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色”,让人想起和平、生命、健康与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方面。文章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指导下对保障房的规划、建筑、环境等方面进行设计,并分析了绿色建筑并非都应用了高水平的技术和材料,但同样可使成本受限制的保障性住房实现国家规范的目标。
关键词:绿色设计;保障性住房;人性化;高效;和谐
Abstract: The "green", let a person think of peace, life, health and vigor, is full of the color of hope.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green" usually including lif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ee aspects. The article in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to ensure roo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lanning,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design,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building is not all the high level of technology and materials, but also can make the cost of limited affordable housing to realize the national standard goals.
Keywords: Green design; Affordable housing; Human nature; High efficient; Harmonious
中圖分类号:J8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随着绿色、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推广,人类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绿色”两字的渴求已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发展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保障性住房也是非常重要内容之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认识,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新的觉醒,住在现代城市水泥方结构住房的人们向往自然,提倡绿色食品。纯天然的生活品。用自然材料,希望直接融入大自然绿色环境中,因此希望使自己的住房环境走向绿色回归自然,所设计的住房称生态住房,也是一种绿色革命。
1 绿色建筑设计定义
根据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所给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就是在传统建筑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及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安排并组织住宅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2 保障性住房建设概况
所谓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限定户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的、具有“造价不高品质高,占地不多环境美,面积不大功能全”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具体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等。
近年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为解决城市中低收人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平抑商品房房价上涨过快的重要战略,也是长远调控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推广绿色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3.1 绿色建筑设计是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每年我国建筑总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中80%以上是高耗能建筑;而在既有建筑中,95%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落后发达国家20年。巨大的建筑能耗,已经对经济发展有了严重制约。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发展绿色建筑的紧迫性。
3.2保障性住房是政府推广绿色建筑设计的最佳平台
作为调控商品房房价的重要举措,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量虽远不及商品房开发量,但近年来随着政府政策力度的加大,年开发量也逐年递增。据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介绍:今年国务院安排了58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总规模,300万套经济适用房、廉价房,280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以上海市为例,2010年新建、配建配套商品
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达到800万m2左右,即保障性住房占新开工住房面积的45%。
如果政府在倡导绿色建筑的同时,作为政府的主导项目,做到了绿色、节能、环保,不仅作出表率、带动社会投资商的理念更新,而且优先让低收入和住房困难群体享受到了节能技术带来的宜居舒适新感受。在新建保障陛住房中推广绿色建筑设计,不仅加快建筑绿色化进程,而且将有效缓解资源消耗的压力。
4 保障性住房中的绿色建筑设计与实践
绿色建筑设计是传统建筑设计的延伸和深化,它与传统建筑设计的区别在于其是基于整体的绿色化和人性化设计理念所进行的综合整体创新的系统设计。具体而言,就是在满足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始终坚持节约、适度的原则;以科技为先,以创新的理念和思想方式来进行设计。虽然保障房套型面积小、比相同建筑量的小区户数多,但却要求在规划、建筑、环境等方面均满足商品住宅规范的要求,同时在成本方面也要严格控制,因此设计难度极大。现将我们运用的一些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4.1 提升保障性住房品质
4.1.1创新人性化设计
普通商品房无障碍设计主要是在住宅单元入口处设置无障碍坡道,但对以老年人住户为主的保障性住房而言,偏置于人口一侧的坡道就显得极为不便。我们在本市杨浦区的保障房项目设计中,首次尝试利用道路坡度变化,使北侧单元入口高差为零,而南侧阳台仍保持与室外地面45~60cm的高差,既方便人行出入,又精简了入口元素。
4.1.2变“主动节能”为“被动节能”
保障性住房节能设计中应尽量降低“主动节能”的比例,即尽量降低采用空调设备等的使用率,并尽可能地通过规划、建筑等方面的合理设计提高“被动节能”,以满足保温、通风等功能性需要。在外部环境上,根据上海的气候特征和居住习惯,严格控制建筑朝向和布局,科学地综合平衡建筑的密度和间距等,最大程度地提高各项居住功能。在建筑内部环境中,根据节能计算确定窗型大小,根据风模拟计算,选取建筑立面上的最佳开窗位置,使室内有良好的日照和自然通风效果,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质量。
4.1.3选材适中
绿色设计在保障房中,不能是简单的高科技堆砌,而应该在成本和材料品质方面平衡选取适中而非最好的。比如,在控制好整体色彩效果的基础上。立面材料应选择有色差的3色面砖混贴,以节约造价;选择外保温材料时,应考虑安全性和价格优势。比如我们选取了保温性能不是最优的无机保温砂浆等。
4.1.4营造和谐氛围
绿色建筑设计强调的是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像远古时期的建筑主要用来表达对神明的膜拜。因此,建筑形象应具亲和力,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4.2美化保障性住房环境
4.2.1 内部环境采取整体设计手法
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应以软质环境为主、广场硬地和小品节点为辅,不追求铺装材料的变化、树木的名贵,不做人工水景;环境空间以宽敞清心为宜,重点应建立休闲场所,以满足住户邻里间交往和社区活动的需要;通过廊道、花架、绿篱围合等设计手法,使高层空间非人性的尺度向亲切宜人的方向转化;通过对道路和景观的梳理,让居住者步入小区后,逐步从开放空间过渡到半开放空间,最后到私密空间,以强化組团感和归属感;通过对植物种类的优选来改善小区气候环境,并考虑经济性,选择观赏价值高、养护成本较低的鸢尾、常春藤以及本土植物香樟、广玉兰、女贞、垂柳等。
4.2.2有效利用外部环境
保障性住房住宅小区大多较为偏远,基地外围有时会有天然河道、林木或绿地、公园等优质景观条件,因此应充分有效地利用外部环境,如:通过绿廊、步道、开放空间等手法将外部环境引入,与内部环境一起构成完整的住区环境体系,并与住宅建筑布局相呼应。
4.2.3采用环境友好型材料
在提倡选用可循环再生材料的同时,也要求这些材料在降解和再生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景观设计中经常用到的防腐实木,人们在使用这种生态材料的同时又往往忽视了它所使用的防腐剂的性能。实际上,防腐剂有2种类型,即ACQ和ccA,其中CcA含有砷,对土地有毒性作用,故在许多欧洲国家早已被禁用,而在我国尚未对此明令禁止。对此类问题不应忽视,应尽可能在材料招标时予以明确。
4.3扩展功能
4.3.1 充分利用住区公共资源
保障性住房住宅小区一般为大型居住社区,教育、医疗等配套规划齐全,设计中在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互补的同时应促进居民的社会交往。如在学校总体布局中,应考虑操场、食堂等设施向周边住区开放时需单独设置出入口;对地处偏远地区的大型保障性住房住区,可将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形成集聚规模效应、营造社区活力氛围的同时,实施错时停车可使商业停车场与住区停车场得到互补,从而满足规划要求。
4.3.2套型设计的多样化
保障性住房的小房型限制势必使空间功能多元化,内部空间的复合使用效率可得到提高。其中,包括餐、厨功能的复合,交通空间与起居、餐厅功能的复合以及交通空间与漱洗、洗衣功能的复合等,也包括储藏空间与其它功能在三维空间的复合,使之尽量做到无专用的交通过道和无浪费的空间高度。另外,卫生问各种功能的使用空间应分离设计,这也充分体现了保障性住房的使用效率和需求特征。
由于保障性住房居住满3年后即有成为商品房的可能,因此,将2套小面积住房合拼成1套大、中面积的住房也应成为适应长远需求的考虑之一。但在设计中切忌简单组合的方法,而应在初始设计中就将各功能空间和面积大小都加以充分考虑,使之合拼后达到结构可行、功能合理、空间适宜的效果。
4.3.3合理的交通组织
为减少车辆对居民生活的于扰、尽可能减少道路面积。经比较,发现环形路网结构对小区的交通组织和建筑布局最为有利,因为:环形主干路可解决小区的主要交通,从主干路放射出去的尽端支路(人户道路)分流了主干路的交通流,并且各组团互不干扰,内部环路也能满足小区对消防车道的要求,且尽端路的回车场,可用作消防登高场地;利用基地的退界距离或住区支路边的停车等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停车方式,且布置在路旁的车位不会打断人行道或休闲活动空间。根据消防规范,双车道要做到7m宽,单车道为4m宽,而按照机动车停车场规范,双车道仅需5.5m宽便可满足在路边垂直停车的要求。因此,可将小区主要环形道路按照单行道设计为5.5m宽,而实际上可供双向通行,以减少道路用地的面积。另外,小区内设置的地下机动车停车库的出入口,最好设置在小区出入口附近,以方便进出,并减少机动车对小区内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5 结语
虽然国家并未出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标准规范,但在各类绿色建筑评选中,针对小户型或保障性住房都设有单独奖项,其政策导向及鼓励不言而喻。正如专家所言:保障性住房更强调技术的性价比,而不是一味追求高端技术。因此,保障性住房应该成为性价比最高的一种住宅,这有待我们在保障性住房的绿色设计中继续去努力创新和挖掘潜力。
关键词:绿色设计;保障性住房;人性化;高效;和谐
Abstract: The "green", let a person think of peace, life, health and vigor, is full of the color of hope.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green" usually including lif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ee aspects. The article in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to ensure roo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lanning,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design,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building is not all the high level of technology and materials, but also can make the cost of limited affordable housing to realize the national standard goals.
Keywords: Green design; Affordable housing; Human nature; High efficient; Harmonious
中圖分类号:J8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随着绿色、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推广,人类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绿色”两字的渴求已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发展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保障性住房也是非常重要内容之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认识,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新的觉醒,住在现代城市水泥方结构住房的人们向往自然,提倡绿色食品。纯天然的生活品。用自然材料,希望直接融入大自然绿色环境中,因此希望使自己的住房环境走向绿色回归自然,所设计的住房称生态住房,也是一种绿色革命。
1 绿色建筑设计定义
根据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所给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就是在传统建筑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及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安排并组织住宅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2 保障性住房建设概况
所谓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限定户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的、具有“造价不高品质高,占地不多环境美,面积不大功能全”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具体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等。
近年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为解决城市中低收人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平抑商品房房价上涨过快的重要战略,也是长远调控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推广绿色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3.1 绿色建筑设计是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每年我国建筑总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中80%以上是高耗能建筑;而在既有建筑中,95%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落后发达国家20年。巨大的建筑能耗,已经对经济发展有了严重制约。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发展绿色建筑的紧迫性。
3.2保障性住房是政府推广绿色建筑设计的最佳平台
作为调控商品房房价的重要举措,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量虽远不及商品房开发量,但近年来随着政府政策力度的加大,年开发量也逐年递增。据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介绍:今年国务院安排了58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总规模,300万套经济适用房、廉价房,280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以上海市为例,2010年新建、配建配套商品
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达到800万m2左右,即保障性住房占新开工住房面积的45%。
如果政府在倡导绿色建筑的同时,作为政府的主导项目,做到了绿色、节能、环保,不仅作出表率、带动社会投资商的理念更新,而且优先让低收入和住房困难群体享受到了节能技术带来的宜居舒适新感受。在新建保障陛住房中推广绿色建筑设计,不仅加快建筑绿色化进程,而且将有效缓解资源消耗的压力。
4 保障性住房中的绿色建筑设计与实践
绿色建筑设计是传统建筑设计的延伸和深化,它与传统建筑设计的区别在于其是基于整体的绿色化和人性化设计理念所进行的综合整体创新的系统设计。具体而言,就是在满足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始终坚持节约、适度的原则;以科技为先,以创新的理念和思想方式来进行设计。虽然保障房套型面积小、比相同建筑量的小区户数多,但却要求在规划、建筑、环境等方面均满足商品住宅规范的要求,同时在成本方面也要严格控制,因此设计难度极大。现将我们运用的一些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4.1 提升保障性住房品质
4.1.1创新人性化设计
普通商品房无障碍设计主要是在住宅单元入口处设置无障碍坡道,但对以老年人住户为主的保障性住房而言,偏置于人口一侧的坡道就显得极为不便。我们在本市杨浦区的保障房项目设计中,首次尝试利用道路坡度变化,使北侧单元入口高差为零,而南侧阳台仍保持与室外地面45~60cm的高差,既方便人行出入,又精简了入口元素。
4.1.2变“主动节能”为“被动节能”
保障性住房节能设计中应尽量降低“主动节能”的比例,即尽量降低采用空调设备等的使用率,并尽可能地通过规划、建筑等方面的合理设计提高“被动节能”,以满足保温、通风等功能性需要。在外部环境上,根据上海的气候特征和居住习惯,严格控制建筑朝向和布局,科学地综合平衡建筑的密度和间距等,最大程度地提高各项居住功能。在建筑内部环境中,根据节能计算确定窗型大小,根据风模拟计算,选取建筑立面上的最佳开窗位置,使室内有良好的日照和自然通风效果,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质量。
4.1.3选材适中
绿色设计在保障房中,不能是简单的高科技堆砌,而应该在成本和材料品质方面平衡选取适中而非最好的。比如,在控制好整体色彩效果的基础上。立面材料应选择有色差的3色面砖混贴,以节约造价;选择外保温材料时,应考虑安全性和价格优势。比如我们选取了保温性能不是最优的无机保温砂浆等。
4.1.4营造和谐氛围
绿色建筑设计强调的是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像远古时期的建筑主要用来表达对神明的膜拜。因此,建筑形象应具亲和力,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4.2美化保障性住房环境
4.2.1 内部环境采取整体设计手法
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应以软质环境为主、广场硬地和小品节点为辅,不追求铺装材料的变化、树木的名贵,不做人工水景;环境空间以宽敞清心为宜,重点应建立休闲场所,以满足住户邻里间交往和社区活动的需要;通过廊道、花架、绿篱围合等设计手法,使高层空间非人性的尺度向亲切宜人的方向转化;通过对道路和景观的梳理,让居住者步入小区后,逐步从开放空间过渡到半开放空间,最后到私密空间,以强化組团感和归属感;通过对植物种类的优选来改善小区气候环境,并考虑经济性,选择观赏价值高、养护成本较低的鸢尾、常春藤以及本土植物香樟、广玉兰、女贞、垂柳等。
4.2.2有效利用外部环境
保障性住房住宅小区大多较为偏远,基地外围有时会有天然河道、林木或绿地、公园等优质景观条件,因此应充分有效地利用外部环境,如:通过绿廊、步道、开放空间等手法将外部环境引入,与内部环境一起构成完整的住区环境体系,并与住宅建筑布局相呼应。
4.2.3采用环境友好型材料
在提倡选用可循环再生材料的同时,也要求这些材料在降解和再生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景观设计中经常用到的防腐实木,人们在使用这种生态材料的同时又往往忽视了它所使用的防腐剂的性能。实际上,防腐剂有2种类型,即ACQ和ccA,其中CcA含有砷,对土地有毒性作用,故在许多欧洲国家早已被禁用,而在我国尚未对此明令禁止。对此类问题不应忽视,应尽可能在材料招标时予以明确。
4.3扩展功能
4.3.1 充分利用住区公共资源
保障性住房住宅小区一般为大型居住社区,教育、医疗等配套规划齐全,设计中在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互补的同时应促进居民的社会交往。如在学校总体布局中,应考虑操场、食堂等设施向周边住区开放时需单独设置出入口;对地处偏远地区的大型保障性住房住区,可将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形成集聚规模效应、营造社区活力氛围的同时,实施错时停车可使商业停车场与住区停车场得到互补,从而满足规划要求。
4.3.2套型设计的多样化
保障性住房的小房型限制势必使空间功能多元化,内部空间的复合使用效率可得到提高。其中,包括餐、厨功能的复合,交通空间与起居、餐厅功能的复合以及交通空间与漱洗、洗衣功能的复合等,也包括储藏空间与其它功能在三维空间的复合,使之尽量做到无专用的交通过道和无浪费的空间高度。另外,卫生问各种功能的使用空间应分离设计,这也充分体现了保障性住房的使用效率和需求特征。
由于保障性住房居住满3年后即有成为商品房的可能,因此,将2套小面积住房合拼成1套大、中面积的住房也应成为适应长远需求的考虑之一。但在设计中切忌简单组合的方法,而应在初始设计中就将各功能空间和面积大小都加以充分考虑,使之合拼后达到结构可行、功能合理、空间适宜的效果。
4.3.3合理的交通组织
为减少车辆对居民生活的于扰、尽可能减少道路面积。经比较,发现环形路网结构对小区的交通组织和建筑布局最为有利,因为:环形主干路可解决小区的主要交通,从主干路放射出去的尽端支路(人户道路)分流了主干路的交通流,并且各组团互不干扰,内部环路也能满足小区对消防车道的要求,且尽端路的回车场,可用作消防登高场地;利用基地的退界距离或住区支路边的停车等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停车方式,且布置在路旁的车位不会打断人行道或休闲活动空间。根据消防规范,双车道要做到7m宽,单车道为4m宽,而按照机动车停车场规范,双车道仅需5.5m宽便可满足在路边垂直停车的要求。因此,可将小区主要环形道路按照单行道设计为5.5m宽,而实际上可供双向通行,以减少道路用地的面积。另外,小区内设置的地下机动车停车库的出入口,最好设置在小区出入口附近,以方便进出,并减少机动车对小区内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5 结语
虽然国家并未出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标准规范,但在各类绿色建筑评选中,针对小户型或保障性住房都设有单独奖项,其政策导向及鼓励不言而喻。正如专家所言:保障性住房更强调技术的性价比,而不是一味追求高端技术。因此,保障性住房应该成为性价比最高的一种住宅,这有待我们在保障性住房的绿色设计中继续去努力创新和挖掘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