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过重阳节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10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产生于东汉时期,于六朝时期定型,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由于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有2000多年历史的重阳节有许多习俗。习俗又分官俗和民俗,实际过去宫廷和民间是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重阳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就是现在景山)登高。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这就是官俗过重阳节。
  我国于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也是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这一天有登高远眺、吃重阳糕、观赏菊花(简称赏菊)、饮菊花酒、佩戴制作茱萸香包、吟诗作赋等民俗活动。其中登高是流传至今的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
  在老北京,重阳节登高之地主要集中在郊区的西山八大处、香山、五塔寺、天宁寺等地。人们在登山的过程中,玩到高兴时,还会吟诗作赋,即“踏秋”,与“三月三”的“踏春”相对应。

吃重阳糕


  重阳吃糕,以前是老北京人在重阳节不可或缺的风俗之一。吃重阳糕,因为糕谐音“高”,与登高一样,意义相同。重阳糕到底长什么样呢?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很多都不知道,因为现在饮食店里没有专卖重阳糕的。
  重阳糕,在专门介绍习俗的古书《荆楚岁时记》中是这样记载:“九月九日宴会,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其中的“食饵”就是吃重阳糕。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在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重阳糕已相差不远了。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因为重阳节这一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所以重阳糕又叫九层糕。
  九层重阳糕像座宝塔形状,上面还放两只面做的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实际历史上相关饮食制作书中并无规定的做法,可以说制作起来较为随意,在制作重阳糕的历史上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三种。例如“糙花糕” 的馅料为栗子仁、杏仁、小枣、核桃仁、葡萄干之类的糙干果,颜色构成五色。金钱花糕与细花糕的馅料为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青红丝(或香菜叶)也构成五色。
  最上面的两只羊一只要发给现场最年长的女士首先品尝,另一个发给现场最年长的男士品尝,以表敬老之意。但苦于百姓都不是面塑手工艺者,又加上是发面,蒸后怎么也不像羊了。后来我就用模具将骨粉压制成各种卧姿的假羊,颜色相近,卧姿又稳当,高度正合适。以后发现馅料不太容易凑成九种,就每层间放9个枣,凑成九九重羊(阳)的效果。這样制作起来,反而好看好吃,馅料也更容易找齐,更利于大众制作。

赏菊、斗菊与喝菊花酒


  在老北京,重阳节期间历来都有赏菊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古时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据说老北京那时文人墨客逢重阳节常赴天宁寺去赏菊观景。天宁寺位居旧京近郊广安门外,原地势较高,可登临远眺京城,旧京时这里的殿宇虽已破旧,但古树参天植物花卉繁茂,花团似锦,尤以多姿貌美的菊花繁多而闻名古城,成为金秋登高赏菊游乐的好地方。清李静山《增补都门杂咏》曾有诗曰:“天宁寺里好楼台,每到深秋菊又开,赢得倾城车马动,看花犹带玉人来。”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赏菊的同时还包含“斗菊”。实际就是比赛看谁的菊花美!至今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每年都还延续赏菊“斗菊”的活动,吸引全市甚至全国各地喜欢菊花的人们光临。
  自古重阳佳节,我国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在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古时菊花酒,讲究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初九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自己泡菊花酒一定要看是否是食用菊花,不能随便用盆栽和公园的菊花。

佩茱萸香囊与归宁父母


  著名诗人王维的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很多人好奇茱萸到底是什么。茱萸是一味叫吴茱萸的中药,它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入肝、脾、胃,有温中散寒,止痛燥湿、疏肝下气、降逆止呕之功效。
  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楷记》,讲述的是一家人用茱萸辟邪的故事。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所以在重阳这天,人们采摘茱萸的枝叶和果实用红布缝成小囊,戴在身上,可避邪。以后就干脆制作成香囊。这就是重阳节佩茱萸香囊的民俗。
  如今用茱萸制作香包的活动已经不多了,我曾于2018年应台办需要制作过一些赠送给台胞,颇受欢迎。
  除了以上习俗外,在老北京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那就是在这天要将出嫁的女儿接回来。这个习俗如今在北京的郊区还流行着。在重阳节这天,天刚明,娘家人就备着名酒、糕点、水果去接女儿回家了,谓之“归宁父母”。将女儿接回家后,父母要取片重阳糕搭在女儿额头上,一边搭一边还说些祝福的话:“愿儿百事俱高。”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女儿节”。
  讲述重阳节的习俗是为了更好地在全社会体现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让传统文化在敬老爱老重阳活动中大放异彩。


2016 年作者教社区居民亲手制作重阳糕


作者亲手制作的重阳糕和泡的菊花酒
其他文献
肇始于1933年的粤语有声电影拍摄热潮,与同时代的“国语运动”、电影审查制度、“大众语运动”发生了强烈的共振,既体现了“国语”与“方言”的辩证关系,又揭示出中国现代语言建设的深层次冲突,从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粤语电影的兴起诚然是受商业利益的驱使,但在这一过程中,又承载了家国观念、政治理想和民权诉求,从而展现出近代中国的现代性转型的过程中,电影工业与语言建设、国族愿景和政治理念之间复杂的联系.
2021年5月,京郊农村,夜凉爽而静谧。北京市丰台区新发地村一处空场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有15个本村农民正努力把这块15亩的空地用铁丝网围起来,拉来一车车焦砟在地上细细铺了,并搭建起几间单薄简陋的小平房。  带头的是一位中等身量的精壮汉子。汉子长脸,下颌角线条坚硬分明,眉毛浓郁高挑,一管高而直的鼻子端端正正立在脸庞正中间,将那双单睑的眼睛妥妥安置在两侧。汉子双眸中跳动着狂野的火苗,两片略厚的嘴
期刊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天坛有无数神奇,其中以五大神奇建筑而闻名中外:一为祈年殿,俗称无梁殿;二为回音壁;三为三音石;四为对话石;五为圜丘坛,即祭天台。围绕着天坛神奇的声音之谜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也凸显出天坛不同凡响的特殊地位。声之地  说到天坛其实是指圜丘坛,是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
期刊
北平市国营永茂公司是中共北平市委、市政府下属的一个部门,既是一个经济实体,同时又是代管北平工业生产的一个组织机构。1949年9月28日,公司领导接到市委紧急通知:要求公司按照新政协刚刚讨论通过的五星红旗的设计方案,为新中国的诞生赶制一批国旗。消息传开,全公司上下立即行动起来。采购布料、研究图纸、设计方案……夜以继日地抢时间,组织赶制。当时,市场上的面料紧缺,不能满足用料所需,公司不得不从天津调运一
期刊
前些日子,去东城北小街一带拍摄胡同。走到东四七条东口时,我忽然看到了马路对面的一个大院,那是原来陆军医院生活区的大门口(现在的陆军总医院大门已经朝北开在了东四十条往东的大街上),里边有一座我熟悉的建筑,那就是陆军总医院礼堂。“混”進礼堂“蹭”戏看  铁门开着,我走了进去,看到了那座建筑,惊喜的是它居然还健在。想起小时候,这个礼堂的建筑外立面是红砖砌成的,而现在整座礼堂被涂成了黄颜色,好在整体结构并
期刊
关于朝鲜电影公司的成立背景、时间、公司设立于俄罗斯领事馆原址的原因、韩国电影人的退出,以及公司解散的原因等方面仍有待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以朝鲜电影公司为中心,进一步对其成立背景、成立时期,以及资金问题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周围居民的口述与当时的地图对公司设在原俄罗斯领事馆的问题进行考证,并通过相关人士的口述材料对韩国电影人的退出,以及电影公司的解散原因重新进行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