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居里夫人有句名言:“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甚至会取得成功。所以,良好的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功非常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呢?下面的一些做法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 自信心 培养
一、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
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哪怕是极其细微的成功体验。对于少年时期的小学生的来说,他们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蜜罐”生活,他们缺乏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坎坷,没有生活的磨砺,缺少韧性,往往经受不起大的挫折。过多的失败,很容易摧毁他们对生活所抱有的美好希望,而导致他们在自己心里建立失败者的自我形象。
作为老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发展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就能完成。
目标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目标过高,学生的实际能力达不到,他们就会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而丧失拼搏的勇气;目标过低,又容易使学生产生自负的心理,觉得成功来得太容易,而骄傲自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工作中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适度的成功体验往往会提高学生的各方面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成功者的自我认识,从而成为不断上进的动力源泉。因此,我们应该设法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使我们的学生在早期的经历中更多地体验成功,从而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格外关心。比如:对胆小怯懦的学生,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二、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潜力,发现自身的长处
自信心是建立在充分估价自己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拥有的潜力,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确立。如果一个人能在人生早期就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及早采取措施,扬长补短,努力挖掘,就很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从小获得这方面的认识,使他们学会善于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同时,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在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针对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他们及早确立正确的目标和理想,用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形成自信心。
三、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成功期望值
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阶段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合理的小目标,让学生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避免学生因期望过高而又难以实现从而遭受心理挫折。
作为教师,一方面应教育学生学好本领,掌握知识,为参加竞争打下良好基础,积极准备参加竞争。另一方面应利用一切机会,如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体育比赛,画画比赛,知识竞赛,讲演会,小发明、小创造等,帮助学生与同伴竞争,比试高低,这样既可以发现学生的潜质也可以鼓励他们做竞争的强者,以增强学生的好胜心、必胜心,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另外,因为学生还小,往往耐心不足,急于求成,还要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进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现象,做好应付失败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不能只期望成功,更不能有过高过快的成功预期。
四、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在中外历史上,乃至学生的身边,都有很多天赋平平或身处逆境但不甘平庸,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顽强拼搏,终于取得成功的人。利用儿童、青少年崇拜英雄,模仿力强的特点,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从中选取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生动事例介绍给自己的学生,并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增强其自信心提供活生生的依据。
创设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真棒,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学生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大人的评价,我们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学生,他们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老师是学生的效仿榜样,因此,在学生面前更应该有自信心及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也是形成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五、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贬抑
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必须对学生充满信心和希望。小学生年幼无知,天真活泼,心灵纯洁,好像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要相信学生最容易接受良好的教育,相信他们有培养前途,是能够培养教育好的。否则,对学生不相信或信心不足,认为学生“没出息”、“是不行的”并经常流露于言谈,表现于行动,势必会影响到对学生的信心,动摇培养学生的决心,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
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缺乏成功体验、经常受到父母或老师呵斥责骂的学生往往会丧失自信心。在一般情况下,即使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如果经常受到各方的消极评价,久而久之也会动摇,甚至丧失其自信心。要使学生获得坚强的自信心和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我们就需要多表扬、鼓励,多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尤其要善于发现那些“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以点燃心中的自信之火,使这些“问题学生”感到“我还行”,“我还有希望”。当然,有时对学生作适当的批评也是可以和必要的,但千万不要用贬抑、否定的话语。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培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基础,赏识教育是前提,体验成功是关键。只有这样,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价值和成功的信心才会像蓓蕾一样,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进而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文圣路小学)
[关键词]小学生 自信心 培养
一、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
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哪怕是极其细微的成功体验。对于少年时期的小学生的来说,他们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蜜罐”生活,他们缺乏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坎坷,没有生活的磨砺,缺少韧性,往往经受不起大的挫折。过多的失败,很容易摧毁他们对生活所抱有的美好希望,而导致他们在自己心里建立失败者的自我形象。
作为老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发展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就能完成。
目标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目标过高,学生的实际能力达不到,他们就会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而丧失拼搏的勇气;目标过低,又容易使学生产生自负的心理,觉得成功来得太容易,而骄傲自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工作中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适度的成功体验往往会提高学生的各方面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成功者的自我认识,从而成为不断上进的动力源泉。因此,我们应该设法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使我们的学生在早期的经历中更多地体验成功,从而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格外关心。比如:对胆小怯懦的学生,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二、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潜力,发现自身的长处
自信心是建立在充分估价自己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拥有的潜力,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确立。如果一个人能在人生早期就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及早采取措施,扬长补短,努力挖掘,就很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从小获得这方面的认识,使他们学会善于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同时,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在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针对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他们及早确立正确的目标和理想,用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形成自信心。
三、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成功期望值
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阶段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合理的小目标,让学生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避免学生因期望过高而又难以实现从而遭受心理挫折。
作为教师,一方面应教育学生学好本领,掌握知识,为参加竞争打下良好基础,积极准备参加竞争。另一方面应利用一切机会,如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体育比赛,画画比赛,知识竞赛,讲演会,小发明、小创造等,帮助学生与同伴竞争,比试高低,这样既可以发现学生的潜质也可以鼓励他们做竞争的强者,以增强学生的好胜心、必胜心,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另外,因为学生还小,往往耐心不足,急于求成,还要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进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现象,做好应付失败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不能只期望成功,更不能有过高过快的成功预期。
四、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在中外历史上,乃至学生的身边,都有很多天赋平平或身处逆境但不甘平庸,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顽强拼搏,终于取得成功的人。利用儿童、青少年崇拜英雄,模仿力强的特点,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从中选取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生动事例介绍给自己的学生,并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增强其自信心提供活生生的依据。
创设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真棒,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学生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大人的评价,我们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学生,他们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老师是学生的效仿榜样,因此,在学生面前更应该有自信心及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也是形成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五、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贬抑
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必须对学生充满信心和希望。小学生年幼无知,天真活泼,心灵纯洁,好像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要相信学生最容易接受良好的教育,相信他们有培养前途,是能够培养教育好的。否则,对学生不相信或信心不足,认为学生“没出息”、“是不行的”并经常流露于言谈,表现于行动,势必会影响到对学生的信心,动摇培养学生的决心,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
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缺乏成功体验、经常受到父母或老师呵斥责骂的学生往往会丧失自信心。在一般情况下,即使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如果经常受到各方的消极评价,久而久之也会动摇,甚至丧失其自信心。要使学生获得坚强的自信心和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我们就需要多表扬、鼓励,多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尤其要善于发现那些“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以点燃心中的自信之火,使这些“问题学生”感到“我还行”,“我还有希望”。当然,有时对学生作适当的批评也是可以和必要的,但千万不要用贬抑、否定的话语。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培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基础,赏识教育是前提,体验成功是关键。只有这样,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价值和成功的信心才会像蓓蕾一样,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进而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文圣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