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精魂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dj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西北这片土地上,水分短缺,许多树种都难以存活。看的最多的树就是槐树。
  槐树是最易落地生根的树种之一,其品种很多,有刺的,无刺的。对槐的钟爱最初源于自家门前的三棵古槐。那树得有上百年的历史,两人环抱的树干笔直地向天空伸出,在十几米的高空分杈,长成巨大的树冠。三棵古槐并排而立,树枝参互。黑色干枯的树皮有的部分皲裂开来,纹理都看得十分清晰。它们像村上年迈的老人一样守护着家园,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兴衰更替。
  看这些槐的生长是极为震撼的事。北方的春天一刻也不安静,风席地而起,片刻间就会飞沙走石。雨季还未到来,饥渴的大地等待得有些不耐烦,暴脾气瞬间就发作了。古槐干瘪的树枝在这些猛烈的风中发出清脆的断裂声。而那些在寒冬中未被西北风裹挟去的果实,此刻变得干而硬,风一吹,像是终于了牵挂,毅然地投身于大地的怀抱。
  五月将至,等到风慢慢变得温柔起来,第一场雨就悠悠然然下起来了。那些积在路面上的尘土,吞噬着每一粒雨珠,渗到大地的躯体中去。睡了一冬的树根,渐渐被这温润唤醒。树枝贪婪地吸收着雨水,在这温和的雨中,它们的细胞被泡胀了,不再干而脆,变得柔而韧,只是还未长出叶子。
  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梨花也开了。柳树变得风情万种,槐树还是不见长叶。它的春天太长了,直直地落在了立夏的脖子上。等到人们注意到槐树长出稀稀落落的叶芽时,夏天燥热的风已经在大西北游荡。这时,槐的生长才真正开始。一夜之间,似乎就可以生长得非常繁密,而一周之后,整个树冠就像丰茸的发,遮天蔽日般投下厚实的阴凉。嫩嫩的叶儿还很薄,风吹过去,发出轻细的声响。
  端午前后,放蜂人就会如约而来。操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在有槐的地方扎帐篷,置蜂箱。槐花盛开是大西北最大的盛宴。它的花很繁,可以一整棵树都缀满胖嘟嘟的花串子。乳白色的花挤在一起,粗壮的花萼从花瓣中挺立出来,俊俏极了。浓郁的香气混着热气,在所有村子里四处乱撞。
  老一点的婆婆自然不会错过这大自然丰厚的馈赠。摘了槐花,上锅一蒸,或下水一焯,再或者掺进饼子里烤出来,甜甜腻腻的味儿,足以让人垂涎。
  花期过后,槐树就专心长叶子了。叶子的颜色也变得深绿,叶片开始变厚。再过些时日,小麦次第成熟。打麦场上渐渐热闹起来,石碾子在拖拉机后面被拖着转圈,人们就坐在槐树的树荫下,摘下草帽,吃着西瓜,说着今年的收成。槐树厚实的阴凉为劳作的人们献上一份清凉。
  秋风渐起。大西北全然一袭盛装,“金秋”这个词大概就是从大西北得来的吧。所有庄稼都熟了,金灿灿的颜色在碧蓝的天空下流成河,像大地的热情赞歌,有着大西北最原始的粗犷性格。槐树的叶子变黄后漫天飞舞,像一场生命垂老之际的奋力狂欢。人们把它扫来,堆在柴房里,煨炕、烧火。北风卷地白草折之际,农家人把火炕煨得旺旺的,一家人围坐在炕上,老婆婆用古老的纺锤纺着麻线,新媳妇做着一沓鞋垫子,老汉噙着旱烟锅儿,孩子们看着电视里的新奇世界。窗外的雪花簌簌落下,古槐在雪中静默,度过这大西北寒冷而温情的冬天。槐用枯荣更迭诠释了奉献和价值。
其他文献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为了探究青年学子在心理上把“自我”放在世界的什么位置,某心理学家在纸上画了一座山和一个圆,然后让受测者分别在山和圆的上面用一个点标出位置。  心理学家发现,多数青年都将自己的位置标在山顶和圆心,也有少数标在山腰或山脚和圆的边缘。  经过询问,未将自己的位置标在山顶和圆心的青年说出了他们的想法:  甲:山中处处有风景,而
期刊
「聊天时我脑内的弹幕已厚到看不见人了」 语出知乎大叔新年微博。讨论“跟没常识的人聊天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时,知友卜生发言:“1.这个世界上比憋屎憋尿更难受的是憋住不翻白眼;2.聊天时我脑内的弹幕已厚到看不见人了”……“脑内弹幕”一词实新鲜别致——像“腹黑”的视觉版?像“吐槽”的加强版?  「手癌」 网路熟词,特指那种在用手机或pc打字时经常手误,不是打错字,就是表错情,不是发错言,就是说错话、办错事
期刊
每年清明,总有一份春景引人凝注,满目洁白的玉兰花在乍暖还寒中绽开。当年,父亲看到玉兰花开,那是大漠戈壁在召唤,他将启程奔赴青海柴达木;如今,我们看到玉兰花,却是点燃蜡烛祭奠父亲的时日。犹如遭遇倒春寒,一场寒雨过后,花树凋零。每年,两个交汇点凝聚于一处,思念凝重而又激荡。这是父亲,随春来也随春去,定格在满树玉兰花开之时。  父亲喜欢玉兰花,是因为在建国路作家协会的家门口有一棵玉兰树相伴。他在1956
期刊
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晚年住在西湖,死后葬于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  姜夔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大约在20岁时,科举中反复碰壁的姜夔开始浪迹天涯。姜夔虽然困顿潦倒,人格却孤高清峻,从不趋炎附势,又富有才华,慢慢地受到许多人尊重和称赏。跟姜夔同一时代的诗人陈郁说他“襟
期刊
【命题规律】  半命题作文依然是安徽中考作文的主流之一,命题一直体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旋律。在“成长”主题下不断变换命题,关注考生成长,突出“自我”,引导考生用心体验生活,关注社会。安徽省中考作文,2010年是半命题作文“不会变的是____”,2012年是半命题作文“____在其中”,按照规律,2013年应该是命题作文,但是却考了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相结合的形式,2015年是“难忘那____的
期刊
男人前程美好曰“鹏程万里”,女人领袖群芳曰“百鸟朝凤”,现代人起名对这两种鸟可谓情有独钟,男名用鹏,女名用凤,俨然把鹏与凤分出雄雌来。鹏与凤为何物?文字学告诉我们,一也。  凤出现得很早,考古有许多发现,后世又称凤凰,据说是帝王盛德的象征。太平盛世,凤鸟来至,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实在神异高贵得很!偶尔一现,难得一见。孔子尽管有盛德,但非圣王,未能致清明,临终慨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期刊
一  认识李若冰,是1965年初冬的事情。那时,我是延川县贾家坪公社的团委书记,他是省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那年,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召开“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全省的三十名代表中,我是其中的一位。赴京前,省作协为代表们举办了一个“说唱王杰座谈会”。我即兴创作了一首小诗“革命一浪高一浪”。现在想起来,那诗实在不怎样,一口浓重的陕北方言,与会者恐怕有许多人听不懂,非常
期刊
永远忘不了中学时期,我在课堂上偷偷阅读史铁生作品《奶奶的星星》的情形,当读到“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一段时,我泪水开始哗哗地流
期刊
在大西北这片热土上,没有蓊蓊郁郁的丛林,四季中似乎每个月都会刮几次大风,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从沟壑中狭窄的隘口处挤出来,撞击着每个山峁、山梁。沉寂了上万年的厚重的黄土地,就在这风中沉重地叹息。我在某个狂风怒吼的夜里从睡梦中惊醒,在黑暗中似乎听到清脆的驼铃声在古道上飘荡,来自遥远的中亚的商人噙着烟斗,从最近的那棵歪脖子树下走过;我似乎看到长驱直入的胡骑扬起手中的弯刀铁马冰河入梦来,马蹄声声,黄沙漫天
期刊
西北产麦,西北人好面食。西北水少,水多钙化物质。聪明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发明了一种美味,既可做面的调味品,也可防钙结石。这种东西就是醋。  制作醋的工艺十分复杂,手艺不好的人做出的醋不但不香,还会有怪味。就算是做醋的老手,对温度等条件把握不当的话,一茬醋就毁了。要吃好醋,还得找年长有经验的高手,恰逢他酿出一茬新醋,色正味醇,你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味觉盛宴。  爷爷说祖上辈辈酿醋,不卖,就留着自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