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视创作要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助力地方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越发展,民族文化就越应该被提倡。因为文化是民族的根本,是人在金钱物质的社会里不会迷失和异化的唯一精神指引。因此,影视创作要反映大众的现实生活,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探讨社会问题,对人生价值进行思考,起到强大的美育作用。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法比较现实题材影视作品与历史题材和动漫题材的影视创作,界定现实题材的构成。同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三部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进行分析,《缝纫机乐队》表现的是普通人的理想追求主题,《我不是药神》表达的是在疾病面前,众生的自我选择和奋斗,《山海情》表达的是扎根农村的干部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精神。
关键词:美育价值;影视创作;现实题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7-0215-03
现实题材的影视创作一般都会有一两个生活原型,这些生活原型可以是优秀的主角,也可以是配角,但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只要他们身上有积极向上的力量、不断拼搏的精神、愈挫愈奋的精神、坚持正义的精神,能够与社会环境沟通,与自我环境沟通,拥有超越他人的人格魅力,那么这个人物就值得我们塑造。艺术形象的潜移默化作用是无穷的,这些都会给大众美的情感教育。创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题材影视作品,能够发现社会心理问题,发现现实困境与人的需求的矛盾冲突,在影视作品的传播过程中影响和改变大众的心理。
一、现实题材的构成
中国电影发展百年,现实题材电影一直是重要的构成部分。现实题材电影将视角转向社会底层小人物,多用写实的语言直接呈现社会矛盾和人性表现[1]。
现实题材影视作品与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区别在于时代性。历史题材指的是有关描写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题材,时代久远,我们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后才能理解人物和事件的社会意义。现实题材影视作品选择的大多是当代的人物和事件,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以及身边发生的事,而且大多都有生活原型,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对其进行文学加工、虚构、想象,将人物的精神价值充分表现出来。
现实题材影视作品与科幻题材影视作品的区别在于现实性与虚幻性。科幻电影常常使用可能的未来世界作为故事背景,抑或没有发生和不可能发生的事实与情节,还有的是以动漫的形式呈现。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常常聚焦于一个家庭,把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窗口,以家庭的悲欢离合为故事的线索,旨在展示时代的社会问题、生活现象,以及人物追求幸福与现实困境的矛盾冲突[2]。
二、现实题材影视创作的核心美学理念
(一)影视创作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秀的影视作品能用正能量的人物形象感染大众,引导大众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题材、家庭伦理题材与道德教育题材、孝老爱亲与孩子成长的题材、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题材,这些题材的影视创作弘扬的其实一直是中华民族最朴素的信念和最优秀的传统文化,旨在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用感性的形象感染大众,唤起大众心底生命本能的力量。
(二)影视创作要传播生命的大美理念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审美趣味,提高人的审美品位,最終达到塑造人格、完善人生、升华人的生命境界。美育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达到人的生命体与大自然的天人合一的诗意栖居[3]。
在影视创作理论中会讲述人物形象塑造。优秀的主角身上会有积极向上的力量、不断拼搏的精神、愈挫愈奋的精神、坚持正义的精神,能够与社会环境沟通,也能够与自我环境沟通,拥有超越他人的人格魅力。艺术形象的潜移默化作用是无穷的,会给人带来大众美的情感体验。艺术作品告诉我们,人在某一个临界点上会因崩溃而突然放弃,也可能越挫越勇,非要做出一点成果。选择在于自己,有时候别人的点拨会让人醍醐灌顶,但有的时候更要靠自己去面对、去领悟。
(三)影视创作应该增强大众的责任担当意识
在人的发展中,少儿到青年的学生时代因为有考试的分数与等级的存在,所以学生的学习总是停留在考试技巧培训上,学习为了考试,应试教育一直在学生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生命的大美教育,感悟不到美是什么,所以人生后期的精神推动力不足。步入社会后,为了生存,人会追逐金钱,哪里有金钱、地位、权势,哪里就有成群的人存在。当然物质的需求是人的根本需求,但是在物质基础之上还有人的精神需求,人怎么可以变成机器或者ATM机?毕竟人不是冷冰冰的电子仪器和钢筋水泥。人有精神审美意识的存在,才会有繁茂的自然以及美丽的物种世界。因此,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美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四)影视创作应该引导大众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美育包括生命审美、情感审美、形式审美、艺术审美四个方面。美育的重要作用是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之间的桥梁,人的智商、情商、逆商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整个命运走向,情操高雅的人能更好地将俗与雅融会贯通,将生活与理想更好地建构在自己的思维中,能够将普通的万象化为美的视像,形成审美愉悦,净化思想,三省其身。情感的开发与升华,只能通过情感的作用。人的情感会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美育使人有更高的审美水平,更高的人生追求,具有人生的前瞻性,形成向上的生死人生价值观。没有美育素养的人,没有完整的人格,也称不上是完整的人。一个人的审美品位决定了这个人的格局。
近年来,学生因为学业或游戏与父母发生矛盾,这些问题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学生缺少审美教育,不能在内心产生幸福感,缺少生命的美感。美育能培养大众的艺术审美能力,使大众具备健康的认知能力及审美品位,使大众看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有能力品味人生的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美就是一种愉悦感,艺术创作使我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产生人生的正确价值理念,行为就会指向真善美。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感受作品中的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看到大千世界的大美,才可以创造美丽的心灵世界。 形象思维能力能让生命的个体有审美愉悦,达到天人合一的物我相忘的境界,生活中有很多的相濡以沫的无奈,但若有了形象思维的能力,就会感受相忘于江湖的快乐。毕竟人生就是为了快乐与成长,而快乐的获得,需要生命个体美好的想象力。并不是每个计算出来的东西都有用,也并不是每个有用的东西都能被计算出来。那些美的事物,会在头脑中产生无限的力量,而美的事物要在头脑中不断进行艺术的演化,才能成为生命个体的快乐源泉。
很多科学家的研究发现都起源于想象力,如飞机以及一些科学的定理定律。美育能增强感知能力,提高想象力,发展创造力,让生命个体自发地热爱世界万象,热爱生活,产生新的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三、现实题材影视创作的美育价值呈现
(一)在影视作品的主题中呈现美育价值
影视作品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以及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如《缝纫机乐队》以一个孩子小时候的演讲开场,以另一个小孩子关于梦想的演讲结束,整个影片刻画了一个追逐梦想的乐队,乐队中的每个人虽然平凡,但他们活得有意义,他们积极向上,有理想、有目标且脚踏实地奋斗,有美好的情感,这就是生而为人的意义。
《暴裂无声》的主题指出失德的中层是最不值得同情的群体,也警醒自己不要成为其中的一分子。靠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极少数没有良心的人成了上层人士,那些自诩社会精英的中层秉持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价值观,忘恩负义、自私自利到了极点。
影视剧作品作为一种大众文艺承担着社会责任,更多应该传递温暖和希望。影视作品是人类孤独灵魂的伴侣。现实题材影视作品让大众看到了和自己相似的人生,让人仿佛找到了可以倾诉的对象,共同感受自我和影视作品中人物的人生和情感。现实题材影视剧要反映民生的痛苦与欢乐,让人的身心有自由伸展的空间,不能让大众每天都处于惶恐之中,要让大众安居乐业,民众身体上灵魂上都有可以安歇的空间,社会才能和谐美丽。
影视作品要做到主题深刻,一是要了解受众心理,创作有时代感的影片,唤醒受众迷醉的灵魂。二是要从我国的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富的道德营养,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集体和国家,都是持久发展的根本。本质是对的,方向是对的,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艺作品之花才能开得繁盛。三是要从现实中寻找榜样,要发现美、塑造美、传播美、追求美。
(二)在影视作品的人物塑造中呈现美育价值
在激烈的社会冲突中有为理想和未来而战的英雄,在平凡的世界中为他人利益而战的人也是伟大的英雄,不顾自己的生命,不为自己的安逸,为苦难民生而奋斗的人也是英雄。
电影中的英雄具有强烈的同情心,英雄的牺牲能够唤起更多人的同情心。《我不是药神》的主人公程勇是一个平凡生活中救苦救难的英雄,而另一个人物形象黄毛也非常具有英雄主义色彩。黄毛是一个20多岁的癌症病人,他一个人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遇到主人公程勇后,跟着程勇一起卖治疗癌症的药物。他在与程勇一起运送药物的过程中被群众举报,黄毛听到警察和群众的对话后,就把运送药物的车开走了,让程勇脱离了被捕的危险境地,但黄毛开车的时候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撞在了大货车上,黄毛没有抢救过来,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这种平民百姓中的义薄云天的情义,是疾病和贫穷的灰暗生活中的一束光,让人感受到生的希望。
电视剧《山海情》也让人们看到了真实的人,感受到了真实生活的气息。其中,乡村教师白崇礼为了教育事业,为了下一代人不再重复贫困的历史,付出了全部的身心和热血,一次次地劝说家长让孩子去读书,为了孩子有更好的未来,有更高的格局,他不怕家长误解,执着地奉献自己的满腔热忱。因为他坚信教育才是未来,他甘愿做孩子的指路明灯,不求回报,只默默地付出,这种教育的精神是人类大美的精神。
(三)在影视作品的台词设置中呈现美育价值
《平凡的世界》中润叶和孙少安的爱情,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更让人看到了美好的未來。润叶的爱情表达非常简单,就一句“我想跟你好。”这是一个变革时代的知识女青年朴素的爱情表达。而田晓霞和孙少平都是热爱文学的人,所以两个人的台词总是能够有一股书香的氛围和理想的光环,田晓霞总会给孙少平讲一些名著里的故事,人物形象不同,人物的台词也不同。为什么影视作品中要有爱情,因为爱是苦难人生中人类互相救赎的灿烂霞光,能让人产生正念,产生真善美的正念。
现实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台词设置很经典,“愿你生而平凡,却不忘创造更好的世界。”“人间最高贵的善良,是对生命的致敬。”“愿世界变好,不是因为救世主,而是因为追光者。”这些台词可以点燃人性的光辉[4],让我们的精神为之振奋,如醍醐灌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前行,不断地醒悟,必须不断地用新的正能量信息点醒我们的灵魂,让灵魂不休眠、不懈怠、不懒惰。
台词是人物精神光辉的展示,也是剧情推进的线索,还是展示影片主题的主要手段,它集中、有感染力,通过人物的神情和声调表达出来,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因此,影片创作中的台词要凝练深刻、有力度,同时要有生活气息。
(四)在影视作品的情节构思中呈现美育价值
影视创作的情节设置要努力反映人物和环境之间的深度关系,从而揭示社会历史发展变迁中的复杂性和艰难性。提倡在广阔时空中揭示社会历史的本质,揭示生活的本质,善于发现个体与时代、现实与心理、环境与生命体之间的矛盾冲突。
《山海情》讲述了一段为脱离贫困而进行整体搬迁和种植菌菇的乡村致富故事。《山海情》十分接地气,让受众看到了脚踏实地的生活,看到不论生长在什么样的境遇下,都要勇敢地生活,努力走出去,不白活一回。虽然生活有时候会很苦,但只要坚信,努力就会有所得,不管得到多少,这是自己生发的力量,是自己用生命力获得的自然和社会的馈赠,艰难的时候不气馁,富有的时候不颓废。
(五)在影视作品的音乐设置中呈现美育价值 2020年12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举办的“不负韶华·逐梦青春”校园微电影大赛中,一部《我把青春献给你》微电影获得了一等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这部影片讲述的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国旗护卫队的故事,影片开始以一个孩子的提问“为什么要升国旗”切入,结尾以国旗护卫队队长的独白回答了影片开头孩子的提问,也表达了当代大学生的拳拳爱国之心。
此部影片运用了好几段音乐,在影片结尾用了《祖国不会忘记》的歌曲,使影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观众也自然地感受到了这种情感的升华,无需多言,音乐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情感教化的过程。《祖国不会忘记》的歌词和旋律,有无限的带动力量,令人生产生无限的爱国情感以及为理想和祖国的未来而奋斗的力量。
(六)在影视作品的场景设置中呈现美育价值
场景外化了每个角色心中相互冲突的情感、价值观,让人物采取具体的行动进行回应。冲突在场景中被最有效、最简单、最直接地展开。场景有三个关键因素。第一,场景设置,即场景开始时人物的状态,通常会有一个悬念,一个两难问题或为冲突打下基础。第二,转折点,会发生一个意外事件,人物不得不改变。第三,结果,这是场景的高潮,是由转折点带来的新局面。
以电视剧《山海情》的一个场景为例,场景设置是麻县长要在金滩村开双孢菇科技致富现场会,得福没有开始做准备工作,因为他面临两难:双孢菇卖不掉,菇农赔了钱,大家正想着怎么卖菇,所以不开现场会;听从麻县长,弄虚作假,开现场会。悬念是现场会开还是不开。场景结果是得福说他有一个方法,他让村民配合开现场会,全村人相信了他,开始打扫卫生,布置会场。这为下一个场景设下了悬念——得福的方法是什么,观众期待看现场会的召开。这就利用矛盾冲突展现了人物品格。
四、结语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美育不可或缺,美育对大众价值观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美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大众美好情操的培养,注重对大众完美人格的塑造。而影视创作对大众思想意识的影响非常大,能够培养大众丰富的美感,培养大众形象思维的能力和创造力,并且可能会长时间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因此,把握影视创作的美育价值非常重要,这样能产生使人向善的力量。艺术可以使人走向美好,让人感受到人生的形式美、情感美、道德美、生命美,有了生命的大美,人才会爱国爱民,为祖国和人民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参考文献:
[1] 徐楠,王馨.论《暴裂无声》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J].大众文艺,2018(21):97-99.
[2] 龚方怡.《地久天长》:现实题材电影的中国式表达[J].大众文艺,2020(23):128-129.
[3] 赵瞳.电影的美育意义研究[J].商业文化,2011(6):397-398.
[4] 鄭景芳.经典电影台词的铭记与张力[J].电影文学,2013(22):82-83.
作者简介:赵金萍(1975—),女,辽宁法库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关键词:美育价值;影视创作;现实题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7-0215-03
现实题材的影视创作一般都会有一两个生活原型,这些生活原型可以是优秀的主角,也可以是配角,但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只要他们身上有积极向上的力量、不断拼搏的精神、愈挫愈奋的精神、坚持正义的精神,能够与社会环境沟通,与自我环境沟通,拥有超越他人的人格魅力,那么这个人物就值得我们塑造。艺术形象的潜移默化作用是无穷的,这些都会给大众美的情感教育。创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题材影视作品,能够发现社会心理问题,发现现实困境与人的需求的矛盾冲突,在影视作品的传播过程中影响和改变大众的心理。
一、现实题材的构成
中国电影发展百年,现实题材电影一直是重要的构成部分。现实题材电影将视角转向社会底层小人物,多用写实的语言直接呈现社会矛盾和人性表现[1]。
现实题材影视作品与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区别在于时代性。历史题材指的是有关描写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题材,时代久远,我们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后才能理解人物和事件的社会意义。现实题材影视作品选择的大多是当代的人物和事件,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以及身边发生的事,而且大多都有生活原型,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对其进行文学加工、虚构、想象,将人物的精神价值充分表现出来。
现实题材影视作品与科幻题材影视作品的区别在于现实性与虚幻性。科幻电影常常使用可能的未来世界作为故事背景,抑或没有发生和不可能发生的事实与情节,还有的是以动漫的形式呈现。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常常聚焦于一个家庭,把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窗口,以家庭的悲欢离合为故事的线索,旨在展示时代的社会问题、生活现象,以及人物追求幸福与现实困境的矛盾冲突[2]。
二、现实题材影视创作的核心美学理念
(一)影视创作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秀的影视作品能用正能量的人物形象感染大众,引导大众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题材、家庭伦理题材与道德教育题材、孝老爱亲与孩子成长的题材、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题材,这些题材的影视创作弘扬的其实一直是中华民族最朴素的信念和最优秀的传统文化,旨在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用感性的形象感染大众,唤起大众心底生命本能的力量。
(二)影视创作要传播生命的大美理念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审美趣味,提高人的审美品位,最終达到塑造人格、完善人生、升华人的生命境界。美育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达到人的生命体与大自然的天人合一的诗意栖居[3]。
在影视创作理论中会讲述人物形象塑造。优秀的主角身上会有积极向上的力量、不断拼搏的精神、愈挫愈奋的精神、坚持正义的精神,能够与社会环境沟通,也能够与自我环境沟通,拥有超越他人的人格魅力。艺术形象的潜移默化作用是无穷的,会给人带来大众美的情感体验。艺术作品告诉我们,人在某一个临界点上会因崩溃而突然放弃,也可能越挫越勇,非要做出一点成果。选择在于自己,有时候别人的点拨会让人醍醐灌顶,但有的时候更要靠自己去面对、去领悟。
(三)影视创作应该增强大众的责任担当意识
在人的发展中,少儿到青年的学生时代因为有考试的分数与等级的存在,所以学生的学习总是停留在考试技巧培训上,学习为了考试,应试教育一直在学生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生命的大美教育,感悟不到美是什么,所以人生后期的精神推动力不足。步入社会后,为了生存,人会追逐金钱,哪里有金钱、地位、权势,哪里就有成群的人存在。当然物质的需求是人的根本需求,但是在物质基础之上还有人的精神需求,人怎么可以变成机器或者ATM机?毕竟人不是冷冰冰的电子仪器和钢筋水泥。人有精神审美意识的存在,才会有繁茂的自然以及美丽的物种世界。因此,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美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四)影视创作应该引导大众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美育包括生命审美、情感审美、形式审美、艺术审美四个方面。美育的重要作用是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之间的桥梁,人的智商、情商、逆商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整个命运走向,情操高雅的人能更好地将俗与雅融会贯通,将生活与理想更好地建构在自己的思维中,能够将普通的万象化为美的视像,形成审美愉悦,净化思想,三省其身。情感的开发与升华,只能通过情感的作用。人的情感会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美育使人有更高的审美水平,更高的人生追求,具有人生的前瞻性,形成向上的生死人生价值观。没有美育素养的人,没有完整的人格,也称不上是完整的人。一个人的审美品位决定了这个人的格局。
近年来,学生因为学业或游戏与父母发生矛盾,这些问题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学生缺少审美教育,不能在内心产生幸福感,缺少生命的美感。美育能培养大众的艺术审美能力,使大众具备健康的认知能力及审美品位,使大众看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有能力品味人生的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美就是一种愉悦感,艺术创作使我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产生人生的正确价值理念,行为就会指向真善美。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感受作品中的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看到大千世界的大美,才可以创造美丽的心灵世界。 形象思维能力能让生命的个体有审美愉悦,达到天人合一的物我相忘的境界,生活中有很多的相濡以沫的无奈,但若有了形象思维的能力,就会感受相忘于江湖的快乐。毕竟人生就是为了快乐与成长,而快乐的获得,需要生命个体美好的想象力。并不是每个计算出来的东西都有用,也并不是每个有用的东西都能被计算出来。那些美的事物,会在头脑中产生无限的力量,而美的事物要在头脑中不断进行艺术的演化,才能成为生命个体的快乐源泉。
很多科学家的研究发现都起源于想象力,如飞机以及一些科学的定理定律。美育能增强感知能力,提高想象力,发展创造力,让生命个体自发地热爱世界万象,热爱生活,产生新的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三、现实题材影视创作的美育价值呈现
(一)在影视作品的主题中呈现美育价值
影视作品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以及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如《缝纫机乐队》以一个孩子小时候的演讲开场,以另一个小孩子关于梦想的演讲结束,整个影片刻画了一个追逐梦想的乐队,乐队中的每个人虽然平凡,但他们活得有意义,他们积极向上,有理想、有目标且脚踏实地奋斗,有美好的情感,这就是生而为人的意义。
《暴裂无声》的主题指出失德的中层是最不值得同情的群体,也警醒自己不要成为其中的一分子。靠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极少数没有良心的人成了上层人士,那些自诩社会精英的中层秉持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价值观,忘恩负义、自私自利到了极点。
影视剧作品作为一种大众文艺承担着社会责任,更多应该传递温暖和希望。影视作品是人类孤独灵魂的伴侣。现实题材影视作品让大众看到了和自己相似的人生,让人仿佛找到了可以倾诉的对象,共同感受自我和影视作品中人物的人生和情感。现实题材影视剧要反映民生的痛苦与欢乐,让人的身心有自由伸展的空间,不能让大众每天都处于惶恐之中,要让大众安居乐业,民众身体上灵魂上都有可以安歇的空间,社会才能和谐美丽。
影视作品要做到主题深刻,一是要了解受众心理,创作有时代感的影片,唤醒受众迷醉的灵魂。二是要从我国的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富的道德营养,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集体和国家,都是持久发展的根本。本质是对的,方向是对的,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艺作品之花才能开得繁盛。三是要从现实中寻找榜样,要发现美、塑造美、传播美、追求美。
(二)在影视作品的人物塑造中呈现美育价值
在激烈的社会冲突中有为理想和未来而战的英雄,在平凡的世界中为他人利益而战的人也是伟大的英雄,不顾自己的生命,不为自己的安逸,为苦难民生而奋斗的人也是英雄。
电影中的英雄具有强烈的同情心,英雄的牺牲能够唤起更多人的同情心。《我不是药神》的主人公程勇是一个平凡生活中救苦救难的英雄,而另一个人物形象黄毛也非常具有英雄主义色彩。黄毛是一个20多岁的癌症病人,他一个人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遇到主人公程勇后,跟着程勇一起卖治疗癌症的药物。他在与程勇一起运送药物的过程中被群众举报,黄毛听到警察和群众的对话后,就把运送药物的车开走了,让程勇脱离了被捕的危险境地,但黄毛开车的时候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撞在了大货车上,黄毛没有抢救过来,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这种平民百姓中的义薄云天的情义,是疾病和贫穷的灰暗生活中的一束光,让人感受到生的希望。
电视剧《山海情》也让人们看到了真实的人,感受到了真实生活的气息。其中,乡村教师白崇礼为了教育事业,为了下一代人不再重复贫困的历史,付出了全部的身心和热血,一次次地劝说家长让孩子去读书,为了孩子有更好的未来,有更高的格局,他不怕家长误解,执着地奉献自己的满腔热忱。因为他坚信教育才是未来,他甘愿做孩子的指路明灯,不求回报,只默默地付出,这种教育的精神是人类大美的精神。
(三)在影视作品的台词设置中呈现美育价值
《平凡的世界》中润叶和孙少安的爱情,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更让人看到了美好的未來。润叶的爱情表达非常简单,就一句“我想跟你好。”这是一个变革时代的知识女青年朴素的爱情表达。而田晓霞和孙少平都是热爱文学的人,所以两个人的台词总是能够有一股书香的氛围和理想的光环,田晓霞总会给孙少平讲一些名著里的故事,人物形象不同,人物的台词也不同。为什么影视作品中要有爱情,因为爱是苦难人生中人类互相救赎的灿烂霞光,能让人产生正念,产生真善美的正念。
现实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台词设置很经典,“愿你生而平凡,却不忘创造更好的世界。”“人间最高贵的善良,是对生命的致敬。”“愿世界变好,不是因为救世主,而是因为追光者。”这些台词可以点燃人性的光辉[4],让我们的精神为之振奋,如醍醐灌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前行,不断地醒悟,必须不断地用新的正能量信息点醒我们的灵魂,让灵魂不休眠、不懈怠、不懒惰。
台词是人物精神光辉的展示,也是剧情推进的线索,还是展示影片主题的主要手段,它集中、有感染力,通过人物的神情和声调表达出来,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因此,影片创作中的台词要凝练深刻、有力度,同时要有生活气息。
(四)在影视作品的情节构思中呈现美育价值
影视创作的情节设置要努力反映人物和环境之间的深度关系,从而揭示社会历史发展变迁中的复杂性和艰难性。提倡在广阔时空中揭示社会历史的本质,揭示生活的本质,善于发现个体与时代、现实与心理、环境与生命体之间的矛盾冲突。
《山海情》讲述了一段为脱离贫困而进行整体搬迁和种植菌菇的乡村致富故事。《山海情》十分接地气,让受众看到了脚踏实地的生活,看到不论生长在什么样的境遇下,都要勇敢地生活,努力走出去,不白活一回。虽然生活有时候会很苦,但只要坚信,努力就会有所得,不管得到多少,这是自己生发的力量,是自己用生命力获得的自然和社会的馈赠,艰难的时候不气馁,富有的时候不颓废。
(五)在影视作品的音乐设置中呈现美育价值 2020年12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举办的“不负韶华·逐梦青春”校园微电影大赛中,一部《我把青春献给你》微电影获得了一等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这部影片讲述的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国旗护卫队的故事,影片开始以一个孩子的提问“为什么要升国旗”切入,结尾以国旗护卫队队长的独白回答了影片开头孩子的提问,也表达了当代大学生的拳拳爱国之心。
此部影片运用了好几段音乐,在影片结尾用了《祖国不会忘记》的歌曲,使影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观众也自然地感受到了这种情感的升华,无需多言,音乐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情感教化的过程。《祖国不会忘记》的歌词和旋律,有无限的带动力量,令人生产生无限的爱国情感以及为理想和祖国的未来而奋斗的力量。
(六)在影视作品的场景设置中呈现美育价值
场景外化了每个角色心中相互冲突的情感、价值观,让人物采取具体的行动进行回应。冲突在场景中被最有效、最简单、最直接地展开。场景有三个关键因素。第一,场景设置,即场景开始时人物的状态,通常会有一个悬念,一个两难问题或为冲突打下基础。第二,转折点,会发生一个意外事件,人物不得不改变。第三,结果,这是场景的高潮,是由转折点带来的新局面。
以电视剧《山海情》的一个场景为例,场景设置是麻县长要在金滩村开双孢菇科技致富现场会,得福没有开始做准备工作,因为他面临两难:双孢菇卖不掉,菇农赔了钱,大家正想着怎么卖菇,所以不开现场会;听从麻县长,弄虚作假,开现场会。悬念是现场会开还是不开。场景结果是得福说他有一个方法,他让村民配合开现场会,全村人相信了他,开始打扫卫生,布置会场。这为下一个场景设下了悬念——得福的方法是什么,观众期待看现场会的召开。这就利用矛盾冲突展现了人物品格。
四、结语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美育不可或缺,美育对大众价值观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美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大众美好情操的培养,注重对大众完美人格的塑造。而影视创作对大众思想意识的影响非常大,能够培养大众丰富的美感,培养大众形象思维的能力和创造力,并且可能会长时间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因此,把握影视创作的美育价值非常重要,这样能产生使人向善的力量。艺术可以使人走向美好,让人感受到人生的形式美、情感美、道德美、生命美,有了生命的大美,人才会爱国爱民,为祖国和人民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参考文献:
[1] 徐楠,王馨.论《暴裂无声》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J].大众文艺,2018(21):97-99.
[2] 龚方怡.《地久天长》:现实题材电影的中国式表达[J].大众文艺,2020(23):128-129.
[3] 赵瞳.电影的美育意义研究[J].商业文化,2011(6):397-398.
[4] 鄭景芳.经典电影台词的铭记与张力[J].电影文学,2013(22):82-83.
作者简介:赵金萍(1975—),女,辽宁法库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