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递进,逐步建构——“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与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学校对外教学展示活动中,我执教《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目前此课的教学设计大多采用“选棒拼图,归纳总结”的方法,即:教师提供若干长度不等的一组小棒、由学生任意取其中的三根拼一拼,看看哪些情况能拼成三角形、哪些不能,同时把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对这些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归纳得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其他文献
教学实践充分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地运用,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何时创设情境,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创设在学习研究新知时的学习情境;二是创设在应用拓展时
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采取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那么如何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怎样才能提高探究的有效性呢?个人认为可以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 “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探究性学习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是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课堂上,优秀的教师关心的不仅是教材的内容,更是学生的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自身的特点,下面就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案例背景】1.我校数学县级课题——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预习的习惯。学生通过预习,对书上的例题有所了解,初步感受了正比例。
翻译是博物馆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好的翻译尤为重要,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其相关问题向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然而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