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验证50%氰霜唑水分散粒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确定适宜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50%氰霜唑水分散粒剂6~8g/667m2(制剂用量)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进行茎叶喷雾,间隔7 d连续用药3次,防病效果可达80.5%.
【机 构】
:
北京市延庆区植物保护站,北京 102100;北京市延庆区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北京 102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验证50%氰霜唑水分散粒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确定适宜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50%氰霜唑水分散粒剂6~8g/667m2(制剂用量)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进行茎叶喷雾,间隔7 d连续用药3次,防病效果可达80.5%.
其他文献
橘小实蝇是为害果蔬的重大害虫,以成虫诱杀为主要作用方式的食诱技术是防治该害虫的重要方法.综述了目前橘小实蝇食诱剂的主要类型及研究进展,并对其在生产中搭配诱捕器、光波、化学物质等主要应用技术进行了归纳,提出了橘小实蝇食诱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通过分析文山州开展动物溯源信息化管理系统试点工作情况,提出了加快推广应用动物溯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议.
为探明“无核沃柑”的无核成因,以“沃柑”“无核沃柑”为试验材料,对其花药发育、异交亲和性和种子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沃柑”“无核沃柑”花药发育均不良,表现为花粉囊狭小甚至缺失,产生的花粉粒少,同属于败育型花药.“沃柑”“无核沃柑”采用“桂橙1号”“琯溪蜜柚”“北京柠檬”花粉异花授粉后,花粉管均能正常生长进入子房室.“沃柑”“无核沃柑”的种子数差异大,不同授粉组合的“沃柑”平均每果种子数为10~18.5粒,“无核沃柑”平均每果种子数为0~1.5粒.“沃柑”“无核沃柑”的种子发育动态不同.“沃柑”异
本文详尽介绍了台儿庄区保障粮食安全的做法成效,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对策建议.
本文分析了驻马店市油料产业发展现状、种植规模、区域布局等,概述了突出特点、创新亮点等,剖析了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及制约因素,明确了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
玉米和大豆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重要的农业产品,既是重要的食物需要,又是畜牧业的优质饲料和工业的加工原料.然而,玉米和大豆是同季旱粮作物,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将永远无法满足玉米和大豆净作用地需求[1].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短缺决定了我国农业必须走高产出、可持续发展道路.rn1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rn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简称玉豆带状复种)是在传统的玉米间混大豆和玉米间套甘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采用宽窄行田间布置方式,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实现玉米和大豆带状间作套种,年际玉米带和大豆带交替轮作,达到适应
郑农谷09-6是以“济源搭过梁”为母本,“冀谷19”为父本,由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共同选育的高产、多抗夏播谷子新品种.于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适宜在河南谷子夏播区种植.本文介绍了郑农谷09-6谷子在河南旱作区的品种特征特性,同时结合多年示范推广经验,总结出该品种在河南旱作区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更好指导旱作区谷子生产实践.
甘肃河西走廊适宜发展规模化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管理,通过分析当地气候、土壤、水源等情况,结合多年马铃薯生产实践,从选地整地、种薯处理、施肥、播种及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杀秧收获等环节出发,总结提出了甘肃马铃薯水肥一体化高效生产配套栽培技术.
科学编制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是确保各级地方政府保质保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围绕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关键环节,对开展规划编制目标定位、前期研究、建设目标确定、建设分区划分、建设项目确定等编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为县级政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稻鸭共作作为一项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技术,是对我国传统稻田养鸭技术的继承与发展.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在探索实践稻鸭生态种养模式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文选取了 3个镇4个村共4户采用稻鸭共作生产方式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并对其稻米产量及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模式下水稻产量较常规水稻种植低,但由于稻鸭共作技术具备绿色有机的特点,稻米产生的效益远高于常规水稻的效益,符合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