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文献分析、数据整理等方法,对新时期我国女子体育所面临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对当前的女子体育事业改进提供改进思路,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对于我国女子体育的历史渊源,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通过女子体育历史的介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目前面临问题的由来;二,女子体育事业的重要地位;三,对当前女子体育面臨的问题进行说明和阐述,虽然我国女子体育事业虽然蓬勃发展,但仍面临着训练机制、文化教育、社会保障、身体机能等等问题,本文将对其中严重影响女子体育的问题详细的解析;四,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旨在能够为女子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新时期;女子体育;现状和问题
21世纪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不管是在国内外的各项赛事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在2008年我国举办的奥运会时,金牌数量占据全球第一。在现在社会中,体育作为文明的战争,对于展示国家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作为社会组成其中一半的女性,对于我国取得辉煌的体育成就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对于体育事业而言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笔者希望对当前女子体育事业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说明,有关部门可以积极的通过政策保障,为女子体育事业扫清障碍,助力女子体育事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一、女子体育事业的历史渊源和重要地位
我国的女子体育事业至今已超过了100年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首先是清朝末期,此时的发展主要体现为萌芽状态。其次,民国时期到建国以前,这个时期的女子体育得到了全面且迅速的发展。再次,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此时的体育事业受国内外政策和局势的影响,发展陷入了低潮,女子体育事业也受同样的影响。最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女子体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全面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于是瞩目的成绩。
(一)清朝末期,女子体育的萌芽
清朝末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女学堂,和女子刊物《女学报》,这是中国女子教育的起点,同时开始对女子体育锻炼开始了探索。清末新政最为明确的提出了女子教育,《女子学堂章程》在1907年以国家正式法律的形式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女性权利崛起的划时代的一天,这是对传统的男尊女卑世俗的深刻变革。在此期间尤为显著的是教会大学的兴起,教会所创办的大学以“强健身躯、增强体魄、服务社会”为宗旨,大力推行体育教育,在女子学堂也开创了体育课程,中国第一所女子体育学校——中国女子体操学校顺利创办,后更名为中国女子体育师范学校,当时还专门创办了《体育季刊》用于宣传体育事业,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体育事业开始出现和发展。
(二)民国时期,女子体育的发展
民国时期女子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民主、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体育,教育得到全面的提升。从教会大学、公办学堂、到民办大学都设置了体育课程,体育课作为必修课纳入了学生的课程学习当中,在《新学制课程标准》中正式将体操改为体育,北京女子师范学堂作为中国第一所女子高等教育学堂在1923年开创了女子体育学系。
(三)改革开放后的女子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从思想、政治、经济中的拨乱反正。体育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发展,各届国家领导人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非常关注。得益于国际环境的改善,使得我国运动员得以参与到国内外的各项赛事,国内每年举办的运动会不计其数,从学校范围的运动会,到县级、市级、省级、全国范围的赛事接连不断。运动员的数量也不断上升,运动员的等级划分标准也全面完善,运动员的水平也显著提高,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体育运动也走出国门成为我国展示自己实力和进行友好交往的重要方式,如世界著名的乒乓球外交,为我国争取稳定的外部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以奥运会女子项目为例说明女子体育事业的重要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世界上影响最大、赛事项目最多、认可程度最高的体育运动盛会。本文以女子项目在其中比重来说明女子体育事业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意义,阐述女子体育在我国体育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一)从女子项目数量说明女子体育事业的重要性
女子竞技项目从允许参赛到项目设置数量的不断增多,初级阶段(1959-1976),从1960年夏季奥运会的29项,冬奥会11项。至1976年已增加至夏季奥运会49项,冬奥会14项。而1978-1985年间,项目数量从夏季奥运会50项,冬季奥运会14项增加至夏季奥运会62项,冬季奥运会15项。高速发展阶段(1986-2004),女子竞技项目已增至大项23项,小项212项之高。
(二)从女子项目占总数的比重说明女子体育事业的重要性
从所占的比例上看,1900年,夏季奥运会女子项目为3项,占总数的3.5%,冬季奥运会没有女子项目;1924年,夏季奥运会女子项目为11项,占总数的8.7%,冬季奥运会2项,占总数的12.5%;1956年,夏季奥运会女子项目为26项,占总数的17.2%,冬季奥运会7项,占总数的29.2%;1980年,夏季奥运会女子项目为50项,占总数的24.6%,冬季奥运会14项,占总数的36.8%;2012年,奥运会女子项目为212项,占总数的70.67%。
(三)从女子体育在奥运金牌中的比例说明女子体育事业的重要性
从我国女子项目金牌数目来看,1984 年至今是我国女子竞技体育跨步高速发展阶段,1986年女子项目金牌占14枚(共26枚);1987年女子占39枚(共64枚),1988年女子占36枚(共54枚);1996年-2005年,共560枚金牌,1996年女子占比例高达76%;2006-2012年,共 879枚金牌,女子占493枚。从比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女子体育在竞技体育中从较少的项目拿到了一半以上的金牌。为展示我国强大的综合实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我国女子运动员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体育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运动员的个人利益保护也面临许多问题,本文从训练机制、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三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训练机制不健全
首先,训练计划大而不细,对于各个项目的训练都制定了相应的训练计划或者大纲,但是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女子运动员的特殊性,未做到把事物的普遍规律和不同事物的特殊矛盾结合起来,造成现实训练中男女同时、同项训练的情况普遍存在,制定针对女子运动的训练机制能够充分发挥训练的科学性,特别是针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练水平不足地区具有指导意义;其次,训练机制流于形式,重结果、轻过程。我国目前的体育事业唯结果论,不论过程,因此,对于训练机制的设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后,训练机制盲从现象严重,一方面是对于国外训练机制的盲从,忽略了我国的特殊情况,另一方面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发达地区的盲从,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经济实力,导致盲目的学习,知识训练机制缺乏优越性。
(二)文化教育缺乏
对于女子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权益实现的重要因素,现在女子运动员虽然基于国家政策可以就读于国内的重点大学,但是由于其自小开始体育训练,对于文化知识的重视不足,文化基础较差,即使毕业于名牌大学也不足以胜任教学、培训任务,因此对于其就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社会保障不足
我国女子运动员对于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遗憾的是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我国大部分的运动员职业生涯与读书生涯重合,除了通过政策进入高校以外,并无特别的社会保障,甚至大部分中学阶段训练费、参与赛事的交通费、住宿费、参赛费都要自己承担。大学阶段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缺乏社会保障,对于医疗、养老等缺乏特殊的制度支持。
四、女子体育事业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对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女子体育事业能够得到长远、全面的发展,针对目前女子体育事业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予以改善,为女子体育事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健全训练体制,如果说计划、大纲粗略是一个顽症的话,那么手段、方法粗放则是一个痼疾。在实际体育教学工作中,教练应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针对女子运动员制定专门的、细致的、可操作性强的训练体制。其次,增强文化学习,虽然训练的时间和学习的时间重复,对于女子运动员文化学习产生影响,但是我们应该从制度上对于其文化学习进行安排,一方面制度上从运动员评级上进行硬性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差异化的文化课程设置,增强文化知识水平。最后,增强社会保障,可以借鉴职工社会保障的方式,以国家保障为主,所在單位协助,建立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充分保障女子运动员的合法权益,免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五、结语
中国作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体育事业的发展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具体要求,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女子体育的优势,扫除面临的问题,为女子运动员创造良好的训练、参赛、择业环境。为取得更大、更高、更好的体育成绩设立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屾.我国近代高校女子体育演进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5.
[2]白金凤,江涛,马鸿韬.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发展路径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6(3):94-102.
[3]杨雪.我国竞技体育中的女性解放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6.
[4]王智慧,宋卫华,王莹.中华女子学院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01).
[5]徐政权.我国青少年运动技能发展的瓶颈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11).
关键词:新时期;女子体育;现状和问题
21世纪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不管是在国内外的各项赛事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在2008年我国举办的奥运会时,金牌数量占据全球第一。在现在社会中,体育作为文明的战争,对于展示国家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作为社会组成其中一半的女性,对于我国取得辉煌的体育成就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对于体育事业而言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笔者希望对当前女子体育事业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说明,有关部门可以积极的通过政策保障,为女子体育事业扫清障碍,助力女子体育事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一、女子体育事业的历史渊源和重要地位
我国的女子体育事业至今已超过了100年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首先是清朝末期,此时的发展主要体现为萌芽状态。其次,民国时期到建国以前,这个时期的女子体育得到了全面且迅速的发展。再次,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此时的体育事业受国内外政策和局势的影响,发展陷入了低潮,女子体育事业也受同样的影响。最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女子体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全面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于是瞩目的成绩。
(一)清朝末期,女子体育的萌芽
清朝末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女学堂,和女子刊物《女学报》,这是中国女子教育的起点,同时开始对女子体育锻炼开始了探索。清末新政最为明确的提出了女子教育,《女子学堂章程》在1907年以国家正式法律的形式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女性权利崛起的划时代的一天,这是对传统的男尊女卑世俗的深刻变革。在此期间尤为显著的是教会大学的兴起,教会所创办的大学以“强健身躯、增强体魄、服务社会”为宗旨,大力推行体育教育,在女子学堂也开创了体育课程,中国第一所女子体育学校——中国女子体操学校顺利创办,后更名为中国女子体育师范学校,当时还专门创办了《体育季刊》用于宣传体育事业,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体育事业开始出现和发展。
(二)民国时期,女子体育的发展
民国时期女子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民主、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体育,教育得到全面的提升。从教会大学、公办学堂、到民办大学都设置了体育课程,体育课作为必修课纳入了学生的课程学习当中,在《新学制课程标准》中正式将体操改为体育,北京女子师范学堂作为中国第一所女子高等教育学堂在1923年开创了女子体育学系。
(三)改革开放后的女子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从思想、政治、经济中的拨乱反正。体育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发展,各届国家领导人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非常关注。得益于国际环境的改善,使得我国运动员得以参与到国内外的各项赛事,国内每年举办的运动会不计其数,从学校范围的运动会,到县级、市级、省级、全国范围的赛事接连不断。运动员的数量也不断上升,运动员的等级划分标准也全面完善,运动员的水平也显著提高,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体育运动也走出国门成为我国展示自己实力和进行友好交往的重要方式,如世界著名的乒乓球外交,为我国争取稳定的外部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以奥运会女子项目为例说明女子体育事业的重要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世界上影响最大、赛事项目最多、认可程度最高的体育运动盛会。本文以女子项目在其中比重来说明女子体育事业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意义,阐述女子体育在我国体育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一)从女子项目数量说明女子体育事业的重要性
女子竞技项目从允许参赛到项目设置数量的不断增多,初级阶段(1959-1976),从1960年夏季奥运会的29项,冬奥会11项。至1976年已增加至夏季奥运会49项,冬奥会14项。而1978-1985年间,项目数量从夏季奥运会50项,冬季奥运会14项增加至夏季奥运会62项,冬季奥运会15项。高速发展阶段(1986-2004),女子竞技项目已增至大项23项,小项212项之高。
(二)从女子项目占总数的比重说明女子体育事业的重要性
从所占的比例上看,1900年,夏季奥运会女子项目为3项,占总数的3.5%,冬季奥运会没有女子项目;1924年,夏季奥运会女子项目为11项,占总数的8.7%,冬季奥运会2项,占总数的12.5%;1956年,夏季奥运会女子项目为26项,占总数的17.2%,冬季奥运会7项,占总数的29.2%;1980年,夏季奥运会女子项目为50项,占总数的24.6%,冬季奥运会14项,占总数的36.8%;2012年,奥运会女子项目为212项,占总数的70.67%。
(三)从女子体育在奥运金牌中的比例说明女子体育事业的重要性
从我国女子项目金牌数目来看,1984 年至今是我国女子竞技体育跨步高速发展阶段,1986年女子项目金牌占14枚(共26枚);1987年女子占39枚(共64枚),1988年女子占36枚(共54枚);1996年-2005年,共560枚金牌,1996年女子占比例高达76%;2006-2012年,共 879枚金牌,女子占493枚。从比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女子体育在竞技体育中从较少的项目拿到了一半以上的金牌。为展示我国强大的综合实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我国女子运动员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体育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运动员的个人利益保护也面临许多问题,本文从训练机制、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三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训练机制不健全
首先,训练计划大而不细,对于各个项目的训练都制定了相应的训练计划或者大纲,但是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女子运动员的特殊性,未做到把事物的普遍规律和不同事物的特殊矛盾结合起来,造成现实训练中男女同时、同项训练的情况普遍存在,制定针对女子运动的训练机制能够充分发挥训练的科学性,特别是针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练水平不足地区具有指导意义;其次,训练机制流于形式,重结果、轻过程。我国目前的体育事业唯结果论,不论过程,因此,对于训练机制的设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后,训练机制盲从现象严重,一方面是对于国外训练机制的盲从,忽略了我国的特殊情况,另一方面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发达地区的盲从,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经济实力,导致盲目的学习,知识训练机制缺乏优越性。
(二)文化教育缺乏
对于女子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权益实现的重要因素,现在女子运动员虽然基于国家政策可以就读于国内的重点大学,但是由于其自小开始体育训练,对于文化知识的重视不足,文化基础较差,即使毕业于名牌大学也不足以胜任教学、培训任务,因此对于其就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社会保障不足
我国女子运动员对于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遗憾的是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我国大部分的运动员职业生涯与读书生涯重合,除了通过政策进入高校以外,并无特别的社会保障,甚至大部分中学阶段训练费、参与赛事的交通费、住宿费、参赛费都要自己承担。大学阶段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缺乏社会保障,对于医疗、养老等缺乏特殊的制度支持。
四、女子体育事业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对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女子体育事业能够得到长远、全面的发展,针对目前女子体育事业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予以改善,为女子体育事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健全训练体制,如果说计划、大纲粗略是一个顽症的话,那么手段、方法粗放则是一个痼疾。在实际体育教学工作中,教练应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针对女子运动员制定专门的、细致的、可操作性强的训练体制。其次,增强文化学习,虽然训练的时间和学习的时间重复,对于女子运动员文化学习产生影响,但是我们应该从制度上对于其文化学习进行安排,一方面制度上从运动员评级上进行硬性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差异化的文化课程设置,增强文化知识水平。最后,增强社会保障,可以借鉴职工社会保障的方式,以国家保障为主,所在單位协助,建立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充分保障女子运动员的合法权益,免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五、结语
中国作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体育事业的发展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具体要求,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女子体育的优势,扫除面临的问题,为女子运动员创造良好的训练、参赛、择业环境。为取得更大、更高、更好的体育成绩设立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屾.我国近代高校女子体育演进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5.
[2]白金凤,江涛,马鸿韬.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发展路径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6(3):94-102.
[3]杨雪.我国竞技体育中的女性解放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6.
[4]王智慧,宋卫华,王莹.中华女子学院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01).
[5]徐政权.我国青少年运动技能发展的瓶颈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