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教师应从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入手,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农村学生;指导;兴趣;阅读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开展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课外阅读由于脱离了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具有不确定性。
我多年来一直执教于农村小学,以下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些指导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1.作好阅读指导,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农村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他们会踏踏实实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努力把课本知识学好,但正如上文所说,他们受到了太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并未对课外阅读引起重视。所以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缺陷,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小学第二阶段(3~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5~6年级)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2.创造阅读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2.1争取家长支持。部分农村家长把课外书看着“闲书”,对看课外书的孩子横加指责,更不用说花钱给孩子买书了。学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课外阅读在家中就无从开展。我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籍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购买、订阅一些书报。
2.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可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每周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到图书室自由借阅书报。
3.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阅读效果的一个重要措施。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着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3.1树立榜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这就要给学生说一说读书的好处,让学生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读书能通情达理,读史明智,读诗聪慧。告诉学生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老师经常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冰心、文学家高尔基;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从书籍中吸取到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量。
3.2开展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例如开展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诗海拾贝》前,我让学生通过读报刊、杂志和书籍、询问等途径,搜集创作的诗歌或记录当地流传的民歌、童谣等并加以分类整理,小组内相互欣赏。又如学生最怕写的就是写景作文,在指导学生写景作文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抄好词佳句,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减轻习作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举办朗读比赛、成语接龙赛、手抄报展示、“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小小读书讨论会”、“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4.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巧读
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阅读质量。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作为指导者,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4.1略读法。一般是根据学习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4.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上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得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引经据典,情节生动,可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读书是一件伴随我们终生的事,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改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老师的指导,阅读已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好习惯,在这时,老师便会体会到课外阅读指导中“润物细无声”的成功喜悦。
【关键词】农村学生;指导;兴趣;阅读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开展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课外阅读由于脱离了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具有不确定性。
我多年来一直执教于农村小学,以下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些指导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1.作好阅读指导,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农村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他们会踏踏实实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努力把课本知识学好,但正如上文所说,他们受到了太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并未对课外阅读引起重视。所以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缺陷,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小学第二阶段(3~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5~6年级)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2.创造阅读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2.1争取家长支持。部分农村家长把课外书看着“闲书”,对看课外书的孩子横加指责,更不用说花钱给孩子买书了。学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课外阅读在家中就无从开展。我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籍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购买、订阅一些书报。
2.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可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每周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到图书室自由借阅书报。
3.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阅读效果的一个重要措施。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着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3.1树立榜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这就要给学生说一说读书的好处,让学生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读书能通情达理,读史明智,读诗聪慧。告诉学生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老师经常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冰心、文学家高尔基;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从书籍中吸取到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量。
3.2开展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例如开展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诗海拾贝》前,我让学生通过读报刊、杂志和书籍、询问等途径,搜集创作的诗歌或记录当地流传的民歌、童谣等并加以分类整理,小组内相互欣赏。又如学生最怕写的就是写景作文,在指导学生写景作文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抄好词佳句,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减轻习作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举办朗读比赛、成语接龙赛、手抄报展示、“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小小读书讨论会”、“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4.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巧读
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阅读质量。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作为指导者,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4.1略读法。一般是根据学习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4.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上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得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引经据典,情节生动,可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读书是一件伴随我们终生的事,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改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老师的指导,阅读已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好习惯,在这时,老师便会体会到课外阅读指导中“润物细无声”的成功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