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协助,以学校为主,社会企業和政府给予一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让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科技人才,发展一批新的创新创业实践的成果,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转型进度。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概念及建设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主要是指高校以大学生的文化知识为基础,通过积累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来发挥自身的价值,贯彻执行理论指导实践的观念,并实现科研与技术成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新模式,它包含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创业指导,一个是科技创新。从表面上来看,很多人会把创新实践理解成为和做实验很像的实践,还是以教学实验为主题,在此基础上又扩展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空间,然而实际上却不然,它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这种转变不仅是一种空间内容和功能的转变,还是潜移默化的心理转变,更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的积极改变,通过基地建设,把各个方面融为一体,建立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也会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更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积累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现状及原因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但我国许多高校在该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笔者经过多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基地调查中可以发现,创新创业基地在建设模式、种类和数量方面不断增加,但是与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设质量也不高,很多应有的空间和资源设备都不足,高校投入的实习经费也不充足,部分教师对学生实践并不重视,企业也不积极参与建设。特别是在指导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时,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面较窄,让很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受到限制,创新创业实践结果也受到很大伤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1)政府对于高校与企业建立实践平台缺乏相应的优惠政策,企业对高校在该领域合作的积极性低;(2)很多企业并不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场所;(3)高校在借用校外实践基地时,不能形成互惠机制,无法给出对方一定的效益;(4)高校大量招生,给学校的活动计费带来很多压力,不能在实践平台方面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支持。
三、高校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策略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还处在发展阶段,总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高校也会逐个解决。针对以上问题,高校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加大对大学生实践基地的投入
高校合理运用活动经费,发挥资金最大化的效益,同时也积极争取政府、社会、企业的支持,利用各种资源,多方面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机会。
2. 加强校内科技实践基地的建设
高校在与大企业合作时采取稳定合作的方式,在与小企业合作时采用灵活的合作方式。这样,由学校搭台,企业唱戏,吸引企业积极同高校共同进行实践基地建设。同时,还需要完善实践基地的考核制度,监察实践基地建设的力度和质量。
3. 加强校企合作,维护校企之间合作双赢的局面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在转型升级,很多企业都存在人才缺乏、研发能力低等难题。面对这些问题,高校要充分展现自身优势,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向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帮助企业研究开发,带来共赢的局面,促进高校与企业间的长期合作,稳定发展,成为共同发展的伙伴。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需要长期摸索和实践。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比如学生就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也是连接学生与社会的桥梁,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浓厚兴趣。同时,大学生在基地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也会在踏入社会后良好落实,实现知识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良好对接,也为大学生以后的创新创业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艳,艾志强,沈元军.刍议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J].中国高校研究,2013(1):58.
[2]曾琦,向晓东,张榜生.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创业研究,2012(5):23.
[3]崔源,李雪,琪安宁.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79.
作者简介:孙珊珊(1987— ),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山东协和学院人文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让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科技人才,发展一批新的创新创业实践的成果,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转型进度。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概念及建设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主要是指高校以大学生的文化知识为基础,通过积累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来发挥自身的价值,贯彻执行理论指导实践的观念,并实现科研与技术成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新模式,它包含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创业指导,一个是科技创新。从表面上来看,很多人会把创新实践理解成为和做实验很像的实践,还是以教学实验为主题,在此基础上又扩展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空间,然而实际上却不然,它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这种转变不仅是一种空间内容和功能的转变,还是潜移默化的心理转变,更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的积极改变,通过基地建设,把各个方面融为一体,建立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也会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更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积累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现状及原因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但我国许多高校在该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笔者经过多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基地调查中可以发现,创新创业基地在建设模式、种类和数量方面不断增加,但是与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设质量也不高,很多应有的空间和资源设备都不足,高校投入的实习经费也不充足,部分教师对学生实践并不重视,企业也不积极参与建设。特别是在指导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时,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面较窄,让很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受到限制,创新创业实践结果也受到很大伤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1)政府对于高校与企业建立实践平台缺乏相应的优惠政策,企业对高校在该领域合作的积极性低;(2)很多企业并不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场所;(3)高校在借用校外实践基地时,不能形成互惠机制,无法给出对方一定的效益;(4)高校大量招生,给学校的活动计费带来很多压力,不能在实践平台方面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支持。
三、高校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策略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还处在发展阶段,总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高校也会逐个解决。针对以上问题,高校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加大对大学生实践基地的投入
高校合理运用活动经费,发挥资金最大化的效益,同时也积极争取政府、社会、企业的支持,利用各种资源,多方面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机会。
2. 加强校内科技实践基地的建设
高校在与大企业合作时采取稳定合作的方式,在与小企业合作时采用灵活的合作方式。这样,由学校搭台,企业唱戏,吸引企业积极同高校共同进行实践基地建设。同时,还需要完善实践基地的考核制度,监察实践基地建设的力度和质量。
3. 加强校企合作,维护校企之间合作双赢的局面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在转型升级,很多企业都存在人才缺乏、研发能力低等难题。面对这些问题,高校要充分展现自身优势,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向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帮助企业研究开发,带来共赢的局面,促进高校与企业间的长期合作,稳定发展,成为共同发展的伙伴。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需要长期摸索和实践。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比如学生就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也是连接学生与社会的桥梁,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浓厚兴趣。同时,大学生在基地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也会在踏入社会后良好落实,实现知识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良好对接,也为大学生以后的创新创业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艳,艾志强,沈元军.刍议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J].中国高校研究,2013(1):58.
[2]曾琦,向晓东,张榜生.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创业研究,2012(5):23.
[3]崔源,李雪,琪安宁.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79.
作者简介:孙珊珊(1987— ),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山东协和学院人文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