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雷锋那样坚守初心、无私奉献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li1989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锋把关爱他人当作最大的幸福,把无私奉献当作毕生追求,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说:“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是主人,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一员,我能帮助人民克服困难,是最幸福的。”《雷锋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人民生活普遍十分困难、部队一个战士的津贴只有6元钱的年代,在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时,雷锋取出自己在工厂和部队的积蓄,捐出100元钱;当辽阳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时,他又将省吃俭用积存的100元寄给灾区;外地探亲的大嫂迷了路,他冒着大雨送到家;大年初一,当人们都在欢度春节时,他主动请假到车站帮忙。他在连队是“业余修理员”,在医院是“劳动休养员”,在出差途中是“义务勤务员”,在部队驻地是附近小学的“校外辅导员”。雷锋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用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平凡的小事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用矢志不渝的坚守筑起了一方光芒四射的道德高地,至今依然温暖着我们的社会,感动着我们的时代。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唯一的根本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今天,我们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正确认识公私关系、人己关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把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落到实处。

无私奉献精神源自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利益问题是自古就有的,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的思想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早在2000多年前,大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就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是说,天下众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劳碌、奔波。但是,古人也看到,在现实中,如果人人都把个人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争夺不止,谁也不让步,那么,就会出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的情况。国是最大家,国破家必亡,个人利益也一定落空。所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古圣先贤早就认识到公重私轻,也就是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道理:“凡人处世之道,以公为贵。”“天下至公也,一身至私也,循公而灭私,是五尺竖子咸知之也。”并鲜明地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类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天下为公”。
  正是在这种优秀文化传统的滋养下,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可以舍出自己的一切,包括最宝贵的生命,这种“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精神就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最基本的价值观。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蔺相如、“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的司马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古圣先贤。他们的事迹和思想,至今如江河行地,如日月悬空,被一代接一代的炎黄子孙尊崇奉行。
缅怀革命先烈

  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是“解放全人类”。这样的理想、使命,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地和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必须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勇于牺牲自己的一切,必须比古人们更加彻底地发扬大公无私精神。党章要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战争年代的革命先烈,如李大钊、方志敏、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等,都是以自己的生命践行人民利益至上原则的光辉榜样;在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年代,我们党的队伍中也出现了雷锋、王杰、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郭明义等先进典型。他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向世界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什么叫做大公无私,什么叫“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死得其所”,什么叫“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当年,面对别人的不解甚至讥讽,雷锋说:“有些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这种“只长着一个心眼,一心向着党、向着人民”的“傻子”,是国家的中坚、民族的脊梁。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价值观如何多元,这种“傻子”精神都应该是不可动摇的主流价值观,都永远是指引历史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存在和追求的全部价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党员的个人利益。《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个规定,既承认“个人利益”存在,又对个人利益的“范围”作出限制,是合乎情理的,也是非常科学的。在现实生活中,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总体上是一致的,个人利益也包含在群众利益和党的利益之中。   基于此,现实中成千上万共产党员如同雷锋一样,在忠于党的宗旨、对党和人民作出贡献过程中,个人生活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得到改善和提高,普遍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欢乐。刘少奇同志80年前就肯定地指出:“党允许党员在不违背党的利益的范围内,去建立他个人的以至家庭的生活,去发展他个人的个性和特长。同时,党在一切可能条件下还要帮助党员根据党的利益的要求,去发展他的个性和特長,给他以适当的工作和条件,以至加以奖励等。”党员与党和利益的这种一致性,党对党员的这种关心、体贴和爱护,是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党的事业不断兴旺发达的一个根本保障。战争年代党是这样做的,我们今天处在和平环境中,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应该注意继承发扬“革命大家庭”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对那些生活困难的老党员,要多从组织的角度关心他们、爱护他们,送上党的温暖。
  但是,所有党员干部都必须清楚,一个共产党员如果只想到群众利益、党的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的一面,只满足于在“公私兼顾”的情况下为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奋斗,那是远远不行的,这种积极性是靠不住的,也是难以持久的。因为事实上,即使在和平环境中,在正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在许多情况下,党组织也往往并不能充分满足个人的需要,而仍然需要党员干部去做一些一般人不愿意做的、对个人根本不能带来丝毫利益甚至需要付出重大的自我牺牲的事情。在这种时候,共产党员就必须像雷锋那样,“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现实中那些“越是艰险越向前”,甚至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党员干部,正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在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只有以党的事业为重,以群众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发扬大公无私精神,自觉为了党和人民的需要而舍弃个人利益,才能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赢得群众的敬佩和信任,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坚决抵制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


  所有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本质上就是损公肥私、侵吞人民群众利益。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同雷锋精神格格不入,和党的初心使命背道而驰,历来为广大党员干部所不齿,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他多次斩钉截铁地强调:“对腐败分子,我们决不能放过去,放过他们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对党不负责任!”“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到“老虎”“苍蝇”一起打,再到启动“天网行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被提升到空前的高度,极大地振奋了党心民心。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视察时,一位拥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握着总书记的手激动地说:“您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人民群众对党中央坚决惩治腐败的坚定支持和拥护。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面对反腐败斗争的步步深入和取得的累累战果,党中央一再重申:“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这种强大的政治定力,来自于对光明前景的自信、对献身使命的坚定。2019年3月,在出访意大利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回答该国众议长的问话时讲出了一段经典语句:“ (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个回答,是习近平总书记赤子之心的生动写照,也代表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人格操守以及行为取向等层面应具备的道德自觉。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漫漫征途上,党员干部只要像雷锋那样,一方面对人民群众无比热爱,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另一方面对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坚决斗争,始终保持“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的斗争勇气,就一定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
其他文献
1962年2月26日,一个朴素身影随部队出现在铁岭县横道河子镇下石碑山村,他放下行囊,悄悄融入这个不大也不算富裕的村子里,给下石碑山村百姓带来一段毕生难忘的“邂逅”。直到1962年8月15日那个令无数人倍感沉痛的日子,这位总是温和笑着的年轻战士在横道河子镇度过了人生最后170天,留下总计18则感人故事、39篇日记、2篇讲话、1篇赠言、4封书信,牵起许多村民半生怀念,更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期刊
金秋送爽,春华秋实。  2019年9月28日,这一天对于抚顺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中国第1所由党委和政府主办的雷锋学院新址建成并开班授课。  走进位于抚顺经济开发区雷锋学院新址,碧蓝如洗的天空下,装修一新的教学大楼屹然矗立,雪白的手持钢枪的《雷锋》塑像英姿飒爽、栩栩如生,整个校区处处洋溢着热烈而喜庆的气氛。  回想去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参观雷锋生平事迹展,
期刊
蔚蓝色的地球戴上了口罩。这是公元2020年春天的电视画面,这是生活在地球的人类面临的严峻现实。  人类还没遇到这么凶险的病毒,肆虐全球五大洲211个国家和地区。新冠病毒所袭之处,无不街市萧条,哀曲低回。  这是人类的最大公敌,全世界不同肤色的人们动员起来投入战斗。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参战国最多的战“疫”,所不同的是,不是“拿起你的枪”,而是“请你戴上口罩”。  小口罩,大能量。病毒怕谁,它把全
期刊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宁波军创驿站理事会迎来了发展的重要节点——《雷锋》杂志宁波工作站启动暨军创驿站理事会首届甬城军创博览会论坛举行。50余位各界领导、理事会工作人员和企业家出席活动。  出席活动的领导和志愿者有:宁波军分区政委朱宝定,《雷锋》杂志首席记者、原南京军区某部大校政委窦芒,奉化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方国波,奉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及奉化区团委领导,宁波市军创驿
期刊
“如果雷锋还活着,他已经是79岁的老人了。在生命时空未曾经历的地方,我们很难想象,雷锋作为一个79岁的老人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他始终是生命定格之前的模样:年轻、阳光、亲和、坚强。”  2019年9月28日,在雷锋学院新址的报告大厅,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雷锋杂志社总编辑陶克为新址开班带来了第一堂课——《中国出了个雷锋》。  随着这段开场白,学员们很快被陶克的讲述带进一个鲜活的雷
期刊
1996年成立于青岛西海岸的黄海学院,至今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  23年来,学院由最初的中职培训班组规模,发展为开设60多个本专科专业,拥有在校师生两万多人的全日制民办高校。  23年来,学院秉承“知行合一”的校训和“惟德惟能,止于至善”的校风,坚持“学习雷锋,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学雷锋,创品牌,优化育人环境”,把雷锋精神贯穿到学院建设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环节,收到良好的教育和社会效果。一次免
期刊
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华夏大地,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风雨同舟,凝聚一切力量,汇集全国资源,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措施,打响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在这惊心动魄的非常时期,其中有这样一支院士团队,他们不顾安危、逆行而上,奔赴一线、昼夜奋战,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
期刊
钟南山,汉族,福建厦门人,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领军人物。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召开发布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任专家组组长。当晚,他通过央视新闻发声:“目前可以肯定,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  斩钉截铁的话语,使全国人民知道了病毒的严重和形势的严峻。春节期间走亲串友的计划搁置,全民防控疫
期刊
让五星红旗在山口飘扬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伴随着雄壮的军歌,西藏军区昌都军分区边防某团四连巡逻小分队,再次踏上被称为“死亡巡逻线”的漫漫长路。  走过这条道路的官兵都知道,巡逻途中全是难啃的骨头:“十八弯”“绝望坡”“乱石堆”“千层梯”……往返一趟需要6天5夜。  凌晨6点,晨曦初露,指挥员一声令下,巡逻分队踏上征程。与以往不同的是,送行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退伍老兵。
期刊
2019年9月18日晚,一个刚刚下班的人影,匆匆来到位于黄岩区劳动南路的义工之家。等待他的是区义工协会每晚7时的“文明我接力、志愿1小时”志愿服务活动。  这个人正是黄岩义务工作者协会会长叶琦。  13年来,735次身体力行,3000余小时的甘于奉献。在叶琦和他的团队的带领下,黄岩义工协会成功策划实施了“托起明天的太阳”助学行动、“1+1”为老服务行动、“文明志愿1小时”行动等一系列公益项目,协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