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中德育工作中家校联动的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JK17054。
摘要:新时期的高中德育工作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动。 家访实现了学校与家庭的有效对接,是家校联动开展德育的有效方式,在提高高中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阐述了高中德育工作中加强家访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影响家访实效性的因素,提出了几点提高家访实效性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高中德育 家访 实效性
做好新时期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在人生的成长关键期扣好第一粒扣子,需要学校和学生家庭共同努力,加强联动紧密沟通。通过家访,学校与学生家庭实现了有效对接,在联动沟通中将双方各自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互补互促,形成德育合力,进而产生理想的德育效果。
因此,提高家校联动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应重视发挥家访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高中德育工作中加强家访的必要性
(一)家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学校……推动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家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家校育人合力。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强调: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家庭教育指导。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做党的十九大报告时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相关政策文件的颁布,为新时期高中德育工作中加强家访的必要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应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定型的关键时期,通过家访去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家庭情况,获取针对学生开展德育所需的确切信息,从而使得学校德育工作能够富有成效地推进。
(二)家访是增强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老师通过到家访问,可以对学生形成一个立体的、多维的认识,有利于老师更加全面、客观地找出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富有成效的解决措施,和家长携手共助学生健康成长,进而提高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家访是夯实家校联动基础、增进家校合作的重要渠道。
家访不仅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同时也夯实了家校之间联动沟通的基础。老师与家长在开诚布公的交流联动中增强了彼此间的信任,达成了育人共识,巩固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
二、高中德育工作中影响家访实效性的因素
当前,开展家访工作尤为必要,但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中德育工作中家访的实效性未能充分发挥。
(一)学校的总体工作中未能充分重视家访。高中阶段的升学压力导致学校极易将总体工作的重心更多地放在课堂教学上。因此,课堂教学以外的家访工作虽有原则性规定,但无具体实施计划,在现实中更多地让位于课堂教学。与此同时,开展家访所需的相应工作制度、经费投入、组织保障等尚显不足。
(二)教师落实家访工作的内在驱动力不强。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备,学校对教师家访并未做明确的强制性要求,因而在开展此项工作时,教师的家访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同时,受升学压力影响,教师要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放在课堂教学上,而无暇兼做这项短时间内难见成效的工作,执行的随意性较大,家访实效性很难得到保证。
(三)家长和学生囿于认识上的局限,主动接受家访的意识强。不少家长对学校组织进行的家访工作了解有限,而且这些家长亦未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到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他们漠视孩子成长过程中家校联动配合的作用,对老师家访存在诸多顾虑,不能积极配合家访工作。
学生则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隐私意识日趋强烈,但其认知能力与水平仍存有局限,容易导致其在看待家访问题时不客观、不深刻,甚至认为老师来家访就是要向父母“告自己的状”、就是想知道自己家庭生活中的隐私,所以一听要家访,内心不免会产生抗拒的心理,就会想方设法找种种借口加以推脱。
(四)家校沟通过于依赖电子平台,传统到家访问方式的独特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当前,就家校。沟通方式的整体来看,采用最多的还是电话、短信、QQ、微信等媒介,传统到家访问方式在家校沟通中有所弱化,其积极效用未能得到完全发挥。
(五)家長重智轻德的偏向还没有明显改观。家长当前在家校联动中关注最多的还是孩子的学习状态、成绩排名等外显性表现,对于学生内在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内隐性表现不够重视。许多家长并不十分清楚德育在孩子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如何加强孩子的德育也感到有些茫然无措。因此,这些家长更多地只能在口头上对孩子进行督促,而孩子能否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则只有寄望于学校和学生自身。
三、高中德育工作中提高家访实效性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站位,加强领导,着力家访工作的机制创新
为使家访在德育工作中取得预期效果,学校管理层要提高站位,加强对家访工作的领导,切实将家访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布局中。联系学校实际制订完善细化的学校家访制度,使家访工作走向制度化、常规化、系统化;制订鼓励家访的有效措施,与教师考评制度衔接,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加大家访专项经费投入,为家访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强化参加家访人员工作技能的专项培训,以确保家访取得实效;在集体家访前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和落实家访工作,在集体家访结束后及时召开家访总结表彰大会,扩大家访工作在全体师生中的影响。
(二)转变思想,深化认识,强化家访工作队伍建设
在家访工作的实施中,一些被安排家访任务的教师认为家访和自己的教学关系不大,因而参与的内驱力不强。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思想,深化对家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参与家访工作的内驱力。坚持“德育为先”的思想,不断强化家访工作队伍建设,将与学生接触密切的教职工均纳入家访队伍中,力促形成校领导带队,以全体班主任、科任教师、生活老师为主,以行政后勤人员为辅的家访工作队伍,把全员育人落到实处。 (三)细致谋划,加大宣传,力促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
家访实效性的取得,除了要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外,也需要学生和家长的主动配合。鉴于部分学生和家长对家访的认识存在偏差,因而在家访前需细致耐心地在学生和家长中进一步加大对家访工作的宣传,让学生和家长确切了解家访的目的所在,端正对家访的认识,引导他们切实转变看法,解除对家访的戒备心理,争取获得学生和家长最大程度的支持与配合。
(四)精心准备,结合实际,抓好教师家访培训工作
要取得家访工作的实效,教师需要对家访的内容、方法、纪律等有准确的把握。因此,在加强家访工作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要结合年度工作的安排精心筹划、开展家访工作专题培训,做到培训系统化、专业化、全覆盖。坚持按需培训,培训内容要契合家访工作实际,着眼于提升参访人员的工作能力。
(五)搭建平台,不断创新,构建多元的家访模式
新时期教师家访的模式还需继续优化创新。除做实巩固优化传统的、带有情感温度的到家访问模式外,还需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在家访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学校官网、学校App、学校公众号等平台使家校沟通联动的渠道变得更为畅通。家访人员可借助使用普及率较高的QQ、微信等互联网社交软件,与家长就学生的情况及时互动,做到“隔空”不空。传统家访模式与电子家访模式互为补充,共同发展,促使家校有效联动。
(六)及时总结,重视反馈,加强家访后的沟通与辅导
为确保家访取得实效,家访老师应在家访结束后及时对家访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分析评价,形成家访报告,纳入学生成长个人档案,以便对照比较。与此同时,针对家访中发现的学生在家存在的一些行为习惯问题,要同家长保持联系并予以指导,妥善解决;对于学生在家访后的日常行为表现要予以关注,适时与家长联系反馈,通过家校间的密切联动,共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要使家访取得实效性,我们必须在加强家校联动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挖掘其价值,持续发挥其作用,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贾连芝.高校辅导员家访机制优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6):9799.
[2]刘嫔妮.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4):1617.
[3]曲建武 范毅夫.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132134.
[4]林紅.家访,仍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J].基础教育研究, 2007(10):1618.
[5]周俊.家访:不拘形式,注重实效——中小学家访制度与方法案例研究[J].教书育人,2005(27):4750.
责任编辑:陆晨阳
摘要:新时期的高中德育工作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动。 家访实现了学校与家庭的有效对接,是家校联动开展德育的有效方式,在提高高中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阐述了高中德育工作中加强家访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影响家访实效性的因素,提出了几点提高家访实效性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高中德育 家访 实效性
做好新时期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在人生的成长关键期扣好第一粒扣子,需要学校和学生家庭共同努力,加强联动紧密沟通。通过家访,学校与学生家庭实现了有效对接,在联动沟通中将双方各自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互补互促,形成德育合力,进而产生理想的德育效果。
因此,提高家校联动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应重视发挥家访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高中德育工作中加强家访的必要性
(一)家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学校……推动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家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家校育人合力。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强调: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家庭教育指导。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做党的十九大报告时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相关政策文件的颁布,为新时期高中德育工作中加强家访的必要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应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定型的关键时期,通过家访去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家庭情况,获取针对学生开展德育所需的确切信息,从而使得学校德育工作能够富有成效地推进。
(二)家访是增强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老师通过到家访问,可以对学生形成一个立体的、多维的认识,有利于老师更加全面、客观地找出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富有成效的解决措施,和家长携手共助学生健康成长,进而提高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家访是夯实家校联动基础、增进家校合作的重要渠道。
家访不仅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同时也夯实了家校之间联动沟通的基础。老师与家长在开诚布公的交流联动中增强了彼此间的信任,达成了育人共识,巩固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
二、高中德育工作中影响家访实效性的因素
当前,开展家访工作尤为必要,但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中德育工作中家访的实效性未能充分发挥。
(一)学校的总体工作中未能充分重视家访。高中阶段的升学压力导致学校极易将总体工作的重心更多地放在课堂教学上。因此,课堂教学以外的家访工作虽有原则性规定,但无具体实施计划,在现实中更多地让位于课堂教学。与此同时,开展家访所需的相应工作制度、经费投入、组织保障等尚显不足。
(二)教师落实家访工作的内在驱动力不强。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备,学校对教师家访并未做明确的强制性要求,因而在开展此项工作时,教师的家访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同时,受升学压力影响,教师要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放在课堂教学上,而无暇兼做这项短时间内难见成效的工作,执行的随意性较大,家访实效性很难得到保证。
(三)家长和学生囿于认识上的局限,主动接受家访的意识强。不少家长对学校组织进行的家访工作了解有限,而且这些家长亦未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到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他们漠视孩子成长过程中家校联动配合的作用,对老师家访存在诸多顾虑,不能积极配合家访工作。
学生则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隐私意识日趋强烈,但其认知能力与水平仍存有局限,容易导致其在看待家访问题时不客观、不深刻,甚至认为老师来家访就是要向父母“告自己的状”、就是想知道自己家庭生活中的隐私,所以一听要家访,内心不免会产生抗拒的心理,就会想方设法找种种借口加以推脱。
(四)家校沟通过于依赖电子平台,传统到家访问方式的独特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当前,就家校。沟通方式的整体来看,采用最多的还是电话、短信、QQ、微信等媒介,传统到家访问方式在家校沟通中有所弱化,其积极效用未能得到完全发挥。
(五)家長重智轻德的偏向还没有明显改观。家长当前在家校联动中关注最多的还是孩子的学习状态、成绩排名等外显性表现,对于学生内在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内隐性表现不够重视。许多家长并不十分清楚德育在孩子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如何加强孩子的德育也感到有些茫然无措。因此,这些家长更多地只能在口头上对孩子进行督促,而孩子能否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则只有寄望于学校和学生自身。
三、高中德育工作中提高家访实效性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站位,加强领导,着力家访工作的机制创新
为使家访在德育工作中取得预期效果,学校管理层要提高站位,加强对家访工作的领导,切实将家访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布局中。联系学校实际制订完善细化的学校家访制度,使家访工作走向制度化、常规化、系统化;制订鼓励家访的有效措施,与教师考评制度衔接,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加大家访专项经费投入,为家访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强化参加家访人员工作技能的专项培训,以确保家访取得实效;在集体家访前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和落实家访工作,在集体家访结束后及时召开家访总结表彰大会,扩大家访工作在全体师生中的影响。
(二)转变思想,深化认识,强化家访工作队伍建设
在家访工作的实施中,一些被安排家访任务的教师认为家访和自己的教学关系不大,因而参与的内驱力不强。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思想,深化对家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参与家访工作的内驱力。坚持“德育为先”的思想,不断强化家访工作队伍建设,将与学生接触密切的教职工均纳入家访队伍中,力促形成校领导带队,以全体班主任、科任教师、生活老师为主,以行政后勤人员为辅的家访工作队伍,把全员育人落到实处。 (三)细致谋划,加大宣传,力促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
家访实效性的取得,除了要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外,也需要学生和家长的主动配合。鉴于部分学生和家长对家访的认识存在偏差,因而在家访前需细致耐心地在学生和家长中进一步加大对家访工作的宣传,让学生和家长确切了解家访的目的所在,端正对家访的认识,引导他们切实转变看法,解除对家访的戒备心理,争取获得学生和家长最大程度的支持与配合。
(四)精心准备,结合实际,抓好教师家访培训工作
要取得家访工作的实效,教师需要对家访的内容、方法、纪律等有准确的把握。因此,在加强家访工作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要结合年度工作的安排精心筹划、开展家访工作专题培训,做到培训系统化、专业化、全覆盖。坚持按需培训,培训内容要契合家访工作实际,着眼于提升参访人员的工作能力。
(五)搭建平台,不断创新,构建多元的家访模式
新时期教师家访的模式还需继续优化创新。除做实巩固优化传统的、带有情感温度的到家访问模式外,还需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在家访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学校官网、学校App、学校公众号等平台使家校沟通联动的渠道变得更为畅通。家访人员可借助使用普及率较高的QQ、微信等互联网社交软件,与家长就学生的情况及时互动,做到“隔空”不空。传统家访模式与电子家访模式互为补充,共同发展,促使家校有效联动。
(六)及时总结,重视反馈,加强家访后的沟通与辅导
为确保家访取得实效,家访老师应在家访结束后及时对家访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分析评价,形成家访报告,纳入学生成长个人档案,以便对照比较。与此同时,针对家访中发现的学生在家存在的一些行为习惯问题,要同家长保持联系并予以指导,妥善解决;对于学生在家访后的日常行为表现要予以关注,适时与家长联系反馈,通过家校间的密切联动,共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要使家访取得实效性,我们必须在加强家校联动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挖掘其价值,持续发挥其作用,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贾连芝.高校辅导员家访机制优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6):9799.
[2]刘嫔妮.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4):1617.
[3]曲建武 范毅夫.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132134.
[4]林紅.家访,仍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J].基础教育研究, 2007(10):1618.
[5]周俊.家访:不拘形式,注重实效——中小学家访制度与方法案例研究[J].教书育人,2005(27):4750.
责任编辑:陆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