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方式与意义接受的悖反—重评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ss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叙述学的角度,从小说的情节设置及叙述眼光两方面对萧也牧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进行了解读。认为小说实际是对所谓“以小见大”的现实主义典型文学观念的创作实践,其本义是从日常生活题材升华至具有政治意识形态的超验意义,是一部完全符合当时政治意识形态规范的作品。但之所以遭到了强烈的批判和质疑,与其说是当时文界对小说本身的意义指向的误读,不如说是由于小说的书写方式,或日叙述方式与当时的文学批评语境发生了猛烈的碰撞有关。而在当时文学语境下,该小说对日常与“真实性”的弥合进行的实践性尝试遭到失败。也证明了中国当代文
其他文献
大学的院本化自我发展不利于与中小学合作,双方实质上是一种共栖关系,双螺旋发展是一种较为适当的合作模式。理论者需要深度介入实践,注意两套话语系统的融合等细节,才能取得教师
出身于仕宦之家的柳永,为人放荡不羁,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精神情感寄托。因此,柳永的词作也为当时的“正人君子”们所不齿。柳永也终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伤春”与“悲秋”一样是一个重要且源远流长的表现主题。“女子伤春”在古诗词中数见不鲜,而李易安的词作在表现春天主题类型方面体现了更宽广的内涵.其表现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建立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体系,深入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基层电大在这一工程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文章以奉化市为例,就基层电大如
作为古代文学的研究热点.从古至今对杜诗的研究从未间断,作为杜甫晚年创作重要时期的夔州阶段一直广受关注,甚至早在宋代就引发过争论。推崇杜甫的黄庭坚称:“观子美到夔州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