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孩子们看动画片、打游戏全神贯注,如果在假期,没有家长的提醒,孩子们更可谓是废寝忘食了。课堂上我们也会为孩子们适时播放一些英语动画视频,播放前的渴望与观看时的激动心情,总是让我在思索着什么……如何把我们的英语课堂也设计成这样?如何让英语离学生更近些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契机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没有认识的欲望,实质上就没有智者。”所以我们在对教材的处理中,如果多一些匠心,多一些创造性,多关注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化枯燥为生动,化干瘪为丰满,化呆板为有趣,自然就能引发学生的积极需求,从而极大的拉近英语与学生的距离,让学习素材在一种积极情感中升温。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一、首先我要谈到的就是建立温暖的师生关系
我不敢说自己的内心有多么温暖,但是我渴望自己会让周围的人感觉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自己首先要温暖起来,要有一种温暖的胸怀,去影响我们身边的孩子们。英语课上,温暖有时候就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关心的话,无形中传递着一种信任,一种鼓励……记得在我校近期的低年级家长开放课上,我倒退着往讲台方向走,习惯性地温柔地摸着孩子们的小脑袋,有赞许、又鼓励、有加油……忽然觉得某个脑袋不大对劲,有点大,有点扎手,哎呀,是家长,不好意思中把手收了回来。腼腆中带着微笑,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手势,不但孩子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家长也亲身体会了一下这种温暖。
二、其次我想说的就是如何整合生活化的学习资源
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学习,并乐此不疲,欲罢不能,从而有效地获取知识呢?那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生活中文静的我在课堂上总是一反常态,在讲PE Class这课时,身着运动服装的我拍着球走进了英语课堂,孩子们热情洋溢地与我打招呼,他们原本天真好动的天性被调动起来,而且从孩子们观看动画片Go-go滑稽表演时的关注神情和与老师的互动中,我感觉到他们完全能够理解英文短片的含义,这也恰恰反映出课程的主题。随之穿插的运动歌曲,孩子们欣喜、雀跃,他们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粘贴在自己身上,兴奋地表达着:“I am a rabbit. I can jump.”(我是小兔子,我会跳。)在蹦蹦跳跳中孩子们巩固了重点句型的陈述句表达方式,多彩的表演提升了孩子们对I can句型的进一步认识,表述思想的语言发展了,英语的工具性、人文性“两性相悦”,水乳交融,得以落实,基本达到了我所期待的自主学,主动学,愉快学和创新学。
三、采用趣味化的学习方式
活动一:利用韵律歌谣记忆介词。我将本课生词between巧妙地融入以往自编的一首歌谣中:In、on、under、in、on、under、behind、in front of、next to、over.小学阶段介词over用处不多,当初讲解也是为了区分与介词on的关系。如此,我把over改成between,为了形象用动作表示,我把双手放在脑袋两边表示头就在我的双手之间,让学生学习between。最后歌谣改编成In、on、under、in、on、under、behind、in front of、next to、between.二年级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我借住双手在头两边之际,手腕一转,做了个滑稽的动作:……哈哈,哈哈,孩子们小手像我一样,左右摆动,哈哈变成了哈哈大笑,快乐地体验着英语学习的乐趣。
活动二:利用游戏进行知识巩固。我在学习的后期阶段——也就是学生已经感到有些疲乏的阶段,安排了学生平时最熟悉的游戏——“捉迷藏”来巩固学过的句型和介词。
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教学多媒体软件FUN TIME中的捉迷藏游戏,游戏内容、方法、规则尽显其中,同时也是体现Where be…?句型的重要环节。
看完录像后请学生亲身体验这段游戏,我让一个学生躲在黑板后面,口中念着“One、two、three,are you ready?”全班回答“Yes、we are.”然后请另一个学生上前来和全班同学配合发问“Where is Betty?”……学生开始寻找教室各个角落,此时全班学生很自然地跟着他一起喃喃自语“Where is Betty?”(看,中间有同学在用英语暗示there) ……学生此时找到后回答:“Betty is under the desk.”……无形中,学生对介词的掌握和句型的应用已经达到了巩固、升华,体现出英语在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通过这些活动的设计,我们可以清楚地体验到:学科教学活动化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使知识趣味化,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也就是说:学生记住了游戏活动也就记住了学习内容。反之,一想到游戏活动也就会想到学习内容。印象可能比口授或其他教学方式要深刻的多。
温暖的关系是基础,生活化的资源是媒介,趣味化的方法是渠道,但是最重要的是它们为学生带来了一种深度参与的学习体验。有位外国教育专家曾经这样说过:“I hear、I forget; I see、I remember; I do、I understand.”或者是“What I hear I forget、what I see I remember、what I do I understand.”“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这应该是出自中国古代的荀子《儒效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是荀子将学习是为一个“闻—见—知—行”的活动过程,“行之,明也。”西方国家把有效的學习过程概括为“你听来的就会很快忘记,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才能理解”,把原本抽象、单一的概念赋予鲜活的生命,成为学生身边活生生的活动。英语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亲身体验,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机盎然的英语殿堂,点燃起孩子们的好奇心,拨旺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投入到真实的情景中,在亲身参与、自主探究实践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的思维方法,培养对英语的积极态度。以上这些游戏都是学生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把它们纳入课堂,学生会感到格外亲切,加入英语的学习后,学生的记忆也会更深刻,同时,学生会感到:英语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契机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没有认识的欲望,实质上就没有智者。”所以我们在对教材的处理中,如果多一些匠心,多一些创造性,多关注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化枯燥为生动,化干瘪为丰满,化呆板为有趣,自然就能引发学生的积极需求,从而极大的拉近英语与学生的距离,让学习素材在一种积极情感中升温。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一、首先我要谈到的就是建立温暖的师生关系
我不敢说自己的内心有多么温暖,但是我渴望自己会让周围的人感觉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自己首先要温暖起来,要有一种温暖的胸怀,去影响我们身边的孩子们。英语课上,温暖有时候就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关心的话,无形中传递着一种信任,一种鼓励……记得在我校近期的低年级家长开放课上,我倒退着往讲台方向走,习惯性地温柔地摸着孩子们的小脑袋,有赞许、又鼓励、有加油……忽然觉得某个脑袋不大对劲,有点大,有点扎手,哎呀,是家长,不好意思中把手收了回来。腼腆中带着微笑,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手势,不但孩子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家长也亲身体会了一下这种温暖。
二、其次我想说的就是如何整合生活化的学习资源
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学习,并乐此不疲,欲罢不能,从而有效地获取知识呢?那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生活中文静的我在课堂上总是一反常态,在讲PE Class这课时,身着运动服装的我拍着球走进了英语课堂,孩子们热情洋溢地与我打招呼,他们原本天真好动的天性被调动起来,而且从孩子们观看动画片Go-go滑稽表演时的关注神情和与老师的互动中,我感觉到他们完全能够理解英文短片的含义,这也恰恰反映出课程的主题。随之穿插的运动歌曲,孩子们欣喜、雀跃,他们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粘贴在自己身上,兴奋地表达着:“I am a rabbit. I can jump.”(我是小兔子,我会跳。)在蹦蹦跳跳中孩子们巩固了重点句型的陈述句表达方式,多彩的表演提升了孩子们对I can句型的进一步认识,表述思想的语言发展了,英语的工具性、人文性“两性相悦”,水乳交融,得以落实,基本达到了我所期待的自主学,主动学,愉快学和创新学。
三、采用趣味化的学习方式
活动一:利用韵律歌谣记忆介词。我将本课生词between巧妙地融入以往自编的一首歌谣中:In、on、under、in、on、under、behind、in front of、next to、over.小学阶段介词over用处不多,当初讲解也是为了区分与介词on的关系。如此,我把over改成between,为了形象用动作表示,我把双手放在脑袋两边表示头就在我的双手之间,让学生学习between。最后歌谣改编成In、on、under、in、on、under、behind、in front of、next to、between.二年级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我借住双手在头两边之际,手腕一转,做了个滑稽的动作:……哈哈,哈哈,孩子们小手像我一样,左右摆动,哈哈变成了哈哈大笑,快乐地体验着英语学习的乐趣。
活动二:利用游戏进行知识巩固。我在学习的后期阶段——也就是学生已经感到有些疲乏的阶段,安排了学生平时最熟悉的游戏——“捉迷藏”来巩固学过的句型和介词。
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教学多媒体软件FUN TIME中的捉迷藏游戏,游戏内容、方法、规则尽显其中,同时也是体现Where be…?句型的重要环节。
看完录像后请学生亲身体验这段游戏,我让一个学生躲在黑板后面,口中念着“One、two、three,are you ready?”全班回答“Yes、we are.”然后请另一个学生上前来和全班同学配合发问“Where is Betty?”……学生开始寻找教室各个角落,此时全班学生很自然地跟着他一起喃喃自语“Where is Betty?”(看,中间有同学在用英语暗示there) ……学生此时找到后回答:“Betty is under the desk.”……无形中,学生对介词的掌握和句型的应用已经达到了巩固、升华,体现出英语在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通过这些活动的设计,我们可以清楚地体验到:学科教学活动化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使知识趣味化,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也就是说:学生记住了游戏活动也就记住了学习内容。反之,一想到游戏活动也就会想到学习内容。印象可能比口授或其他教学方式要深刻的多。
温暖的关系是基础,生活化的资源是媒介,趣味化的方法是渠道,但是最重要的是它们为学生带来了一种深度参与的学习体验。有位外国教育专家曾经这样说过:“I hear、I forget; I see、I remember; I do、I understand.”或者是“What I hear I forget、what I see I remember、what I do I understand.”“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这应该是出自中国古代的荀子《儒效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是荀子将学习是为一个“闻—见—知—行”的活动过程,“行之,明也。”西方国家把有效的學习过程概括为“你听来的就会很快忘记,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才能理解”,把原本抽象、单一的概念赋予鲜活的生命,成为学生身边活生生的活动。英语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亲身体验,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机盎然的英语殿堂,点燃起孩子们的好奇心,拨旺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投入到真实的情景中,在亲身参与、自主探究实践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的思维方法,培养对英语的积极态度。以上这些游戏都是学生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把它们纳入课堂,学生会感到格外亲切,加入英语的学习后,学生的记忆也会更深刻,同时,学生会感到:英语原来离我们这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