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让教师的教育智慧与学生的聪明才智珠连璧合、相得益彰;让文言文教学充满快乐。
关键词:快乐学习;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38-001
在文言文教学中,许多老师都会遇到一个比较伤脑筋的问题:如何把文言文上得更活跃些?这不是个三言两语能概括的问题,语文教师面对这一问题时,往往会感受到无奈的沉重。
首先,学生似乎是先天性地拒绝文言文的学习,对于文言文总不能够主动的去把握,就算老师将已有知识重新系统化,并将之归纳于学生面前,学生顶多也只能算是个“填鸭”。虽表面上毫不反抗,埋头做笔记,强打精神背熟知识点及课文,但显然效果是不理想的。
再者,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认识不深刻,认为文言文只要记好几个实词、虚词,会翻译古文,那么一切都不成问题。由于这样的认识误差,影响着学生学习古文的态度。不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日渐低下。
而老师方面也同样遇到“麻烦”,面对学生的不理解,逐渐将重心转到词语理解上去,忽略了文言文中的“光彩”,使得文言文在教与学之间不断地上演着恶性循环,从而使老师把文言文当成了一块重要的“鸡肋”来处理。因此要想使文言文的课堂活起来,我们就要从教学方法上想办法。
怎样让快乐融进课堂,让欢声笑语洋溢课堂,让孩子们真正享受语文课带来的快乐呢?
一、教材中找乐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中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具体形象的东西能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就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挖掘教材本身的“快乐”,通过观察直观教具、实验等,把抽象的语言文字与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如教学《爱莲说》,在授课前可让学生各自观察莲花、藕,牡丹和菊花。导人新课时让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它们三者有什么区别。在讲读时,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课文中作者所阐述的观点。又如在教学《卖油翁》这一课时,我找来了一把玩具手枪,装好了塑料子弹,吹起气球粘在黑板上找同学来射,看看谁能一枪打中。来导人课文。
二、设情境,点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三、竞赛充满课堂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原因,学生学习的动机越强烈,越能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而转化为学习的一种内动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好胜心强的特点,经常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如在背诵训练中,可比一比谁背的最快最好,这样学生便争先恐后的背诵开来。在单元复习时可开展“翻译接龙”“解词明星”来复习平时最不好记忆的文言解词和句子。通过竞赛,学生能集中注意,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智能、潜力。
四、音乐萦绕课堂
“音乐”是最美妙的语言,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可以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初中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兴趣要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让音乐走进课堂。如教学《三峡》,让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乐曲一边读课文,发现学生读书的速度慢了下来,好像一下有了语感,明显读得比平时要好。这样反复了几遍,有的同学竟然背了下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效率也明显提高。
五、绘画美化课堂
“绘画”是对美丽事物的直接感受,进而把握美、领悟美。学生们喜欢画,喜欢用手中的笔来描绘自己七彩梦想。形态各异,色彩鲜艳的图案虽然透露着稚嫩,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愉快的体验,无不刺激着他们的创作欲望。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让他们用手中的笔画出自己眼中、心中课文的美景。这样,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如《三峡》一课:
师:同学们读了《三峡》的第一段,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景象?
生1:高高的山连绵不断。
生2:还有湍急的三峡水。
生3:还有水面上的行船…
师:三峡景象十分壮丽,让我们拿出笔来画出你心中最美的三峡吧!
此时,学生兴趣盎然,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绘画作品,从而加深了对词语和课文的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绘画”的巧设岂不给语文课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六、表演激活课堂
“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进而使课堂上妙趣横生,生机勃勃。如果整堂课都让他们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课,既压制了潜能,又压抑了个性,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身心健康,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课堂气氛单调、枯燥。霍姆林斯基说:
“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们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让他们身临其境,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一堂语文课就像一出戏,要时而高潮迭起。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把信心和快乐送给学生,让课堂充满天真童趣和快乐,让学生们沉浸在欢乐的语文课堂中,能够在快乐中轻松的学好文言文。
关键词:快乐学习;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38-001
在文言文教学中,许多老师都会遇到一个比较伤脑筋的问题:如何把文言文上得更活跃些?这不是个三言两语能概括的问题,语文教师面对这一问题时,往往会感受到无奈的沉重。
首先,学生似乎是先天性地拒绝文言文的学习,对于文言文总不能够主动的去把握,就算老师将已有知识重新系统化,并将之归纳于学生面前,学生顶多也只能算是个“填鸭”。虽表面上毫不反抗,埋头做笔记,强打精神背熟知识点及课文,但显然效果是不理想的。
再者,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认识不深刻,认为文言文只要记好几个实词、虚词,会翻译古文,那么一切都不成问题。由于这样的认识误差,影响着学生学习古文的态度。不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日渐低下。
而老师方面也同样遇到“麻烦”,面对学生的不理解,逐渐将重心转到词语理解上去,忽略了文言文中的“光彩”,使得文言文在教与学之间不断地上演着恶性循环,从而使老师把文言文当成了一块重要的“鸡肋”来处理。因此要想使文言文的课堂活起来,我们就要从教学方法上想办法。
怎样让快乐融进课堂,让欢声笑语洋溢课堂,让孩子们真正享受语文课带来的快乐呢?
一、教材中找乐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中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具体形象的东西能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就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挖掘教材本身的“快乐”,通过观察直观教具、实验等,把抽象的语言文字与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如教学《爱莲说》,在授课前可让学生各自观察莲花、藕,牡丹和菊花。导人新课时让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它们三者有什么区别。在讲读时,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课文中作者所阐述的观点。又如在教学《卖油翁》这一课时,我找来了一把玩具手枪,装好了塑料子弹,吹起气球粘在黑板上找同学来射,看看谁能一枪打中。来导人课文。
二、设情境,点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三、竞赛充满课堂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原因,学生学习的动机越强烈,越能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而转化为学习的一种内动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好胜心强的特点,经常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如在背诵训练中,可比一比谁背的最快最好,这样学生便争先恐后的背诵开来。在单元复习时可开展“翻译接龙”“解词明星”来复习平时最不好记忆的文言解词和句子。通过竞赛,学生能集中注意,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智能、潜力。
四、音乐萦绕课堂
“音乐”是最美妙的语言,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可以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初中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兴趣要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让音乐走进课堂。如教学《三峡》,让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乐曲一边读课文,发现学生读书的速度慢了下来,好像一下有了语感,明显读得比平时要好。这样反复了几遍,有的同学竟然背了下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效率也明显提高。
五、绘画美化课堂
“绘画”是对美丽事物的直接感受,进而把握美、领悟美。学生们喜欢画,喜欢用手中的笔来描绘自己七彩梦想。形态各异,色彩鲜艳的图案虽然透露着稚嫩,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愉快的体验,无不刺激着他们的创作欲望。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让他们用手中的笔画出自己眼中、心中课文的美景。这样,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如《三峡》一课:
师:同学们读了《三峡》的第一段,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景象?
生1:高高的山连绵不断。
生2:还有湍急的三峡水。
生3:还有水面上的行船…
师:三峡景象十分壮丽,让我们拿出笔来画出你心中最美的三峡吧!
此时,学生兴趣盎然,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绘画作品,从而加深了对词语和课文的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绘画”的巧设岂不给语文课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六、表演激活课堂
“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进而使课堂上妙趣横生,生机勃勃。如果整堂课都让他们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课,既压制了潜能,又压抑了个性,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身心健康,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课堂气氛单调、枯燥。霍姆林斯基说:
“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们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让他们身临其境,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一堂语文课就像一出戏,要时而高潮迭起。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把信心和快乐送给学生,让课堂充满天真童趣和快乐,让学生们沉浸在欢乐的语文课堂中,能够在快乐中轻松的学好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