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试纺XLA纤维纺纱获得成功。XLA纤维是一种基于聚烯烃的独特新型弹性长丝纺纱纤维,具有耐久舒适的弹性以及耐高温和耐化学腐蚀性。山东德棉经过积极攻关,试纺成功的产品不仅质量达到了规定要求,同时也填补了公司在新型纺纱领域的又项空白。
XLA纤维试纺成功只是德棉无数创新成果的一个小插曲。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是有着48年历史的老“国企”,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始终高扬创新主旋律,向创新要效益,在创新中找出路,在市场上不断开拓着自己的新天地。
管理创新打基础
德棉靠管理“起家”,靠管理发展。2005年,他们把企业发展目标定位于“追求完美、走向卓越”,并围绕这一目标创新管理,大力推行投入产出考核和5S管理,采取健全组织体系、开展全员培训、完善考核网络、加强督导检查等措施,不断推进这两项管理创新向纵深发展。目前,该公司的吨纱用棉量、吨纱折合用电量、百米布折合用电量分别比规定指标减少1.24%、2.88%和7.17%。
技术创新壮“筋骨”
在德棉投产2.8亿元陆续建成的6万纱锭、高支高密无梭布的新建厂房里,我们看到,偌大的车间,只有生产设备在高速运转,却几乎看不到人来人往的局面。
在这里,万锭用工人数仅有25人左右,一名细纱值车工人的看台面达24台。依靠先进的工艺和技术,目前,山东德棉不仅能够生产120支、180支等高支棉纱,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企业的用工人数,吨纱用工人数仅有16人左右,万米布用工17人左右。
德棉公司采取大定量、短流程的工艺布局,合理配置设备机型,仅清梳联、细纱机等设备就为企业节省资金上百万元。他们针对种新型自动化并卷机存在的缺陷,经过反复研究,多次改进,终于成功地对该机实施了光电自停改造,从而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和设备的正常运转。像这种工艺和技术改造,公司每年都要完成200多项。人才培养添活力
在德棉,职工无论是在公司内部还是省、市和全国的比赛中,只要在操作比武中取得一定名次或被授予荣誉称号的,都可得到不同级别、相应档次的表彰奖励,成绩优异者,公司还创造条件,采取外派委培和到高等院校深造等形式,给予重点培养。
目前德棉股份有限公司一线操作工人中98%达到优一级以上技术水平。
自2001年以来,在山东省举办的各项操作比赛中,德棉先后取得了四个第一、两个第二、三个第三白勺成绩。2006年,在山东省政府首次命名的100名“首席技师”中,山东纺织行业共有7人,德棉占了2人。
鼓励创新成“气候”
山东德棉注重调动和保护职工群众的创新积极性,他们专门制定了有关创新成果评审、奖励的办法,还成立了专门的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按照规定,凡是职工在技术革新、工艺研究、生产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效果明显,且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新成果或“绝活”、“绝招”、“绝技”,公司不仅给予奖励,有的还以创新者本人的姓名给予冠名表彰,这样一来,真正做到使职工创新者有名、有利、得实惠,从而在公司内部形成了人人想创新,人人讲创新,人人争创新的良好风气。最近几年,德棉先后有5项职工创新成果受到冠名表彰,平均每年有120多项工艺、技术、管理创新项目受到不同程度的表彰奖励。
XLA纤维试纺成功只是德棉无数创新成果的一个小插曲。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是有着48年历史的老“国企”,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始终高扬创新主旋律,向创新要效益,在创新中找出路,在市场上不断开拓着自己的新天地。
管理创新打基础
德棉靠管理“起家”,靠管理发展。2005年,他们把企业发展目标定位于“追求完美、走向卓越”,并围绕这一目标创新管理,大力推行投入产出考核和5S管理,采取健全组织体系、开展全员培训、完善考核网络、加强督导检查等措施,不断推进这两项管理创新向纵深发展。目前,该公司的吨纱用棉量、吨纱折合用电量、百米布折合用电量分别比规定指标减少1.24%、2.88%和7.17%。
技术创新壮“筋骨”
在德棉投产2.8亿元陆续建成的6万纱锭、高支高密无梭布的新建厂房里,我们看到,偌大的车间,只有生产设备在高速运转,却几乎看不到人来人往的局面。
在这里,万锭用工人数仅有25人左右,一名细纱值车工人的看台面达24台。依靠先进的工艺和技术,目前,山东德棉不仅能够生产120支、180支等高支棉纱,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企业的用工人数,吨纱用工人数仅有16人左右,万米布用工17人左右。
德棉公司采取大定量、短流程的工艺布局,合理配置设备机型,仅清梳联、细纱机等设备就为企业节省资金上百万元。他们针对种新型自动化并卷机存在的缺陷,经过反复研究,多次改进,终于成功地对该机实施了光电自停改造,从而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和设备的正常运转。像这种工艺和技术改造,公司每年都要完成200多项。人才培养添活力
在德棉,职工无论是在公司内部还是省、市和全国的比赛中,只要在操作比武中取得一定名次或被授予荣誉称号的,都可得到不同级别、相应档次的表彰奖励,成绩优异者,公司还创造条件,采取外派委培和到高等院校深造等形式,给予重点培养。
目前德棉股份有限公司一线操作工人中98%达到优一级以上技术水平。
自2001年以来,在山东省举办的各项操作比赛中,德棉先后取得了四个第一、两个第二、三个第三白勺成绩。2006年,在山东省政府首次命名的100名“首席技师”中,山东纺织行业共有7人,德棉占了2人。
鼓励创新成“气候”
山东德棉注重调动和保护职工群众的创新积极性,他们专门制定了有关创新成果评审、奖励的办法,还成立了专门的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按照规定,凡是职工在技术革新、工艺研究、生产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效果明显,且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新成果或“绝活”、“绝招”、“绝技”,公司不仅给予奖励,有的还以创新者本人的姓名给予冠名表彰,这样一来,真正做到使职工创新者有名、有利、得实惠,从而在公司内部形成了人人想创新,人人讲创新,人人争创新的良好风气。最近几年,德棉先后有5项职工创新成果受到冠名表彰,平均每年有120多项工艺、技术、管理创新项目受到不同程度的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