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俗”遇上南昌瓷板画

来源 :江西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是创作的本体。
  生活是创作不尽的源泉。
  彭树平童年亲历亲为的“南昌民俗”生活,长大成人成名成家后,刀刻石斧般楔入了艺术家的脑海,挥之不去。
  南昌民俗,已然成为一种抹不去的符号,多次被记忆重复、模写,直到呈现为青花瓷、粉彩瓷板等表现载体。
  这样,水到渠成、顺利成章,缘于生活、缘于艺术。
  纵观彭树平近三十年的绘画艺术,人们不难发现,生他养他的红土地,置身南昌民俗瓷板画描绘的生活情境中,彭树平,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用创新与实力勾勒的“昨天今天明天”艺术人生三部曲,层层叠叠,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从昔日草根跻身大师行列,梦圆陶瓷痴情民俗,可谓事业步一重天。
  彭树平,1959年共和国大跃进时代出生之人。出生满百日,家人按当地习俗拿来一大堆笔、剪刀、银币、书籍等物件让彭树平“抓周”,小小的彭树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支毛笔。就是这样一支笔,伴随彭树平先绘丹青国画,再结缘陶瓷,三十余年艺海泛舟,艺术人生、事业彰显一条渐入佳境的“阳线”。走红国画结缘于瓷,绘青花瓷艺术粉彩南昌民俗瓷板画,深受社会各界藏友青睐。南昌瓷板画走出国门,在法国赢得国际艺术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大师彭树平功不可没。
  昨天
  昨天的精彩,童年无法复制。穿越时光隧道,彭树平的“南昌民俗”的童年,从由画入瓷,到点亮激活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七彩童年。
  对于当下看卡通画,吃肯德基洋快餐,沉迷于网吧的九零后来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南昌少年儿童经历的有滋有味的童年“天真时光”,诞辰满月抓周、玩西瓜棋、下河摸鱼抓虾、修钢笔、弹弓打鸟、磨剪刀已然陌生。彭树平经历过的童年场景,如过电影
  般一一重现脑海。经过大师生花妙笔的挖掘、提炼,终于在瓷板上定格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南昌“清明上河图”。
  彭树平童年时,物质匮乏,一切生活必需品皆需凭票供应。即便如此,童年的彭树平和形影不离的伙伴,总能在平常无奇的寒暑假中,找到让自己开心惬意的游戏来打发时光。如今,时光荏苒,昔日的少年已成为年过半百的中年艺术家,说起无忧无虑的纯真少年时代,彭树平依然充满眷顾感激。艺术家多愁善感的特质,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笔头功夫,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真谛,都在彭树平身上得到了高度的融合统一。
  今天
  今天的彭树平,奔走在南昌与景德镇两座城市之间。双城记里的岁月,一座城市给了他肉身、一座城市赋予他艺术的魂灵,让彭树平的瓷上人生别具风采。
  2008年南昌瓷板画被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0月南昌市人民政府批准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成立,为有专门建制的文化单位。已经是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的彭树平顺理成章地担纲艺术中心总监,从“起点”又回到“原点”。在家门口,用智慧与艺术的原动力,擦亮“南昌瓷板画”这块金字招牌,彭树平传艺授徒乐在其中不遗余力。
  2011年11月第17届法国国际文化遗产展览会在法国卢浮宫举行,应法国国家艺术行业联合会邀请,彭树平携作品《田园情趣》参展,卢浮宫收藏了中国3位艺术家的作品,彭树平添列其中。
  2012年8月31日,“中国陶瓷大师联盟走进延安系列活动”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幕,全国37位陶瓷艺术大师参展,彭树平向延安捐赠精品《送娃当红军》。2013年2月,6块1.6米长,单幅成题大型瓷上长卷《九门十八坡》画稿成型,这幅当代南昌的“清明上河图”预计2013年年底制成。
  南昌与昌南,成为彭树平大师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座城廓,艺术启蒙开悟,“碰瓷”结缘成为大师。彭树平尽情挥洒丹青,手绘陶瓷度春秋。南昌瓷板画与景德镇陶瓷艺术,成为了彭树平绘画陶瓷“双料王”的特殊载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与瓷板画青花瓷瓶无间的亲密接触,仿佛是上帝之手的眷顾与天意的撮合。
  彭树平为瓷而痴,为瓷而狂。携南昌民俗瓷板画,转动青花瓷瓶,妆点陶艺百花园,摘取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桂冠”,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明天
  明天的彭树平,最大的愿景就是有生之年能够在故乡萍乡市建立自己的陶瓷艺术博物馆,将陶瓷艺术进行到底。
  ”我在青花瓷或者粉彩瓷上绘画,锁定的都是江南民俗。它既表达了一种大众情绪,或者是对生活的认识,也描写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经历本真。”
  民以俗为天,老百姓艺术根。一句看似平常无奇的家常俚语,经由彭树平大师娓娓道来,不经意间的真情流露,为未来的彭树平的艺术陶瓷之旅画下了一个奋斗目标。
  把南昌瓷板画“非遗”瑰宝,通过生花妙笔,向世人展示南昌民俗、江南民俗、中国民俗。以南昌民俗为契机与突破口,创造了一个“越是民俗的,越是世界的”瓷板画民俗王国,是国大师彭树平超越自我实现梦想的责任与担当。
  彭树平,人与童年,人与陶瓷,人与艺术的三者结合。时代成就了陶艺设计大师。
  我一时难以断定。是生活和岁月积淀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彭树平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还是最终民俗骨子里原生态的美激活了大师旺盛的表现力,让江西的红土地孕育了一位原创的实力派国家陶艺大师。
  江西一位在藏界富有影响力的人物坦言:江西中年国家大师中,如彭树平国画、陶艺二者皆工的人物不多。我想在彭树平萍乡老家为其建造一座永久的个人陶瓷艺术馆,也算了却了大师的心中夙愿。
  梦圆陶瓷,钟情民俗。山高人为峰,活色生香的好日子,艺海求索登峰七彩路,愿大师彭树平夙愿尽早梦想成真。
  彭树平作为昨日南昌民俗的参与者,今日南昌民俗的忠实记录者与见证人,艺术与生活,民俗与陶艺二者完美结合,彭树平信手拈来,造就了一个业内传奇。
其他文献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宗教得到很大发展,宗教问题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宗教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河北省是全国宗教大省,有信教群众约250多万,特别是天主教有教徒近100万,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可以说,河北的宗教问题在全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特殊重要性。正确处理河北新农村建设中的宗教问题,对推进河北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和谐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全国正确处理和谐
期刊
摘 要:禅是宗教,诗是文学,禅诗的结合是中国古代宗教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文化现象,禅诗既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宗教史上一块瑰宝。本文以中国古代高僧的禅诗为切入点,得出中国禅宗发展为入世佛教、人间佛教是禅诗得以兴盛的重要因素,并从几种典型的禅诗进一步探讨禅诗所显露出来的艺术美学禅宗境界。  关键词:禅诗;禅宗;禅诗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 要:高校历来是我党统战工作的传统阵地和重要领域。然当今新建高校统战工作的状况、水准还存在差距。本文从“统战与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建设的天然密切联系”、“新建高校统战工作更具独特优势和显著作用”以及“珍视独特优势,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三个方面说明了加强新建高校统战工作的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统战;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08)020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弱势群体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对弱势群体作了界定。然后以社会契约论的独特视角,分析了弱势群体保护的价值和伦理基础,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弱势群体考量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即根据罗尔斯的两个先后适用的正义原则,制定有利于激发弱势群体潜能的公共政策和制定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公共政策。  关键词:弱势群体;社会契约论;正义原则;公共政策制定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作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起步早、发展快的地区,江苏为全国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做出了理论和实践的贡献,同时,也面临着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挑战。  关键词:人口计生工作;江苏;改革开放30年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163(2009)02-0004-03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人口发展的道路。作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
期刊
凡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都可称为中国元素。“中国元素”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象征,更凝结着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许多国家在很久以前就对神秘的东方古国——中国充满兴趣,甚至将中国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宜兴陶瓷博物馆就藏着好几件外国陶艺家创作并赠送的作品,异域情调与中国元素完美融合,使人赞叹称奇。 
期刊
1981年秋季里的一天,暴风雨侵袭了中国陕西的关中平原。一座佛塔在暴雨中轰然倒塌半边,从而揭开了法门寺地宫的秘密。人们在地宫中发现了许多珍宝,其中有震惊世界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还有只闻其名不见其颜的秘色瓷(见图1)。  秘色瓷,即传统中国古代越窑青瓷中的精品,本是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简称“秘瓷”。“秘色”一词最早出自晚唐陆龟蒙诗《秘色越器》,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
期刊
编者按:缪昌文院士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材料理论与技术研究,在混凝土抗裂关键技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服役寿命及耐久性能提升技术、多功能土木工程材料的研发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3项,出版专著4本,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从1982至201
期刊
摘 要 作为经典壶式之一,“汉君壶”受到许多制壶人的青睐,历代制壶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多款“汉君壶”。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创作心得,探讨了“汉君壶”造型、线条上的特点及其摄人心目的光素之美。  关键词 紫砂;汉君壶;造型;线条;光素之美  “汉君壶”作为一种传统经典壶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李仲芳所制“圆扁壶”;嘉庆间陈曼生改设桥形钮,为此后的“汉君壶”打下了基础;清末“平盖汉君壶”正式成型,为
期刊
说到宜兴,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紫砂壶。自明代“供春”起,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制作工艺、自然古朴的质地、以及独特的泡茶功效,备受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关注和青睐。每一把紫砂壶或方或圆,或典雅或粗旷,或小家碧玉或端庄大气,无不凝聚着匠人们毕生的心血,体现着他们非凡的智慧与锲而不舍的努力。一块块沉寂了无数年岁的泥土,历尽风雨的洗礼和岁月的沧桑,通过火的淬炼,化身成一把把形态各异的壶,在有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