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蔬菜生产中,黄瓜是我国重要的大面积栽培蔬菜。目前我国黄瓜的生产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栽培形式、面积以及黄瓜产量。目前我国黄瓜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加工率低,优良品种种植率低以及栽培技术不科学等。解决以上问题有利于提高黄瓜产量,提高栽培水平,以及合理利用资源。
关键词:黄瓜;生产;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1 简介
黄瓜(Cucumis sativus Linn.)属葫芦科,也叫胡瓜、青瓜、剌瓜,起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热带雨林地区,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茎细长,有纵棱,被短刚毛。黄瓜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是世界性蔬菜。
在蔬菜生产中,黄瓜是我国重要的大面积栽培蔬菜。其为主要的春夏季蔬菜,经济效益高,市场需求量大,故受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青睐。近年来,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点,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国内蔬菜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加强;二是地方各特优蔬菜品种的发掘、改良力度加大。
2 现状
我国的黄瓜栽培面积已达125.3万公顷,比1980年扩大了近3倍,占全国蔬菜面积的10%左右,其中58%左右为露地种植。主要的种植地区为山东、河南、河北、辽宁、甘肃、江苏、广东、广西等省。近年来,我国黄瓜种植区分布逐渐扩散,几乎在每一个省,每一个大城市周围都有一些大的黄瓜生产基地,区域化生产越来越突出。原来一些气候及地理环境不太好,种植基础比较差的地区,如甘肃、黑龙江、新疆、贵州、西藏、内蒙等省份,近年来黄瓜种植发展迅速,如在包头郊区、甘肃武威等地都有相对集中的近700公顷的黄瓜种植区。
我国黄瓜抗病育种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20世纪60年代生产上以地方常规黄瓜品种的应用为主,70年代初天津蔬菜所黄瓜课题组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选育,育成了以津研四号为代表的津研系列黄瓜新品种,该品种集丰产抗病于一体,在生产上被迅速广泛应用,使我国黄瓜品种产生了一次大的更新换代。80年代初黄瓜抗病育种被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后,经过全国具有一定研究水平的多个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合攻关,在十余年的时间里,选育出一批以津杂2号、津春四号、中农1101、鲁黄瓜1号、龙杂黄系列为代表的黄瓜新品种,由于其具有高产、抗多种病害、适应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生产季节等特点,经过近10年的推广,取代“津研”系列黄瓜品种,而成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黄瓜不同生产地区、不同栽培方式、不同茬口的主栽品种,栽培面积占到全国黄瓜种植面积的30%以上。
我国黄瓜总产量很高,居世界首位。2000年,我国黄瓜产量为1658万,人均黄瓜占有量为12.93kg,而且黄瓜供应更加及时、合理。由于保护地的发展,黄瓜已经实现了周年供应。
3 品种
目前我国育成的在全国有一定推广面积的代表性品种有: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的适宜春秋露地栽培的津优1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的中农8号;适宜春大棚栽培的津优2号、中农116、园丰园3号;适宜夏季露地栽培的津春4号、津春5号、津绿4号;适宜秋大棚栽培的品种有津优1号、园丰园3号;适宜秋延后节能日光温室栽培的品种有津优2号、津优1号;适宜越冬茬日光温室栽培的品种有津优3号、津绿3号、津优31;适宜冬春茬日光温室栽培的品种有津优2号、津优30、津优31等。这些大面积种植的优良品种均为杂种一代。
4 问题
4.1产量不足
过去几十年黄瓜产量有了明显提高,但这主要是依赖黄瓜种植面积的扩大。我国黄瓜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去甚远。
4.2 加工不科学
对比其他国家来看,美国直接用来加工的黄瓜占栽培面积的60%以上,而且加工方法多样,产值高。而我国生产的黄瓜绝大部分供作鲜食,只有在生育后期,品质下降时才做加工材料,而且加工工艺简单粗放,商品率低。
4.3农药残留大,食用安全性低
在黄瓜生产尤其是保护地生产过程中,农民使用了大量杀菌剂,造成农药残留量较大。虽然杀菌剂不象杀虫剂能够迅速对人造成严重伤害,但是积累过量也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农药残留较高也会影响黄瓜出口。
4.4品种不合理
现在,我国黄瓜生产品种较单一,基本上是华北型黄瓜,人们对华南型黄瓜投入的研究力量明显不足,在各种华北型保护地黄瓜新品种不断涌现的同时,华南型保护地品种十分缺少。同时,由于国外的荷兰型黄瓜和日本型黄瓜不适合我国人民的消费习惯,种植面积较少。
5 发展趋势
5.1 抗性育种
抗性育种包括抗病虫育种与耐低温弱光、抗旱、抗寒、耐热、抗冻害等育种,抗病品种的选育是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黄瓜品种大多具有对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主要病害的抗病性,黄瓜多抗性育种将成为育种的主要目标。
5.2 品质育种
黄瓜品质主要包括感官品质,即大小、长短、色泽、质地、新鲜度、整齐度等;风味品质即口感好;营养品质,指所含的营养成份,包括各种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等的含量,优质的蔬菜应当有利于健康。品质育种将成为黄瓜育种的主要研究课题。
5.3 黄瓜种质资源的搜集、利用和创新
我们应进一步地加强种质资源的搜集、包括野生种及近缘种的搜集,加强与国外的沟通和合作,并利用卫星搭载等航天育种方法,生物技术手段进行品种资源的创意,为育种服务。
参考文献:
[1]栾永富,范力宝;黄瓜品种——中农203[J];吉林农业;2004年08期
[2]赵殿国,孙汉友,任国三,于英俊,于翠;黄瓜果长类型与熟性、产量和品质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1999年05期
[3]相秉瑠,徐付吉,徐杰,李攸彦;大棚黄瓜高产技术总结[J];江苏农业科学;1980年01期
[4]孙玉河,李文琴,马德华;我国黄瓜生产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03年03期
[5]李怀智;黄瓜栽培的发展趋势[N];江苏科技报;2003年
[6]张政,刘伟,罗庆熙,陈碧华;黄瓜品质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4年06期
作者简介:
梁琳(1992~ ),女,汉族,内蒙古包头市人,医学学士,单位:山东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
关键词:黄瓜;生产;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1 简介
黄瓜(Cucumis sativus Linn.)属葫芦科,也叫胡瓜、青瓜、剌瓜,起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热带雨林地区,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茎细长,有纵棱,被短刚毛。黄瓜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是世界性蔬菜。
在蔬菜生产中,黄瓜是我国重要的大面积栽培蔬菜。其为主要的春夏季蔬菜,经济效益高,市场需求量大,故受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青睐。近年来,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点,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国内蔬菜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加强;二是地方各特优蔬菜品种的发掘、改良力度加大。
2 现状
我国的黄瓜栽培面积已达125.3万公顷,比1980年扩大了近3倍,占全国蔬菜面积的10%左右,其中58%左右为露地种植。主要的种植地区为山东、河南、河北、辽宁、甘肃、江苏、广东、广西等省。近年来,我国黄瓜种植区分布逐渐扩散,几乎在每一个省,每一个大城市周围都有一些大的黄瓜生产基地,区域化生产越来越突出。原来一些气候及地理环境不太好,种植基础比较差的地区,如甘肃、黑龙江、新疆、贵州、西藏、内蒙等省份,近年来黄瓜种植发展迅速,如在包头郊区、甘肃武威等地都有相对集中的近700公顷的黄瓜种植区。
我国黄瓜抗病育种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20世纪60年代生产上以地方常规黄瓜品种的应用为主,70年代初天津蔬菜所黄瓜课题组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选育,育成了以津研四号为代表的津研系列黄瓜新品种,该品种集丰产抗病于一体,在生产上被迅速广泛应用,使我国黄瓜品种产生了一次大的更新换代。80年代初黄瓜抗病育种被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后,经过全国具有一定研究水平的多个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合攻关,在十余年的时间里,选育出一批以津杂2号、津春四号、中农1101、鲁黄瓜1号、龙杂黄系列为代表的黄瓜新品种,由于其具有高产、抗多种病害、适应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生产季节等特点,经过近10年的推广,取代“津研”系列黄瓜品种,而成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黄瓜不同生产地区、不同栽培方式、不同茬口的主栽品种,栽培面积占到全国黄瓜种植面积的30%以上。
我国黄瓜总产量很高,居世界首位。2000年,我国黄瓜产量为1658万,人均黄瓜占有量为12.93kg,而且黄瓜供应更加及时、合理。由于保护地的发展,黄瓜已经实现了周年供应。
3 品种
目前我国育成的在全国有一定推广面积的代表性品种有: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的适宜春秋露地栽培的津优1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的中农8号;适宜春大棚栽培的津优2号、中农116、园丰园3号;适宜夏季露地栽培的津春4号、津春5号、津绿4号;适宜秋大棚栽培的品种有津优1号、园丰园3号;适宜秋延后节能日光温室栽培的品种有津优2号、津优1号;适宜越冬茬日光温室栽培的品种有津优3号、津绿3号、津优31;适宜冬春茬日光温室栽培的品种有津优2号、津优30、津优31等。这些大面积种植的优良品种均为杂种一代。
4 问题
4.1产量不足
过去几十年黄瓜产量有了明显提高,但这主要是依赖黄瓜种植面积的扩大。我国黄瓜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去甚远。
4.2 加工不科学
对比其他国家来看,美国直接用来加工的黄瓜占栽培面积的60%以上,而且加工方法多样,产值高。而我国生产的黄瓜绝大部分供作鲜食,只有在生育后期,品质下降时才做加工材料,而且加工工艺简单粗放,商品率低。
4.3农药残留大,食用安全性低
在黄瓜生产尤其是保护地生产过程中,农民使用了大量杀菌剂,造成农药残留量较大。虽然杀菌剂不象杀虫剂能够迅速对人造成严重伤害,但是积累过量也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农药残留较高也会影响黄瓜出口。
4.4品种不合理
现在,我国黄瓜生产品种较单一,基本上是华北型黄瓜,人们对华南型黄瓜投入的研究力量明显不足,在各种华北型保护地黄瓜新品种不断涌现的同时,华南型保护地品种十分缺少。同时,由于国外的荷兰型黄瓜和日本型黄瓜不适合我国人民的消费习惯,种植面积较少。
5 发展趋势
5.1 抗性育种
抗性育种包括抗病虫育种与耐低温弱光、抗旱、抗寒、耐热、抗冻害等育种,抗病品种的选育是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黄瓜品种大多具有对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主要病害的抗病性,黄瓜多抗性育种将成为育种的主要目标。
5.2 品质育种
黄瓜品质主要包括感官品质,即大小、长短、色泽、质地、新鲜度、整齐度等;风味品质即口感好;营养品质,指所含的营养成份,包括各种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等的含量,优质的蔬菜应当有利于健康。品质育种将成为黄瓜育种的主要研究课题。
5.3 黄瓜种质资源的搜集、利用和创新
我们应进一步地加强种质资源的搜集、包括野生种及近缘种的搜集,加强与国外的沟通和合作,并利用卫星搭载等航天育种方法,生物技术手段进行品种资源的创意,为育种服务。
参考文献:
[1]栾永富,范力宝;黄瓜品种——中农203[J];吉林农业;2004年08期
[2]赵殿国,孙汉友,任国三,于英俊,于翠;黄瓜果长类型与熟性、产量和品质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1999年05期
[3]相秉瑠,徐付吉,徐杰,李攸彦;大棚黄瓜高产技术总结[J];江苏农业科学;1980年01期
[4]孙玉河,李文琴,马德华;我国黄瓜生产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03年03期
[5]李怀智;黄瓜栽培的发展趋势[N];江苏科技报;2003年
[6]张政,刘伟,罗庆熙,陈碧华;黄瓜品质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4年06期
作者简介:
梁琳(1992~ ),女,汉族,内蒙古包头市人,医学学士,单位:山东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