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开始写《枯枝败叶》的那一刻开始,我了解到自己想成为作家,没有人能阻止我,我唯一剩下能做的,就是尝试成为全世界最好的作家”
《活着为了讲述》以一次惊心动魄、文笔华丽而又意义重大的旅程作为开篇。1950年2月18日,45岁的路易莎·圣地亚加赶到哥伦比亚大城市巴兰基亚,寻找自己所生11个子女中的老大、刚从大学法律系辍学、每天抽60支劣质香烟、已得过两次淋病、但一心从文的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母亲找到大儿子,要他陪同回一趟老家,卖掉外公死后年久失修的旧屋。他们连夜搭乘汽船,挤在鸡笼、活猪和下等妓女们做皮肉生意的流动妓院之间,迎着暴风雨掀起的大浪,剧烈颠簸着驶出河道,穿过浑浊荒凉、臭气弥漫的大沼泽,再换乘幽灵般的古董火车,和戴头盔的神父、抱小孩的白种女人、贩运鳄梨的印第安土著一起,途经一座座尘土飞扬而热浪翻滚的村庄、孤苦伶仃的车站、破败的红灯区、军队二十多年前屠杀香蕉工人的神秘广场和一处名叫马孔多的种植园,前往死寂的小镇阿拉卡塔卡。街上空无一人,只有秃鹫在老医生的锌皮屋顶上响亮地踱步,更不消说外公那座满是茉莉花香、鹦鹉和蜥蜴、鬼魂和故事的残破老宅了。
房子过于破旧,到底未能出手。但这颇具魔幻色彩的一路风光,宛如记忆里午后三点的阵阵惊雷,让年轻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浮想联翩。母亲和他分手时,再一次就他的前途发问:“我怎么跟你爸爸说?”
“跟他说:我很爱他,因为他,我会成为作家。”他回答起来完全不留后路,“别的不当,只当作家。”
他始终认为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并不断以各种方式提及。“前往阿拉卡塔卡的那一趟旅程中,真正发生在我身上的是,我了解到童年所发生的一切都具有文学价值,而我现在才开始察觉到这一点。”他在1981年告诉《巴黎竞赛》,“从开始写《枯枝败叶》的那一刻开始,我了解到自己想成为作家,没有人能阻止我,我唯一剩下能做的,就是尝试成为全世界最好的作家。”(转引自杰拉德·马丁著《加西亚·马尔克斯传》,陈静妍译)
短暂回乡的影响所及,不止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枯枝败叶》(1955),而是他整个的文学旅程。为他赢得诺贝尔奖的《百年孤独》(1967)和极为畅销的《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均从中受益。作为原计划自传三部曲中的第一本,《活着为了讲述》追溯了他文学生涯的起步阶段,包括早年的生活、创作与师承,以及在哥伦比亚严酷的政治环境下所从事的危险的新闻职业。就一起军舰沉没事件所做的系列调查报道让他惹祸上身,他不得不听从亲友的劝告而出国暂避。1955年7月,他飞往日内瓦,行前给心爱的姑娘梅塞德斯·巴尔查写信求爱。全书到此戛然而止。三年后,她将成为他的妻子,直到2014年4月17日他在墨西哥城的家中去世。
从青年时代起,加西亚·马尔克斯就过着四处寻欢的生活,出差时宁愿睡妓院也不住旅馆。书中常有这方面不乏喜剧色彩的叙述。有一次,他在苏克雷勾搭上一位只有二十岁的黑皮肤的有夫之妇,结果被她丈夫、一个大块头的军士捉奸在床。军士掏出手枪,却大哭一场,放他活着出门。“因为只有你父亲治好了我的淋病。三年了,别人都没办法。”军士说。
此书中文版多少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是封面:花花绿绿,故作魔幻,反倒显得有些幼稚了。西班牙文原版封面(以及包括英文版和法文版在内的大多数译本)采用的是作者一周岁时拍下的旧照,那时母親把他丢给外公,和父亲去了另一座城市,留给他没有母爱的童年。因此在回忆录的开头,母亲长途跋涉找到他(“在她说出‘我是你妈妈’之前,我都没反应过来”),带他回到故乡,回到他在里面出生的房子,这一切实在饱含着千般的柔情,万般的深意。
《活着为了讲述》
作者:[哥伦比亚]加夫列尔·加西亚·马 尔克斯
译者:李静
出版:南海出版公司
定价:55元
《活着为了讲述》以一次惊心动魄、文笔华丽而又意义重大的旅程作为开篇。1950年2月18日,45岁的路易莎·圣地亚加赶到哥伦比亚大城市巴兰基亚,寻找自己所生11个子女中的老大、刚从大学法律系辍学、每天抽60支劣质香烟、已得过两次淋病、但一心从文的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母亲找到大儿子,要他陪同回一趟老家,卖掉外公死后年久失修的旧屋。他们连夜搭乘汽船,挤在鸡笼、活猪和下等妓女们做皮肉生意的流动妓院之间,迎着暴风雨掀起的大浪,剧烈颠簸着驶出河道,穿过浑浊荒凉、臭气弥漫的大沼泽,再换乘幽灵般的古董火车,和戴头盔的神父、抱小孩的白种女人、贩运鳄梨的印第安土著一起,途经一座座尘土飞扬而热浪翻滚的村庄、孤苦伶仃的车站、破败的红灯区、军队二十多年前屠杀香蕉工人的神秘广场和一处名叫马孔多的种植园,前往死寂的小镇阿拉卡塔卡。街上空无一人,只有秃鹫在老医生的锌皮屋顶上响亮地踱步,更不消说外公那座满是茉莉花香、鹦鹉和蜥蜴、鬼魂和故事的残破老宅了。
房子过于破旧,到底未能出手。但这颇具魔幻色彩的一路风光,宛如记忆里午后三点的阵阵惊雷,让年轻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浮想联翩。母亲和他分手时,再一次就他的前途发问:“我怎么跟你爸爸说?”
“跟他说:我很爱他,因为他,我会成为作家。”他回答起来完全不留后路,“别的不当,只当作家。”
他始终认为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并不断以各种方式提及。“前往阿拉卡塔卡的那一趟旅程中,真正发生在我身上的是,我了解到童年所发生的一切都具有文学价值,而我现在才开始察觉到这一点。”他在1981年告诉《巴黎竞赛》,“从开始写《枯枝败叶》的那一刻开始,我了解到自己想成为作家,没有人能阻止我,我唯一剩下能做的,就是尝试成为全世界最好的作家。”(转引自杰拉德·马丁著《加西亚·马尔克斯传》,陈静妍译)
短暂回乡的影响所及,不止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枯枝败叶》(1955),而是他整个的文学旅程。为他赢得诺贝尔奖的《百年孤独》(1967)和极为畅销的《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均从中受益。作为原计划自传三部曲中的第一本,《活着为了讲述》追溯了他文学生涯的起步阶段,包括早年的生活、创作与师承,以及在哥伦比亚严酷的政治环境下所从事的危险的新闻职业。就一起军舰沉没事件所做的系列调查报道让他惹祸上身,他不得不听从亲友的劝告而出国暂避。1955年7月,他飞往日内瓦,行前给心爱的姑娘梅塞德斯·巴尔查写信求爱。全书到此戛然而止。三年后,她将成为他的妻子,直到2014年4月17日他在墨西哥城的家中去世。
从青年时代起,加西亚·马尔克斯就过着四处寻欢的生活,出差时宁愿睡妓院也不住旅馆。书中常有这方面不乏喜剧色彩的叙述。有一次,他在苏克雷勾搭上一位只有二十岁的黑皮肤的有夫之妇,结果被她丈夫、一个大块头的军士捉奸在床。军士掏出手枪,却大哭一场,放他活着出门。“因为只有你父亲治好了我的淋病。三年了,别人都没办法。”军士说。
此书中文版多少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是封面:花花绿绿,故作魔幻,反倒显得有些幼稚了。西班牙文原版封面(以及包括英文版和法文版在内的大多数译本)采用的是作者一周岁时拍下的旧照,那时母親把他丢给外公,和父亲去了另一座城市,留给他没有母爱的童年。因此在回忆录的开头,母亲长途跋涉找到他(“在她说出‘我是你妈妈’之前,我都没反应过来”),带他回到故乡,回到他在里面出生的房子,这一切实在饱含着千般的柔情,万般的深意。
《活着为了讲述》
作者:[哥伦比亚]加夫列尔·加西亚·马 尔克斯
译者:李静
出版:南海出版公司
定价:5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