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知识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chao0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指出:“应积极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一下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其他学科知识:
  
  一、注意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数学知识
  
  朗读古诗巧解几何题。如湖北黄冈市第15届语文竞赛题:“湖静浪平六月天,荷花半尺出水面。忽来南风吹倒莲,荷花恰在水中淹。湖面之上不復见,入秋渔夫始发现。落花距根二尺整,试问水深尺若干?”这类题是以“知识渗透”和“能力迁移”的方式,使学生尽可能将所学的有关知识组合成结构较复杂的知识链条,以拓宽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天地。
  
  二、注意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物理学知识
  
  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可以给学生讲解光线沿直线传播,而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进行传播。“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时,我们也能听得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这样在古诗文教学中适当渗透物理学知识,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加强素质教育。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注意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化学知识
  
  朱熹的《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们在欣赏春天风和日丽、生气勃勃、百花争艳、万物更新的美好景象的同时,又思考:“花为人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花怎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由于花瓣的细胞中存在着色素。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的缘故。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记忆,激发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更加幸福的明天。
  
  四、注意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生物学知识
  
  据顾栋高对《毛诗类释》的材料统计:“《诗经》中出现的动植物各物之名,谷类有二十种,蔬菜有三十八种,药物有十七种,草有三十七种,花果有十五种,木有四十三种,鸟也有木名一样多,而马的异名有二十七种,虫有三十七种,鱼有十六种。这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在生产斗争中积累下来的广博的知识。”历代的文人墨客写有关动植物的名作不少。杜甫的《绝句》写出了“黄鹂”、“白鹭”两种动物,且意境优美,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中,接受审美教育。
  
  五、注意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天文学知识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们在领会词人歌颂超越时空的坚贞爱情的同时,又学到了一点天文学知识。被银河阻隔的牵牛、织女两星相距若干光年。
  
  六、注意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
  
  曹操的《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六句概括地写出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惨象,并流露出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苍凉激楚,形象鲜明。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同情人民的苦难,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增强竞争能力。
  
  七、注意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地理知识
  
  唐诗人张继,在上京考试失落后,写下了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若学生问:“夜半月落,该是什么月相?”答曰:“上弦月。”若不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怎能“给人昭昭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地面状况气候因子的作用和影响:地势高低不同,造成温差不同,开花的时间也就不同了。
  
  八、注意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宗教知识
  
  杜牧的《江南春》。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崇信佛教的狂热情况的嘲讽。介绍佛教、伊斯兰教等在我国不同朝代兴起的原因,结合当今实际说明尊重合法的宗教信仰对维护民族团结、对四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揭批“法轮功”等歪理斜说,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九、注意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哲学知识
  
  古诗中的哲理诗不少,它们给人启迪,给人智慧,引导人们追求进步。苏轼的(蕙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种把艺术的美感和人生哲理融合成一体的写法,不但扩大了诗的境界,而且还能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探索。
  
  十、注意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美学知识
  
  审美心境有一种抗干扰性,以使既有情绪能够外化在客观事物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如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移情于花鸟,使自然人格化的写法,说使诗句具有了万物同悲的艺术效果。理解审美情感与审美心境的辩证关系,理解作者把自己的审美情感灌注在审美对象里。
  
  十一、注意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学知识
  
  曹孟德的《短歌行》中的两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月明星稀”天空中的星星在明月下看起来比较少,而在黑夜里看起来就明显地增多,向学生讲解心理学有关“感觉的相互作用”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有利于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的形成。
  
  十二、注意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音乐知识
  
  千百年来,古代的文人骚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介绍音乐方面知识的篇章不少。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怨恨,对和平的向往,也写出了音乐的美妙。那悠悠不断的羌笛声,如泣如诉,在旷野中回旋,怎么不令人心醉啊!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适当渗透有关学科知识,开阔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素质教育的提倡,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施,为教育事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新的挑战。笔者作为中学语文课教师,亦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和需要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的调整,在语文课尤其是作文教学上有新的教学思维导向。  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如能根据地方特点,扬长避短,充分把握作文教学的契机,培养学生乡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关注家
期刊
“边塞诗”顾名思义,就是以边塞生活为内容的诗。自古以来,长期的边塞征战的客观实际为诗歌创造了极为广阔的题材范畴。由于古代边陲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之间分分合合,战战停停,戍边生活早就成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在文学上就是边塞诗了。  但是细细品味每一首边塞诗,分析其中所渗透着的复杂的情感,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种:  首先,保卫疆土、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激励着侠肝义胆的不惜为国牺牲的英雄们
期刊
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而积累和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一、通过阅读教学促进语言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阅读短文《梅雨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
期刊
根据现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和当前初中语文教材的实际,语文教学的功能,就是通过教师的科学导学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入细致地读解文段,从中领悟课文的文学理论、语法、修辞知识,以及艺术手法,从而理解文章所揭示的内涵,达到既获得知识,又有效地提高对文章的分析、思维、理解、记忆、概括、模拟、实践、开创等能力的目的。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了“导读讨论学习法”,达到了较好的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掌握方法,具有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实质是独立思维。看一个学生有没有自学能力,只要看他能否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可知道。然而,自学能力属于学习者个体的心理活动,只有在具体认知实践中才显山露水。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重视语文学科中的显性内容,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反反复复听写,不厌其烦地讲解,使得课堂教学无滋味,教师厌教,学生厌学。那么,语文课应该
期刊
语文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也应当是生动有趣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呢?    一、给学生以语文活动的机会    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各项训练活动。    
期刊
所谓“对写法”是一种婉转曲达的诗歌创作手法。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曾论及此法,谓:“分身以自省,推己以忖他;写心行则我思人乃想人必思我,己思人思己,己见人见己,亦犹甲镜摄乙镜,而乙镜复摄甲镜之摄乙镜。”因而此法又称为“双镜相摄”。  这种手法多出现在思亲怀人的作品中。由于作者往往不是从正面落笔直接抒发对有所思的深切怀念之情,而是用换位的手法,设身处地、推己度人,移情于景、移情于人,因而又称为“主
期刊
审美教育,又称为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帮助他们按照美的规律来表现美和创造美。语文教材中包涵着大量的美育因素。是别的学科无法比拟的。因为它本身就属于艺术的范畴。可以直接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它具有生动可感的形象。完全适应审美教育的規律。通过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的鉴赏力和修养,培养学生优美的情操和艺术创造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