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照影像学异同,探讨CT及MRI各常规序列检查对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和优点。
方法:对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CT和头MRI常规序列检查并进行影像学对照分析,对比其病灶显示情况,病灶大小,数量等方面的异同,以期寻找CT与MR头CT扫描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优缺点。
结果:98例患者MRI扫描发现病灶445个,CT扫描发现病灶约354个,病变集中于半卵圆中心、基底节、丘脑和脑干等大脑深部的好发位置。
结论:MRI检查显示较CT检查更清楚,更优越,但CT在扫描时间,消除或减低患者躁动伪影方面明显优于MR检查。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 MRI CT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28-02
腔隙梗死(l acunar infarcts,LI)源于对腔隙(lacunes)的认识,最早腔隙的概念来源于解剖学,定义为:脑组织深部的局限的缺血、液化形成的空腔性病灶[1]。病灶好发于基底节、内囊、丘脑[2]等部位。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主要为CT或MRI检查。而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塞,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我放射科自2012年对98例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临床诊断腔隙性脑梗塞98例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40~89岁,平均67岁。临床表现有突发恶心、呕吐,意识不清,头晕、头痛、肢体乏力等症状,其中67例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54例有长期反复发作性头晕、头痛,35例病人有肢体乏力,肌力减退症状,7例患者突发恶心、呕吐,2例患者意识不清,。血液化验检查:全血粘度增高,血脂中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1.2 方法。所有病例患者均行先CT后MRI检查,MRI为GE 1.5T磁共振扫描仪,轴位常规扫描,层厚6mm,层距1mm,T1WI:TR2082ms,TE11ms;T2WI:TR5000ms,TE123ms;FLAIR成像TR8602ms,TE126ms,反转时间(T1)1200ms,矢状位T1WI扫描。CT机为128层东芝Aquilion螺旋CT,层厚:颅底4mm,颅脑8mm。
2 结果
2.1 MRI表现。98例患者共发现梗塞灶445个,其中半卵圆中心225个,基底节104个,额叶76个,丘脑11个,小脑半球13,脑干16个。病灶以小斑片、点状为主,病灶界限模糊或清晰,病灶大小在0.2~1.5cm。信号改变T1WI呈低、更低或模糊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FLAIR像348个高低信号,69个呈低信号,28个病灶呈等信号。DWI(b=1000)像45个高信号,19个低信号。
2.2 CT表现。检出病灶354,其中半卵圆中心175,基底节区96个,额叶67个,丘脑9个,小脑半球9个,脑干约7个。病灶呈斑点状、小片状低密度改变,病灶大小为0.5~2cm,界限清晰或模糊。结果呈现出MRI病灶的发现和检出率可明显高于CT的发现和检出。
3 讨论
腔隙性脑梗塞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症,准确的诊断是对其治疗及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现阶段CT和MRI检查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主要手段。研究表明MRI在发病2小时内就能显示出病灶的阳性影像,而CT对急性期及超急性期病灶的阳性显示敏感性较低,多在起病24小时后才能检出病灶;其次,由于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的迁延性质,同一个患者有可能同时面临多种期象的梗塞灶,MRI能够较好的分辨出各个期象的病灶,为下一步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影像根据。CT成像由于容积伪影因素部分病灶不易被检出,而MRI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对小体积和小面积的病灶敏感度高,可以准确的检查出5mm以下的小病灶,而CT病灶检出率相对较低。由于CT检查受到骨性伪影的干扰,使位于脑干、后颅窝和顶部的病灶不易分辨,会出现病灶的假阳假阴性,以至于不能确诊,误诊错诊率增高,而MRI检查不受骨性伪影的干扰,且可以多方位成像,提供给影像医生充分的图像数据,以便正确诊断。所以在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变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MRI检查相较于CT检查的优点:①MRI可发现早期(发病2小时以内)的超急性期、急性期病灶。②MRI检查可以分辨出梗塞灶的各个大体期象。③MRI检查对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的小病灶(<5mm)检出率较高。④MRI不受软组织和骨性伪影的干扰,对脑干、后颅窝及顶部等部位的病变可以准确的成像。⑤MRI检查对于患者无射线损伤。
然而CT检查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较少,扫描时间短,检查费用较MRI低等特点,现阶段仍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方式。
综上所述,两者相辅相成,为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提供必要的影像依据。
参考文献
[1] Fisher CM.Lacunar s troke and inf arcts:A revie w.Neurology,1982,32(8):871
[2] Fisher C M.Lacunes:Small deep cerebral infarct s.Neurology,1965,15(8):774
[3] 付振杰,付瑜莹.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应用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04)
[4] 范薇,汪昕,朱文炳,陈婕,王观法,王述静.腔隙性脑梗死的MRI研究及与CT的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03)
[5] 归俊.MRI和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对照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01)
方法:对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CT和头MRI常规序列检查并进行影像学对照分析,对比其病灶显示情况,病灶大小,数量等方面的异同,以期寻找CT与MR头CT扫描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优缺点。
结果:98例患者MRI扫描发现病灶445个,CT扫描发现病灶约354个,病变集中于半卵圆中心、基底节、丘脑和脑干等大脑深部的好发位置。
结论:MRI检查显示较CT检查更清楚,更优越,但CT在扫描时间,消除或减低患者躁动伪影方面明显优于MR检查。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 MRI CT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28-02
腔隙梗死(l acunar infarcts,LI)源于对腔隙(lacunes)的认识,最早腔隙的概念来源于解剖学,定义为:脑组织深部的局限的缺血、液化形成的空腔性病灶[1]。病灶好发于基底节、内囊、丘脑[2]等部位。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主要为CT或MRI检查。而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塞,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我放射科自2012年对98例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临床诊断腔隙性脑梗塞98例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40~89岁,平均67岁。临床表现有突发恶心、呕吐,意识不清,头晕、头痛、肢体乏力等症状,其中67例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54例有长期反复发作性头晕、头痛,35例病人有肢体乏力,肌力减退症状,7例患者突发恶心、呕吐,2例患者意识不清,。血液化验检查:全血粘度增高,血脂中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1.2 方法。所有病例患者均行先CT后MRI检查,MRI为GE 1.5T磁共振扫描仪,轴位常规扫描,层厚6mm,层距1mm,T1WI:TR2082ms,TE11ms;T2WI:TR5000ms,TE123ms;FLAIR成像TR8602ms,TE126ms,反转时间(T1)1200ms,矢状位T1WI扫描。CT机为128层东芝Aquilion螺旋CT,层厚:颅底4mm,颅脑8mm。
2 结果
2.1 MRI表现。98例患者共发现梗塞灶445个,其中半卵圆中心225个,基底节104个,额叶76个,丘脑11个,小脑半球13,脑干16个。病灶以小斑片、点状为主,病灶界限模糊或清晰,病灶大小在0.2~1.5cm。信号改变T1WI呈低、更低或模糊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FLAIR像348个高低信号,69个呈低信号,28个病灶呈等信号。DWI(b=1000)像45个高信号,19个低信号。
2.2 CT表现。检出病灶354,其中半卵圆中心175,基底节区96个,额叶67个,丘脑9个,小脑半球9个,脑干约7个。病灶呈斑点状、小片状低密度改变,病灶大小为0.5~2cm,界限清晰或模糊。结果呈现出MRI病灶的发现和检出率可明显高于CT的发现和检出。
3 讨论
腔隙性脑梗塞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症,准确的诊断是对其治疗及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现阶段CT和MRI检查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主要手段。研究表明MRI在发病2小时内就能显示出病灶的阳性影像,而CT对急性期及超急性期病灶的阳性显示敏感性较低,多在起病24小时后才能检出病灶;其次,由于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的迁延性质,同一个患者有可能同时面临多种期象的梗塞灶,MRI能够较好的分辨出各个期象的病灶,为下一步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影像根据。CT成像由于容积伪影因素部分病灶不易被检出,而MRI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对小体积和小面积的病灶敏感度高,可以准确的检查出5mm以下的小病灶,而CT病灶检出率相对较低。由于CT检查受到骨性伪影的干扰,使位于脑干、后颅窝和顶部的病灶不易分辨,会出现病灶的假阳假阴性,以至于不能确诊,误诊错诊率增高,而MRI检查不受骨性伪影的干扰,且可以多方位成像,提供给影像医生充分的图像数据,以便正确诊断。所以在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变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MRI检查相较于CT检查的优点:①MRI可发现早期(发病2小时以内)的超急性期、急性期病灶。②MRI检查可以分辨出梗塞灶的各个大体期象。③MRI检查对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的小病灶(<5mm)检出率较高。④MRI不受软组织和骨性伪影的干扰,对脑干、后颅窝及顶部等部位的病变可以准确的成像。⑤MRI检查对于患者无射线损伤。
然而CT检查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较少,扫描时间短,检查费用较MRI低等特点,现阶段仍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方式。
综上所述,两者相辅相成,为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提供必要的影像依据。
参考文献
[1] Fisher CM.Lacunar s troke and inf arcts:A revie w.Neurology,1982,32(8):871
[2] Fisher C M.Lacunes:Small deep cerebral infarct s.Neurology,1965,15(8):774
[3] 付振杰,付瑜莹.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应用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04)
[4] 范薇,汪昕,朱文炳,陈婕,王观法,王述静.腔隙性脑梗死的MRI研究及与CT的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03)
[5] 归俊.MRI和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对照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