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七八月份,我在深圳的一个报刊亭里买了第一本《创业家》杂志。当时我蠢蠢欲动想创业,已经买了几本书在看,但感觉书的信息没有杂志快。
《创业家》杂志上有很多创业的故事挺吸引我,包括一些人成功的经验,一些人失败的心得体会。本来创业是需要一股勇气,毕竟辞掉工作去创业面临很大的风险。看《创业家》上的一些故事,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跟杂志报道的那些创业者比,根据我个人的经历,我还是有能力去创业的。我就真的鼓起勇气创业了,那时我34岁。
30岁的时候,我听过余世维的课。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创业,在35岁的时候最合适。那时候你的经验、人脉、人生观都具备了,成功的概率比较大。我当时觉得挺有道理,就一直等。
实际上,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想开一家公司。我记得《计算机世界》曾以很大的版面讲柳传志的故事,我就把它贴在宿舍的墙上,以他为蓝本,向他看齐。
我学的是计算机,大学毕业以后先做软件开发,然后做管理、做市场,最后做到公司的高管。后来我又去读了一个MBA。基于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和人脉积累,我觉得创业的条件成熟了。
2011年,正好有一个房地产可视对讲项目。可视对讲系统是房地产商很头疼的问题,房子盖好以后,要装可视对讲,但往往房子可能装完这套系统后过一两年,甚至三五年才能卖出去,那时可视对讲系统都不能用了。传统的可视对讲是硬件升级,整套系统更换很麻烦。我想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系统的升级。当时我想,我有客户资源,先拿一个项目做做看,如果抓到了一个大客户,可以长久做下去,再慢慢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
我先是兼职做,后来找了三个股东,成立了一家公司。但我犯了一个大错。我找的这几个人,看似很强,但除了我辞职创业,其他人基本上是兼职。他们并不是全心投入到公司的运作中。当时,其他股东都在看我能不能做好,做得好就辞职出来干,做不好还是干他们原来的工作。我觉得人在生存有压力的时候,会去拼命,如果衣食无忧,觉得后面有东西垫底,肯定是不用心的。
结果谈好的项目开发完成了70%左右,没有执行下去。加上他们几个人也没钱,公司持续了不到一年。2012年,我就把公司关了。当时如果能找一笔钱进来,这家公司应该是能正常运作的。接着,我开始研究移动互联网,花了很长时间看书。后来迫于家庭经济压力,我到一家上市公司当副总。
在那边待了几个月,我感觉不太适应。上市公司条条框框管得很严,如果想去挣更多的钱,肯定没有机会;如果想稳稳当当拿工资,肯定没问题,但我又不愿意那样。1999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中国的互联网刚刚开始,但我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我不想错过。
我还是想创业,但我的资金比较有限,我就想找一个好的平台,能够让我有创业的激情。创业对我来说最有吸引力的首先是财富,第二是成就感,第三是比较自由的生活方式。我还是想有自己的一个企业,能养活一批员工。
我现在的公司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老板原来做房地产,对这块不熟,他找到我,聊得挺好,也答应给我股份,这是一个机会。现在我们在做一个社交类的App—夜讯,主要针对夜店社交。
每一期《创业家》杂志,我大概花一两个小时看,过一两个月还会重读一遍。每期杂志牛社长的卷首文章我肯定会看;一些投资人对创业团队的点评,我也会看。投资人见的创业团队非常多,通过看他们的点评,了解他们看企业的角度。未来如果我找投资,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记得有一期杂志讲李开复生病后的一些事情,有一个女董事长也得了癌症,他们能挺过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这些故事,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别人都那么艰苦地做事,别人能做到,为什么我不能做到?
我觉得你们线下的活动搞得还是少。黑马大赛规模太大,可以做一些小的、草根的创业交流。我第一次创业找的团队在我看来是比较差的,如果能有那么一个小圈子,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伙人。
原来你们杂志在官网上能预订,现在都搞到淘宝网上了,感觉不是很正规。要不是我以前订过的话,还真不敢在那里下单。订的时候,我在淘宝上找了半天,界面一点都不友好,还是原来官网订阅好。你们这么大一家杂志,连一个官网订阅都没有,给人的感觉,这个杂志是不是办不下去了?(《创业家》编辑部回复:你批评得很对,我们一定让老读者有更好的体验,即日起重新在我们的官方网站www.iheima.com开通订阅通道。)
《创业家》杂志上有很多创业的故事挺吸引我,包括一些人成功的经验,一些人失败的心得体会。本来创业是需要一股勇气,毕竟辞掉工作去创业面临很大的风险。看《创业家》上的一些故事,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跟杂志报道的那些创业者比,根据我个人的经历,我还是有能力去创业的。我就真的鼓起勇气创业了,那时我34岁。
30岁的时候,我听过余世维的课。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创业,在35岁的时候最合适。那时候你的经验、人脉、人生观都具备了,成功的概率比较大。我当时觉得挺有道理,就一直等。
实际上,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想开一家公司。我记得《计算机世界》曾以很大的版面讲柳传志的故事,我就把它贴在宿舍的墙上,以他为蓝本,向他看齐。
我学的是计算机,大学毕业以后先做软件开发,然后做管理、做市场,最后做到公司的高管。后来我又去读了一个MBA。基于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和人脉积累,我觉得创业的条件成熟了。
2011年,正好有一个房地产可视对讲项目。可视对讲系统是房地产商很头疼的问题,房子盖好以后,要装可视对讲,但往往房子可能装完这套系统后过一两年,甚至三五年才能卖出去,那时可视对讲系统都不能用了。传统的可视对讲是硬件升级,整套系统更换很麻烦。我想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系统的升级。当时我想,我有客户资源,先拿一个项目做做看,如果抓到了一个大客户,可以长久做下去,再慢慢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
我先是兼职做,后来找了三个股东,成立了一家公司。但我犯了一个大错。我找的这几个人,看似很强,但除了我辞职创业,其他人基本上是兼职。他们并不是全心投入到公司的运作中。当时,其他股东都在看我能不能做好,做得好就辞职出来干,做不好还是干他们原来的工作。我觉得人在生存有压力的时候,会去拼命,如果衣食无忧,觉得后面有东西垫底,肯定是不用心的。
结果谈好的项目开发完成了70%左右,没有执行下去。加上他们几个人也没钱,公司持续了不到一年。2012年,我就把公司关了。当时如果能找一笔钱进来,这家公司应该是能正常运作的。接着,我开始研究移动互联网,花了很长时间看书。后来迫于家庭经济压力,我到一家上市公司当副总。
在那边待了几个月,我感觉不太适应。上市公司条条框框管得很严,如果想去挣更多的钱,肯定没有机会;如果想稳稳当当拿工资,肯定没问题,但我又不愿意那样。1999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中国的互联网刚刚开始,但我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我不想错过。
我还是想创业,但我的资金比较有限,我就想找一个好的平台,能够让我有创业的激情。创业对我来说最有吸引力的首先是财富,第二是成就感,第三是比较自由的生活方式。我还是想有自己的一个企业,能养活一批员工。
我现在的公司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老板原来做房地产,对这块不熟,他找到我,聊得挺好,也答应给我股份,这是一个机会。现在我们在做一个社交类的App—夜讯,主要针对夜店社交。
每一期《创业家》杂志,我大概花一两个小时看,过一两个月还会重读一遍。每期杂志牛社长的卷首文章我肯定会看;一些投资人对创业团队的点评,我也会看。投资人见的创业团队非常多,通过看他们的点评,了解他们看企业的角度。未来如果我找投资,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记得有一期杂志讲李开复生病后的一些事情,有一个女董事长也得了癌症,他们能挺过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这些故事,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别人都那么艰苦地做事,别人能做到,为什么我不能做到?
我觉得你们线下的活动搞得还是少。黑马大赛规模太大,可以做一些小的、草根的创业交流。我第一次创业找的团队在我看来是比较差的,如果能有那么一个小圈子,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伙人。
原来你们杂志在官网上能预订,现在都搞到淘宝网上了,感觉不是很正规。要不是我以前订过的话,还真不敢在那里下单。订的时候,我在淘宝上找了半天,界面一点都不友好,还是原来官网订阅好。你们这么大一家杂志,连一个官网订阅都没有,给人的感觉,这个杂志是不是办不下去了?(《创业家》编辑部回复:你批评得很对,我们一定让老读者有更好的体验,即日起重新在我们的官方网站www.iheima.com开通订阅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