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婧曾经是一名专职插画师,目前在武汉一家企业做策划兼设计工作,但在网络上,她有一个更出名的称号——“方舱手绘小姐姐”。
新冠肺炎疫情最凶猛的时候,黎婧是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里的一名患者。治疗期间,她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尤其是那些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的日常。她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了他们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量体温、送药、消毒、带领大家做广播操……一张张黑白漫画,却让无数方舱之外的人像看到了彩虹一样,在网上被大量转发。
4月下旬,这些画作结集出版,取名为《2020武汉日记:方舱“手绘小姐姐”的抗疫画集》。
《环球人物》记者采访黎婧那天是她恢复上班的第一天,恰好是“五一”劳动节期间。因为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她的公司采取的是弹性工作制。提到过去3个月的经历,她觉得“想要画下来的人和事太多了”。
“我觉得他们特别可爱”
2020年1月21日,黎婧上完了春节前的最后一天班。22日,她还跟好朋友相约,春节长假期间要一起去吃火锅。23日,武汉封城。
这让沉浸在过年气氛中的黎婧有些措手不及。首先是家里囤的菜不够了。由于抗疫期间限制外出,武汉市民开始在网上超市下单,超市负责外送。黎婧也加入了搶单大军。
“有家超市的抢单时间是22点—24点,我连续几天熬夜抢单,抢完后因为精神兴奋,又睡不着,有时第二天中午才起床,夜里又接着去抢单。平时我很少生病,但那几天可能抵抗力下降了。”黎婧对记者说。1月28日,她去了一趟药店,买了一些备用药。她后来推测,自己可能就是在药店里被感染的。
从2月1日起,黎婧连续几天低烧,胃口不好。她到医院拍了X光片,做了核酸检测,2月9日确诊感染,当天就被安排到一家酒店隔离。
黎婧确诊的那天,武汉体育中心的方舱医院还在建设中。后来护理她的安徽医疗队,也是在这一天到达武汉的。黎婧只在酒店待了一天就被转入社区医院,又隔离了两天,2月12日的晚上就住进了方舱医院。
“那天我们同一批十来个人,一起被车接过去。在车上,工作人员核对了每一个人的姓名,告知大家各自的床号。到了方舱,我们报上床号,护士告诉你位置在哪儿,直接过去就行了。整个过程非常顺利,也很快。”
最初几天,黎婧心情很郁闷。一方面是担心家人被感染,尤其是父母。另一方面是担心自己,她听说有的患者病情变化很快,两三天之内病情恶化,她不知道自己的情况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天气也不好,雨夹雪,又阴又冷。”黎婧回忆道。直到2月17日,她得知家人都没事,一下安心了。
“那天太阳也出来了。我在小广场上晒太阳,心情特别好,就想画画。”她用从网上购买的一个笔记本和一根中性笔,画了一张在太阳下双手比“V”的自画像。
从此开始,黎婧把目光对准了照顾自己的医护人员。“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像个小胖子一样,特别可爱。”
方舱医院里的病友各个年龄段都有,虽然都是轻症,心情却有好有坏。为了给大家鼓劲儿,医护人员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带动气氛,唱歌、跳舞、做操、聊天,这些都成了黎婧的创作素材。她用手机把医护人员的工作片段拍下来,剪辑成一个个小视频,再把一些有趣的画面截图,画成一张张定格漫画。
黎婧画的第一位医护人员是护士胡慧文,当时她正带着病友跳舞,动作像在飞一样,黎婧觉得很可爱,就把这一刻画了下来。第二天,她一口气画了5张。第三天,一位名叫赵宏伟的男护士走过来,递给她一沓白纸。
“他说我看到你在画画,觉得你应该需要。”黎婧对记者回忆道,“因为不能出去买,这些纸是他从方舱各处搜集来的。平时他们记东西的白纸都会反复用,我想他找这些纸也不容易。”
黎婧旁边床位住着一位阿姨,有糖尿病。阿姨起初觉得自己症状太重了,不断地跟护士说想转到重症医院去。为了安抚她的情绪,一位医生专门过来教了她一套呼吸操。黎婧看着阿姨跟随医生做呼吸操的情景,也拍了个小视频,“方舱医院里并没有生离死别,都是这种点点滴滴的小事”。
画作一张张积累起来。在黎婧的笔下,穿戴厚重的医护人员胖嘟嘟的,外形很萌,传到网上后让很多网友联想到动画片《超能陆战队》里的智能医疗机器人“大白”,很快获得了大量关注。
“一开始我只是想打发时间,就把自己剪辑的小视频发到了抖音上,没想到很多网友给我留言,说原来方舱里的生活是这样的,跟外界想象的不一样啊。”在网友的鼓励下,黎婧开始不断上传方舱里的真实生活,还配上自己的介绍。
“两位‘大白’推着特别难推的小车在发饭;一位保洁员背着药箱飞速地喷消毒剂,为了画他,我跟着跑了好几条通道;一位女护士在教我们‘七步洗手法’,她说‘为了保证你们每一个人的安全,我每次都洗这么久’,我听了特别感动……”
“我长胖了5斤”
黎婧所在的方舱医院里有300多名轻症患者和300多名医护人员。每天早上7点钟,护士会来测体温、量血压,早餐也会送过来。治疗主要靠中药,再就是运动。
上午10点和下午三四点,医护人员会带着大家做两次健身操,其他时间也会搞一些文艺活动,“病友们都蛮喜欢参与的”。
晚上10点左右是准备就寝时间,大灯熄灭后还有一些小灯光,方便医护人员观察夜间情况。
黎婧在方舱医院里长胖了5斤。“因为吃得太好了。每餐三荤一素,胡萝卜烧羊肉、土豆烧牛腩、扇贝炒青豆、基围虾,还有各种蛋糕、牛奶、面包、小火锅、水果、酸奶……医生一開始就跟我们说,不要想减肥的事了,现在需要脂肪护体,好好吃,吃了就睡,然后运动。”
住了一周左右,黎婧已经感觉不到任何症状。她估计自己快要出院了,想多拍一些医护人员的照片,出院后继续画下去。方舱里的医护人员除了大部分来自安徽外,还有几位来自贵州,黎婧就去找她们。
“到了那边,我看到4位贵州来的医护人员围着一个年轻的女病友,听她不停地诉说着,应该是在讲一些不开心的事。医护人员一边听一边帮她开解。”女病友讲了很长时间,黎婧在旁边也等了好久,最后决定过一会儿再来。
结果黎婧跑了三趟。“每次我觉得应该说完了,过去一看病友还在讲,医护人员还在听。你能想象吗?我就觉得,这些医护人员怎么会有这么强大的耐心啊!”
2月21日,黎婧做了新的核酸检测。“心情太紧张了,如果检测呈阴性,我就可以出舱了。”她画下了得知结果时的场景,两位“大白”告诉大家:“E区核酸全阴哦!”那一刻她高兴极了。
2月25日,黎婧正式出舱。几名相熟的医护人员送她到门口,黎婧加了他们的微信。接下来她要去隔离点观察两周,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回家,再居家观察14天。
“那天有位小护士一直在门外,等着送我,结果接我的车到晚上才来,她从下午两三点一直等到晚上8点,我真的好感动。”
黎婧还告诉记者,她直到最近才知道,安徽医疗队的医护人员虽然来自同一个地区,却来自不同的医院。“他们都是通过单位主动报名,很多人是单枪匹马上来,然后组成一个地区医疗队支援武汉。其中女性占到一半多,我们这个区还有几位男护士,都特别细心。”
在武汉体育中心的方舱医院清零后,这些医护人员原地待命休息了几天,随后转战到另一处重症病区,继续抗疫。“那边相对来说要危险得多,这些医护人员几乎是连续作战,我真的太佩服他们了。”黎婧感叹道。
“我想一直画下去”
从出舱到现在,黎婧的画笔一直没有停,“因为想记住的东西太多了”。
有网友建议,除了“大白”的形象外,希望黎婧能画下医护人员真实的样子,让大家看到、记住。“我现在还在画,也是在实现对网友的承诺,能画多少画多少。”
其实在方舱时,黎婧从来没有见到过医护人员真实的模样。“他们始终穿着整套防护服,特别厚重,我只能看到他们的眼睛。”医护人员之间也只能通过防护服上的名字辨认彼此。
后来黎婧亲身体验了一次穿防护服的感受。那次她去医院复查,自己买了一套简易防护服,比医护人员穿的薄很多。即使这样,穿上后都热得不行。
“好闷,特别闷。我只戴了一层手套,觉得跟手一直粘在一起,很不舒服。听说医护人员至少戴两层。”黎婧感到头昏、心烦,想到医护人员是在这种情况下工作,每天要做那么多事,还要去照顾和安慰每一名病友,“真是太不容易了”。
前前后后加起来,黎婧已经画了300多张。为了搜集资料,她发动了很多朋友,网友们也不断提供素材。大家给她发来医护人员的照片、视频,还包括部分医护人员家属的资料,黎婧会了解清楚照片背后的故事,然后照着这些场景画下来,也是对这段历史的一种记录。
“虽然4万多人不能画全,但我想把31支援鄂医疗队都画到,哪怕有的省份只画一张,也是一个代表。希望能实现自己的这个小心愿。”
今年3月初,黎婧还在隔离点的时候,一家出版社找到了她,希望出版她的方舱手绘作品。在此之前,黎婧完全没想过这些漫画有一天能结集出版。
“最开始真的没有想太多,就是觉得画这些很有意思,后来大家喜欢,我就继续画。倒是有网友留言说,希望我能出一本画册。但我觉得出书太难了,就把这当成网友对我的鼓励。直到出版社的老师联系我,希望把这些凡人英雄的故事和精神传播出去,这太符合我的心愿了,所以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疫情暴发初期,很多人被沉重的数字和负面信息所包围,心情压抑,那是一段煎熬的过程,直到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抗击疫情,逐渐走出阴霾,再见曙光。作为方舱医院的见证者,黎婧欣慰于自己的漫画能为他人带来温暖和正能量。
“很多人告诉我,在最灰暗、最难熬的那段时间,他们因为我的漫画获得了一些力量。这些话让我很感动。”黎婧觉得做人需要有积极的心态,多记住一些美好的东西才能更好地生活。
“我知道有外媒抹黑说‘方舱是集中营’‘隔离没有人权’什么的,我就希望让大家看到真实的情况。”黎婧说,“还有,我以前没感觉到中国人这么团结,平时也会有人抱怨这抱怨那,但一旦有什么事情发生,大家真是团结一心,这种力量真的很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