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阆中市环境监测站 阆中市 637400
摘要:水环境监测主要是对水质水量进行同步监测,通过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类别、浓度及其变化趋势,来评价水体质量类别,评判水体变化情况,以便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开发利用。文章分析了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水平环境监测质量水平。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
引言
水生态环境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建立新经济发展模式、打造可持续原生态经济结构的一个关注要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污染因子不断出现,给原本脆弱的水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压力。因次,只有从政府层面加大地表水环境监测重视力度,从技术层面不断加强监测能力的建设,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才能使水环境监测工作更好的为水资源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支
1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权责不明,职能交叉
我国的水环境监测长期工作中形成了多家管水的格局,按照水体不同分成地下水、地表水、污水和废水以及饮用水等进行分别监管,对应水利部门、环保部门以及国土资源和城市建设部门。仅仅地下水一项就有三个部门涉及,水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职能交叉,分工不明确,造成了管理职能的重叠和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监测路线的混乱和监理工作的重复执行,监管部门很多却相互独立,重复劳动,资源利用率低。
1.2水质检测指标选取不合理
我国城市河流以及各大水系的污染已经逐渐转变为有机物污染,管理部门和专家均认可这一观点,但是我国水质监测指标中关于有机物的项目均为综合性的,缺乏有效的具体控制指标,导致水质监测不能有效、准确的掌握有机污染的严重程度,对国家水质环境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阻碍。我国现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仍然以重金属以及综合指标为重点,除了在集中水源地采用了更为全面的监测方案外,在其他水源控制点的有机物监测工作还存在一定欠缺。
1.3 监测分析技术方案不合适
我国现行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有98 项记录污染物,但是和现有标准分析方法之间却并不配套,同时水质分析方法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系列,已颁布的标准贯彻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还没有为每一个检测项目制定一个标准分析方法最低要求,国家重点控制的8 项污染物监测也没有快速、简易的现场分析方案,在应急检测中往往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判断与分析。
1.4技术人员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越来越多的新的监测方法、监测设备以及监测分析手段被应用于水环境的常规监测、动态监测以及应急监测之中,技术标准也处于不断完善之中,这些变化对水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我国水环境监测人员知识结构普遍存在着老化的问题,特别是监测数据分析、应用以及科研能力不强,水环境监测业务能力亟待提高,制约了水环境监测工作水平的提升。
2水环境监测问题解决措施
2.1 完善监测质量控制体系,明确权责
监测质量是水质监测工作的关键,稳定可靠的水质监测数据是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加强水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说先需要建立完整的组织质控系统,通过对质量控制要素的有效监测管理,形成文件化的质量控制体系作为完善监测体系的基本单元和前提依据,规范实验室分析工作和人员的行为。与此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监测人员和机构职能,将权责明确落实在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检测数据公信力和科学性,为水资源预警、评价、监督工作创造条件。
2.2 完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数据实用性
水质监测和水污染控制是水环境监测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但是当前国内的水环境预测分析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分析系统,水环境监测工作在开展一段时间后获得了丰富的监测资料,但是这些监测资料成果的研究价值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今后的水环境监测工作需要重视对水环境检测工作现状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工作,准确预测水环境的变化情况,对不同流域以及季节对水资源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有效开展水利和水质监测数据的使用,提高水资源监测服务工作的经济效益。
2.3更新技术方案,提高对水环境质量标准
积极吸收新的通讯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提高水环境监测系统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更全面、综合、客观的采集并反映区域内水域质量情况,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水环境监测配置的灵活性,实现监测工作的自动化,更方便的完成组网,克服了实验室采样点少、不客观、随机性大和劳动强度高等问题,通过技术措施控制水环境监测质量,提供更加实时、有效的监测数据,作为科学决策的支撑,水利监测部门还应该注意提高实验室配置水平,减少设备落后对监测数据真实性的影响。
2.4提高水环境监测人员队伍的建设水平
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直接取决于水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为了提高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必须强化水环境监测专业队伍的建设。首先,在监测技术人员的配备上,应该按照监测工作的专业能力以及技术需求,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水环境监测岗位与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的匹配度。其次,应该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尤其是结合新的监测设备、监测方法以及技术标准规范,开展专题实用技能培训教育,让水环境监测从业人员掌握全新的知识与技术方法,以适应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
2.5强化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
(1)采样控制。水质采样过程中,选择好有代表性的水质作为样品。首先须优化布点,选择采样的最佳点位,要有代表性、可比性、可行性。在采样过程中注意不得对水体进行激烈搅动,且应在顺水流方向放置采样桶的桶口,同时预防采样桶中进入漂浮物。当采样桶中装满水后及时提出水面,并立即加入保存剂;如需对水样中的溶解氧进行测定,则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应注意排除残存气泡及曝气等因素的干扰。
(2)保存及运送水样。应进行适当的科学保存水样,避免因微生物、氧化还原、沉淀及吸附等作用而导致样品成分发生变化。在保存水样时可以根据实验室检测要求选择冷冻保存、冷藏保存、将化学试剂加入样本中或对水样PH 值进行控制等。将水样送往实验室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规程,并保证水样不被损坏、不受污染,且处于完整状态。
(3)在实验室分析。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保证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其次保证分析仪器的优良性能,同时要正确操作,以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要正确运用和保管好玻璃仪器,正确使用和保存好化学试剂和试液;最后要确保实验室安全。
(4)在数据处理方面,常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有数据的整理(有效数字、异常值等)、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区间估计、以及回归分析等。
(5)在报告审核方面,一方面要符合报告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更要把握好报告的全面性。作为监测站的产品,报告是唯一的,既反映水质环境的科学性、又要反映水质环境的真实性。
结束语
控制好水环境监测质量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控制监测质量,并同时注重积累质量控制经验,从而有效提高水环境质量。当然,目前我国在水质环境监测这一工作上已经制定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而这种措施也就对进一步提高水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整体水平奠定了根本性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莉. 环境监测水质分析质量保证的探讨[J].才智,2011(14).
[1]齐珊珊.当前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探讨[J].科技风,2012(06).
[2]康红.我国水环境监测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32).
[3]国家环境保护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摘要:水环境监测主要是对水质水量进行同步监测,通过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类别、浓度及其变化趋势,来评价水体质量类别,评判水体变化情况,以便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开发利用。文章分析了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水平环境监测质量水平。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
引言
水生态环境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建立新经济发展模式、打造可持续原生态经济结构的一个关注要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污染因子不断出现,给原本脆弱的水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压力。因次,只有从政府层面加大地表水环境监测重视力度,从技术层面不断加强监测能力的建设,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才能使水环境监测工作更好的为水资源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支
1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权责不明,职能交叉
我国的水环境监测长期工作中形成了多家管水的格局,按照水体不同分成地下水、地表水、污水和废水以及饮用水等进行分别监管,对应水利部门、环保部门以及国土资源和城市建设部门。仅仅地下水一项就有三个部门涉及,水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职能交叉,分工不明确,造成了管理职能的重叠和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监测路线的混乱和监理工作的重复执行,监管部门很多却相互独立,重复劳动,资源利用率低。
1.2水质检测指标选取不合理
我国城市河流以及各大水系的污染已经逐渐转变为有机物污染,管理部门和专家均认可这一观点,但是我国水质监测指标中关于有机物的项目均为综合性的,缺乏有效的具体控制指标,导致水质监测不能有效、准确的掌握有机污染的严重程度,对国家水质环境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阻碍。我国现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仍然以重金属以及综合指标为重点,除了在集中水源地采用了更为全面的监测方案外,在其他水源控制点的有机物监测工作还存在一定欠缺。
1.3 监测分析技术方案不合适
我国现行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有98 项记录污染物,但是和现有标准分析方法之间却并不配套,同时水质分析方法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系列,已颁布的标准贯彻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还没有为每一个检测项目制定一个标准分析方法最低要求,国家重点控制的8 项污染物监测也没有快速、简易的现场分析方案,在应急检测中往往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判断与分析。
1.4技术人员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越来越多的新的监测方法、监测设备以及监测分析手段被应用于水环境的常规监测、动态监测以及应急监测之中,技术标准也处于不断完善之中,这些变化对水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我国水环境监测人员知识结构普遍存在着老化的问题,特别是监测数据分析、应用以及科研能力不强,水环境监测业务能力亟待提高,制约了水环境监测工作水平的提升。
2水环境监测问题解决措施
2.1 完善监测质量控制体系,明确权责
监测质量是水质监测工作的关键,稳定可靠的水质监测数据是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加强水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说先需要建立完整的组织质控系统,通过对质量控制要素的有效监测管理,形成文件化的质量控制体系作为完善监测体系的基本单元和前提依据,规范实验室分析工作和人员的行为。与此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监测人员和机构职能,将权责明确落实在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检测数据公信力和科学性,为水资源预警、评价、监督工作创造条件。
2.2 完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数据实用性
水质监测和水污染控制是水环境监测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但是当前国内的水环境预测分析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分析系统,水环境监测工作在开展一段时间后获得了丰富的监测资料,但是这些监测资料成果的研究价值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今后的水环境监测工作需要重视对水环境检测工作现状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工作,准确预测水环境的变化情况,对不同流域以及季节对水资源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有效开展水利和水质监测数据的使用,提高水资源监测服务工作的经济效益。
2.3更新技术方案,提高对水环境质量标准
积极吸收新的通讯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提高水环境监测系统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更全面、综合、客观的采集并反映区域内水域质量情况,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水环境监测配置的灵活性,实现监测工作的自动化,更方便的完成组网,克服了实验室采样点少、不客观、随机性大和劳动强度高等问题,通过技术措施控制水环境监测质量,提供更加实时、有效的监测数据,作为科学决策的支撑,水利监测部门还应该注意提高实验室配置水平,减少设备落后对监测数据真实性的影响。
2.4提高水环境监测人员队伍的建设水平
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直接取决于水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为了提高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必须强化水环境监测专业队伍的建设。首先,在监测技术人员的配备上,应该按照监测工作的专业能力以及技术需求,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水环境监测岗位与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的匹配度。其次,应该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尤其是结合新的监测设备、监测方法以及技术标准规范,开展专题实用技能培训教育,让水环境监测从业人员掌握全新的知识与技术方法,以适应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
2.5强化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
(1)采样控制。水质采样过程中,选择好有代表性的水质作为样品。首先须优化布点,选择采样的最佳点位,要有代表性、可比性、可行性。在采样过程中注意不得对水体进行激烈搅动,且应在顺水流方向放置采样桶的桶口,同时预防采样桶中进入漂浮物。当采样桶中装满水后及时提出水面,并立即加入保存剂;如需对水样中的溶解氧进行测定,则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应注意排除残存气泡及曝气等因素的干扰。
(2)保存及运送水样。应进行适当的科学保存水样,避免因微生物、氧化还原、沉淀及吸附等作用而导致样品成分发生变化。在保存水样时可以根据实验室检测要求选择冷冻保存、冷藏保存、将化学试剂加入样本中或对水样PH 值进行控制等。将水样送往实验室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规程,并保证水样不被损坏、不受污染,且处于完整状态。
(3)在实验室分析。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保证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其次保证分析仪器的优良性能,同时要正确操作,以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要正确运用和保管好玻璃仪器,正确使用和保存好化学试剂和试液;最后要确保实验室安全。
(4)在数据处理方面,常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有数据的整理(有效数字、异常值等)、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区间估计、以及回归分析等。
(5)在报告审核方面,一方面要符合报告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更要把握好报告的全面性。作为监测站的产品,报告是唯一的,既反映水质环境的科学性、又要反映水质环境的真实性。
结束语
控制好水环境监测质量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控制监测质量,并同时注重积累质量控制经验,从而有效提高水环境质量。当然,目前我国在水质环境监测这一工作上已经制定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而这种措施也就对进一步提高水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整体水平奠定了根本性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莉. 环境监测水质分析质量保证的探讨[J].才智,2011(14).
[1]齐珊珊.当前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探讨[J].科技风,2012(06).
[2]康红.我国水环境监测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32).
[3]国家环境保护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