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使高职毕业生达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研究了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原有“泵与风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内容、“精讲—多练—校外实训(实习)”三步曲教学法、考核评价方式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泵与风机;改革与创新;技能型人才;仿真机
作者简介:陈明付(1964-),男,福建泉州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系,副教授。(福建 泉州 362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2-0102-02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泵与风机”是高职高专“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和“火电厂集控运行”(以下简称热动、集控)等专业一门必修的核心职业技术课程,主要讲述火电厂各种泵与风机的原理、结构、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该课程紧密结合电厂生产实际,实践性较强。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火电厂泵与风机的启停、事故分析与处理等运行和检修方面的能力,为其职业岗位(岗位群)奠定基础。之前我们的教学方式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导,采用“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模式,重教而不重学,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2]结果达不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理想效果,因此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一、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1.文化基础总体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学生的录取批次是最后一批,文化基础较本科高校的学生要差一些。同时不少学生由于高考成绩的限制,无法进入自己喜欢的学校或专业就读,学习缺乏动力。加上部分学生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或某些知识点听不懂,又未得到及时解决等原因,造成学生对所学专业或某课程缺乏热情,学习动力不足,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高职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于内容枯燥的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而对于实践性实用的教学环节,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
二、高职“泵与风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丰富的教学内容与课时有限的矛盾
泵与风机是火电厂最重要的辅助设备,担负着输送各种流体的任务。泵与风机发生故障有可能引起停机、停炉这样的重大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全面牢固掌握各种泵与风机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由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总课时和该课程课时的压缩,造成该课的教学效果很有限。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滞后
在讲授各种泵与风机的结构、运行、维护等这些抽象、又是重点和难点的知识的时候,仍采用“满堂灌”式的说教,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于是对该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学习就不认真,出现了上课玩手机、看小说或杂志,甚至睡觉等现象。
三、高职“泵与风机”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
“泵与风机”课程的第一次课,我们就安排在学院的仿真机教室上课,通过投影介绍各种泵与风机在火电厂的应用、作用及所处的地位。为了强调泵与风机在火电厂分别犹如人的心脏和呼吸系统似的重要作用,我们调出单机600MW机组的额定工况,故意停运一台正常运行的汽动给水泵,观察机组的汽压、汽温、负荷等参数的降低情况,经调整稳定后,发现机组负荷大约降为原额定负荷的一半。接着故意把两台正常运行的汽动给水泵全部停运,结果发现停炉、停机,机组负荷很快甩为零的现象。接着继续故意停运两台正常运行的引风机等来说明该问题,观察到类似停运汽动给水泵的现象。通过亲眼目睹,学生们真正领悟到泵与风机在火电厂中的重要作用和该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
同时,第一次课我们就给学生交代清楚,该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并非仅仅通过期末闭卷考试来确定的,而是采用综合评价,使学生们重视该课程的各教学环节。
2.精讲
重组教学内容,把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即基础知识模块(含泵与风机在电厂的应用、作用、叶轮理论、性能)、泵与风机的运行模块(含工作点、给水泵、凝结水泵、循环水泵、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的运行)和泵与风机的构造模块。重新分配课时,增加运行部分的课时。
(1)“精讲”知识点。在有限的课时里,紧紧围绕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看幻灯片、模型、实物、动画展示等来精讲 泵与风机的轻载启动方式、构造。
在讲授“泵与风机的构造”时,由于课堂上无法展示实物,语言描述又因学生日常生活和已有知识中缺乏类比材料而难以产生“直观”效果,同时学生识图能力有限,则必须采用幻灯片、动画或CAI教学课件,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4]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选用合适案例。适当引用火电厂生产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因为,一方面我们选出的案例来自于火电厂的通报或总结材料,例如重大设备或人身事故等,在同类事件中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对案例发生的条件、原因、过程、后果、处理及经验教训等的分析具体而生动,是教材的有利补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授“泵运行中的事故处理”的内容时,尝试举例某火电厂“给水泵故障导致汽包水位低”的内容来讲授,把事故的经过、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解决措施详细地分析给学生听。学生们听了这个事故后惊叹不已,连连摇头直呼太复杂了,没想到一个事故牵涉到这么的知识、这么多的人员、后果这么严重、处理这么麻烦。通过这个事故的回放,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提高了学生们的忧患意识,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多练
(1)让学生亲手操作仿真机。对“泵与风机的运行”这一模块知识的教学,我们把学生带到仿真机教室去,利用600MW机組的给水泵、凝结水泵、引风机、送风机等,演示它们单台运行时的启动过程、工况调节、故障分析与排除、停止过程,以及两台并联运行时的操作等,然后分成三个小组(各个小组不会互相影响),同小组间的成员必须默契配合,让学生们自己亲手操作,模拟训练,老师当场指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实战演练,凝聚了学生们团队协作的智慧和力量,让他们体验到操作成功后的成就感,改变了以前本章的教学内容老师几乎是“照本宣科”或“朗读运行规程”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学习兴趣高涨,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技能,效果事半功倍。
(2)让学生们亲自拆、装泵与风机。为了让学生们深刻了解泵与风机的构造,我们把学生带到学院实训中心的“热力设备检修装配车间”去边拆卸设备边讲解。学生们看到已拆开的多级离心泵和离心风机的一个个零部件时,恍然大悟。之后由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把拆卸下来的各个零部件一个一个安装回去成为一台完整的泵与风机。通过这么一拆一装,同时利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答疑,最后老师及时总结。整个“教、学、做”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个性与自主性,使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5]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对组成泵与风机的各零部件的形状、位置以及作用等知识就清清楚楚了。
4.校外实训(实习)
高职高专教育是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特点是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强调工程实践性。我们安排了下厂参观、认识实习、运行或检修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电厂实际的工作氛围,缩小学校与电厂的距离。
5.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改变一门课程、一份试卷、一个成绩的传统考核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实践在电厂实际上的应用,侧重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特别是泵与风机的拆装操作和仿真机实训操作的考核。此外,还应考虑学生的独特见解方面的成绩,且所占比例不应太小(如通过课外作业、课堂提问、课后辅导等途径加以收集),列成表格,建立《学生考核成绩登记表》,如表1所示。
6.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知识、信息技术等的不断普及,泵与风机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应用,高职高专学生更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利用Internet 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四、结语
为了使我们培养的毕业生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通过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内容、“精讲—多练—校外实训(实习)”三步曲教学法、考核评价方式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爱清.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
[2]吕玮,吕文静.高职高专教学方法改革现状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0,(29).
[3]张良瑜,谭雪梅,王亚荣.泵与风机(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2.
[4]黄蔚雯,朱飙.建设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精品课程的实践与认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5]王亚荣.“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在“泵与风机”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5).
(责任编辑:麻剑飞)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泵与风机;改革与创新;技能型人才;仿真机
作者简介:陈明付(1964-),男,福建泉州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系,副教授。(福建 泉州 362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2-0102-02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泵与风机”是高职高专“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和“火电厂集控运行”(以下简称热动、集控)等专业一门必修的核心职业技术课程,主要讲述火电厂各种泵与风机的原理、结构、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该课程紧密结合电厂生产实际,实践性较强。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火电厂泵与风机的启停、事故分析与处理等运行和检修方面的能力,为其职业岗位(岗位群)奠定基础。之前我们的教学方式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导,采用“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模式,重教而不重学,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2]结果达不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理想效果,因此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一、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1.文化基础总体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学生的录取批次是最后一批,文化基础较本科高校的学生要差一些。同时不少学生由于高考成绩的限制,无法进入自己喜欢的学校或专业就读,学习缺乏动力。加上部分学生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或某些知识点听不懂,又未得到及时解决等原因,造成学生对所学专业或某课程缺乏热情,学习动力不足,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高职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于内容枯燥的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而对于实践性实用的教学环节,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
二、高职“泵与风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丰富的教学内容与课时有限的矛盾
泵与风机是火电厂最重要的辅助设备,担负着输送各种流体的任务。泵与风机发生故障有可能引起停机、停炉这样的重大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全面牢固掌握各种泵与风机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由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总课时和该课程课时的压缩,造成该课的教学效果很有限。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滞后
在讲授各种泵与风机的结构、运行、维护等这些抽象、又是重点和难点的知识的时候,仍采用“满堂灌”式的说教,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于是对该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学习就不认真,出现了上课玩手机、看小说或杂志,甚至睡觉等现象。
三、高职“泵与风机”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
“泵与风机”课程的第一次课,我们就安排在学院的仿真机教室上课,通过投影介绍各种泵与风机在火电厂的应用、作用及所处的地位。为了强调泵与风机在火电厂分别犹如人的心脏和呼吸系统似的重要作用,我们调出单机600MW机组的额定工况,故意停运一台正常运行的汽动给水泵,观察机组的汽压、汽温、负荷等参数的降低情况,经调整稳定后,发现机组负荷大约降为原额定负荷的一半。接着故意把两台正常运行的汽动给水泵全部停运,结果发现停炉、停机,机组负荷很快甩为零的现象。接着继续故意停运两台正常运行的引风机等来说明该问题,观察到类似停运汽动给水泵的现象。通过亲眼目睹,学生们真正领悟到泵与风机在火电厂中的重要作用和该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
同时,第一次课我们就给学生交代清楚,该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并非仅仅通过期末闭卷考试来确定的,而是采用综合评价,使学生们重视该课程的各教学环节。
2.精讲
重组教学内容,把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即基础知识模块(含泵与风机在电厂的应用、作用、叶轮理论、性能)、泵与风机的运行模块(含工作点、给水泵、凝结水泵、循环水泵、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的运行)和泵与风机的构造模块。重新分配课时,增加运行部分的课时。
(1)“精讲”知识点。在有限的课时里,紧紧围绕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看幻灯片、模型、实物、动画展示等来精讲 泵与风机的轻载启动方式、构造。
在讲授“泵与风机的构造”时,由于课堂上无法展示实物,语言描述又因学生日常生活和已有知识中缺乏类比材料而难以产生“直观”效果,同时学生识图能力有限,则必须采用幻灯片、动画或CAI教学课件,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4]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选用合适案例。适当引用火电厂生产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因为,一方面我们选出的案例来自于火电厂的通报或总结材料,例如重大设备或人身事故等,在同类事件中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对案例发生的条件、原因、过程、后果、处理及经验教训等的分析具体而生动,是教材的有利补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授“泵运行中的事故处理”的内容时,尝试举例某火电厂“给水泵故障导致汽包水位低”的内容来讲授,把事故的经过、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解决措施详细地分析给学生听。学生们听了这个事故后惊叹不已,连连摇头直呼太复杂了,没想到一个事故牵涉到这么的知识、这么多的人员、后果这么严重、处理这么麻烦。通过这个事故的回放,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提高了学生们的忧患意识,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多练
(1)让学生亲手操作仿真机。对“泵与风机的运行”这一模块知识的教学,我们把学生带到仿真机教室去,利用600MW机組的给水泵、凝结水泵、引风机、送风机等,演示它们单台运行时的启动过程、工况调节、故障分析与排除、停止过程,以及两台并联运行时的操作等,然后分成三个小组(各个小组不会互相影响),同小组间的成员必须默契配合,让学生们自己亲手操作,模拟训练,老师当场指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实战演练,凝聚了学生们团队协作的智慧和力量,让他们体验到操作成功后的成就感,改变了以前本章的教学内容老师几乎是“照本宣科”或“朗读运行规程”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学习兴趣高涨,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技能,效果事半功倍。
(2)让学生们亲自拆、装泵与风机。为了让学生们深刻了解泵与风机的构造,我们把学生带到学院实训中心的“热力设备检修装配车间”去边拆卸设备边讲解。学生们看到已拆开的多级离心泵和离心风机的一个个零部件时,恍然大悟。之后由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把拆卸下来的各个零部件一个一个安装回去成为一台完整的泵与风机。通过这么一拆一装,同时利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答疑,最后老师及时总结。整个“教、学、做”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个性与自主性,使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5]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对组成泵与风机的各零部件的形状、位置以及作用等知识就清清楚楚了。
4.校外实训(实习)
高职高专教育是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特点是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强调工程实践性。我们安排了下厂参观、认识实习、运行或检修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电厂实际的工作氛围,缩小学校与电厂的距离。
5.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改变一门课程、一份试卷、一个成绩的传统考核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实践在电厂实际上的应用,侧重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特别是泵与风机的拆装操作和仿真机实训操作的考核。此外,还应考虑学生的独特见解方面的成绩,且所占比例不应太小(如通过课外作业、课堂提问、课后辅导等途径加以收集),列成表格,建立《学生考核成绩登记表》,如表1所示。
6.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知识、信息技术等的不断普及,泵与风机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应用,高职高专学生更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利用Internet 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四、结语
为了使我们培养的毕业生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通过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内容、“精讲—多练—校外实训(实习)”三步曲教学法、考核评价方式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爱清.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
[2]吕玮,吕文静.高职高专教学方法改革现状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0,(29).
[3]张良瑜,谭雪梅,王亚荣.泵与风机(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2.
[4]黄蔚雯,朱飙.建设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精品课程的实践与认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5]王亚荣.“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在“泵与风机”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5).
(责任编辑:麻剑飞)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