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4月4日,作家曹文轩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这个奖项被誉为“小诺贝尔奖”,在世界文坛上极具重量,而曹文轩,也是获得该奖项的首位中国作家。作为一名儿童作家,曹文轩从不讨好读者,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己的写法,最终写出了一个精彩的世界。
来自生命最初的善意
曹文轩常说,自己是一个被世界温柔相待的人。他出生于江苏盐城的农村,父亲是当地小学的校长,在村里颇受敬重。曹家的几个孩子虽然都生于乡间,但家中却时时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而曹家的家庭氛围也是轻松和睦、自由开明的,因此孩子们的性格都温和善良,热爱自然也喜欢阅读,从读小学开始便写得一手好文章。而这一切,也注定了曹文轩的文章一直充满着爱的底色。
曹文轩自小喜欢精美的文具,每次逛商店,一看到质感良好的钢笔和漂亮的笔记本便再也挪不动脚步了。那时候大部分中国家庭在物质上还是非常匮乏的,不会在这些小物品的购置上过分纵容孩子。但曹文轩的父母却认为孩子喜欢文具是一件好事,故而每次都会想办法满足他,因此曹文轩从小便拥有一大堆漂亮的笔记本,而他也总在不停地写啊写,每次作文比赛总能拿到好名次。
读书的时候,曹文轩最喜欢去图书馆看书,当时的图书馆小而简陋,每周只对学生开放半天,但曹文轩的勤勉好学打动了图书馆管理员,他主动向他开放了图书馆,让他得以尽情读书。后来文革到来了,曹文轩在那位老师的庇护下躲进图书馆读了许多好书,而这些经历,都为他打下了夯实的文学基础。1977年,曹文轩作为盐城的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北大招考官看完他的作品当即拍板决定:“这个小伙子我们要了。”
一生追随纯粹的美感
北大毕业后,曹文轩留校任教,并慢慢成为了教授、博士生导师。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创作,而是一遍遍用笔描绘着自己理想中的美好世界,在上世纪80年代,曹文轩的文风并不符合主流的审美,但他没有盲目迎合读者,而是在创作中坚持自己的写法。
曹文轩来自江苏盐城,那是一个被水环绕的地方,水的干净细腻融进了他骨子里,因此他在早期的创作中不厌其烦地描绘着水的形态,读者总能在他的作品中捕捉到水乡湿漉漉的气质。在曹文轩看来,水代表着真善美,而这也是他内心最认可的东西,因此他在创作中一直把善良和美好的品质放在最高的位置,努力让文学变得像水一般干净、纯粹。
曹文轩早期的作品细腻而温柔,但却缺乏冷峻、悲壮的气质,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大气,他选择了去草原旅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北方大草原打开了曹文轩的胸襟,也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自我更新,于是他写出了以北方草原为背景的作品《火印》,并创作了一部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的童话《草房子》,将自己的成长背景融入了主人公桑桑的生命历程,打动了许多大读者和小读者的心。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身为作家,曹文轩深知坚持写作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之余,他从来都不出去应酬,而是努力保证足够的阅读和写作时间,出差的时候,他也会随时带着自己的小本子,在飞机上、火车上写写记记,他说:“我是一个作家,离开了创作,我什么也不是。”
作家大多喜欢独处,曹文轩也是如此,这让他得以轻松地找到灵感。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曹文轩看上去有一点严肃,让人有些不敢接近,因此常有学生觉得曹老师不好相处。但事实上,曹文轩是一个特别平易近人的人,他幾乎不太会向别人说“不”。不久前,他在出国领奖后返回北大上课,课间有不少学生冲上讲台找他签名,并提出采访他、邀他出席活动,曹文轩虽然特别疲劳,但还是努力满足着学生们的签名要求,并且委婉地向他们解释自己非常繁忙,可能无法接受大家的邀约。他还随和地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许多学生,一点“名人”的架子也没有。
而在日常生活中,曹文轩还是一个讲究细节的人,他出门的时候永远西装革履,皮鞋擦得没有一丝尘土,以此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买东西的时候,他从来不会因为图便宜买下一大堆廉价品,而是选择质感最好的、自己最心仪的物品,哪怕价格高一些也心甘情愿。有空的时候,他会邀请自己的学生们到家中吃饭,自己亲自下厨,饭菜做得又快又美味,而且从择菜、烹饪到打扫厨房全部一个人搞定,从来不要学生帮忙。此外曹文轩还是个行动力特别强的人,每次搬家都要自己设计和参与装修,将居所布置得品位十足。
早些年,中国的文学作品并未在世界上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曹文轩却非常有信心,他坚信中国最高的文学水准,本身就已经是世界水准,只是未被世界发现而已。得奖之后,他感慨地说:“我的得奖,只是因为整个中国文学的平台升高了,像我、莫言这样的人被他们发现了,仅此而已。”
来自生命最初的善意
曹文轩常说,自己是一个被世界温柔相待的人。他出生于江苏盐城的农村,父亲是当地小学的校长,在村里颇受敬重。曹家的几个孩子虽然都生于乡间,但家中却时时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而曹家的家庭氛围也是轻松和睦、自由开明的,因此孩子们的性格都温和善良,热爱自然也喜欢阅读,从读小学开始便写得一手好文章。而这一切,也注定了曹文轩的文章一直充满着爱的底色。
曹文轩自小喜欢精美的文具,每次逛商店,一看到质感良好的钢笔和漂亮的笔记本便再也挪不动脚步了。那时候大部分中国家庭在物质上还是非常匮乏的,不会在这些小物品的购置上过分纵容孩子。但曹文轩的父母却认为孩子喜欢文具是一件好事,故而每次都会想办法满足他,因此曹文轩从小便拥有一大堆漂亮的笔记本,而他也总在不停地写啊写,每次作文比赛总能拿到好名次。
读书的时候,曹文轩最喜欢去图书馆看书,当时的图书馆小而简陋,每周只对学生开放半天,但曹文轩的勤勉好学打动了图书馆管理员,他主动向他开放了图书馆,让他得以尽情读书。后来文革到来了,曹文轩在那位老师的庇护下躲进图书馆读了许多好书,而这些经历,都为他打下了夯实的文学基础。1977年,曹文轩作为盐城的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北大招考官看完他的作品当即拍板决定:“这个小伙子我们要了。”
一生追随纯粹的美感
北大毕业后,曹文轩留校任教,并慢慢成为了教授、博士生导师。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创作,而是一遍遍用笔描绘着自己理想中的美好世界,在上世纪80年代,曹文轩的文风并不符合主流的审美,但他没有盲目迎合读者,而是在创作中坚持自己的写法。
曹文轩来自江苏盐城,那是一个被水环绕的地方,水的干净细腻融进了他骨子里,因此他在早期的创作中不厌其烦地描绘着水的形态,读者总能在他的作品中捕捉到水乡湿漉漉的气质。在曹文轩看来,水代表着真善美,而这也是他内心最认可的东西,因此他在创作中一直把善良和美好的品质放在最高的位置,努力让文学变得像水一般干净、纯粹。
曹文轩早期的作品细腻而温柔,但却缺乏冷峻、悲壮的气质,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大气,他选择了去草原旅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北方大草原打开了曹文轩的胸襟,也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自我更新,于是他写出了以北方草原为背景的作品《火印》,并创作了一部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的童话《草房子》,将自己的成长背景融入了主人公桑桑的生命历程,打动了许多大读者和小读者的心。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身为作家,曹文轩深知坚持写作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之余,他从来都不出去应酬,而是努力保证足够的阅读和写作时间,出差的时候,他也会随时带着自己的小本子,在飞机上、火车上写写记记,他说:“我是一个作家,离开了创作,我什么也不是。”
作家大多喜欢独处,曹文轩也是如此,这让他得以轻松地找到灵感。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曹文轩看上去有一点严肃,让人有些不敢接近,因此常有学生觉得曹老师不好相处。但事实上,曹文轩是一个特别平易近人的人,他幾乎不太会向别人说“不”。不久前,他在出国领奖后返回北大上课,课间有不少学生冲上讲台找他签名,并提出采访他、邀他出席活动,曹文轩虽然特别疲劳,但还是努力满足着学生们的签名要求,并且委婉地向他们解释自己非常繁忙,可能无法接受大家的邀约。他还随和地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许多学生,一点“名人”的架子也没有。
而在日常生活中,曹文轩还是一个讲究细节的人,他出门的时候永远西装革履,皮鞋擦得没有一丝尘土,以此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买东西的时候,他从来不会因为图便宜买下一大堆廉价品,而是选择质感最好的、自己最心仪的物品,哪怕价格高一些也心甘情愿。有空的时候,他会邀请自己的学生们到家中吃饭,自己亲自下厨,饭菜做得又快又美味,而且从择菜、烹饪到打扫厨房全部一个人搞定,从来不要学生帮忙。此外曹文轩还是个行动力特别强的人,每次搬家都要自己设计和参与装修,将居所布置得品位十足。
早些年,中国的文学作品并未在世界上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曹文轩却非常有信心,他坚信中国最高的文学水准,本身就已经是世界水准,只是未被世界发现而已。得奖之后,他感慨地说:“我的得奖,只是因为整个中国文学的平台升高了,像我、莫言这样的人被他们发现了,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