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及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

来源 :甘肃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一种分子异质性疾病,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约占85%.本文分析了晚期NSCLC癌的致癌驱动因子EGFR突变、ALK重排、ROS1融合、BRAF基因突变等机制及相关靶向药物治疗,总结了免疫治疗及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及相关药物治疗,以期提高NSCL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改善预后,让更多的NSCLC患者获益.
其他文献
目的 为使中医药美容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令中医美容的诊疗和推广更快捷,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搭建中医美容线上皮肤分型测诊平台,并提供针对性调护建议和科普课程等中医美容应用.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自身专业优势和外部环境,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信息,分工协作,撰写策划书,自主建立“悦容叙”中医美容公众号并运营.结果 学生在建设和运营“悦容叙”中医美容公众号中掌握了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积极探索了创新创业在现代美容事业中的应用价值和效益,提供了中医类专业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新思路.结论 本科中医美容培养阶段需强化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负担,然而目前尚不能根治,多数患者症状反复.中医学运用独特的辨证论治诊疗思路,在临床上取得诸多成效.此文简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医家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以及现代学者对其提出的证治分型,旨在探求过敏性疾病之间潜在的联系与规律,为过敏性疾病系统化治疗奠定基础.
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伴睡眠障碍效果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伴睡眠障碍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8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9例使用中医护理干预.对2组护理效果及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显效53.85%,对照组显效36.84%,研究组临床总有效94.87%比对照组76.32%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SAS(32.23±3.11)分、SDS(33.58±4.41)分比对照组(4
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于中医学“粉刺性乳痈”范畴,西医治疗迁延不愈且复发率高,给患者和医生带来极大困扰.中医采用温通法治疗乳痈可使阳虚得补,营血得充,寒凝痰滞得解,肿块得以消散.阳和汤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现代药理学研究也逐步开展机制研究.笔者就阳和汤用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医治疗方式,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核心,运用针刺和艾灸2种方法,通过对人体相关穴位进行双向的良性刺激,以改善经络气血输注状态,调整患者的神经功能,使经络得以疏通,气血得到协调,帮助患者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进而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有效缓解其失眠症状,使患者机体能得到正常有效的修养,避免失眠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
半夏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包括草酸钙晶针、生物碱、凝聚素蛋白和其他物质,以上毒性成分在进入机体后均会引起炎症反应并对黏膜起到刺激性作用.随着半夏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展,半夏解毒炮制机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半夏解毒可通过炮制以降低毒性成分含量.半夏的主要解毒炮制方法包括浸制、煮制、姜制、辅料制等工艺,除炮制方法外还应关注炮制条件对半夏毒性的影响.
黄芪—葛根药对出自《证治汇补》黄芪葛根汤,二者配伍后有效成分有总黄酮和总皂苷,葛根素为君有效成分.黄芪与葛根不同比例配伍对葛根素的煎出量有明显影响,无倍增关系,0:1配比时最高,5:1配比最低.芪葛配伍后协同增效作用可能与葛根素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体内作用时间有关,且以3:1比例配伍效果最佳,黄芪与葛根配伍降血糖无协同增效作用.黄芪注射液和葛根注射液联用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脏纤维化,减轻内质网应激,有保护心肌作用;黄芪葛根有调节内外源性脂代谢紊乱,增加胰岛素抵抗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总皂苷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早期发现和治疗HSIL可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冷刀锥切术(CKC)等,治疗后的切缘阳性问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阳性切缘与HSIL的残留和复发密切相关.目前各项研究报道的关于导致HSIL治疗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差异较大,因此,本文总结了HSIL治疗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转归及处理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超微血管成像(SMI)是近年来兴起的超声技术,在微小血管及低速血流的探测及观察微血管构筑形态方面具有优势.本文主要回顾了SMI技术的原理及乳腺癌血管生成的过程,就SMI技术及联合其他检查对乳腺癌相关方面的诊断作一综述.
《华氏中藏经》中首次记载了五皮饮,该方主要由生姜皮、桑白皮、陈皮、茯苓皮以及大腹皮等中药组成.五皮饮具有理气健脾、利水消肿之功效,为治疗脾虚湿盛,气滞水泛之皮水证专方.随着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家对五皮饮的研究不断深入,五皮饮于临床各科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多获良效.此文通过查阅国内相关文献,综述五皮饮在临床各科疾病治疗中的拓展应用研究概况,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