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看窑口开窑既是一件神圣与虔诚的事,又是一件心情复杂的事。窑门一打开,若是成品率高,窑变瑰丽,则皆大欢喜,反之则皆郁闷不已。因此,一直以来,钧瓷窑口开窑都是一件神圣与虔诚的大事,一般不让外人观看。
与禹州博古堂钧窑钧瓷大师张文建相识已有多年,他以柴烧钧瓷闻名。其作品独具特色,深受藏家青睐,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机会看过他开窑。2020年6月初,他打电话说6月中旬准备开窑,是一位郑州的老总所包的窑,希望有时间过去看看。
开窑当日,记者驱车来到禹州市神垕镇博古堂钧窑时还不到9时,此时张文建还在睡梦中。他的妻子张艳敏大声叫他,他却毫无反应。
“這一窑烧了30多个小时,他一直在窑口值班,没时间休息,昨晚后半夜驻火,连澡都没洗就睡着了。”张艳敏给记者解释。“郑州的吴总马上就到了,上午开窑后人家要把钧瓷拉走,下午还要装窑,天津包窑的老板要得急,没人包窑时咱可以多歇歇,现在有生意得往前面赶。”张艳敏又大声叫道。
卧室门开了,张文建打着哈欠、光着膀子从卧室走了出来,同记者一行寒暄过后似乎觉着不妥,就回卧室又穿了一件T恤。趁张文建洗漱的时间,记者一行走进位于北楼的展厅,参观其珍品。
展厅不大,摆放有100多件钧瓷珍品。这些器物全系手工制作,柴窑烧制,胎质坚固敦实,造型端庄典雅,釉色艳丽绝伦,气质含蓄雍容。由于张文建坚持使用原禹州市钧瓷二厂的传统釉方,其作品与现代瓷相比,器物显得釉厚端庄,釉层乳光莹润,层次繁多,精透欲滴,并极具玉质感。 其作品的窑变鬼斧神工,浑然天成。而且其作品还形成了袈裟纹、珍珠点、鱼子纹、蚯蚓走泥纹等奇观。徜徉在展厅,既是一次艺术的熏陶,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9时30分许,郑州的吴总带着几位朋友到了,张文建在打扫过的窑门前的空地上摆上茶几和凳子,让现场的人坐在那里观看。张艳敏则在窑门前祈求“窑神”保佑烧出珍品。
窑门口的砖被张文建一块一块扒掉,圆形的匣钵显现出来。张文建先取出匣钵,取出一件作品《虎头瓶》,器物呈灰黄色,没有窑变,现场立即鸦雀无声。又一件作品《观音瓶》出窑了,器物主体呈现青翠色,通体无瑕,遗憾的是底部稍有粘足。
这时,记者见这位吴总眉头紧皱,一口接一口地抽烟;张文建满脸汗水,默默地出窑;张艳敏热得满脸通红,汗水湿透了衣服,但仍在窑口前不停地忙碌。
随后出窑的几件钧瓷渐渐有了起色,尽管窑变还谈不上瑰丽,但器物品相完美,釉色莹润,色彩纯正。等到第9件器物出窑时,张文建没有递给在窑口接应的妻子,而是直接带着器物走出了窑口。“你们看看这一件咋样?”张文建笑眯着眼睛高兴地问在场的人。
“好……这窑又赚了……”吴总从凳子上一跃而起,从张文建手中接过器物高兴地说,“这色彩、这图案可遇而不可求,真乃天赐我也!”“这件器物好在哪里?”记者问吴老板。“这件作品叫《富贵尊》,传统造型,品相完美,釉色玉润,通体袈裟纹,更难得的是,器物上的袈裟纹不同于常见的红色袈裟纹,而是紫红色的。在钧瓷界有‘红为最,紫为贵’之说,红色袈裟纹已很难得到,这紫红色的袈裟纹就更难得到。所以,我说得此一件,这6万元的包窑钱就赚到了。”吴总边说边不停地把玩手中的精美作品《富贵尊》,爱不释手。
吴总告诉记者,这几年他一直在博古堂包窑,仅2020年上半年就包了3窑。之所以喜欢张文建的作品,是因为他的作品以传统器形、老釉方为主,手工成型,并柴窑烧制,而且他用的木头品质好,烧造时间长,其作品端庄大气,胎质敦实,釉色玉润,极具古钧神韵,收藏价值极高。
大约一小时后,87件钧瓷全部出窑。经过统计,该窑出珍品2件,精品13件,品相完整的16件,其余为残次品。送走吴总,记者与张文建坐在茶台前,聊起了这几年窑口的经营情况以及他对钧瓷的感悟。今年51岁的张文建,1981年进入原禹州市钧瓷一厂工作,经历了该厂的兴衰,下岗后开始烧仿古瓷,一烧就是8年。他,在打造自己的钧瓷梦。这个钧瓷梦就是使用传统工艺、传统器形、传统釉色,柴窑烧制,创作雍容华贵、富丽典雅、极具古钧神韵的钧瓷珍品。 因此,他常说,“宁尝鲜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不做普通品,只做精品、珍品、极品!”
“刚才听你窑口的师傅介绍,每窑你都要比别人多烧五六个小时,多用三四吨木头,费时、费力,还增加成本,这样做合算吗?”记者问张文建。“合算……”张文建笑眯眯地说,“表面看费时、费力,增加成本,但烧出的珍品多了,整体艺术品位上升,其价格也在不断攀升,而且收藏的人越来越多,这比存货满屋卖不出好得多。”
“现在钧瓷界都在围绕创新做工作,器形创新、釉方创新、工艺创新,而你却一直坚持运用传统工艺、传统釉方,用柴窑烧制传统器形,为什么?”“钧瓷的特点就是胎质敦实、造型端庄、釉厚为本、窑变为神、开片为奇、釉画为绝。我认为,只有坚持手工成型,而且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经典造型,使用玉质莹润的老釉方,采用柴烧技艺,才能烧制出端庄典雅、釉厚浑阔、色彩瑰丽的珍品钧瓷,而这些钧瓷都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孤品。我不反对创新,但我认为那些能大量复制、窑变色彩大致相同的钧瓷只能叫工艺品或产品。”张文建如是说。
“你会一直这样坚守下去吗?”记者问他。“钧瓷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位大师对钧瓷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在我心中,钧瓷是神圣的。我会怀着虔诚的心,坚守传统工艺,精心创作每一件钧瓷,不论市场如何变化,都会坚持前行。”说到这里,张文建眼睛里透露出坚毅的目光。
坚守是一份自适,坚守是一份朴素;坚守是一份担当,坚守是一份责任。坚守,精神世界就会变得充盈而富足。唯有坚守,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才能享受坚守所带来的一切快乐;唯有坚守,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与禹州博古堂钧窑钧瓷大师张文建相识已有多年,他以柴烧钧瓷闻名。其作品独具特色,深受藏家青睐,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机会看过他开窑。2020年6月初,他打电话说6月中旬准备开窑,是一位郑州的老总所包的窑,希望有时间过去看看。
开窑当日,记者驱车来到禹州市神垕镇博古堂钧窑时还不到9时,此时张文建还在睡梦中。他的妻子张艳敏大声叫他,他却毫无反应。
“這一窑烧了30多个小时,他一直在窑口值班,没时间休息,昨晚后半夜驻火,连澡都没洗就睡着了。”张艳敏给记者解释。“郑州的吴总马上就到了,上午开窑后人家要把钧瓷拉走,下午还要装窑,天津包窑的老板要得急,没人包窑时咱可以多歇歇,现在有生意得往前面赶。”张艳敏又大声叫道。
卧室门开了,张文建打着哈欠、光着膀子从卧室走了出来,同记者一行寒暄过后似乎觉着不妥,就回卧室又穿了一件T恤。趁张文建洗漱的时间,记者一行走进位于北楼的展厅,参观其珍品。
展厅不大,摆放有100多件钧瓷珍品。这些器物全系手工制作,柴窑烧制,胎质坚固敦实,造型端庄典雅,釉色艳丽绝伦,气质含蓄雍容。由于张文建坚持使用原禹州市钧瓷二厂的传统釉方,其作品与现代瓷相比,器物显得釉厚端庄,釉层乳光莹润,层次繁多,精透欲滴,并极具玉质感。 其作品的窑变鬼斧神工,浑然天成。而且其作品还形成了袈裟纹、珍珠点、鱼子纹、蚯蚓走泥纹等奇观。徜徉在展厅,既是一次艺术的熏陶,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9时30分许,郑州的吴总带着几位朋友到了,张文建在打扫过的窑门前的空地上摆上茶几和凳子,让现场的人坐在那里观看。张艳敏则在窑门前祈求“窑神”保佑烧出珍品。
窑门口的砖被张文建一块一块扒掉,圆形的匣钵显现出来。张文建先取出匣钵,取出一件作品《虎头瓶》,器物呈灰黄色,没有窑变,现场立即鸦雀无声。又一件作品《观音瓶》出窑了,器物主体呈现青翠色,通体无瑕,遗憾的是底部稍有粘足。
这时,记者见这位吴总眉头紧皱,一口接一口地抽烟;张文建满脸汗水,默默地出窑;张艳敏热得满脸通红,汗水湿透了衣服,但仍在窑口前不停地忙碌。
随后出窑的几件钧瓷渐渐有了起色,尽管窑变还谈不上瑰丽,但器物品相完美,釉色莹润,色彩纯正。等到第9件器物出窑时,张文建没有递给在窑口接应的妻子,而是直接带着器物走出了窑口。“你们看看这一件咋样?”张文建笑眯着眼睛高兴地问在场的人。
“好……这窑又赚了……”吴总从凳子上一跃而起,从张文建手中接过器物高兴地说,“这色彩、这图案可遇而不可求,真乃天赐我也!”“这件器物好在哪里?”记者问吴老板。“这件作品叫《富贵尊》,传统造型,品相完美,釉色玉润,通体袈裟纹,更难得的是,器物上的袈裟纹不同于常见的红色袈裟纹,而是紫红色的。在钧瓷界有‘红为最,紫为贵’之说,红色袈裟纹已很难得到,这紫红色的袈裟纹就更难得到。所以,我说得此一件,这6万元的包窑钱就赚到了。”吴总边说边不停地把玩手中的精美作品《富贵尊》,爱不释手。
吴总告诉记者,这几年他一直在博古堂包窑,仅2020年上半年就包了3窑。之所以喜欢张文建的作品,是因为他的作品以传统器形、老釉方为主,手工成型,并柴窑烧制,而且他用的木头品质好,烧造时间长,其作品端庄大气,胎质敦实,釉色玉润,极具古钧神韵,收藏价值极高。
大约一小时后,87件钧瓷全部出窑。经过统计,该窑出珍品2件,精品13件,品相完整的16件,其余为残次品。送走吴总,记者与张文建坐在茶台前,聊起了这几年窑口的经营情况以及他对钧瓷的感悟。今年51岁的张文建,1981年进入原禹州市钧瓷一厂工作,经历了该厂的兴衰,下岗后开始烧仿古瓷,一烧就是8年。他,在打造自己的钧瓷梦。这个钧瓷梦就是使用传统工艺、传统器形、传统釉色,柴窑烧制,创作雍容华贵、富丽典雅、极具古钧神韵的钧瓷珍品。 因此,他常说,“宁尝鲜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不做普通品,只做精品、珍品、极品!”
“刚才听你窑口的师傅介绍,每窑你都要比别人多烧五六个小时,多用三四吨木头,费时、费力,还增加成本,这样做合算吗?”记者问张文建。“合算……”张文建笑眯眯地说,“表面看费时、费力,增加成本,但烧出的珍品多了,整体艺术品位上升,其价格也在不断攀升,而且收藏的人越来越多,这比存货满屋卖不出好得多。”
“现在钧瓷界都在围绕创新做工作,器形创新、釉方创新、工艺创新,而你却一直坚持运用传统工艺、传统釉方,用柴窑烧制传统器形,为什么?”“钧瓷的特点就是胎质敦实、造型端庄、釉厚为本、窑变为神、开片为奇、釉画为绝。我认为,只有坚持手工成型,而且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经典造型,使用玉质莹润的老釉方,采用柴烧技艺,才能烧制出端庄典雅、釉厚浑阔、色彩瑰丽的珍品钧瓷,而这些钧瓷都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孤品。我不反对创新,但我认为那些能大量复制、窑变色彩大致相同的钧瓷只能叫工艺品或产品。”张文建如是说。
“你会一直这样坚守下去吗?”记者问他。“钧瓷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位大师对钧瓷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在我心中,钧瓷是神圣的。我会怀着虔诚的心,坚守传统工艺,精心创作每一件钧瓷,不论市场如何变化,都会坚持前行。”说到这里,张文建眼睛里透露出坚毅的目光。
坚守是一份自适,坚守是一份朴素;坚守是一份担当,坚守是一份责任。坚守,精神世界就会变得充盈而富足。唯有坚守,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才能享受坚守所带来的一切快乐;唯有坚守,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