可以衡量和比较经过国际互动而形成的各种国际制度、国际规范之间的异同。
  其次,理论具有三大功能,分别是“描述”“解释”“预测”。“描述”,是把那些看似不相关的而又是相互依赖的事实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进行组合。温特的建构主义对国际政治结构的描述集中于其本体论,该本体论强调物质因素是通过观念因素而产生意义的。“解释”,即指出事物是如何运作的,如何联系在一起,或者研究领域的结构是什么。温特的由认同界定的国家利益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当今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不再一味地追求权力,而是根据本国与其他国家的互动所形成的国家身份来确定本国的利益。例如,乌克兰放弃了战略核武器,不仅出于经济原因,关键在于乌克兰在冷战结束以来的国家间互动中转变了其战争观念与安全观念。 “预测”,是指这种理论能对该现象在何种条件下更有可能或更少可能发生作出预测。温特的建构主义作出的预测主要集中于对国际体系向什么方向转换,以及如何得以转换的问题上。温特指出当今的国际体系是洛克式国际体系,即国家与国家之间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同时也处于逐步向康德式国际体系转换的过程之中,即国家与国家之间是朋友关系。
   最后,理论具有其边界和限度,理论的力度是由它对特定事实的解释程度决定的,也就是说,它要解释什么和不解释什么,能够解释什么和不能够解释什么。建构主义的批评者们认为建构主义过于强调文化与规范的重要性,将共同观念抬到了高于物质存在的水平。事实上,温特的建构主义并不否定客观事实,温特称自己的理论为“弱式物质主义”。温特的建构主义旨在用社会规范性因素来分析国际结构,并研究这些特定因素对国际关系和国际体系所起的作用。
  
  三、结论
  
  温特的建构主义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国际关系理论,其核心概念和假设不包含预设的价值判断,也并非不可衡量;在描述、解释和预测方面,建构主义也体现出一种科学的理论所应具有的功能;而对社会规范性因素的强调和“弱式物质主义”,正是其理论限度。
  总之,温特提出的建构主义试图建立一条介于理性主义和反思主义之间的道路,使之成为一种既考虑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又坚持科学实在论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亚青,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2]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信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郭树勇.建构主义与国际政治.北京:长征出版社,2001年.
   [4]袁正清.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建构主义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我自小儿就喜欢月亮,看月亮便从此成了一种习惯。  母亲是小学教师,时常给我讲一些嫦娥奔月、白蛇娘娘为救丈夫许仙,月夜前往昆仑山盗仙草等之类的故事,最让人心动的,是说月亮里有棵索箩箩树,我就常常盼望到了每月十五,痴心地望着月亮。儿时的夜晚,紫蓝紫蓝,我的眼睛也明亮明亮。我仰着头,看啊想啊,想知道月亮里究竟有些什么?便经常与其他孩子在月光下拉着小手转着圈唱:月亮月亮亮光光,家里有个夜哭郎,月亮娘娘说了
期刊
瓷画多寄托民间期待  (一)    有一件元青花罐,近两年来可谓名声大振,煞是轰轰烈烈,搅得古玩界人心泛动。起因是2005年7月间,英国佳士得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会上,这件元青花瓷罐以1400万英镑,加上佣金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的高价拍出。是中国瓷器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记录。这件器物,便是绘有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的元青花瓷罐。  作为一件存世甚少的元青花完整器物,而又体形大,绘画精
期刊
文化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文化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由于很难给出抽象的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定义,所以在此我试图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把文化比作一棵树,以此来说明文化的一些基本特性。  如果文化是一棵大树,我们最先看到的可能是整个大树,但是最先摸得到的一般是树干。我认为,树干代表着文化当中最本质、最一般的东西。然而,没有树枝的大树是不多见的,而且树枝又都是生在树干之上。如果我们说树干是一般性的文化,那么
期刊
中国的饮食文化底蕴深厚,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入世和全球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世界联系愈加紧密,中西饮食文化不断产生碰撞与融合。本文从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及饮食的社会性两方面比较中西饮食特点、用餐礼仪等方面的差异。    一、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一)对美味与营养的不同追求  中国饮食文化源自东方古老的阴阳学说,这种哲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中国人的饮食追求把味觉感受放在
期刊
一、序言    汉字发源于自然万物的象形描摹,由图画到象形文字,由象形文字产生现代的符号文字,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以形表意,以意传情的字体构成,可以说汉字是物象符号化、语言图象化的典范。在五千多年的演进历程中,汉字字形不断变化,形与意相互结合、渗透,随着人们的文化观念、审美需求、视觉心理、实际应用等文化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在象形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具有高度符号化、图象化的文字体系。 
期刊
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以及“1+8”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获批为武汉市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这将使武汉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但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市目前尚没有鲜明的旅游形象,这对武汉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一、 多元文化交相辉映    武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以商代盘龙城遗址为起点,武汉已经历了3500多年的发展,历经了古代文明
期刊
关于人性及人性的善与恶,这一问题一直是古代学者共同讨论的话题。在春秋战国时代,关于人性论的问题就已经成为反复深入探讨的问题了。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孟子提出的“性善论”,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世硕认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荀子提出的“性恶论”等不同的观点。从先秦诸子关于人性的学说的反复辩难,一直到了汉代的董仲舒,总结了各家的人性论学说,提出了其一套对此问题的新观点,下面从几个方面加
期刊
赌博,这个世界上最早的失范行为在今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衍生出了一种新的方式一网络赌博。由于互联网空间的特征,网络赌博也表现出与传统赌博的诸多不同之处,如何对网络赌博行为定性并予以法律规制,是我国目前严厉打击赌博犯罪行为的重大论题。2005年5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颁布了《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其中对于网络赌博行为有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期刊
土豆因为营养丰富而有“地下人参”的美称。土豆中约含淀粉15-25%,蛋白质2-3%,脂肪0.7%,粗纤维0.15%,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及维生素C、维生素A及B族类维生素。  我国医学认为,土豆性平,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之功效;能改善肠胃功能,对胃溃疡、十二脂肠溃疡、慢性胆囊炎、痔疮引起的便秘均有一定的疗效。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认为,"每餐只吃全脂牛奶和马铃薯,可以得到人体所
期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播事业正值辉煌时期,特别是县(市)一级,当时只一个广播站,新闻单位独此一家,加上是靠有线传输,大小喇叭一响,使你不听也得听,处于“要我听”的状态。如今情况大不一样了。大多数县(市)都办起开路和闭路电视,有的还办了报纸,互联网更是进入了千家万户。多媒体共存,多种转输手段并用,作为受众来说,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广播一花独放的局面已成为历史。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工作者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